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起动型蓄电池充电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汽车充电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ppt课件

汽车充电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ppt课件
.
1)蓄电池使用
①不要连续使用起动机,两次起动之间时间间隔为15s以上,连 续3次起动不了,应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起动。
②安装时,应固定可靠;搬运时,应轻搬轻放。 ③经常检查电解液的液面高度。 ④冬季使用应防止结冰。
2)蓄电池保养
①及时清除蓄电池表面、极柱等,保持清洁。 ②保持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孔导通。 ③保持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和密度。 ④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在24小时内及时充电。 ⑤不使用的车辆每两个月应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⑥拆卸蓄电池电缆时,先拆负极,后拆正极;安装时,先装正 极,后装负极。
加液孔盖:孔盖上有通气孔,加装一个氧化铅过滤 器,可以加液,也可以避免水蒸气逸出,减少水的消 耗,新蓄电池在使用时应注意将通气孔打通。
.
(3)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工作原理:蓄电池工作是一个充、放电过程。 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就是通过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 中的硫酸进行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
第一阶段,开始放电阶段(2.1V~2.0V),电压下降较快 第二阶段,相对稳定阶段(2.0V~1.85V) 第三阶段,迅速下降阶段(1.85V~1.75V)。
.
放电终止标志为:单格电池电压下降到放电终 止电压值(以20h放电率放电时,此值为 1.75V);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到最小许可值, 约为1.11。
图3.11 高率放电计检测蓄电池空载开路电压读数
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技术及检修
.
3)蓄电池开路端电压检查
蓄电池开路端电压检查如图3.12 所示,拆卸蓄电池正负连接线,使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20V挡,万用表 红表笔接触蓄电池正极,黑表笔接 触蓄电池负极,测量读取数值,当 蓄电池电压不低于12V时,蓄电池 正常,当蓄电池电压低于12V时, 蓄电池需要保养充电。

给汽车电瓶充电正确方法

给汽车电瓶充电正确方法

给汽车电瓶充电正确方法汽车电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提供整个汽车的电力供应。

但是,当电瓶电量不足时,车辆的启动和使用可能受到影响。

这时候,给汽车电瓶充电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正确的汽车电瓶充电方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给汽车电瓶充电之前,首先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充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确保电瓶是需要充电在开始充电之前,请先检查电瓶是否需要充电。

最好使用电瓶测试仪进行测试,这样可以确保可以正常充电。

另外,还需检查电瓶的外观,确保没有损坏或泄漏。

2. 确认充电器适用于电瓶在选择充电器时,请确保充电器符合电瓶的电压和电流需求。

不同类型的电瓶有不同的电压和电流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充电器的额定功率是否与电瓶兼容。

3. 选择合适的充电器在市面上有很多种充电器可供选择,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快充或慢充充电器。

快充充电器仅适用于电瓶电压大于12伏特的汽车,对于电瓶电压小于12伏特的汽车,应该选择慢充充电器。

第二步:连接充电器和电瓶当充电器和电瓶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连接充电器和电瓶。

1. 关闭汽车发动机和其他电器设备在给汽车充电之前,请先关闭汽车发动机和其他电器设备,比如灯、收音机、空调等等,防止电能的消耗。

2. 拆下电瓶并连接充电器在连接充电器之前,有些充电器允许打开引擎盖,直接连接电瓶,但是在拆下汽车电瓶之前,请先阅读汽车的使用手册,确保该操作是允许的。

如果可以拆下汽车电瓶,那么可以先使用扳手拆下电瓶上的正负极松螺丝,然后利用充电器的电线和夹子将正负两端连接到对应的电瓶端子上。

3. 注意电线的连接顺序连接充电器之前,请确保电线的连接顺序正确,否则会损坏充电器和汽车电路。

正负级的连接顺序应该是:先将红色电线连接到电瓶的正极松螺丝上,然后将黑色电线连接到电瓶的负极松螺丝上。

第三步:充电过程一旦电线连接到电瓶上,就可以开始充电了。

1. 设置充电器将充电器插入插座后,将开关设置为“off”。

然后选择充电模式,通常分为快充和慢充两种模式,快充模式适用于电瓶电压大于12伏特的汽车,慢充模式适用于电瓶电压小于12伏特的汽车。

mecnium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及充电方法

mecnium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及充电方法

mecnium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及充电方法一、MECNIUM用途和特点MECNIUM固体电池主要作为汽车,工程机械,内燃机等设备的启动,点火,照明,音响,通讯等的电源,它具有以下优异性能:1,采用独创的螺旋卷绕技术,在启动时能提供强大电流。

2,启动后能快速恢复,再充能力强。

3,能在-40℃至65℃的范围内正常工作。

4,自放电极小,在一般情况下,可放置12个月不用充电。

5,使用寿命长,其启动次数达到15000次以上。

6,完全免维护,因其采用固体酸。

7,能抗剧烈的振动和晃动。

8,安装方便,可以以任何方式固定于任何位置。

9,自动化生产控制,品质稳定优良,按欧洲EN标准制造。

二、注意事项a)应避免因皮带打滑,启动过量,额外负荷而造成电池亏电b)在固定电池时,应注意不要使电池变形、凹陷。

c)擅自增加电气设备,充电机质量问题,调节器失灵,都会造成电池亏电和过度充电,影响电池性能。

d)连接电路必须正确。

所用电瓶扣、电瓶线须结合紧密、牢固,接线时先接正极,最后接负极(为了使电池发挥出更高性能,建议用傲铁马电池专用电瓶扣和连接线)。

e)两个以上电池连接时,所用电池必须是同型号的电池,不允许选用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连接,更不能将其它品牌的电池和傲铁马电池连接。

三、充电方法第一种:快充1,充电电压为15.6V,恒压充电,但对充电电流无限制,最大可达100A。

当电池的温度高于50℃时,应降低充电电压或停止充电,待电池温度低于35℃时,再继续充电。

2,充电时间,当充电电流小于1A时停止充电,此只电池充电结束。

第二种:脉冲1,先以20A恒流充电,使电池电压达到14.3V。

2,再以14.3V恒压充电,当电池电流为2A时,再以恒电流充电。

3,用电流为1A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升到14.7V时停止充电。

第三种,慢充1,用5A恒电流对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13.6V时,再用1A电流对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2,电池电压达到14.3V时,停止充电。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的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和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单体,其他类型电池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592—2008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9596及GB380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初始容量initial capacity新出厂的动力电池,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制造商规定且不小于1I3的电流放电至制造商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3.2高能量电池high energy battery室温下,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3I3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低于10的电池。

注:高能量电池一般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3高功率电池high power battery室温下,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3I3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不低于10的电池。

注:高功率电池一般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符号4.1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FS:满量程(full scale)4.2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I3:3h率放电电流(A),其数值等于额定容量值的1/3。

5要求5.1外观电池单体按6.2.1检验时,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无毛刺、干燥、无外伤、无污物,且宜有清晰、正确的标志。

5.2极性电池单体按6.2.2检验时,端子极性标识应正确、清晰。

5.3外形尺寸及质量电池单体按6.2.3检验时,电池外形尺寸、质量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

5.4室温放电容量电池单体按6.2.5试验时,其初始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并且不超过额定容量的110%,同时所有测试对象初始容量极差不大于初始容量平均值的5%。

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探讨

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探讨
图 3 脉冲快速充电电流波形
轻型汽车技术 2009(7/8)总 239/240
技术纵横 25
脉冲快速充电具有充电时间短 (一般新蓄电池 初充电不超过 5 h,补充充电只需 0.5~1.0 h)。空气 污染小、省电节能以及不需专人看管等优点,同时由 于脉冲快充充电时化学反应充分,使蓄电池的容量 有所增加。故一般在电池集中、充电频繁或应急部门 使用快速充电。但是这种充电方法由于充电速度快, 析出的气体总量虽然少,但出气率高,对极板的活性 物质冲刷力强,使活性物质易脱落;另外,其输出能 量较低,能量转换效率也较低,对蓄电池寿命不利。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宜用此法对新启用的蓄电池进 行初充电。
轻型汽车技术 2009(7/8)总 239/240
技术纵横 23
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探讨
贾全仓 李俊文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
摘要 阐释了汽车铅酸蓄电池几种充电方式。结合每一种充电方式的技术特点、注意事项, 在对蓄电池充电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才能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汽车铅酸蓄电池 充电方式 技术特点 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 李明春, 魏崴.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M].西 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2)30-31 2 毛峰.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M].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05(7).12-14 3 冯仁斌.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J].电源技术, 2003(1) 4 王刚, 周荣.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J].农业 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6).7-9 5 张万奎.汽车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方法[J].湖 南理工学院学报, 2005(9).70-71 6 苏玉刚,夏永峰等.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组的智能充电 [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2).7-8 7 李娥收,吴文民.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与 充电工艺 [J].电源技术, 2004(5) 8 袁翔, 黄威等.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均衡方 法. [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5(9).12-13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源,其充放电方法是我们使用蓄电池时必须要知道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一、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1. 恒流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是在电量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输入电压,让蓄电池的电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恒定值,直到电池充满。

2. 恒压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是通过调整输入电源的电压,保持其在一定范围内,让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稳定,直到电池充满。

3. 智能化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基于智能充电控制器,根据蓄电池的状态设置合适的充电参数,使充电过程更加准确、高效。

二、蓄电池的放电方法
1. 极限放电法
这种方法很危险,因为在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完全放空,可能会导致电池永久损坏和电池爆炸的风险。

2. 规定的放电法
规定的放电法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将电池的电量全部放掉,但是需要在一定的电压以下停止放电,以避免损害电池。

3. 循环放电法
循环放电法是通过将电池放电至一定电量,然后再通过充电将电量充满,再进行放电,以此循环,这种方法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是关于蓄电池充放电方法的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对应不同的电池类型和电池容量,使用时请仔细阅读相关的使用说明书,以确保安全、高效地使用蓄电池。

如何为车用蓄电池充电

如何为车用蓄电池充电
3 去 硫 充电
2 . 补 充 充 电
蓄电池产生硫化故 障后 , 其 内电阻将显著增大 , 开始充 电时充 电 电压 较高 ( 严 重硫 化 者 可高 达 2 . 8 V 以上 ) , 温 升 亦 较 快 。对 严 重 硫 化 的 蓄 电 池 , 只 能 报 废; 对硫 化程 度 较 轻 的 蓄 电池 , 可 以通 过 充 电予 以消 除 。这 种消 除硫化 的充 电工 艺称 为 去硫 充 电 , 去硫 充 电 的程序如 下 : ( 1 ) 首先倒 出蓄 电池 内 的 电解 液 , 用 蒸馏 水 冲洗 两次 后 , 再加 入 足够 的蒸 馏水 。 ( 2 ) 接通 充 电 电路 , 将 电流调 到 初 充 电第 二 阶段 电流值进行 充 电 。当相对密度 升 到 1 . 1 5 g / e m 时 , 倒 出电解液 , 换 加蒸 馏 水 再 次 充 电 , 直 到 相 对 密度 不 再 增加 为止 。 ( 3 ) 以2 0 h放 电率放 电 电流 放 电 至 单 格 电 池 电 压 降到 1 . 7 5 V时, 再 进行 上 述充 电 , 充 足 后再 放 电 。 如 此充放 电循 环 , 直 到输 出容量 达到额 定容 量 的 8 0 % 以上后 , 即可 投入使 用 。 无 论用何 种方 法充 电 , 都应 注意下 列事项 : ( 1 ) 蓄 电池在 充 电时会 产 生 易爆 炸 的氢 气 , 因此 不能 让火焰 、 火花靠 近 蓄 电池 。充 电器 导线 夹 与 蓄 电 池正 、 负极 接线柱 连接要 牢 固 , 以免 松动 引起火 花 。 ( 2 ) 从 蓄 电池 接 线 柱 上取 下 充 电器 导线 夹 时 , 必 须先 关 闭充 电器 。 ( 3 ) 充 电过 程 中应 取 下 通气 孔 塞 , 经 常 测 量 电解 液 温度 。 电解 液温度 超过 4 0℃ 时应将 充 电电 流减 小 半, 超过 4 5℃ 时应立 即停 止充 电 , 待 电解 液 冷却 至 3 5℃ 以下 时再充 电 。 ( 4 ) 如直 接在 汽车上充 电 , 应 断 开蓄 电池 正 、 负极 接线柱 与其他 汽 车 电器 的连 接导 线 , 以免损 坏 其他 电

12v蓄电池充电方法

12v蓄电池充电方法

12v蓄电池充电方法
1. 使用充电器:充电器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充电方式,只需将充电器插入电源并连接到蓄电池上即可开始充电。

请选择适合该型号蓄电池的充电器,以避免过充或过放的风险。

2. 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充电器可以用于户外活动或远离电源的环境中。

将太阳能板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将蓄电池连接到充电器上即可进行充电。

这种方式非常环保且经济实惠。

3. 发电机充电:发电机可以为蓄电池充电,将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到蓄电池上,通过机器运转来进行充电。

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工具,需要小心操作。

4. 汽车充电:汽车的电池可以用于为蓄电池充电。

将汽车发动机启动并将充电器连接到汽车电池上,然后将充电器连接到蓄电池上进行充电。

但是这种方式不太被推荐,因为汽车电池和蓄电池不同设计。

无论哪种方式,请务必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以免造成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冲快速充电的特点是, 采用 0.8~1C20 倍的 大电流充电, 使蓄电池在短时间内充至额定容量 的 50% ~60%。 当蓄电池单格电压充至 2.4V 时即 停止充电,由控制电路自动转为脉冲充电;即先停 充 25~40ms ( 前 停 充 ), 接 着 再 放 电 或 反 充 电 , 使 蓄 电池反向通过一个较大的脉冲电流 (脉冲深度为 充电电流的 1.5~3 倍,脉冲宽度为 150~1000μm), 然后再停止充电 25ms(后停充),如此循环直至充 足。 其充电电流波形如图 4 所示。
关键词: 汽车起动型蓄电池;充电方式;技术特点;注意事项
中 图 分 类 号 :U463.63+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3-3142(2010)06-0043-04
Study on Charging Method of Automotive Starter-type Battery
引言
汽车用起动型蓄电池(简称蓄电池)作为汽车 上不可或缺的一大电源,其使用寿命的长短,一直 是蓄电池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 蓄电 池的使用, 说到底就是如何利用蓄电池的充放电 特性。 对蓄电池的科学充电,同样是蓄电池使用和 保养的一个必须注意的内容。 研究发现:蓄电池充 电过程对蓄电池寿命影响最大, 放电过程的影响 较少。 由此可见,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对蓄电池的 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长期存放、极板硫化以及每个单格电池电 压相差 0.2 V 以上的蓄电池, 均不能实施脉冲出的气体总量虽然减少, 但因出气率 高,易造成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 不宜用此法对新启用的蓄电池进行初充电。 2.2 大电流递减充电法 2.2.1 技术特点
1 常规充电方法
1.1 恒定电压充电法 恒压充电是指充电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恒定
的充电方法,如图 1 所示。 在汽车上,蓄电池采用 的就是这种充电方法。 1.1.1 技术特点
在恒压充电开始时,充电电流很大,根据 IC= (UC-E) / R 可知, 随着蓄电池电动势 E 的增加,充
收 稿 日 期 :2010-01-11 作者简介:杨淑霞(1967- ),女,陕西澄城人,工学学士,工程师,主 要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与教学工作。
杨淑霞,贾全仓
(兰州城市学院实训中心,兰州 730070)
摘要: 阐释了汽车用起动型蓄电池几种充电方式的理论基础, 介绍了每一种充电方式的技术特点及注意事
项,不同类型的蓄电池应根据其充电特性选用不同的充电方法,并严格控制充电时的电压和温度,防止蓄电
池的过充和过热,以免影响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
2010 年第 6 期 (总第 227 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LTURAL EQUIPMENT & VEHICLE ENGINEERING
No.6 2010 (2T0o1ta0ll年y 2627月)
doi:10.3969 / j.issn.1673-3142.2010.06.014
汽车用起动型蓄电池充电方法研究
图 2 改进恒流充电特性曲线
恒流充电时,被充蓄电池采用串联连接。 每个 单格蓄电池充足电时需 2.7V, 故串联的单格电池 数目=充电机的额定电压 / 2.7(个)。 充电电流应按 小容量的蓄电池选择,待其充足后应及时摘出,再 继续给大电容电池充电。
此充电方法有较大的适应性, 可以任意选择 和调整充电电流。 有利于保持蓄电池的技术性能 和延长使用寿命。 因此可以对各种不同情况及状 态的蓄电池充电(如新蓄电池的初充电、使用过的 蓄电池的补充充电以及去硫充电等),特别适用于 小电流长时间的活化充电模式, 对由多数电池串 联的电池组充电, 且有利于容量恢复较慢的蓄电 池的充电。 缺点是整个充电过程时间长、析出气体 多、 对极板的冲击大、 能耗高、 效率低 (不超过 65%),且整 个 充 电 过 程 必 须 有 专 人 看 管 ,需 经 常 调节充电电流。 1.2.2 注意事项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能
- 44 -
杨淑霞 等: 汽车用起动型蓄电池充电方法研究
2010 年 6 月
I0 增加冒气量
增加充电时间
0
t
图 3 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曲线形
够接受的充电电流是随时间而衰减的指数曲线, 如图3 所示。 按照这条曲线,初充电时,蓄电池可 接受大的充电电流。 也就是说,充电初期可以用大 电流进行充电。 2.1.1 技术特点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充电时间 / min
图 5 大电流递减充电曲线
2.2.2 注意事项 1)一般适用于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蓄电池
实施快速充电及城市公共汽车在停歇时间对蓄电 池补充充电。
2)其输出容量较低,能量转换效率也较低,不 能将蓄电池完全充足, 且对蓄电池的寿命有不利 的影响。 2.3 智能快速充电法
快速脉冲充电, 克服了充电过程中所产生的
充电电流 / A
极化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效率。 快速脉冲充电 是指在大电流充电过程中, 自动进行短暂的停充 电并在停充电中自动加入放电脉冲的充电方式。 在快速充电时,既不产生大量的气体又不发热,从 而达到缩短充电时间的目的。 2.1.2 注意事项
1) 脉 冲 快 速 充 电 过 程 中 , 电 解 液 温 度 不 得 超 过 45℃。
E
U=2.4
U/V
2
E
IC
1C
0 2 4 6 8 10 t/h
图 1 恒压充电特性曲线
电电流 IC 逐渐 减 小 , 至 充 电 终 止 时 ,IC 降 到 最 小 值,如果充电电压调节适当,当充 足 电 时 ,IC 将 为 零。 由于恒压充电过程,充电时间短、能耗低,一般 充 电 4~5h 后 蓄 电 池 即 可 达 到 额 定 容 量 的 90%~ 95%;如果充电电压选择得当,8h 即可完成整个充 电过程, 且整个充电过程不需要照管和调整充电 电流。 1.1.2 注意事项
1) 因定流充电过程是分段进行的, 所以充电 时为避免充电后期电流过大, 应及时调整充电电 流。 充电电流的大小、充电时间、转换电流的时间及 充电终止电压的选取等,必须严格执行充电规范。
2)充电过 程 中 ,每 隔 2~3 h 检 测 一 次 蓄 电 池 单格电压,如该电压已达到 2.4V,应及时转入第 2 阶段充电。
I (0.8~1)C20 前停 后停 ωt 反向脉冲 1.5~3 倍正向电流
-I
图 4 脉冲快速充电电流波形
脉冲快速充电具有充电时间短 (一般新蓄电 池初充电不超过 5h,补充充电只需 0.5~1.0h)。 空 气污染小、省电节能以及不需专人看管等优点,同 时由于脉冲快充充电时化学反应充分, 使蓄电池 的容量有所增加。 故一般在电池集中、充电频繁或 应急部门使用快速充电。 但是这种充电方法由于 充电速度快, 析出的气体总量虽然少, 但出气率 高,对极板的活性物质冲刷力强,使活性物质易脱 落;另外,其输出能量较低,能量转换效率也较低, 对蓄电池寿命不利。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宜用此 法对新启用的蓄电池进行初充电。
即两阶段充电法,在第一阶段用较大电流充电,当
单格电池电压升到 2.4V,电解液开始产生气泡,将
充电电流减小一半进行第二阶段恒流充电, 直到
蓄电池完全充足电为止。 改进恒流充电特性曲线
如图 2 所示。
2.7V
I
UC
2.4V
U/V
2 第 1 阶段 IC
1 Cc
第 2 阶段
0 2 4 6 8 10 12 t/h
1)恒压充电的关键是充电电压的选择定要适 当。 选取标准如表 1 所示。 若充电电压过高,不但 充电初期充电电流过大,而且会发生过充电现象, 以致造成极板弯曲、活性物质大量脱落,蓄电池温 升过高,极板露出氧化等危害;有数据表明,当恒
- 43 -
2010 年第 6 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压充电电压增高 10%~15%时,蓄电池的寿命将缩 短 2 / 3。 由此可见,恒压充电电压选择过高对蓄电 池的寿命危害极大。 若充电电压过低,则会使蓄电 池充电不足,导致容量降低、寿命缩短。
电方法。
1.2.1 技术特点
根据充电电流 IC=(UC-E) / R 可知, 随着蓄电 池电动势 E 的升高, 要保持充电电流 IC 一定,就 必须逐步提高充电电压 UC,以维持充电电流始终
不变,这对于充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一
般简陋的充电设备是不能满足恒流充电要求的。
为缩短充电时间,充电过程常采用改进恒流充电,
3)当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温度上升至 40℃时, 充电电流应减半;继续上升到 45℃时应停止,待温 度降至低于 40℃后才可继续充电。
4) 充好的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应符合规定要 求, 且各单格电池之间电解液的密度差不得超过 0.01g / cm3。
5)免维护蓄电池不宜采用此法充电。
2 快速充电方式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应 速度,缩短蓄电池达到满充状态的时间,提高蓄电 池使用效率。 快速充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 展。 快速充电是指以大电流方法的充电方式。 快速 充电不产生大量的气泡又不发热, 从而可缩短充 电时间。 目前,常用的快速充电主要有脉冲快速充 电、大电流递减快速充电和智能快速充电等。 2.1 脉冲快速充电法
YANG Shu-xia, JIA Quan-cang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Training Center,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everal charging methods for automotive starter -type battery are illustrate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otes for each charging method are introduced. Different charging method should be selected for different type of battery and the charging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so as to prevent overcharge and overheating which may impact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battery. Keywords: automotive starter-type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technical features; not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