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备选项目申报书(县级填报、范例)

十四五规划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备选项目申报书(县级填报、范例)
十四五规划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备选项目申报书(县级填报、范例)

十四五规划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县(区)备选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区治理思路

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山水田林湖草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综合配置工程、林草等各类措施,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同时,项目建设全面注重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环保、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其他生态建设项目整合,以形成合力全面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阐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主导产业发展在生态建设方面的计划,具体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等)。

二、项目区治理目标(具体目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填报)

(一)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1)各项治理措施合理配置,工程与林草,治坡与治沟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建设完整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期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

(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80%以上。

(3)减沙率达到80 %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1)村落周边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 %以上。

(2)自然草场、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封山育林亩,荒漠化面积减少80 %。

(3)项目区村落风貌、自然景观得到妥善保护。

(三)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1)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达80%以上,土地产出率增长80%以上,商品率达%以上。

(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以上,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20 %以上。

(3)因地制宜,建成(保护)能满足区内群众粮食需求的基本农田(牧场),人均基本农田(牧场)达亩以上。

(4)群众全面脱贫致富,小流域进入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县(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具体阐明政府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举措)

(2)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具体阐明水土流失严重性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3)实施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具体阐明拟实施项目区贫困人口情况及需求)

(4)当地干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十分迫切。(具体阐明前期相关项目的落地情况)

四、小流域基本情况

具体阐明小流域(项目区)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情况,包括核心片区所在的乡(镇)、村名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农、林、牧各业情况等(要

求提供项目区照片,包括拟建项目地块的现状照片)。具体见下表:

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

- 1 -

五、项目建设规模(具体数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填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指标)

十四五期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拟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135 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农田防护林0 公顷,栽植经果林13.5 公顷,营造水保林(种草)0 公顷,实施封禁治理13.5 公顷,推广实施保土耕作0 公顷,新建蓄水池(塘堰)0 口,排灌沟渠0.8公里,沉沙凼(池)0 个,田间道路0.8公里,整治沟道0 公里,水系绿化0 公里。同时,项目实施注重与土地治理、天然林保护及农建示范区建设等相关项目的整合力度,突出规模治理效应。

六、资金需求(具体数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填报)

项目估算总投资100 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企业)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万元。

七、预期效益(具体数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填报)

(一)经济效益

项目区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将使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每年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4.0027 万公斤,增加牲畜出栏2020 头,新增经济收入708.68 万元。

(二)社会效益

(1)减轻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本项目实施后,可形成综合自然灾害防护体系,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从而

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减轻泥沙对渠道、水库及河流的淤积,减轻洪水的危害;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减轻局部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2)通过综合治理,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可为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基础。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能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同时对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农村社会风尚的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通过建设xx2组果林建设等基础设施,促使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三)生态效益

(1)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危害逐年减轻。本项目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135 平方公里,治理程度将达到100 %。项目实施后,年新增蓄水总量达万立方米,年减少土壤侵蚀量达万吨。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形成了立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随着林地郁闭度的不断提高,水土流失将得到进一步控制,将不断改善区域性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蓄水、保土能力增强,保护土地不遭受破坏,避免水土流失面积继续扩大,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发生。

(2)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通过实施林草措施和封禁治理,能进一步提高林草覆盖率,有效地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改善

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灾害。

综上所述,县(区)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为此,特恳请自治区水保局将小流域纳入西藏自治区十四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

县(区)

水利局(盖章)

2019年月日(联系人:,电话:)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水土保持措施,预防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合理规划施工方法,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防洪工程;水土保持;设计 1 水土流失现状 工程所在地赤峰市总面积9.02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内政发[1999]62号)中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区地形属于低山丘陵,地势平缓,植被类型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树木零星分布,土壤以草甸土、褐土为主。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壤侵蚀图册》,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侵蚀程度属轻度水力侵蚀、微度风力侵蚀。项目区土壤侵蚀现状详见表1。 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0433-2008)的规定,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共计1753.27亩。 本工程的项目建设区包括:堤防工程区、管理区、施工生产区、取料场、施工道路等,面积共计1753.27亩。 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活动可能对项目建设区以外其他区域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其主要特点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也可能不)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虽不属于征地范围,但建设单位应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防治,直接影响区面积约为49.41亩。 1.2 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本工程的建设,占用和损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需进行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等建设活动,使地表裸露、植被遭到破坏,失去其蓄水保土功能,土地抗蚀能力减弱,当受到雨点的打击、水流的冲刷或风力吹袭时,加速区域土壤侵蚀,增加了水土流失量。 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方案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一级标准。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年降水量为338.0-451.1mm,考虑河道两岸水利、土壤条件较好,本项目的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利用人才红利黄金期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6%以上,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集中力量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难点,在物联网、AI、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保持GDP较快增长速度的关系,牢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专心致志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议“十四五”时期全国GDP年均增长速度拟定为6.0%,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比较活跃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彰显大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韧性。 2.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 充分利用中国工业体系完整、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巨大、创新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人才红利,从一线技术创新做起,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化主题思路,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凝聚一代人的创新智慧,集中力量攻克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产品,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全面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3.继续坚持铁腕治污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与提升上下硬功夫,在绿色技术研发上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更多的突破性技术,并推广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取得重大进展,以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4.有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时期要以更大的力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特别是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科学规划,有序启动。针对黄河流域的特殊情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坚定不移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并且坚持主动开放、有序开放、持续扩大开放,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支持全球多元化发展、包容性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法制化的力量为扩大开放保驾护航。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所提出的要求,为所有合法投资者提供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持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采用“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和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由财政部、水利部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有关规划,用于支持规划治理范围内的重点地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共同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要科学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认真开展项

目评审,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第五条小农水专项资金、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项目、工程或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并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第六条各级财政要坚持“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加大政府投入与鼓励农户投工投劳结合起来,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逐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政策要求,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增加投入。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第七条各省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各省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省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同时,在县级以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汇总.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拦渣坝设计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西南林业大学 学号:20120753045 班级:水保2012级 指导老师:马建刚

目录 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 (3) 1.1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 (3) 1.2水文地质 (3) 1.3植被 (4) 1.4泥石流概况 (4) 1.5泥石流特征 (4) 1.6泥石流成因 (5) 第二章泥石流设计参数计算 (5) 2.1不同设计频率的最大24h降水量(H24p)的计算 (5) 2.2清水洪峰流量(Qwp)计算,列表 (9) 2.3 泥石流洪峰流量(Qcp)计算,列表 (9) 2.4 泥石年流淤积量(Wcp)计算,列表 (11) 第三章拦砂坝设计 (12) 3.1 坝址选择 (12) 3.2 坝型选择 (12) 3.3 坝的设计 (12) 3.4 拦砂坝库容及淤积年限计算 (16) 第四章排导槽设计 (17) 4.1 排导槽平面布置形式 (17) 4.2排导沟断面设计 (17) 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 (18) 5.1估算依据 (18) 5.2 投资估算情况 (19)

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 怒江州六库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芭蕉河位于六库镇西坡,地理坐标为: 州卫校、师范学校和汽车总站等到单位设于此地,是州府重镇之一。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呈东西向强烈挤压,地壳持续抬升,在长期地质营力作用下,岩体破碎,

节理裂隙发育,溪沟下切,风化土层深厚,崩塌、滑坡发育,松散体物质储量达1369万m3,可移方量410万m3,固体物质源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3植被 该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2℃,最高气温为26.6℃,极高气温可达41.6℃,最低气温可达4.5℃。年平均降雨量为1011mm,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芭蕉河内常年有水,但随季节流量暴涨暴落,旱季 最小流量为0.02m 3 /s,雨季可增加数十倍。全流域林地面积占68%,郁闭度为 60%,坡耕地占32%。 1.4泥石流概况 从流域特点看,泥石流形成过程可分为水源区、形成区、流通区和淤积区。水源区位于主沟海拔1060m以上,面积为3.62km2。发育有滑坡3个,坍塌3处, 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为636万m 3 ,单位储存量为120.44万m3/km2;形成区位于主 沟海拔1060~880m,面积0.46km 2 ,发育有滑坡4个,坍塌5处,松散固体物质 储量为730万m 3 ;流通、淤积区:海拔880m至怒江边,长度为1.01km,泥石流 时冲时淤。 1.5泥石流特征 1989年10月20日晚8时,芭蕉河爆发了一场灾害性泥石流。高约3m的泥石流龙头夹裹着巨大漂砾急汇而下,冲毁、於埋沟道两岸附近州云总站、州邮电局、州民族师范学校等6个单位的房屋40栋,桥梁两座等,估计经济损失达889万元。根据灾后现场调查,泥石流剖面多为“泥包砾”,泥面呈黄色,坡降8.7%,保存1年多未脱落,表明浆体稠度很高,为粘性泥石流。据房屋墙壁的泥痕和固体沉积物厚度,推算出流体容重为21KN/m3,经采样粒度肥西,测得中值粒径为d50=2.5mm,用泥痕计算得流速为4~5m/s,根据武汉水电学院水槽实验公式计算的流速为4.08m/s,流量160m3/s。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级实施规划(2013-2017年)编写提纲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规划(2013—2017年) (编写提纲)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 二○一二年六月

项目名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规划(2013—2017年) 编制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 审定: 审查: 报告编制: 典型设计: 投资估算: 制表: 制图: 参加人员: 参加单位:

前言 简述规划编制的缘由(依据),编制过程,规划的范围,编制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建设规模,投资估算与筹资方案,预期实施效益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特性表

目录 前言 1项目区概况 (1) 1.1项目县及项目区选取原则 (1) 1.2项目区选定及布局 (1) 1.3项目区自然条件 (3) 1.4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4) 2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 (6) 2.1水土流失状况 (6) 2.2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7) 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9) 3.1 指导思想 (9) 3.2规划依据 (9) 3.3规划原则 (9) 3.4规划水平年 (9) 3.5规划目标任务 (9) 4规划分区与治理模式 (11) 4.1 类型区划分 (11) 4.2 治理模式 (11) 5 建设任务与总体布局 (12) 5.1 各类型区典型小流域设计 (12) 5.2建设任务 (13)

5.3总体布局 (13) 6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14) 6.1 监测目的 (14) 6.2监测技术路线 (14) 6.3监测时段、内容和方法 (14) 6.4 监测机构及管理 (15) 7 科技示范推广规划 (16) 7.1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 (16) 7.2 技术培训 (16) 8 环境影响评价 (17) 8.1评价的目的、依据和指标 (17) 8.2评价分析 (17) 8.3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17) 8.4评价结论 (18) 9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9) 9.1 投资估算 (19) 9.2资金筹措方案 (20) 9.3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20) 10 保障措施 (21)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用ARCGIS实现批量上传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利用ARCGIS实现图斑的批量上传 图斑上传工作量大,利用本方法可以实现图斑的批量上传,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图斑录入的效率。 1. 对地形图的认识 首先了解地图上的一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对地图投影及坐标系的初步认识。 图1为某地图左上角截图显示,其中106度48分和36378说明该图是3度带,带号为36,投影为高斯-克吕格。 图2为该地图左下角截图显示,其中1954北京坐标系说明该图的坐标系。 Q 图1 某地图左上角截图图2 某地图左下角截图 备注: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106°30′到109°30′之间是36度带,中央经线的经度为108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范围内,坐标(Y坐标,8位数,前两位是带号)带号小于等于23的肯定是6度带,大于等于24的肯定是3度带。) 2.调整图斑及轮廓位置到正确的坐标点 本次录入的示例设计图,如下图,这就是一张标准的小流域设计图, 图3示例设计图

我们要处理设计图,因设计中地形图被裁剪过,需要删除边界,将地形图全部显示, 图4示例地形图左上角 从图中可以看出112度15分和37613说明该图是3度带,带号为37,投影为高斯-克吕格。上图中A点的实际坐标是37613000,4018000,因为设计单位在做设计时图形的位置放的会比较随意,所以就需要在CAD中,将设计图移动到实际的坐标位置。 最后再通过一个检查最后再通过检查一个完整的公里网格的长度来检查地形图的平面坐标和比例尺是否正确。以图5为例说明检查方法:坐标36382000到36383000之间距离为1000m,但CAD图上测量单位长度为100个单位,因此与地形图的比例尺不相符,需要对所有描图及底图放大10倍才是原底图坐标。 备注:放大底图时候,必须以Q点为基点,因为只有Q点是正确坐标位置。 图5校对公里网长度是否正确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看看下面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 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 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新建堤防长度。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

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万元。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中园地、林地、荒草地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为。 弃渣量。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万m3、弃土弃渣万m3。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分区治理原则;⑵互补性原则;⑶“五定”

长输管道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

长输管线水土保持设计施工工法 1.前言 中石化榆济输气管道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全长1045公里,途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管道设计输量为30亿立方/年。它的建设对缓解我国天然气市场供求矛盾,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机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水土保持是针对水土资源的损失而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防治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经济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长输管线的水土保持设计与施工,管道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管道运行安全、尽量减少因管道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保护管线周围的生态平衡。 2. 工法特点 2.1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的水土保持施工; 2.2适用于华北地区的山区、丘陵、黄土塬地貌水土保持施工; 2.3优化水土保持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结构形式,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2.4施工程序化、管理规范化,降低劳动强度,易于保证安全。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北地区的山区、丘陵、黄土塬地貌水土保持施工; 4. 工艺原理 4.1、地形、地貌特点 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工程线路全长1072km,其中黎城县段(线路11标段)长约45km,管径φ711mm。位于太行山脉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

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坡陡沟深;植被稀少;雨量少而集中,年降雨200-400mm,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 项目区土壤按土质分为褐土、黄绵土、山地棕壤,按土的类别可分为岩性土、粗骨土及粉质粘土;被黄土所覆盖的部份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 4.2、水土流失现状 由于管道建设属于线性开发项目,线路较长,对地表的破坏面较大。本标段管线所经过的黎城县段多为土石山区,山区段土层极薄(厚度一般为100-200m,)。整个区段原生水土流失强度较强。水土流失主要方式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两个方面,自然侵蚀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土壤侵蚀又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是山西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也是国家级重点治理区。 本标段管线所经地段自然条件苛刻,管道工程建设极易对原地貌造成较大的损坏,损坏地表极薄的熟土层,若在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当,极易造成后果较为严重水土流失,且治理难度较大。由于雨量稀少,植被恢复的难度最为突出。 4.3水保设计原理 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是管线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则。在水土保持工程责任范围内采取工程措施、农耕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即对管道实行安全的保护也对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达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美化环境、保护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 4.3.1、工程设计防御标准 浆砌石工程: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抗滑稳定系数1.3,抗倾覆安全系数1.5; 4.3.2、突出现场设计工作重要性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三同时”原则及输气管道工程线路长,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工程地质千差万别的特点,尤其是管沟开挖前和回填后的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划分

(上接表8) 填表说明: (1)总概算表(表1),是由分部工程概算表(表2)汇总加预备费而成。(2)分部工程概算表(表2),适用于编制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和独立费用概算。按项目划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均应列至三级项目。 (3)分年度投资表(表3),按项目划分列至一级项目。 (4)独立费用计算表(表4),按项目划分列至二级项目。 注:表1-表8作为编制设计概算的基本表格,插入小流域初设报告中。

2.2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划分 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按治理措施划分为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三大类。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由工程措施费、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费和独立费用四部分组成。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各部分下设一、二、三级项目,如工程措施包括梯田工程、谷坊水窖蓄水池工程、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治沟骨干工程、其他工程等一级项目;梯田工程包括人工修筑梯田、机械修筑梯田、客土等二级项目;人工修筑梯田包括三级项目人工土坎梯田、人工石坎梯田、人工土石坎梯田、人工修植物坎梯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项目划分详见《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中项目划分表p57-p65。 2.3水土保持投资总概算表的编制 总概算表包括工程措施费、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工程费、独立费用四部分。 1、第一部分工程措施费 按照项目划分一级项目计列工程措施费用,梯田工程、谷坊水窖蓄水池工程、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治沟骨干工程、其他工程等。 2、第二部分林草措施费 按照项目划分一级项目计列林草措施费用,如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水土保持种草工程、苗圃。 3、第三部分封育治理措施工程费 按照项目划分一级项目计列封育治理措施费用,如护栏设施、补植(补种)。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1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1.1 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区内包括有龙凤场向斜、中心镇背斜、钱塘镇向斜和大石桥背斜及合川向斜;它们以龙女寺背斜为核心,呈半环状的构造形迹。 项目区大地构造区域属四川中台坳,亦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沙溪庙组面积最大,主要由紫红、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黄灰、灰棕色中至细粒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结核,砂岩中大型斜层理发育。遂宁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小流域,岩性单一,以棕红色厚泥岩为主,剥蚀风化深,以保水保肥力差的红石骨子为主要成土方式,土壤粘、廋、干旱、缺有机质。 北部地貌为台地、中部地貌为高丘、南部地貌为丘陵。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及耕地坡度组成情况见下表: 表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 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 项目区的气候,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 冬少寒潮。 表1-4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8℃,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均温度为7.2℃,8月最高,多年日平均温度为28.3℃。历年极端温度,1961年1月17日最低为-3.7℃,1972年8月27日最高为41.4℃。 日照: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日照资源本应丰富,但是,因受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影响,造成秋、冬、春三季天空云层多且低厚,雾日持续时间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9h。 降水:项目区降水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明显、夜间降雨多于白天。液态水多,固态水(雪、冰雹)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mm,其中1968年最高,为1428mm;1961年最低,为828mm。 6-8月为暴雨最多时期,最早暴雨5月即可出现,由于降雨不均,暴雨多,强度大,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有。项目区洪水由暴雨形成,历时一般为一天左右,洪水发生季节与暴雨相应。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09mm,3-6h最大降雨量为72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35mm,3-6h 最大降雨量为86mm。 项目区属涪江、嘉陵江水系。 涪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53 kg/m3;输沙率为665 kg/s,最大为2930 kg/s;输沙量为2112万t/a,最大为9240万t/a;浸蚀模数为731.1t/km2,最大为3130t/km2。 嘉陵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9 kg/m3,最大为5.24 kg/m3;输沙率为5356kg/s,最大为11800 kg/s;输沙量为16910万t/a,最大为37400万t/a;浸蚀模数为1077.4t/km2,最大为2368t/km2。 1.2 自然资源 项目区主要成土类型是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只有峨眉小流域是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红棕紫泥土。 灰棕色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上下沙溪庙组的紫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残积物。土层深厚,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保肥供肥性好,是项目区水稻生产和水旱轮作的主要基地,自然植被为柏树、桉树、竹类、青杠、马尾松、马桑等。 灰棕紫泥土主要分布在各向斜轴部及两翼的丘陵坡地,光热资源丰富,是旱粮作物和多种经营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成土母质为棕紫、灰棕紫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砂岩,母质风化度不深,矿质养分丰富,先天肥力高,胶体品质好,保水保肥力强,宜种性广。自然植被有柏树、青杠、桉树、马尾松、泡桐、香樟、竹类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胡豆、豌豆和其它各种杂粮;经济作物有辣椒、地瓜、南瓜、白菜等;经济林有广柑、梨、桑树等。 红棕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系侏罗系遂宁组,主要岩石为红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或石英粉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石英粉砂岩。本土属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易滞水遭受湿害,且酸碱度较高,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锌的有效性低,水

长输管道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

长输管线水土保持设计施工工法 1. 刖言 中石化榆济输气管道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全长1045公里,途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管道设计输量为30亿立方/年。它的建设对缓解我国天然气市场供求矛盾,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机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水土保持是针对水土资源的损失而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防治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经济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长输管线的水土保持设计与施工,管道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管道运行安全、尽量减少因管道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保护管线周围的生态平衡。 2. 工法特点 2.1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的水土保持施工; 2.2适用于华北地区的山区、丘陵、黄土塬地貌水土保持施工; 2.3优化水土保持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结构形式,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2.4施工程序化、管理规范化,降低劳动强度,易于保证安全。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北地区的山区、丘陵、黄土塬地貌水土保持施工; 4. 工艺原理 4. 1、地形、地貌特点 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工程线路全长1072km其中黎城县段(线路11标段)长约45km管径φ711mm位于太行山脉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坡陡沟深;植被稀少;雨量少而集中,年降雨200-400mm 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 项目区土壤按土质分为褐土、黄绵土、山地棕壤,按土的类别可分为岩性土、 粗骨土及粉质粘土;被黄土所覆盖的部份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

4.2、水土流失现状 由于管道建设属于线性开发项目,线路较长,对地表的破坏面较大。本标段管线所经过的黎城县段多为土石山区,山区段土层极薄(厚度一般为100-200m,)。整个区段原生水土流失强度较强。水土流失主要方式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两个方面,自然侵蚀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土壤侵蚀又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是山西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也是国家级重点治理区。 本标段管线所经地段自然条件苛刻,管道工程建设极易对原地貌造成较大的损坏,损坏地表极薄的熟土层,若在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当,极易造成后果较为严重水土流失,且治理难度较大。由于雨量稀少,植被恢复的难度最为突出。4.3水保设计原理 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是管线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则。在水土保持工程责任范围内采取工程措施、农耕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即对管道实行安全的保护也对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达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美化环境、保护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 4.3.1、工程设计防御标准 浆砌石工程: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抗滑稳定系数 1.3 ,抗倾覆安全系数1.5 ; 4.3.2、突出现场设计工作重要性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三同时”原则及输气管道工程线路长,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工程地质千差万别的特点,尤其是管沟开挖前和回填后的地形情况不符,所以因开挖工艺的不同对原地形地貌的破坏情况也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到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再次根据管沟回填后的真实地形、地貌确定管道保护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方案,才能更切合实际。还有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也只有在管沟开挖或回填过程中才能被发现,所以水土保持的施工图应以现场设计为主。 433、黄土塬地形水保设计 在土层较厚的黄土塬地段,坡度较缓的丘陵坡地,在长期的水力侵蚀、风力侵

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032) 第2章工程概况 (033) 第3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034) 第4章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035) 第5章总工期、进度计划 (043) 第6章主要劳动力、施工设备及检测仪器配备 (050) 第7章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054) 第8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058) 第9章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 (063) 第10章环境保护措施 (065) 第11章水土保持措施 (068) 第12章施工期安全度汛措施 (070) 第13章现场施工协调处理 (072) 第14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 (075)

第15章应急救援预案 (077) 第16章冬雨季施工方案 (081)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086) 附表二: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087)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088) 附表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网络图 (089)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090)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091)

第1章编制依据 本投标文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容进行编制: 1、依据《2015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国家、部委和各行业现行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为:《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3、我公司已承建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2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建设容 本次工程治理围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4km2,其中基本农田84.37hm2,水土保持水窖2个,沟头防护0.69km,植物护埂0.89km,生产道路4.73km。林288.32hm2,经果林128.01hm2,水土保持种草27.52hm2,封禁治理813.1hm2。 (二)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施工用砂子需在当地附近砂厂购买,其他的如水泥、柴油、汽油等材料在附近县城或集镇采购供应,其余零星材料均可在当地市场购买。 (三)施工条件 项目区外围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对外有国道,对有村镇道路可达工程区上、下段,为施工建材和机械转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场地较为开阔。工程区可按照工程划分区域选择施工用电接线,其余段可从附近村庄农网中接线。为防止突然停电影响施工,施工单位可以配备柴油发电机。施工生产用水可以就近采用农灌井水源,生活用水从工程处附近的村子购买。交通、水电路、气候等条件优越均满足施工要求。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核抽查.doc

采购需求 前注: 1、本说明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供应商可以进行优化,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磋商小组评审认可; 2、成交供应商必须确保整体通过用户方及有关主管部门验收,所发生的验收费用由成交供应商承担;供应商应自行勘察项目现场,如供应商因未及时勘察现场而导致的报价缺项漏项废标、或成交后无法完工,供应商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3、如对本磋商文件有任何疑问或澄清要求,请按本磋商文件“供应商须知前附表”中约定方式联系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或在接受答疑截止时间前联系采购人,否则视同理解和接受,供应商对磋商文件、采购过程、成交结果的质疑,应当在法定质疑期内一次性提出针对同一采购程序环节的质疑。 第1包: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核抽查 一、项目概况 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基于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手段对2018-2019年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无人机核查内容为重点工程的面状、现状和点状措施的数量、面积和位置。 2018年的24个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行抽查:包括宣州区2018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宿松县2018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明光市2018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宁国市2018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岳西县南河小流域、岳西县红旗河小流域、岳西县泥潭河小流域、金安区金花堰小流

域、太湖县杨埠河小流域、绩溪县登源河小流域、广德县耿村河小流域、潜山县牌楼河流域王河片、黟县虞山溪小流域、休宁县兰水河小流域、祁门县陈河小流域、黄山市徽州区众川河小流域、歙县桃源河小流域、铜陵市义安区西丰河小流域、枞阳县官山冲小流域、泾县马头河小流域、金寨县2018年南流河小流域、霍山县太平河小流域、潜山县金家河小流域、石台县考圲河小流域。 2019年的14个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行核查:广德县小余里河小流域、宁国市2019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泾县昌桥新垅小流域、潜山市光明河小流域、潜山市黄柏河小流域、岳西县沙村河小流域、明光市2019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黄山区麻川河小流域、休宁县上前河小流域、枞阳东山小流域、金安区毛岭河小流域、金寨县大湾生态清洁小流域、金寨县铁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霍山县石家河小流域。 二、项目需求 1.对14个在建和24个竣工验收的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按安徽省水利厅、市水利局(水务局)批复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和变更设计批复。 2.面状措施图斑面积核查。包括梯田工程、经济林、水土保持林、封禁等,主要核查已建设面积、是否在设计图斑范围、工程外观质量等。 3.线状措施长度核查:包括生产道路、机耕路、截排水沟、灌排沟渠、沟道整治等,主要核查已建设长度、是否在设计的空间位置、工程外观质量等。 4.点状措施个/处/座数量核查:山塘、堰坝、蓄水池、沉沙池、垃圾池等,主要核查已建设数量、是否在设计的空间位置、工程外观质量等。 5.核查结束后,及时编制核查报告,主要内容为工程名称、地点、治理面积、批复设计的工程量,截止核查时点的各类措施完成数量和比例、治理任务进度、工程外观质量,是否按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和变更设计批复的措施类型、工程量、空间位置实施等,列表对比工程的批复设计量、实际实施量,核查成果图。 6.成果录入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 7.在核抽查工作开展中,每个项目提供1-2张航拍摄影作品,要求为JPG格式,单幅作品最长边不低于3000像素,文件量不小于4MB。作品为倾斜摄影,能较好的反映治理工程的全貌,作品亮度、取景等恰到好处,影像清晰、景物层次丰富,具有较好的质量,满足宣传报道的要求。 三、服务进度 2019年10月完成现场核查工作,11月底完成核查报告,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服务。四、技术要求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编制工作大纲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 二○○六年八月

目次 一、 编制规范的目的和必要性 (一) 编制规范的目的 (二) 编制规范的必要性 二、 需要研究调查的主要问题 三、 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 编写依据 (二)编制原则 四、 适用范围和国内外相关标准 (一)适用范围 (二)国内外相关标准 五、 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正文 (二)附录 (三)条文说明 六、 工作内容与计划安排 (一)总体计划 (二)分年度计划 七、 经费估算 八、 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分工

一、编制规范的目的和必要性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国家和地方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但到目前为止,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尚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在全面总结以往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可以有效保证工程设计成果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加快水土保持前期工作进度。 水土保持工程具有规模小、形式多,在一个小流域内有机结合、联片分布的特点;对于开发建设项目则具有小、散的特点。因此与农田水利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没有相应的规程规范,水土保持工程很多是借鉴农田水利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的规程规范完成规划设 计工作,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每年都有巨资投入,开发建设项目也均按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因此尽快编制本设计规范是必要的。 本规范为新制定的规范,水利标准总序号:540。 二、 需要研究调查的主要问题  1、本规范与其它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关系。 2、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土保持工程现状。 3、水土保持生物工程的区域差异。 4、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三、编写依据和原则 (一)编写依据  根据水利部水规总院水总科【2005】623号文件《关于开展20项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编制《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1—2000)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负责完成规范的编写,直到报批完成。 (二)编写原则  1、全国各地水土流失成因、形式、强度和治理措施各有不同,制定规范既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