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艳-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共51页文档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发表时间:2013-07-25T14:51:59.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彭川承欧梅[导读] 血管性痴呆是由一些血管危险因素引起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
彭川承欧梅(通讯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00016)【摘要】目的为了解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血管性痴呆、针刺等为检索词,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EMBASE、PUBMED、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
纳入有关针刺与药物比较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4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制定的纳入标准。
共纳入患者人数为308例,其中针刺组人数为104例,药物组人数为104例,并对纳入的这4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
合并OR=2.62,95%CI:1.39~4.97,提示针刺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在改善整体疗效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结论针刺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治疗有效,且效果优于较对照组。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痴呆 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007-02 血管性痴呆是由一些血管危险因素引起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
主要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的脑血管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
目前VD诊断标准很多,尚缺乏统一的认识,现以美国精神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 IV)[1]、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2]、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D-10)[3]以及NINDS-AIREN[4]为使用较广泛的诊断标准。
目前对于VD的治疗仍没有肯定的治疗方案。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智能障碍,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者最为多见,其中多发性脑梗塞是导致VD的重要原因,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记忆、思维、判断力等认知功能障碍,其主要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及理解判断力的减退,抽象思维能力下降,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V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VD的患病率为324/10万人口,已经严重地危害了老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血管性痴呆(VD)为现代医学的分类命名,祖国医学对其论述散见于“呆症”“文痴”“善忘”“郁症”“癫狂”等病症。
《内经》有“心主神明,头为精明之府”的论述,王清任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和“和高年无记性着脑髓渐空”。
《景岳全书》曰:“呆痴之症……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症则千奇百怪,无所不至。
”《杂病源流犀浊》在治疗年老神衰而善忘的加减固体丸后附有“此方兼治中风善忘”,即将善忘作为中风兼证描述。
《临证指南医案》曰:“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人厥中显然”。
提出中风后痴呆是痴呆的一种类型。
以上表明祖国传统医学不仅从整体上认识到脑与痴呆的关系,而且进一步观察到中风与痴呆的内在联系。
自2002年,我科开展了针刺治疗中风的研究,经过大量的从基础到临床的科学研究,我科确定了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窍闭神匿”这一观点,并首先提出了醒脑开窍法,即“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观点和治疗原则,此后,在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基础上,我科对血管性痴呆做了全面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对VD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我科提出中风痴呆的病机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神机、记忆皆生于脑,脑病则神机失用,记忆匮乏。
脑为奇恒之府,诸髓所聚,脑病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则之于肝肾心脾失调,痰淤阻滞,互为影响,气血不足,肾精衰枯脑髓失养,加之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肝风内动,上蒙清窍,窍闭神匿,神机失用,发为痴呆。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总结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总结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总结引言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病症,其特点是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症状。
传统医学认为,针刺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筋活络的方式来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并治疗血管性痴呆。
本文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适应症、操作技巧及可能的机制等方面。
一、疗效1. 临床观察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记忆力有所提升,情绪稳定,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2. 通过定量评估得知,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
3.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延缓痴呆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其所需的药物治疗。
二、适应症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应用于各类血管性痴呆患者,包括以下情况:1. 早期诊断的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于早期诊断并综合治疗的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氧供血,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2. 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于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失眠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三、操作技巧1. 针刺穴位的选择:主要选择合谷穴、涌泉穴和太冲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涌泉穴位于足心第一跖骨关节向后凹陷处,太冲穴位于足背跖骨腕屈肌腱上。
2. 针刺方法:采用单次刺入、留针10-20分钟的操作方法。
对于患者较弱的,可以采用温针的方式,通过艾灸针头,加热刺激穴位达到疗效。
3. 针刺频率:一般为每周两次,连续治疗10-12周为一个疗程。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李彬;杨丽娟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2006(25)6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20例取百会、四神聪、肝俞、肾俞、神门,对照组20例取常规体穴,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的改变,从而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15%。
结论取百会、四神聪、肝俞、肾俞、神门组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优于取常规体穴组,能大大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365-366)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疗法;针灸
【作者】李彬;杨丽娟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煤炭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3;R246.6
【相关文献】
1.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J], 马莉;王诗陶;顾兰馨
2.针刺督脉穴及颈椎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J], 周媛; 柳淑青
3.补肾开窍汤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阻血瘀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J], 刘玉
4.头部透穴针刺联合补肾活血益精方治疗肾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J], 张勇;李媛
5.补肾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刘秀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性痴呆的针灸治疗

• 与AD相比,VD相对具有可预防性和可治疗 行。
血管性癡呆
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 (MID)
單發性腦梗死性癡呆
小血管性癡呆 (包括多發性腔 隙性梗死、 Bingswanger病)
低血氧-低灌流性癡呆
出血性癡呆
其他
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DSM-IV)
知功能缺损
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
• 患病率
– 全球第二位常见痴呆类型,中国、日本更多见 – 西方国家1.5%;日本2.2% – 欧洲VD和混合性痴呆占总痴呆的20%和40% – 澳大利亚 VD和混合性痴呆占总痴呆的 13%和28% – 拉美人群中VD占15%
• 急性卒中后3个月内痴呆发病为26.3% -31.8%
• A.多个认知功能损害
– 记忆损害 – 一个或多个以下其他认知功能损害
• 语言、应用、认识、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异常
• B.明显地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并与以往水平相 比有显著的降低
• C.有与痴呆发生相关的脑卒中的症状、体征和影 像证据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标准
• 痴N呆INDS-AIREN标准(考虑、可能、肯定)
– 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表现为记忆力损害及二项或二 项以上认知领域内的功能损害(定向、注意力、语言、 视空功能、运动控制和实施功能)
• 脑血管病
– 神经病学检查有局灶性体征; – 脑部影像学检查有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证据
• 以上两个疾病诊断具相关性
– 痴呆表现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 – 有突发的认知功能恶化,或波动性、阶段性进展的认
血管性痴呆的病理生理机制
多种脑血 管病变及 其组合
• 脑梗死
– 动脉分布区:多发,重要部位 – 低灌注性梗死 – 腔隙性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1)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孕约园援园缘。 2)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孕约园援园缘。
圆援源 2 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2 组各 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更显著 (孕约 园援园缘),见表 缘。
窑 2162 窑
·中医中药·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年 9 月第 48 卷第 17 期 Shanxi Med J,September 2019,Vol. 48. No.17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魏艳
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兹海默症后最常见的痴 呆,致病基础为脑血管病,以行为、记忆力、认知功 能缺损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血管性痴 呆的病因主要是患者脑灌注不足,当前还没有有效 的治疗药物,防治手段也十分有限。奥拉西坦是环 羟基氨基丁酸的衍生物,可以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 症状,但长期应用的效果不佳。此外,长期用药会 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并且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认为, 头为“清阳之府”,内伤受损、外邪均可致气血逆乱 阻滞经脉而致“不通则痛”,也可导致气血不充而致 “不荣则痛”[1]。中医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记忆力和 情绪状况,提高热痛感知,达到保护机体不受损伤 的目的[2];此外,还有调节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调 节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研究报道,丙二醛 (酝阅粤)、超氧化物歧化酶(杂韵阅)在痴呆发病中发挥 重要作用,当机体脑内自由基生成过多、生理清除 机制受限时,会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神经
圆猿援员依圆援2 圆3援0依猿援1
员援圆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奥拉西坦(石药集团 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匀圆园园猿员园猿圆)圆园 皂早,员 次/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选 择针灸针(直径 圆苑 皂皂),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进 针约 圆缘 皂皂 后捻转,留针 猿园 皂蚤灶,针刺穴位:括百 会、四神聪、神庭、印堂、率谷、曲泽、曲泉、太冲等, 每周重复上述穴位治疗 1 次。2 组均持续治疗观察 猿 个月。 员援猿 观察指标:淤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异常认知 功能全部纠正,恢复正常;有效:异常认知功能纠 正逸缘园豫,明显改善;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 化。总有效率越 (基本痊愈垣有效)/例数伊员园园援园豫。于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
张晓琳;刘小萍;刘智艳;曲红岩;刘娟;彭伟;鲍毅梅;殷丽莉;宋轶星;郭慧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10(028)004
【摘要】本文归纳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研究,从6个方面阐述了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相关指标,揭示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验证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87-89)
【作者】张晓琳;刘小萍;刘智艳;曲红岩;刘娟;彭伟;鲍毅梅;殷丽莉;宋轶星;郭慧【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
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 [J], 刘俊涛;矫增金
2.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神经生物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J], 岳进;聂慧;李荣华
3.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J], 王煜
4.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 [J], 艾民; 张茂祥; 于洋; 史勇; 尚星屹
5.温肾中药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 [J], 王洪浩; 胡晓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 龙江 中 医药大学 附属第一 医院 , 龙 江 黑 黑
摘
哈尔滨
104 ) 500
要: 目的 : 察针 刺 疗法 治疗 血 管性 痴 呆 ( ac l e ni,V 观 vsua dmet r a D)患者 的 临床 疗效 , 索一 种 治 疗 探
血管性 痴 呆的 方法 。方 法 :0例 血 管性 痴 呆 患 者 随机 分 为 两组 。 治疗 组 用针 刺 法 治 疗 , 照组 用 药物 6 对 疗法 同时 , 用 长谷 川痴 呆修 改量表 ( D ) 神 经功 能 缺损 ( F 评 分表 、 应 H S、 N D) 主要 症状 观 察 ( S 评 分 M ) 表 ,观察 中 医证候 疗效 分 别 于治疗前 后进 行评 分 。结 果 : 治疗前后 两组 H S N D、 D 、 F MS评 分 改 变差异 均
( ) 分, MS 评 主要 为 : 自觉 症 状 ( 痛 、 晕 、 体 麻 ① 头 头 肢
12 1 中 医诊 断 标 准 参 照 卫 生 部 制 订 颁 布 的 《 .. 中 药新 药 临床 指 导 原 则 》2第 二 辑 中 的 “ 药新 药 治 疗 [ 1 中
15 观测项 目 .
清、 失语 、 失认 、 重偏 瘫 , 严 治疗组 3 O例 , 中男 1 其 8例 , 女 1 , 龄 5 7. 2例 年 5~ 8 5岁 , 均 6 . 平 2 8岁 ; 照 组 2 对 8
例 , 中男 1 其 6例 , 1 女 4例 , 年龄 5 5~8 0岁 , 均 6 . 平 15 岁 。两 组患 者经 统计 学处 理在 性别 、 龄 、 情轻 重方 年 病
面差 异 均无显 著性 ( P>0 0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