在绘本情境中开展美术教学 - 家校圈 中国移动校讯通新门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以中班美术活动“小蜘蛛织网”为例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幼儿园吴雅萍

二期课改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教”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习得美术表现的技能,获得认知、技能和情感多方面的经验,做到“教的无痕”呢?

众所周知,绘本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着瑰丽多元的情境,更有着绚丽多姿的画面。利用绘本开展美术教学,有益于孩子在情境中感受画面的美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益于教师将技能和情境融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更有益于孩子获得多元能力的提升。

以下通过中班美术线描画活动“小蜘蛛织网”的两次课例比较,具体阐述我是如何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思路、感受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背景:

“线描画”强调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排列规律,对中班的孩子来说非常枯燥。他们已经认识、并会画一些简单的线条,但是对线条的组合却缺乏经验,因此,线描画可以从线条的组合入手。

而绘本《好忙的蜘蛛》中,小蜘蛛的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同时蜘蛛织网的整个过程在绘本中一览无遗,对于线描画的布局和线条的运用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直接拿来就用。

中班孩子接触的绘画形式已经非常多样化了,对于握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而刮蜡画的形式,正好与本次活动的重点“表现线条”契合;另一方面在刮画的过程中也能降低线描画的枯燥和乏味。

有了以上的思考,美术活动“小蜘蛛织网”就此开展了。

(绘本《好忙的蜘蛛》)

实录一:

当故事PPT播放,孩子们被小蜘蛛吸引了:“小蜘蛛在吐丝织网”,“小蜘蛛吐出一根根很长的丝,像线一样,就要开始织网了”……我根据画面展示进行随机的示范,画上一条条直直的线。当画面转换,孩子们又跟着一起说了起来:“马来了,它对小蜘蛛说……”我问:“这一次,小蜘蛛会吐出怎么样的线条呢?”孩子们没了声音。当观察范例时,我又问:“小蜘蛛的网都有些什么线条呀?它们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又鲜少回答。

作画时,他们的作品上布满了一条条放射性的直线和密密麻麻的圆圈,根本没有办法再用线条装饰。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叫了起来:“老师,我还没完成。”

(第一次活动幼儿作品)

分析:

完整的绘本虽然有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但是没有凸显美术活动的重点,不但时间冗长,而且不能达到美术活动的目标。因此,绘本需要进行删选和后期加工。

幼儿作画兴趣高涨,但是画面效果却远远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标,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观察比较等教学策略没有运用恰当,所提供的观察范例也引不起幼儿的共鸣。而且教师一直围绕“线条”,破坏了绘本的情境,导致教师提问与情境割裂,教学枯燥乏味,重技能、缺乏游戏性。

调整:

首先,将绘本的画面进行选择和后期加工。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难点,挑选绘本与美术活动相结合的画面,如小蜘蛛吐直丝、绕圈织网等图片,能帮助幼儿掌握布局和绘画方法。同时将多余的线条用绘图工具处理掉,如刚开始织网的时候,就呈现4、5条直直的线,织网的图片则将圆圈数量减少,给孩子布局上的暗示。

(绘本原图片)(处理过的图片)

其次,将活动以“小蜘蛛吐丝织网”的情境来贯穿其中,删除多余故事情节,如小马、小羊等,并增加“幼儿扮演小蜘蛛”的游戏环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线条的原有经验,最后以“天黑”的情境,引出小蜘蛛织好的网,即“范例”进行观察和比较。

最后,在借助绘本画面的基础上,对范例进行润色和调整。原先的范例网格数量太多太密,不方便幼儿观察和表现。我选择了直线和圆圈组合的方式呈现,并只画一个圈,使网格的数量减少,把网放大,方便他们的观察。在网格中运用两两线条的组合来丰富画面,直指活动的目标。此外,为了让孩子的表现丰富多样化,增加不多的欣赏范例。

(调整前范例——便于观察的清晰范例——多元欣赏的不同范例)实录二:

当孩子们看到小蜘蛛织网的图片时立刻大声说道:“是小蜘蛛,它在吐丝织网!”我引导孩子观察“小

蜘蛛吐的丝是怎么样的”,同时出示半成品,在“小蜘蛛吐丝”的情境中进行示范:“小蜘蛛吐出直直长长的丝,有的往上,有的往下”等。紧接着我又引发孩子思考:“如果你是小蜘蛛,你还会吐出怎么样的丝?”孩子们联系生活将自己想到的线条画在纸上。情境随之发展,小蜘蛛运用大家吐出来的丝织网,先织上一圈圈的网,随即进行示范圆圈,此时,我只画了一圈圆圆的线条,并引导孩子伸出手指进行徒手练习,加强布局上的引导。

最后结合故事情境——“天黑了”,我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完成的蜘蛛网,“找找刚刚自己吐的丝在哪里呢?”并紧紧扣住“蜘蛛吐丝和蜘蛛织网”提问,如“这里的网是用什么丝织的?它们是怎么样织在一起的?是怎么排排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一条直直的丝,一条弯弯的丝。”“是两个两个排排队的。”“一条直的,一条弯的,再一条直的一条弯的。”……

当八音盒的音乐响起时,孩子们沉浸在“小蜘蛛织网”的情境中,安静、专注地开始画画。而“蜘蛛网”范例循环播放着,为孩子营造“美”的氛围。

分析:

本次活动在连贯的情境提问中,孩子们的观察更加仔细入微,同时,对于线条的组合也能很好的掌握,他们的作品表现出“风格各异”的网。可见,孩子们不仅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功,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在绘本的情境中收获了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的经验和体会。

(幼儿作品)

思考体会:

通过这两次课例的实践和比较,让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首先,要立足幼儿经验,精心选材。如:《好忙的蜘蛛》画面对初次尝试线描画的孩子来说,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布局,和简单的想象组合,同时又具备与美术活动相符合的绘本情境。所以说,当开展一次美术

教学活动时,绘本的选择非常重要。要从绘本的画面、表现形式、与美术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开展思考。只有将教材和教学目标、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发挥绘本的教育意义。

其次,挖掘绘本资源,巧妙合理地运用,并需大胆地进行“处理”和“再加工”。绘本中的画面并不都是可以“拿来主义”的,需要我们教师围绕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进行筛选、处理等,这样才能让绘本最大意义地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让我们的绘本美术教学更高效、更有益。如:小蜘蛛织网中运用的画面仅仅是围绕布局的吐丝画面和织网画面,简单但紧密围绕美术活动,为达成目标服务。

再次,运用绘本的情境,并将情境贯穿始终,将技能指导自然融入其中。本次活动中始终围绕“小蜘蛛吐丝织网”的情境,从“小蜘蛛吐丝”——“幼儿扮演小蜘蛛吐出不同的丝”——“天黑了,网织好了”等过程,赋予幼儿小蜘蛛的角色,让幼儿在游戏和情境中开展美术活动。每一本绘本都有自身的情境,合理地贯穿运用,能吸引孩子全神贯注,也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同时,将有效的“教”转化成了更有效的“学”,使“教”淡化。

最后,关注细节,提升“美”感,做到“语言美”、“情景美”、“画面美”和“音乐美”,让孩子在“美”的氛围中主动习得美术经验和能力。如本次活动中教师创设了连贯的情境,提供了多元的范例欣赏,并且关注到了细节,让孩子在作画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优美的背景音乐和美丽的画面。当然,在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如观察引导的语言、指导绘画的语言等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们不仅情境性十足,孩子也更加愿意去观察和表达,学得乐在其中。

综上所述,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教学,不仅能够让教师“教”的更自然,还能让孩子“学”的更快乐、更主动、更扎实!促使孩子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的丰实收获,做到“有教无痕,润物无声”!

附美术教案:

活动名称:小蜘蛛织网(中班)

活动目标:

1.在小蜘蛛织网的情境中,尝试将多种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图案。

2.体验线条组合变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