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三章 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六章 法西斯新闻传播体制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法西斯新闻传播体制模式一、名词解释斯蒂法尼社答:斯蒂法尼社是在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支持下,由新闻记者斯蒂法尼于1853年建立的通讯社。
这是意大利通讯社历史的开端。
意大利统一后,这家通讯社扩大为股份公司。
斯蒂法尼社是当时仅次于欧洲三大通讯社的欧洲第四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
1890年,斯蒂法尼社与德国的沃尔夫社和奥地利的通讯社签订了协议:三社之间交换新闻,以打破哈瓦斯通讯社在欧洲的垄断地位。
1935年,政府新闻宣传部与该社签订合同,由政府负担该社费用。
至此,斯蒂法尼社完全置于法西斯政权的控制之下。
1943年,墨索里尼败亡,斯蒂法尼社随之解体。
二、简答题1.德国法西斯政府是怎样对待报业的?目前德国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列举当前最大的报团、重要的日报和新闻期刊(名称、简况)。
答:(1)德国法西斯政府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报界①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对进步报业大肆镇压。
接着在3月,政府设立国家宣传部,由戈培尔任部长,统管宣传文化事务。
国家宣传部严格管制报刊言论,每天都召集柏林和外省报纸驻柏林机构的负责人前来听取具体宣传指示,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要发、什么新闻不能发、按照什么调子发言论,各报如有违反就会遭到严厉处置。
②同年7月,法西斯党徒以暴力夺取了莫斯报团的所有报刊和财物,随后又强制没收了乌尔斯泰因报团,负责接管这两家报团的是纳粹党的耶埃出版社。
剩下的胡根贝格报团政治反动,胡根贝格本人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一贯支持希特勒,但纳粹党仍派出人数众多的主笔团控制其所属报刊的言论,使其完全成为纳粹的工具。
③1933年下半年起,纳粹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和文化队伍的控制,策划建立了以戈培尔为主席的御用机构德国文化协会(下面又分设新闻、广播、电影等六个协会),规定凡从事文化职业的人都必须加入协会,协会可以以“政治上不可靠”为由随时开除或拒绝接受会员。
接着又颁布“新闻记者法”,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戈培尔接见后才能任用,一般记者必须是雅利安人种的德国公民,凡信奉马克思主义或有其他“政治上有害行为者”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答:集权主义是指用来概括封建社会传播事业及行为的总体特征的一个概念。
集权主义下,当权者们的传播理念是:传播事业是国家和君主实现其统治目标的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一个社会中的传播事业和其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支持并促进统治者实现其预定的国家目标。
整个社会传播事业应作为一种为上层统治者们服务的建设性力量而不是一种相反的异己势力而存在。
无论怎样的运行模式,其目的都是保证把统治者意欲让广大民众知晓的某些信息传达下去,以实现其统治目标。
君主无一例外地对传播事业进行严厉控制、统一管理,绝不使其损害王国和君主们的自身利益。
2.自由主义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指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的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上海财大2010年研]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具体包括: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圣才出

第十一章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一、名词解释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泰晤士报》是一份严肃的高级大报,在世界报坛上具有崇高的声誉,《大英百科全书》不无自豪地称它是“世界第一报纸”,西方新闻学者们也常常称其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1788年改为《泰晤士报》,其创办者是约翰·沃尔特,后经多次改革和转手,一直保持着崇高的声誉。
1908年转入哈姆斯沃斯之手,后阿斯特接管该报40年,1960年转入汤姆森之手。
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视为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
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珀特·默多克收购了该报,《泰晤士报》发生了一些变化:编辑风格上,图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增多;政治上,渐见亲美国政府的趋势。
2.沃尔特第二答:沃尔特第二是《泰晤士报》创办者约翰·沃尔特的次子,第二代掌权者,他于1803年接管该报,对《泰晤士报》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使该报迈入黄金时代。
他的改革主要有:①实行一种独立的办报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②建立国内外新闻报道情报网络,提供充足的国外新闻商品,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完备的海外新闻报道网络;③1810年,拒绝英国政府照例提供的秘密津贴,确立了该报的独立原则;④研制和使用新式印刷技术,该报率先使用蒸汽印刷机和高速轮转机进行报纸印制;⑤实行总编辑制,他先后选择了两位出类拔萃的主编——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德莱恩,他们为《泰晤士报》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3.托马斯·巴恩斯答:托马斯·巴恩斯是《泰晤士报》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之一。
1810年进入《泰晤士报》工作,1817年被任命为该报主编。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世纪

第三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英国的日报与杂志1.《每日新闻》(1)《每日新闻》是英国的第一张日报,1702年由E.马利特(E.Mallet)在伦敦创刊。
其报道都译自国外报刊,没有本国消息,在它的创刊号上写明:本报创办的目的,在于迅速、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
(2)巴克利从马利特手中接办《每日新闻》后,对报道内容和版面形式均作出重大改进,如将原来的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并用地图、表格、数据以使报道内容更加明确易懂等,《每日新闻》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2.杂志的勃兴(1)笛福的《评论》(1704)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世界上第一部报刊连载小说,笛福1704创办了《评论》。
《评论》可以看作是辉格党的喉舌。
《评论》上的文章如其刊名所示,全是各种各样的评论。
(2)斯威夫特的《检查者》(1710)《检查者》(Examiner)1710年由斯威夫特创办。
斯威夫特任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检查者》是托利党的阵地,充当托利党的喉舌。
1714年停刊。
(3)《闲谈者》(1709)与《旁观者》(1711)①《闲谈者》《闲谈者》,在1709年由斯梯尔和艾迪生创办。
属于文化生活类杂志。
刊物每周三期富有文学趣味,面向伦敦的中、上层市民。
《闲谈者》因政治原因于1711年停刊。
②《旁观者》《旁观者》是于1711年3月1日由斯梯尔和艾迪生合办。
这份杂志每天出刊,每期一篇文章,一共是五百余期。
1712年12月6日《旁观者》停刊。
(4)《绅士杂志》(1731)《绅士杂志》创刊于1731年,一直发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历时约两个世纪。
它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杂志。
这是一份月刊,每期四十二页,内容广泛,从文学到政治无所不及。
《绅士杂志》的创办人,是印刷商爱德华·凯夫。
3.管制报业的新措施(1)印花税1712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印花税法》(Stamp Act),开始征收印花税,征税对象主要是报刊和纸张。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答:特许出版独占制度是指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为管理王国内出版印刷事业而实施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国从事出版印刷行业,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利益;②任命专职皇家出版人员负责监督出版事业;③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以独占经营的专利权益,防止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④保护被授予特权的印刷商们的专营利益,并对整个出版印刷事业进行强权管制。
1538年,皇家特许出版印刷制度正式建立。
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答: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玛丽女皇执政时代为管制印刷出版事业而采取的一种行业垄断特许方法。
1557年,玛丽女王将行业出版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凡经女王特许的印刷商,都是这个公司的会员。
女王在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
对当局而言,通过皇家出版公司的帮助就可以有效地制止针对政府的诽谤、恶意攻击及异教言论、文章的出版印刷,而为了报答皇家特许的新闻报道和出版印刷独占权力,保护自己可观的财产利润,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的会员们完全同意只刊登“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消息”,并卖力地帮助当局查处非法出版者。
这种政治与经济的联合体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
3.《公报》答:《公报》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三大官报之一,由泰奥弗拉斯特·勒纳多于1631年5月30日创办。
自1632年起,《公报》增加了问讯专版,这就是现代报纸广告版的维形。
依据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给予的两项特权——刊登、发售新闻和刊载、发售广告,勒纳多一家获利甚丰,但该报也因此俯首帖耳,甘做当权者的喉舌耳目。
《公报》在法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①《公报》是法国新闻出版史上出版很有规律的第一份报刊;②出版时间非常长,从1631年一直陆续发行到1915才停刊;③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很有影响,它还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性刊物之一,也是欧洲最早的政论性刊物之一。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六章 突进的平坦之路)【圣才出品】

第六章突进的平坦之路一、名词解释1.塞缪尔·亚当斯答:塞缪尔·亚当斯是波士顿和整个殖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
他于1772年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家庭,哈佛毕业生,是殖民地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亚当斯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来自于他奠定了这场伟大的独立运动的理论基础,亚当斯依据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和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论证了殖民者对北美十三州通知的不合理性和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必要性,可谓美国“独立运动之父”。
亚当斯的另一贡献就是他把自己关于革命的独立观点,通过不懈持久的努力灌输到民众中去,点燃了革命之火。
其中,从事新闻宣传活动是亚当斯和他的亲密战友们的主要工作方式。
《波士顿公报》和“自由之子”组织是他的两个主要宣传阵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历史进程是在亚当斯等人的鼓动和操纵下展开的,英国殖民当局因此刻薄地称亚当斯等人为“木偶背后的提线人”。
2.约翰·迪金森答:约翰·迪金森是殖民地温和派(辉格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精明冷静、讲求实际、很受殖民地有产阶层推崇的著名律师,更多的从财产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革命、独立、战争等重大问题。
1767—1768年间迪金森在激进的《宾夕法尼亚纪事报》上连续发表的12篇题为“宾夕法尼亚——农人来信”的系列政论文章中有力地传播了他的政治、经济观点,论证了英国政府的一系列征税侵犯了殖民地人民的正当权利。
除了“农人来信”系列政论文章以外,迪金森还在其他报刊上撰写文章反复宣传他的观点和意见,为革命准备了充分的舆论。
人们因此称誉他为“革命的笔杆子”。
3.詹姆斯·利文斯顿答:詹姆斯·利文斯顿是北美大陆上公认的保皇派——希望继续凭借门第、财产、地位及传统进行殖民统治的集团的代表。
他在1762年移民美洲,1773年各殖民地造反前夕,他创办了一份报纸,该报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广告众多、影响颇大、行销殖民地各地甚至国外。
外国新闻史课后习题答案

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简答题)【答案】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既有促进又有阻碍。
(1)从总体上来看,西欧封建王权的兴起对当时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赖于强大的王权,英、法两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获得了一段较为长期的稳定局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积蓄了较为丰富的新闻传播实践经验。
这一切,为后来以资产阶级市民阶层为主的新型传播事业不断突破日益阻碍其发展势头的封建集权主义传播政策,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充当舆论先锋的历史角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专制王权对其王国内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也具有阻碍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王权对社会传播事业的专制掌控上,更表现在对后来已不甘心只蛰伏在经济领域里赚钱,也想在政治生活中有所表现的市民阶层新闻传媒的残酷打击、百般迫害上。
随着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蜜月”关系的终结,日益腐朽的王权与以往时有冲突的封建贵族们联手,开始了对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压制。
但是,在王权庇护下业已强大起来了的资产阶级早已不复谨小慎微、低三下四的旧态,而是以激扬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拿起了武器一一笔和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2.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论述题)3.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论述题)4.试评价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论述题)【答案】(1)北美十二州殖民地受英国当局的控制。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北美出版报刊印刷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虽然远隔天涯海角,而且在法律卜殖民地的民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但是英国殖民当局却对印刷出版物感到十分恐惧。
(2)当波十顿的哈佛学院印刷所开始刊印出版一些书籍和“教会问答”之类的单张印刷品时,英国马萨诸塞的殖民地当局立刻感觉到了这种印刷出版物对其专制统治的威胁。
于是,马萨诸塞州议会马上效仿英国国内专制出版法的规定,于1662年通过了北美十三州最早的一部新闻出版法。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2.自由主义3.新闻事业4.新闻体制二、简答题1.简述集权主义传播事业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2.简要阐明集权主义新闻传播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封建时期的英、法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3.《公报》4.《信使报》5.《学者报》6.黎塞留7.皇家出版法庭二、简答题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2.评析英国封建时期的印刷行业特许独占制度。
三、论述题1.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2.试分析英国都铎时期特许垄断出版管理体系的观念、特征、功能与历史影响。
第二章贵族分封制传播事业体系德意志封建时期的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手抄新闻(新闻信)2.古登堡3.《法兰克福新闻》周报二、论述题1.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
2.为什么说近代德意志新闻传播体系能够成为人们分析新闻事业形成机制的一个“历史标本”?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北美十三州传播事业史(1607-1765)【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2.《波士顿新闻信札》3.《新英格兰报》4.曾格案件二、简答题1.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贡献是什么?2.曾格案件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评析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2.试评析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第二编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17世纪中叶——20世纪末叶)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米尔顿2.托马斯·杰斐逊3.约翰·密尔4.《论出版自由》5.《论自由》二、论述题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贯穿着怎样的基本矛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大致轨迹怎样?2.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米尔顿和杰斐逊分别为此作出了什么贡献?应该给予怎样的历史评价?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英国资本主义传播事业新体系的确立历史(1640-1861)【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2.“知识税”3.《福克斯诽谤法案》4.“朱尼尤斯信件案”5.秘密津贴制度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评价英国新闻史上的“知识税”的产生背景、作用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答:《国内外公共事件》报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
它是由一位来自英国的流亡者本杰明·哈里斯于1690年创办的。
同早期的英国报纸一样,这份四个版的报纸只印完了三个版面,第四版是空白的,以便读者自己把所知的新闻补写上去,相互传阅。
这份报纸注重新闻,在选材上注意着重报道读者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英法军队在新大陆西部的战争;波士顿流行天花及死亡的人数等。
该报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而且读起来也像一份报纸。
但由于殖民统治当局对其中的一些消息相当不满,《国内外公共事件》报仅出版一期便告夭折,成为马萨诸塞英国殖民当局新闻出版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2.《波士顿新闻信札》答:《波士顿新闻信札》是美国新闻史上的第二份报纸。
由波士顿首任邮政局长坎贝尔于1704年4月24日创办,带有半官方色彩,是一张双面印刷的单张报纸,每周出版一次。
该报有一些出色的表现:①坎贝尔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办报认真,对读者负责;②注意报道本地新闻消息,文字简练有力,信息量比较大;③重视刊登广告,开创了美国新闻广告史的历程。
但该报在国外新闻报道上并不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坎贝尔认为新闻即是“最近的历史”,不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该报完全竞争不过海船从英国直接带来的报纸。
3.《新英格兰报》答:《新英格兰报》是一张独立的、既未经当局许可、其稿件也拒绝送审的报纸,于1721年由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于波士顿。
詹姆斯·富兰克林是一位敢做敢为、颇有才气的美洲印刷商。
该报的叛逆精神一开始便跃然纸上,詹姆斯首先对波士顿宗教界不可一世的人物马瑟神父父子发起了一场讨伐运动。
这场新闻讨伐战堪称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讨伐式的新闻报道运动,詹姆斯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随后,他又严厉批评殖民当局对附近海盗的骚扰抵抗不力、行动迟缓时,便很快招致官方的愤怒和打击。
1722年,当局以“蔑视罪”传讯了拒不停刊的詹姆斯·富兰克林,并判处其一个月的监禁。
詹姆斯出狱后,对政府展开了更加猛烈批评,当局又马上在1722年底对他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
1727年,饱受重重压力的《新英格兰报》终于停刊了。
4.曾格案件答:曾格案件是发生在英属纽约州殖民地、涉及到新闻自由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这个案件对北美十三州的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约翰·曾格曾是布雷德福印刷所的一个学徒,期满出师后自己开办了一个印刷所,1733年11月5日,曾格创办《纽约新闻周刊》,其政治态度却倾向于“平民派”。
因在“创刊号”和第5期报刊中用讽刺挖苦的笔调讥讽了总督科斯比,恼羞成怒的科斯比总督以诽谤及煽动罪于1734年11月17日将曾格逮捕。
该案于1735年8月4日正式开庭审讯。
已80高龄的费城律师汉密尔顿赶到纽约出庭为曾格辩护。
面对首席法官提出的“越是事实越构成诽谤”的说法,汉密尔顿雄辩的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的原则。
汉密尔顿伟大的人格、雄辩的才华、渊博的知识、严谨的逻辑征服了法庭上的每一位听众,汉密尔顿答辩胜诉,陪审团成员一致做出“无罪”的裁决,法官被迫宣告约翰·曾格无罪、当庭予以释放。
约翰·曾格成为了美国新闻史上的英雄人物,而安得鲁·汉密尔顿也以其为自由事业所作的这场著名答辩而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景仰。
二、简答题1.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贡献是什么?答: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如下:(1)他为美洲报业摆脱专制的殖民地出版许可审查制度的羁绊,开创编辑、发行人独立的传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正是在《新英格兰报》这一张既“未经当局许可”,又拒绝官方审查的小报上,詹姆斯·富兰克林勇敢地向神圣的宗教界和权威的殖民地当局开火,批评乃至攻击政府当局的所作所为,从而在美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2)他的第二个贡献表现在报纸编辑业务上。
在攻击波士顿的马瑟神甫父子时,詹姆斯最先在美洲使用了一种“讨伐式”的报道方式。
这是一种运用戏剧化的手法来撰写新闻,以鼓动、制造、迎合公众阅读兴趣的报道方法。
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快地造出声势浩大的舆论,其报道新闻的文章犀利、尖刻、通俗、诱人,在波士顿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人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阅读着这份机智泼辣、有趣可爱,载满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消息的小报。
可以说,詹姆斯·富兰克林是一位深谙读者心理兴趣,能够娴熟地采集、编辑、制造通俗性社会轰动新闻的大师,同时,他也是一位深谙党派“讨伐”谩骂攻击艺术的大师。
詹姆斯的这种对新闻的处理方式,这种党同伐异大造舆论的报道技巧,这种对公众兴趣的重视,都给美洲报业的编辑业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美国新闻史的政党报刊、廉价报刊、黄色新闻乃至今日美国新闻界诸多大众传媒身上,似乎都不难找到詹姆斯·富兰克林几百年前所使用过的报道技巧和编辑手法的影子。
(3)他的第三个贡献表现在他对报纸刊载文学作品的重视。
在詹姆斯所生活的时代,供人民大众阅读的高质量作品在美洲殖民地还很少;读者所能买到的书籍仅仅是一些粗俗平庸的历书、简短的格言和宗教书籍。
詹姆斯·富兰克林的《新英格兰报》在填补殖民地高水平文学作品的空白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作为一个拥有波士顿城第一流的藏书、熟悉伦敦最优秀的文学刊物、酷爱英国《旁观者》、《闲谈》等杂志随笔小品文,稔熟英国著名文学家及作品的人,詹姆斯热情地向殖民地大众介绍英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欢迎并扶持殖民地作者在他的刊物上发表文学性的作品。
詹姆斯自己也动笔写作,他的文章妙语如珠,很受读者欢迎。
詹姆斯·富兰克林对文学作品的热心扶持不仅对殖民地民众文化的提高很有助益,也对未来的报刊业务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曾格案件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答:作为涉及美洲报业成长及新闻自由主题的著名案件,曾格一案的审判过程和最后结果对美国新闻史的发展可以说是具有深远长久的影响。
其价值与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1)曾格案件确立了两项基本原则曾格案件确立了汉密尔顿提出的两项基本原则:①允许被告对被控诽谤的文章的真伪提出证据——即汉密尔顿坚持的只要是真实的、确凿无疑的事实,就不构成诽谤的原则。
②法庭陪审团对于被控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罪有审理和判决的权力。
尽管这两项原则在英国本土和美洲殖民地早已悄然成长、逐渐明确,尽管许许多多的自由斗士在为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中都曾或多或少零零散散地提出过这两个原则的一些内容,但是,在法庭上,用法律语言明确无误地提出并正式要求这两项原则得到承认,同时还以出色严谨的辩词给予充分肯定的第一人,正是汉密尔顿这位年逾八旬的皓首律师。
(2)对当时的法律旧习构成了强烈冲击被告人曾格在这次审讯中首次由陪审团裁定无罪这一事实本身对当时的法律旧习也构成了强烈冲击。
原因如下:①英、美法庭审判尊重以往案例,曾格案件在新、旧大陆被自由人士在道义及法律上广泛沿用。
②曾格的无罪开释隐含着对政府当局的一个有力的警告,这就是:新闻媒体拥有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的权利这种批评的权力是报纸维护公民和国家利益的保证,批评只要是事实,政府就无权干涉。
不管殖民地当局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警告,自1735年曾格案件之后,再未出现过殖民地法庭以煽动诽谤罪成功审判一位印刷商的案例。
三、论述题1.试评析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答:(1)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①曾格案件确立了汉密尔顿提出的两项基本原则,即事实本身可以作为辩护的理由和陪审团有权就与案件有关的法律和事实做出独立裁决。
②被告人曾格在这次审讯中首次由陪审团裁定无罪这一事实本身对当时的法律旧习也构成了强烈冲击。
这一方面是因为英、美法庭审判尊重以往案例,曾格案件在新、旧大陆被自由人士在道义及法律上广泛沿用;从另一方面看,曾格的无罪开释隐含着对政府当局的一个有力的警告,这就是:新闻媒体拥有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的权利,这种批评的权力是报纸维护公民和国家利益的保证,批评只要是事实,政府就无权干涉。
(2)曾格案件的贡献①曾格案件不仅在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立即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也给18世纪英国及世界各国自由的仁人志士们提供了反对新闻专制的有力武器,曾格案件的影响不仅覆盖美洲,而且延及世界。
②曾格案件的胜诉对殖民地民众的鼓舞极大,这使它超出了新闻出版行业的时空范围。
③事实上,曾格案件的起因,正是殖民地温和的商人阶层“平民派”反对宗主国殖民当局的一场斗争。
殖民地新兴政治势力同统治当局外在的矛盾冲突,也以这场最早的斗争而最为著名,它昭示着日后这种矛盾冲突的更大范围的出现。
④可以说,曾格案件是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和广大民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政治独立的一支前奏曲,虽然其中独立的主题乐章还隐藏不露、不甚鲜明,但它毕竟构成了日后北美十三州独立战争的序曲之一。
它鼓舞了殖民地整个新闻出版界、律师界等知识人士的反抗暴政的斗志,鼓舞了殖民地民众自由独立的情绪。
⑤正是曾格案件的胜诉、反印花税法案的成功和要求殖民地独立的民众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推动,最终导致了北美十三州独立革命的武装斗争,迎来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抹曙光。
2.试评析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答:(1)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受英国当局的控制。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北美出版报刊印刷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虽然远隔天涯海角,而且在法律上殖民地的民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但是英国殖民当局却对印刷出版物感到十分恐惧。
(2)当波士顿的哈佛学院印刷所开始刊印出版一些书籍和“教会问答”之类的单张印刷品时,英国马萨诸塞的殖民地当局立刻感觉到了这种印刷出版物对其专制统治的威胁。
于是,马萨诸塞州议会马上效仿英国国内专制出版法的规定,于1662年通过了北美十三州最早的一部新闻出版法。
该法严格规定马萨诸塞的一切出版印刷品须经事先审查批准,发放许可证,方准出版印刷。
(3)美国在本土实行印花税法案以后,决定于1765年11月在北美殖民地施行类似的印花税法案,美国各地因此发生了相当一致的抵制该税法的抗议活动,以致印花税票运到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