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

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

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吴茱萸,别名吴萸、吴榆、米辣子、茶辣、臭包子等。

为芸香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以果实入药,有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呕、止痛之功效。

主治胃脘冷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腹泻、痛经、胁痛、疝痛、脚气痛、蛲虫痛等症。

外用治湿疹、口腔、高血压病。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浙江、湖南、安徽、广西等省区。

形态特征1、吴茱萸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高3-10米。

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至卵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锯齿,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

花甚小,黄白色,单性,雌雄异株,集成顶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花瓣5;雄花具5雄蕊;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通常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油腺点,花柱短粗,柱头先端4-5浅裂。

蒴果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脂点,每分果有种子1粒,黑色,有光泽。

2、石虎与正种极相似。

但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长或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

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

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

种子带蓝黑色。

一、生长习性吴茱萸喜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土或油砂土为好。

重粘土,盐碱地、低洼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

然后做成1.5米宽的高畦,等待播种。

三、播种吴茱萸以扦插育苗,移栽繁殖为主,也可分根、分蘖繁殖。

播种期为春播。

育苗选一年生发育充实,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剪成20~25厘米的插穗,每段幼芽3~4个。

下端剪成耳形斜面。

然后,用500 p p m 的ABT生根粉液浸斜面10秒钟。

吴茱萸栽培技术

吴茱萸栽培技术

吴茱萸的栽培技术一概述吴芋是我国珍贵药材,资源少,经济价值高,具有适应性广,易于种植等特点。

它主要用于出口及制药,为耐寒、喜温、喜光的植物,又名小花吴茱萸、米辣子、臭辣、曲药子等,为芸香料、吴莱萸属,以果实入药。

二生长习性吴芋宜在温暖地带的山坡疏林下及林缘空旷地生长。

常栽培于山坡、丘陵、平坝、田园及房前屋后。

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严,山坡、平地、原野均适,以中性、微碱性土壤及砂土为宜。

喜温耐寒,生长在-20℃可以越冬,45℃不至枯死。

容易积水的土壤不宜栽培,如选择大田(水田)种植。

需开33厘米深沟排水。

南方各省、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华北、西北等省均可栽培。

三栽培技术不论用哪种方法繁殖,一般以冬季或春季移栽为宜,栽时将幼树带根取出,运到定植的地区,在挖好的穴内,每穴放1株,穴与穴的中心距离为1.67~2米见方。

栽时将穴填满杂土,再将苗栽入穴中心,将土压实,浇定根水,待水渗下后,再在树根周围培土保墒。

如果不能及时运到定植地区,可将挖出来的幼树根用湿土培起来,用草包好。

保持草包内湿润,冬季和春季可放40~50天不致死亡。

定植后1~2年可间作其它经济作物,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改良土壤。

四田间管理1浇水施肥一般不需浇水。

从第二年起每年冬季或早春放冻后追肥的数量按树的大小而定,1~2年的树每株施5公斤左右,10年以内的树每株用10~15公斤,开花前再追肥1次,每株用10~40公斤土杂肥,保其生长健壮,多结果实,追肥后地干时浇水。

2修剪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修枝,幼树在离地面1~1.3米处,将顶剪去,使其扩充,多发枝条;老树适当修剪过密的枝奈,便于通风透光,对枝条肥大,芽椭圆形者,不论枝条长短均留作果枝。

3病虫害防治(1)锈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不明显小点,发病后叶背面有橙黄色微突起小点,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敌锈液400倍液喷洒即可防治。

(2)蚜虫发生时可喷洒405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

吴茱萸种植技术

吴茱萸种植技术

吴茱萸种植技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茱萸便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植物药材吴茱萸。

吴茱萸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

其入药部分为吴茱萸的果实。

药材名为吴茱萸,又名吴萸,茶辣等。

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开郁止痛。

吴茱萸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均可栽培。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茱萸之乡,湖北的阳新县,来学习吴茱萸的种植技术。

一、植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吴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成年树可高达3~5m。

叶片对生,单数羽状复叶。

花为黄白色,雌雄异株。

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

每果含种子1粒,黑色,有光泽。

2、生长周期吴茱萸定植后的2~3年便可开花结果。

花期在6~7月份,果期在8~10月份。

4年以后进入盛产期。

30年后结果量逐年递减,到时需砍伐更新。

3、适宜环境吴茱萸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适宜在海拔500m以下冬季较暖的地区生长。

土壤最好是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二、育苗吴茱萸的繁殖分种子、扦插、分株等多种方法。

今天主要针对初次种植,想发展此产业的地区讲解一下种子繁殖。

此方法在二三月份进行。

育苗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1、选地整地在育苗地上撒上一层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每亩(667平方米)约3000~4000千克。

然后用旋耕机对苗圃地深耕25~30厘米,将土翻松耕细。

用锄头作成宽130厘米左右的畦。

在畦上开浅沟,沟宽8-10厘米,沟深3-5厘米。

2、播种①种子处理我们选用的是吴茱萸成熟果实的种子。

播种前将种子撒上浓度为80%的多菌灵,每千克撒60克左右,用手搅拌均匀,这样可以防止入土后的种子发生霉变。

②播种播种时通过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捻动,使种子较为均匀的落在条沟里。

种子的发芽率在60%左右,播种量为每亩13克左右,之后覆土,浇透水。

一到两个月后,长到5~10cm高的时候,这便进入了苗期的管理阶段。

药用植物吴茱萸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吴茱萸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维普资讯


农 业
第2卷 第 5 期
V O1 2 N O. . 5
2 0 年 5月 08
M av. 2008
So t i a Ag i u t r u h Ch n r c lu e
药用植物吴茱萸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龚福保 ,梁小敏
280 M. 0 0 月 a28 03 r 年
技 与广 术推
冬 季落 叶 后到 翌年 春 季 萌 芽 前 均 可 定 植 , 以 早 春 但
又 称 煤 污 病 , 病 4月上 中旬 开 始 发 生 , ~6 危 该 5 月
定 植 较 好 ,成活 率高 。成 片栽 培 ,株 行 距 27 . m 见 害 严 重 ,在 生 长郁 闭 的情 况 下 ,由于 蚜 虫 、蚧 壳 虫 在树 .~3 3 方 ; 用 零 星 空地 种 植 , 行 距 以 2 Z3 为 宜 , 利 株 m m 定植 干 为 害 , 发 不 规 则 的 黑 褐 色 煤 状斑 。后 期 叶 片 和 枝干 诱 时 , 开 穴 , 宽 5 ~6 深 5 , 中 施 堆] 5 上 覆 盖 厚厚 的煤 污层 ,影 响 光 合 作 用 和 呼 吸作 用 ,使树 先 穴 0 0 m, 0c 穴 c m E ~ 1 , 细 土 5 m 左右 , 后将 幼 苗 根 系理 顺 , 于 穴 势 生长 衰 退 , 花 结 果 减 少 , 重 影 响 产 量 。 0 填 c 然 置 开 严 中, 覆细土踏实 , 透定根水 , 后根据天气情况 , 再 浇 栽 浇
湿 , 于 干 燥 干 旱 地 区 , 不 宜 栽培 。 壤土 层深 厚 、 过 也 土 肥 插 ) ,插后覆土压 紧,浇水遮荫 , 保持土壤湿润。
沃、 排水 良好的土壤 栽培生长 良好 。

贵重中药材——吴茱萸栽培技术

贵重中药材——吴茱萸栽培技术

即 与 同 木 瓜 用 。 ”
能治理气 止呕 :厥气上 逆 、木郁 土中 ,肝 胃失调 、呕
1生物学特性特征
吴茱萸幼 树皮 绿褐色 ,老时有纵 裂 ,灰褐色 ,茎有皮 孔 。叶对生 ,羽状复 叶 ,小 叶 5~9枚 ,小 叶有 短柄 ,叶 片长椭 圆形 ,叶缘无 齿 ,叶脉 明显 凸起 ,叶面有短绒 毛 , 小叶长 9~1 e ,宽 4~45 r,先端 尖 ,基部楔形 。蒴 4r a .e a 果分成 4— 5果瓣 ,开裂时呈 苷荚果状 。气味浓厚 ,9月下 旬至 1 0月上句 成熟 。 吴茱 萸适 应性 强 ,沙壤 、黄壤 、壤 土 、风 化 页岩栽 培都适应 。吴茱 萸为浅根系树种 ,没有明显 的主根 ,有发 达的须 根 群 。在重 粘土 中生 长缓 慢 。适 应生长 云 南 、贵 州 、四川 、江 西 、湖 南 、浙 江 、江 苏 、甘 肃 、陕 西 海 拔 1 0 m以下地区栽培 ,最适 应海拔 10~8 0 0 5 0 0 m的地区生 长。吴 茱萸适宜 亚热带 气候 ,1 份平均气 温 4~8C,7 月 o
金 方 》记 述 : “ 脚 气 , 入 脚 气 , 入 腹 疼 痛 , 目闷 腹 胀 治
发 、咽痛 、动 火 、发疮 之 害 ,其 治 暴 注下 重 呕逆 吐 酸 ,
肝脾 火逆之症 ,必兼 之症 。必兼苦 寒 以降 亡。 由此 而知 ” 吴茱 萸能治 多种 疾病 。 吴茱萸较适合退耕还林 及房前屋后种植 ,具有 成本低 , 收效 快 ,易 管理 等 优点 ,有 较 好的 发展 前景 。
吴茱萸 ( o i ua cp )属芸香科常绿灌 木或小乔 Evda tea a r 木 。以蒴 果入药 ,叶亦 可入 药 ,是较 贵重 中药 材 。其作
用如下 :

吴茱萸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吴茱萸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吴茱萸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介绍如下:
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吴茱萸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2.土壤准备: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耕翻和松土,同时添加
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3.种子处理:吴茱萸的种子具有较硬的外壳,可以将种子浸泡在
温水中24小时,以促进发芽。

4.播种与育苗:在春季或秋季选择时间适宜的时候进行播种,将
种子撒在育苗盘或育苗床上,覆盖薄层土壤,保持土壤湿润,一般需要10-15天左右发芽。

5.移栽与定植:当吴茱萸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和
定植,将苗木轻轻取出,注意保护其嫩根,栽植到预先准备好的坑穴中,保持适当的株距和行距。

6.浇水与保湿:吴茱萸喜欢湿润的环境,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避免积水。

7.施肥与管理:在生长季节,定期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促
进植株生长和发育。

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8.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吴茱萸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9.剪枝与整形:在植株生长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形,
促进树形美观,增加产量和质量。

10.收获与储存:吴茱萸一般在秋季成熟,果实呈红色,果皮有光
泽,果实成熟后及时收获,可以晾晒或进行烘干,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

吴茱萸GAP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吴茱萸GAP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2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F o r e s t r y , X i n y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y, r X i n y a n g 4 6 4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GAP h i g h—y i e l d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E v o d i a r u t a e c a r p a w e r e s t u d i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4 m× 3 m w a s mo r e s u i t a b l e p l a n t i n g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e r a s i n g r e d u n d a n t b u d s f o r t wo t i me s c o u l d d e c r e a s e t r e e h e i g h t b y 6 5 c m ,a n d i n — c r e a s e t h e y i e l d b y 1 1 8 . 8 3 % ;s p r a y i n g 5 0 0 mg / k g P a c l o b u t r a z o l c o u l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n h i b i t t h e g r o w t h o f n e w s h o o t s ,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y i e l d p e r p l a n t ;t h e b e t t e r wi n t e r p r u n i n g me t h o d wa s r e t a i n i n g 2 b u d s o n t h e b r a n c h b a s e a n d c u t t i n g o f t h e r e s t p a r t o f t h e b r a n c h; t h e s u mme r p o s t —h a r v e s t i mme d i a t e u p d a t i n g me t h o d s h o we d b e t t e r e f f e c t ;s p r a y i n g T h i o p h a n a t e me t h y l a n d I p r o d i o n e h a d b e t t e r

吴茱萸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吴茱萸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吴茱萸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摘要: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以干燥近成熟果实入药,是传统的中药材。但野生资源少,为零星分布,商品吴茱萸主要靠人工栽培生产。在总结了桂林市的吴茱萸种植示范基地的种植经验上,论述了吴茱萸低产原因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及采收加工的注意事项。关键词:吴茱萸;低产原因;;高产栽培技术Study on the Low-Yield Cause and High-Yield Techniques of Evodia rutaecarpa Abstract: Dry and almost mature 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 fruit was used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 Now, the wild resources were ad-hoc distribution. The commercial evodia mainly depended on the cultivation. The low-yield reason, the high-yield techniques and the key points in harvest and possessing of evodia we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lanting experience in Guilin demonstration base.Key words: 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low-yield cause; high-yield techniques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为芸香科(Rutaceae)落叶小乔木,以干燥近成熟果实入药。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分子式C19H17N3O)和吴茱萸次碱(分子式C18H13N3O)。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效[1]。商品吴茱萸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生产,野生较少。吴茱萸的栽培历史约为300年,主产于贵州、云南、湖南、广西、陕西、浙江等省区。此外,江西、湖北、安徽、福建等省亦产[2-7]。2007年起,我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了吴茱萸良种繁育及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应p1.3.2褐天牛幼虫蛀入树干或枝条内,啃食木质部,造成树势衰退或断枝,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降低产量。7~10月危害严重,此时是果实生长和采收期。1.4采收时期不当吴茱萸收获期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早熟品种在小暑后开始收获,晚熟品种在立秋后开始成熟。一般在果实由绿变黄尚未充分成熟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则产量低、品质差;过迟则果实开裂脱落,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采收时间若不在晴天,则不能及时晒干或晾干。2高产栽培技术措施2.1建园选址吴茱萸性喜温暖气候和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进行建园是比较适宜的。在低海拔、冬季温暖、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丘陵平坦向阳处栽培,则生长旺盛,结果早;采用科学栽培管理技术,二年生就可以开始结果。吴茱萸有发达的须根,没有明显的主根,一般以扦插苗或分蘖苗建园为主。吴茱萸怕涝、不耐阴湿,冬季严寒多风、干燥或阴湿处以及土壤过于黏重、盐碱性大的地块不宜种植。2.2选择良种种植适宜于桂林市栽培的吴茱萸有大花、中花、小花3种类型,尤以中花类型为优,其产量高、结果早;中花类型又可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成熟期的栽培品种。大面积栽培应选择中花类型的早、中、晚3个不同成熟期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以利于采收。2.3整地按株行距2 m×2 m或2 m×3 m开壕沟;或挖种植坑,规格为0.8 m×0.8 m×0.8 m。为了使土壤充分熟化,应把底土和表土分开堆放,而且最好提前在秋季挖好,以延长底土的熟化时间。待底土充分熟化后即可回填土。回填土结合施基肥同时进行。每株要求定植基肥(一般是堆肥、厩肥、垃圾肥)30~50 kg,猪粪10~20 kg,麸肥1~5 kg,磷肥0.5 kg,并与碎土拌匀,填一层土放一层肥,一次施入;先填表土,后填底土。2.4种植吴茱萸为落叶小乔木,从落叶后到萌芽前均可栽植,在这个时期内定植越早越好,一般在1~3月份种植。栽植时,在定植沟(坑)上挖一个适宜的浅坑,将苗木放入穴内,并使根系向四周舒展,扶正主干,慢慢填土,防止植株移动;填土至根部以上时,把苗木向上轻提,使根系伸展和碎土漏入根间隙中;继续填土,边填边压实,让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填土至苗木的根颈处即可。为防止坑土下沉,坑面须比地面略高些。填完土后在周围培土做成树盘,灌足定根水,再覆盖一层碎土,最后在树盘面铺上稻草或杂草类的覆盖物,以利保墒。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要注意松土除草,平时如遇天旱、地干要及时浇水。2.5施肥定植后第一年,在5、7、9月以施稀水肥(腐熟的农家肥、沼气水、化肥水)为主。从第二年开始,生长期的第一次肥即长叶肥在4月上中旬进行,以速效氮为主,同时可适量施一些磷肥,每株施尿素0.1~0.3 kg、磷肥0.1 kg。第二次肥即壮梢肥,在5月上中旬进行,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为吴茱萸新梢速生期、根系生长高峰期,需肥量大,必须及时补充养分,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以促使新梢生长期延长,促进根系生长,故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每株施氯化钾或硫酸钾0.1~0.3 kg、三元复合肥0.1~0.3 kg。第三次肥即增粗肥,在8月上中旬进行,此时期是幼树粗生长加速并进入木质化的阶段,需要氮、磷、钾配合施用,每株施三元复合肥0.1~0.3 kg。休眠期的施肥在落叶后的1~2月进行,以迟效性的猪粪、麸肥、磷肥、沤肥为主。可结合扩种植坑进行,扩坑沟要与原坑长、深一致为佳,沟宽一般为40~60 cm,可采取对边扩沟,第二年换方向再对边扩沟。每株施农家肥20~30 kg、菜麸5~10 kg、磷肥0.5~1.0 kg,杂草、落叶不限。生长期还可以进行叶面追肥,与各次施根肥交错进行,以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喷施宝为主,浓度0.1%~0.3%,喷至叶面湿透为止。2.6修剪(冬季、生长期)修剪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一定的树型、使树冠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发生、均衡生长与结实的关系、克服大小年现象,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的目的。冬季落叶后进行修剪最为适宜,第一年定主干高度,一般是50~80 cm,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留长30~40 cm。第二年每个主枝留2个副主枝,长度30~50 cm。以后修剪留长度为20~40 cm。连续3年整形修剪后,可构成3~4条主枝、分枝级数3~5级的自然圆头型或自然开心型。2.6.1冬季修剪在休眠期进行,以在落叶后进行最为适宜。修剪的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缩等。对外围生长较旺的一年生枝在20~30 cm处重短截,以促进抽梢,培养形成当年结果枝。吴茱萸的小枝多、大枝少,冠内枝条易密生,要特别注意剪去细弱枝、徒长枝、重叠枝、病虫枝及枯枝。2.6.2生长期修剪在生长期进行,主要包括抹芽、除萌、剪除病虫枝。吴茱萸的萌芽性极强,对主干及主枝上萌生的枝条,应在木质化前就除掉;并剪除病虫枝。2.7病虫害防治2.7.1锈病一般发生在5月中旬,6~7月危害更严重。在发病初期时叶片出现一些黄绿色小点,到后期叶背会形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病斑(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夏孢子,使叶片上的病斑逐渐增多,以致叶片枯死。防治上,发病时可用爱苗乳油1 500倍喷雾,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2.7.2褐天牛幼虫从树干下部或粗枝上蛀入茎杆中,啃食木质部,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枯死。防治上,5~7月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刚从羽化孔钻出时,可直接捕捉;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虫产卵期和孵化期,因卵和幼虫都在树皮外层,比较容易除掉,此时可组织人工除卵、捕杀幼虫;或用药棉浸80%敌敌畏原液塞入孔内,用泥封口,毒杀幼虫;也可用80%敌敌畏800倍液注入蛀孔杀死虫卵及初孵幼虫。2.7.3蚧壳虫四季都有发生,对枝、叶、花果危害大,导致叶变黄、落叶、落花及落果。幼龄树或采果后的成年树可用40%氧化乐果800~1 500倍液进行喷杀。此外,通过修剪枝条,使树冠通风透光,破坏蚧壳虫的生存环境,也可减少蚧壳虫的发生。2.8采收粗加工9~10月当幼果中间的柱头遗存刚落、果实表面由青色转为红色、手指掐有硬质感、树下刚发现有掉粒时,即为最佳采收期;生产上常在“大暑”过后“立秋”之前选晴天采收。采收过早则产量低,品质差;过迟则果实开裂脱落,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采收方法上,用果剪或枝剪连同果柄一起剪下,放入箩筐或纤维编织袋中,尽快运到晒场晒干,摊晒后不要翻动;晚上收回室内时也不要成堆放置,应薄摊,室内保持通风干燥,否则会导致吴茱萸变黑,从而影响商品质量。果实全干后,揉下干果,再经筛、吹除去果柄、杂质,即可包装。储藏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避光、防虫的仓库中。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8-119.[2] 周光玉. 铜仁地区吴茱萸质量考证[J].中药材,1998,21(2):98.[3] 李军.吴茱萸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7(1):29.[4] 游济顺. 贵重中药材——吴茱萸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4):93-94.[5] 张树林,李仕宏. 吴茱萸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2):36-37.[6] 邹林生, 邹国斌. 吴茱萸药材栽培新技术[J]. 江西园艺,2003(6):33-34.[7] 丁志明. 吴茱萸房前屋后好种植[N]. 湖南科技报,2005-01-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
吴茱萸又名茱萸子、曲药子。

系芳香科落叶小乔木,是名贵的中药材。

吴茱萸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栽培3年即可采集果实,加工入药。

近年来随着药材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扬。

吴茱萸又名茱萸子、曲药子。

系芳香科落叶小乔木,是名贵的中药材。

吴茱萸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栽培3年即可采集果实,加工入药。

近年来随着药材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扬。

因此适时发展吴茱萸栽培不失为山区多种经营途径之一。

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1、选地与整地。

栽培地应选用海拔较低、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坡脚地为好。

地下水位过高,土壤黏重,易积水的地方则不宜栽培。

整地时按株行距3.30米X3.30米,每亩按60株的造林密度打点挖穴。

整地时宜于秋季进行;坡地较大的可采取块状整地, 其规格是长、宽、深分别为60厘米x60厘米x40厘米或带状地60厘米x40厘米深,坡度较小或平地可用全垦方式,适度套种。

2、苗木繁殖。

吴茱萸繁殖方法可采用种子或插条育苗。

种子繁殖可冬插也可在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1个月后即可岀苗。

插条繁殖可于11-12月或第二年1-2月采集粗壮的枝条剪成20厘米长的小段, 在高垄上按25厘米行距斜插土中,保持一半露出土而。

插前用比播穗稍粗的硬签引孔,然后搭棚遮阴。

遮阴棚高度以50厘米为宜,也可用遮阳网遮阴。

插条后要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

一般4-5月份萌芽生根。

3、栽培管理和采收。

应选在冬季落叶后或第二年萌发前栽植,以春季栽植效果最佳,栽培时苗木要竖直,树根要自然伸展。

先用表土
填实,两分层回填踏实,使根与土壤充分接触,浇透定根水,再盖上层浮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在肥料施用上应以有机肥为主,每株可用饼肥60千克或鸡粪每株3-5千克,结合整地一并施入穴中。

同时适时多追肥,防止落花落果。

夏季应多施磷、钾、硼肥,少使氮肥。

适度喷施防落果素效果为好。

定植3年后于小暑至立秋间,当果实由绿变黄,但尚未完全变黄时,摘下全穗果实晒干。

如遇雨天可用微火烘烤,火不宜过大,以免油质挥发影响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