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论,它把现实世界映射到软件系统中的对象和类的概念上,通过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概念,实现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建模。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包括需求分析、领域建模、设计模式等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环节的步骤和重要性。
首先,需求分析是面向对象建模的第一步。
它主要目的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软件系统的功能。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沟通,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界面等方面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用例图、活动图、领域模型等工具来表示和记录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于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并且为后续的建模和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接下来是领域建模。
领域建模是通过分析和理解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抽象出问题领域中的概念和关系,并将其映射到软件系统中。
在领域建模中,可以使用类图、对象图等工具来描述问题领域中的概念、属性和关系。
领域建模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清晰的问题领域模型,通常使用领域专家的知识和建模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制。
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中,设计模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设计模式是一种解决软件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可复用方案,它提供了一种在特定情况下的最佳实践,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常用的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
设计模式的目的是通过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对象,每个对象负责一个特定的职责,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值得考虑。
例如,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模语言,可以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UML 提供了一套图形符号和规范,可以用于可视化和交流系统设计。
此外,敏捷建模也是一种常用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它强调团队合作、迭代开发和软件质量的快速反馈。
总结起来,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是一种通过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概念,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软件系统中的方法论。
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介绍

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介绍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是一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旨在通过将现实世界的事物抽象成对象,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和描述。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统一建模语言(UML)和面向对象数据库。
一、实体关系模型(ERM)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建模方法,用于表示现实世界中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ERM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属性用椭圆表示,关系用菱形表示。
通过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之间的约束和限制,可以精确描述现实世界的结构和行为。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要建立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使用ERM来描述图书、读者和借阅等实体之间的关系。
图书可以有属性如书名、作者和出版日期,读者可以有属性如姓名、年龄和性别,而借阅则将图书和读者关联起来,表示读者借阅了某本图书。
二、统一建模语言(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UML提供了一系列图表,包括类图、对象图、用例图和活动图等,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在UML中,类图是最常用的图表之一,用于表示系统中的类和类之间的关系。
每个类都有属性和方法,与ERM中的实体和属性类似。
通过类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系统的结构,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和设计软件系统。
三、面向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是一种将面向对象思想应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方法。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以表格形式存储数据,而面向对象数据库则将数据存储为对象,更贴近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
面向对象数据库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对象之间的继承关系,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数据操作和查询。
使用面向对象数据库可以有效地解决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表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数据冗余的问题。
总结: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关系。
通过实体关系模型、统一建模语言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现实世界映射为清晰的数据结构,并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软件工程建模的方法

软件工程建模的方法
软件工程建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面向过程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软件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通过绘制数据流图、结构图、状态转换图等图形化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软件系统中的对象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绘制类图、对象图等图形化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3. 数据库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描述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过绘制实体关系图、关系模式、数据流程图等图形化方式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4. 结构化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模块划分,通过绘制模块图、层次结构图等图形化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组织关系和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5. UML(统一建模语言)建模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标准化
的建模方法,通过使用UML语言规范来描述软件系统的各个
方面,包括需求、设计、实现、测试等,通过绘制用例图、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等图形化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这些建模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灵活选择和组合使用,以达到对软件系统的准确描述和全面分析的目的。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摘要]评述面向对象的几种建模方法并作一比较,阐述统一建模语言的优越性,并对其组成、特征、建模过程进行描述。
[关键词]软件工程建模面向对象一、引言面向对象方法学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它属于软件工程的范畴。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也就是说,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它是把程序看作是相互协作而又彼此独立的对象的集合。
由于对象的独立封装,模块的可构造性、可扩充性、可重用性也大大加强,从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能够胜任当今大规模复杂、易变软件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要求首先对系统建立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它提供了系统的蓝图。
一个好的模型只需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忽略那些次要矛盾。
每个系统可以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
因而每个模型都是在语义上闭合的系统抽象。
通过建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可视化模型详细地说明了系统结构或行为,指导我们构造系统模板二、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建模是构造软件系统最基本的步骤,在软件工程学科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建模方法和高效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就发现设计中可能隐含的缺陷和错误,对于今日的大型软件系统,采用一种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模型是成功的关键。
在市场上已有一些公司,如Ratio na1,Caye nne, Plat in um等开始提供商品化的建模工具,即通常所谓的CASE工具,使得建模过程实现了一定的自动化的标准化,并逐步走向实用,而这些工具的后面,便是具有不同特色的建模方法。
下面分析比较Booch,OMT,OOSE,UML等几种主要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一)Booch 方法Booch方法是由Grady Booch提出的,是一种主要面向设计的方法,它通过二维图形来建立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模型,强调设计过程的不断反复知道满足要求为止。
面向对象建模

一个特殊类中的所有对象可继承一般类中的属 性、服务、关系.
(2) 组装结构(整体/部分结构)
组装结构表示对象类之间的组成关系, 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对于部分是“has-a”关系。
(部分对于整体是“a-part-of”关系)
组装结构体现了面向对象方法的 聚合(也叫聚集 Aggregation)原则。
整体/部分结构表示法举例
微机
1+
监视器
主机箱
o 鼠标
键盘
电源
CPU 内存
硬盘
(3)实例连接(Instance Connection)
实例连接表现了对象之间的静态 联系,通过对象的属性来表现对象之 间的依赖关系。
面向对象术语中把对象之间的实 例连接称为链接(Link),把类之间的 实例连接称为关联(Association)
目前流行的OOA方法概述-
Rumbaugh方法(简称OMT)
Rumbaugh的OOA过程概述:
•开发对问题的范围陈述 •建造对象模型 •开发动态模型 •构造系统的功能模型
不同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相似步骤:
(1)使用基本需求作为指南选择类
和对象;
(2)为对象标识属性和操作; (3)定义组织类的结构和层次; (4)建造对象-关系模型; (5)建造对象-行为模型。
面向对象建模
对象(object)
现实世界中某个具体的物理实体或概念在 计算机逻辑中的映射和体现。 对象具有的含义: 在现实世界中:
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实体
面向对象建模
对象(object)
对象具有的含义: 在面向对象程序中:
表达成计算机可理解、可操纵、具有一 定属性和行为的对象
在计算机世界中: 是一个可标识的存储区域
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随着软件开发的飞速发展,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且广泛使用的开发技术。
而面向对象建模和设计则是面向对象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这两个过程,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对象,从而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向对象建模和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面向对象建模1.1 面向对象思想面向对象思想是指将系统中的各个实体抽象成对象,每个对象包含相应的属性和方法,并通过它们之间的交互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模式。
这种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将问题领域中的问题抽象成对象,并利用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精细的系统模型。
1.2 面向对象建模的主要步骤面向对象建模的主要步骤包括问题领域分析、架构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问题领域分析和详细设计这两个环节。
1.3 问题领域分析问题领域分析是在确定需求的基础上,从系统领域内识别出必要的实体、事件和业务规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构建一个面向对象的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分析需求文档,并将其中的业务需求分解成若干个功能模块。
然后,在每个功能模块中识别出相应的实体,将它们抽象为对象,并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将这些对象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
1.4 详细设计在问题领域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设计需要更加具体化,将对象之间的操作和关系形成一个具有细节的模型。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问题领域分析的结果,针对每个对象分别进行详细设计。
这些细节包括对象的属性、方法、关系、状态转换等。
二、面向对象设计2.1 面向对象设计概述面向对象设计是指在面向对象建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面向对象编程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实现对象的具体细节、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和多态性等方面的内容。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重点是继承和多态两个概念。
2.2 继承继承是指在一个类中定义一些通用的数据和方法,然后在子类中继承这些属性,从而实现代码的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研究

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研究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是一种在软件开发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它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可扩展性需求。
本文将探讨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原则和实践。
一、研究现状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已经成为当前软件开发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其核心理念是将系统的各个模块抽象成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和交互来实现系统功能。
在建模和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UML(统一建模语言)和设计模式。
UML是一种用于建模和描述软件系统的标准化语言。
它提供了统一的语法和符号,能够清晰地表达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和交互关系。
在UML中,主要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和活动图等。
不同的图形表示了系统的不同方面,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
设计模式是一种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经过验证和重复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设计思路和经验,让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常见的设计模式有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和观察者模式等。
这些设计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二、设计原则在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中,有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
1. 单一职责原则(SRP):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
这个原则要求将一个类的功能划分清楚,确保每个类只负责一项特定的职责,这样可以提高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2. 开闭原则(OCP):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这个原则要求在设计中要尽量使用抽象和接口,让系统能够方便地扩展新功能,同时对已有功能的修改做到最小化。
3. 里氏替换原则(LSP):子类必须能够替换掉父类,并且不改变程序的正确性。
这个原则要求在继承关系中,子类要能够完全替代父类,保持系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 接口隔离原则(ISP):客户端不应该强制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这个原则要求在设计接口时,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细粒度的划分,避免接口的冗余和臃肿。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软件系统建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抽象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问题领域,并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
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面向对象建模是一种基于对象的方法,它将问题领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对象,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常用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包括UML(统一建模语言)和领域模型(Domain Model)等。
UML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它提供了用于描述系统结构、行为和交互的图形符号和语法规则。
2.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建模方法:数据流图是描述软件系统中数据流动的图形化工具。
它将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功能模块,通过数据流和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数据流图主要包括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等基本元素。
3.结构化建模方法:结构化建模是一种基于流程的建模方法,它主要通过流程图和结构图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流程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控制流程和数据流动,结构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模块关系。
常见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包括层次图、树形图和PAD(程序设计语言图)等。
4.状态图模型:状态图是一种描述系统状态和状态转换的图形化工具。
它主要包括状态、转移和事件等元素,用于描述系统中的各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
状态图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清晰地理解系统的状态转换规则和事件响应机制。
5.时序图和活动图:时序图和活动图是UML中的两种重要建模方法。
时序图主要用于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和消息传递顺序,而活动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活动和操作流程。
这两种图形化表示方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操作流程。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建模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建模方法可供选择,如数据建模、用例建模、业务流程建模等。
不同的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系统建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0.11
2. 用例模型示例——用例图
会员
《include》 商品查询
临时工 每日工资 加班工资 计算工资()
6
10.11
4. 动态模型示例——活动图
接订单
按订单供货
[紧急订单] 快速交货
[非紧急订单] 正常交货
开发票 收款
结清订单 7
10.11
5. 实现模型示例——部署图
注册 服务器
校园网
数据库 服务器
教务 客户机
图书馆 客户机
后勤 客户机
8
Thank You
第十章 信息系统建设
10.1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10.1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方法把对象作为系统建模的基本单元。 面向对象方法认为:
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
• 对象即可以是具体的物理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逻辑实体。 • 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属性(静态特征)和行为或操作(动态特征)。 • 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9
商品信息维护
管理员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添加商品
删除商品
修改商品信息
新品查询
热卖品查询 特价品查询
5
10.11
3. 静态模型示例——类图
雇员 雇员编号 姓名 地址 入职时间 职位 支付工资()
正式员工 年薪 奖金 计算工资()
小时工 每小时工资 工作工时 计算工资()
2
10.1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的本质就是从客观世界固有的事物出发来构造系统, 通过识别对象、分析对象间的关系,反映问题域中 固有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310.111. Fra bibliotek向对象建模工具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 它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