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唐宏召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谢锡滨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6(037)009
【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诊治的3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其有无前列腺炎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112例患者为单纯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观察组200例患者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等指标。
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病程、IPSS、PSA 水平以及前列腺体积明显比对照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前列腺炎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炎性反应可能会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应对其实施积极的治疗。
【总页数】2页(P2210-2211)
【作者】谢锡滨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福建三明 3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 [J], 杨光
2.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J], 崔博;叶纯;王健
3.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寒;魏澎涛;霍庆祥
4.全程护理干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J], 李敏杰;刘瑞林;徐国良
5.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谢锡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 e od Bn n r ti hprli; io g apoat; l i a r K yw rs l ei o ac ye aa Hsl il r ti Cic f t e g p st ps toc sti s na eus l
o potti f rs is(P < . 1 . n ls n Mot fh P ai t a o l ae yhs lgc rs ti. seil hoi pot is rs - at O O ) Co c i s ote H pt ns r cmpi t b ioo a potis ep c yc r c rs ti uo B e e c d t il at l a n a t.Pot a
a zd R s l O 1 P a et, 1(2 3 )hdhs lgclpotti a da hs iooi lpotti w r hoi f m t n l e . eut y s fl2B H pt ns 8 7 . % i a iooi rs isn l eehs lgc r ais eec rncil mao . t a at l t t a s t na i B H pt ns i rs ti hdo e g ,o gr e i ioy hge e m pott seicat e P A)lvl n re ou eo rs P ae twt pot is a l rae lne dc hs r , ihr r rs e pcf ni n( S i h at d m l a t su a i g ee adl gr lm f o- a v p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北 方 药学 2 0 1 3 年第 1 0 卷第 1 0 期
1 _ 3 疗效评 价标准 : 采取 的调查评价标准 _ 引 分 为显效 、 有效 、 无 效三种 。显效是指临床症状 明显减轻 , 病情较为稳定。有效是 指咳嗽次数减少 , 紫绀减轻 。无效是指病情毫无改善 , 更 甚者 出 现 加重 趋 势 。 1 . 4统计学方法 : 应用 S P S S 1 9 .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 计 数 资 料 的 检验 方 法 为 x 检验 。
炎症 。其 病理 特 点 足 支 气 管 黏 液腺 增 生 、 黏液 分 泌 增 加 。感 染 主要 包括 病毒感染 和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损伤支气管黏膜进 而 引 发 细 菌感 染 。 通过 痰 培 养可 以发 现 诱 发 细 菌感 染 的 细 菌 主要 有 流 感 嗜 血 杆 菌 、肺 炎 链 球 菌 、甲型 链 球 菌 以及 奈 瑟球 菌。寒冷 、 干燥 、 高热等 因素 可以损害纤毛功能和 呼吸道 黏膜 血液循环 , 使局部屏障功能下降而易继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2 结 果 感染 、 病程 、 吸烟 、 抗生素 的使 用方面加强管理 、 合理 的营养 、 2 . 1 两组治疗效果对 比, 匹多莫德 治疗组效果 明显好 于常规对 体育锻炼 、 增强体质 、 预防感 冒也都有益于老年慢性 支气管 炎 照组。 匹多莫德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 9 5 . 5 6 %, 而常规对照组仅 的预 防 。 总之 , 慢 性 支 气 管 炎 是 临 床 上 常 见病 , 其检测 、 诊断 、 治疗 为6 2 . 2 3 %,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尸 < 0 . 0 5 ) , 两组在 治疗过程中没有 出现药物副作用 。 的方法在不断发展。通 过本次研究发现 匹多莫德对慢性 支气 表 两 组 治 疗 疗 效 比 较 管炎有一定的疗效 , 比传统治疗更简便安全 。 参 考 文 献 『 1 1 黎三 明. 金荞麦片联合 头孢哌酮治疗慢性 支气管 炎疗效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均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较高。
临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BPH患者合并CP,由于二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或相近之处,在临床治疗中常易忽略其中之一的治疗,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BPH和CP之间存在的关系,我们对2001年—2008年有资料的150例BPH患者中合并CP者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50例,年龄48岁—86岁,平均年龄70岁。
病程4个月—22年,平均9.8年。
根据临床表现、直肠指诊(DRE)结合B超检查确诊为BPH.。
二、诊断标准BPH诊断标准:症状可分为梗阻和刺激两类;下尿路梗阻症状为排尿踌躇、间断、终末滴沥、尿线细而无力、排尿不尽等。
刺激症状为尿频、夜尿多、尿急,严重者可有尿潴留。
DRE可触及增生的前列腺。
结合B超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对BPH分度(见下表)。
还应仔细询问既往有无尿路感染、损伤或手术病史,可引起膀胱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病史,糖尿病病史和盆腔手术史等,排除引起排尿困难的其他原因或伴发疾病。
BPH轻重程度的判定项目1、症状2、生活质量3、机能4、形态IPSS QOL 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轻度0—7 0,1 >15ml/秒 + <50ml <20ml中度 8—19 2,3,4 >5ml/秒 + <100ml <50ml重度20—35 5,6 <5ml/秒or >100ml >50mlBPH轻重程度的判定轻度BPH:所有项目的评分为轻度,或3项轻度+1项中度时重度BPH:两项以上的评分为重度时中度BPH:轻,重度BPH以外CP的诊断标准: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多,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耻骨上或会阴部疼痛或不适。
DRE可触及前列腺有程度不同的压痛,前列腺液: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 — ++)减少,结合B超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通过常规检查、前列腺按摩液细菌培养,以及血清PSA等相关检测,然后给予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者抗炎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
结果:在本次所选取的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经相关诊断,共发现51例患者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占34.0%。
经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显示,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18例患者呈阳性反应,占12.0%。
经前列腺液检查,WBC均>10个/HP。
其中,7例患者受到大肠埃希菌感染,6例患者受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3例患者受到链球菌感染,1例患者受到肠球菌感染,1例患者受到奇异变形杆菌感染。
结论:通过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EPS检查,可对慢性前列腺炎作出判断,且便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最终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措施;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33-02良性前列腺增生属于男性普发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同时,良心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性较大,在临床诊断上容易造成误诊,继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极为不利。
因此,笔者认为,规范诊断措施,并根据诊断结果,展开针对性治疗,方可改善治疗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就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增生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其中,93例为Ⅰ级前列腺增生,43例为Ⅱ级前列腺增生,14例为Ⅲ级前列腺增生,所有患者的年龄在52~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10.8)岁。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临床诊疗分析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临床诊疗分析发表时间:2015-07-27T15:16:26.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徐卫兵[导读] 前列腺增生主要是指前列腺结节状增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瘤样病变。
徐卫兵(海安县针炙推拿学校附属医院外科江苏南通 226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那雄胺联合盐酸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8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联合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IPSS降低量和MFR增加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IPSS降低量和MFR增加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非那雄胺联合盐酸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非那雄胺;盐酸特拉唑嗪;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56-02前列腺增生主要是细胞增多的体现,前列腺炎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多发的男性疾病,也是高龄男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
研究资料显示,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盐酸特拉唑嗪能够有效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给予非那雄胺联合盐酸特拉唑嗪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8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为(66.32±4.35)岁;病程为5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23±1.97)年;观察组患者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为(67.34±4.41)岁;病程为7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12±1.2.34)年.所有患者均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尽、尿线细和夜尿增多现象,部分患者还伴随会阴和盆腔疼痛。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作者:张涛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3月之间在本院进行良性前列腺炎增生治疗的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的患者主要是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观察组的是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对此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以及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分析的标准按照QOL以及IPSS进行判断分析。
结果:所选取的80例患者中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其病程长,而且在QOL以及IPSS的评分上均比对照组高,对照组的QOL评分为(3.33±1.68)分,IPSS评分为(17.9±8.12)分;观察组的QOL评分为(6.33±1.58)分,IPSS评分为(27.9±7.12)分;而在测定的前列腺的体积时,对照组的体积为(45.7±9.4)mL,观察组的前列腺体积为(66.1±9.9)mL,则在IPSS以及QOL的评分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02-01前列腺的疾病常会发生于中老年的男性患者,经过临床的观察与治疗发现,大多数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会出现炎性的浸润,根据当前的医学成果显示,前列腺增生与炎症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前列腺增生还会与前列腺炎合并发病,所以此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1]。
针对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以及诊断,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还要对患者从科学的角度来认真研究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炎之间的关系[2]。
本文从2012年2月~2013年3月之间在本院进行良性前列腺炎增生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对比研究,现在就详细情况进行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3月之间在本院进行良性前列腺炎增生治疗的患者80例,经过诊断80例患者均为良性的前列腺患者,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为(67.9±9.5)岁,患者的病程在5月~19年之间,平均为(12.1±2.1)年。
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前列腺炎并列前腺增生的临床特点。
方法:将1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前列腺炎分为BP-BPH组和BPH组,分析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临床特点。
结果:BP-BPH组平均病史、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带体积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BPH组IPSS、QOL、AUR发生率及BHP相关手术率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BPH组Qmax明显低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列腺炎可能是BPH的诱发因素之一,其可能会加重患者下尿路症状,增加并发症和相关手术的风险。
标签: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临床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伴有炎症浸润病灶,因此学者普遍认为前列腺炎(BP)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紧密联系[1]。
但目前临床上尚无前列腺炎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及病情进展影响的明确研究结果[2]。
现对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之間的相关性和临床诊断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145例(90.63%)患者合并前列腺炎,作为BP-BPH 组;仅15例(9.37%)患者为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作为BPH组。
1.2 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均相关临床资料,包括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包括总体积和移行区体积)、总PSA(tPSA)、游离PSA(fPSA)、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f/tPSA)[3],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值,如PSA密度(PSAD)(PSAD=PSA/前列腺总体积)[4],是否出现急性尿潴留(AUR)和是否接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关的临床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唐宏召
发表时间:2018-09-29T11:34:36.9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唐宏召
[导读] 目的探究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沅陵 419600
摘要:目的探究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33例)和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组(47例)。
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
结果合并CP组患者的年龄、病程、PSA、前列腺体积、IPSS、QOL、
AUR发生率、BPH相关手术治疗率等指标数值均显著大于单纯BPH组,而Qmax显著低于单纯BPH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P与BPH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CP会加重BPH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和增加相关手术的风险,治疗BPH的同时需要积极治疗CP。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临床特征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慢性前列腺炎(CP)均属于泌尿外科常见多发病[1],为了探究合并CP的良BPH的临床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BPH患者,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单纯BPH组(33例)和合并CP组(47例)。
入选标准:符合BPH及CP诊断标准的患者。
排除标准:可疑前列腺癌、前列腺癌、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单纯BPH组(33例)和合并CP组(47例),所有患者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验,采用B超检测前列腺横径、纵径、前后纵径,然后根据公式(体积=最大横径×纵径×前后纵径×0.52)计算前列腺体积。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PSA、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情况的差异,其中临床症状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是否出现急性尿潴留(AUR)。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ⅹ2检验。
如果P<
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单纯BPH组与合并CP组患者在年龄、病程、PSA、前列腺体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x±s)]
3讨论
据统计,在BPH患者中约有87.5%-100%患者的前列腺增生标本中被证实存在炎性浸润病灶[2]。
另有研究也表示,炎症反应与前列腺细胞增生存在相关性,这就意味着BPH与前列腺严重也同样存在一定相关性。
目前,关于炎症反应对BPH的发生、发展的具体影响尚未明确。
为了研究合并CP的良BPH的临床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对8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合并CP的BPH患者与单纯BPH患者在多项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能力明显下降,而炎症反应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本研究中,合并CP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均显著高于单纯BPH组(P<0.05)。
可见,两种疾病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另外,合并CP组患者的PSA水平也显著高于单纯BPH患者。
分析其原因,CP可以破坏前列腺管或者前列腺泡与淋巴系统间的生理屏障[3],以致于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PSA可以进入外周血液,故合并CP的BPH患者的PSA水平显著更高。
BPH患者由于前列腺不断增生,以致于前列腺内的导管发生梗阻和扩张,从而引起管壁缺血和坏死,前列腺液分泌减少,而残余尿又增多,均为致病菌侵袭腺体提供病理生理基础和机会,以致于发生炎症。
而炎症又会促进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前列腺组织,加重前列腺增大病情,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4]。
如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CP组患者的IPSS、QOL、Qmax、AUR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差于单纯BPH组患者(P<0.05)。
可见,CP会加重BPH患者的病情,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还会增加BPH相关手术治疗的风险。
正如研究中,合并CP组患者BPH相关手术治疗率也显著高于单纯BPH组(P<0.05)。
有报道指出,前列腺增生程度越严重,则CP发生率也随之增高[5]。
如
本研究中,合并CP组的BPH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显著大于单纯BPH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BPH和CP两种前列腺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延长病程,故在治疗BPH的同时需要重视对CP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J].医疗装备,2018,31(01):137-138.
[2]栾海振.手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137-138.
[3]金毅,胡忠良,吕丽飞,胡贵金,宋东峰,金显峰,孙少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变化特点与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06):553-554.
[4]金成东.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9):102-103.
[5]曹锡锋.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7):11315-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