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中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中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氯离子是一个常见的因素。
氯离子可以从外部环境进入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
因此,研究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氯离子是一种常见的离子,它可以从混凝土周围的环境中进入混凝土中。
氯离子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环境水源:地下水、表面水、海水等。
2. 混凝土周围的土壤:含氯离子的土壤中。
3. 氯化盐: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4. 氯酸:如硝酸、盐酸等。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作用机理氯离子进入混凝土中后,会与混凝土中的水和水化产物反应,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主要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氯离子与水化产物反应:当氯离子进入混凝土中后,会与水化产物反应,形成一系列的化合物,如氯化钙、氯化铝等。
这些化合物会导致混凝土中的孔隙度增加,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氯离子与钙离子反应:氯离子可以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反应,形成氯化钙,导致混凝土中的钙离子流失,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3. 氯离子与钢筋反应:当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较高时,会导致钢筋锈蚀,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影响因素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氯离子的浓度:氯离子的浓度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氯离子浓度越高,对混凝土的影响越大。
2. 氯离子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不同,如氯化钠对混凝土的影响要比氯化钾大。
3.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影响也很大,过水或过浆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影响更为明显。
4. 混凝土的龄期:混凝土的龄期也会影响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龄期越大,混凝土对氯离子的抵抗力越强。
混凝土性能受氯离子影响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氯离子是混凝土中常见的一种有害物质,它会对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对混凝土建筑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
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钢筋锈蚀:氯离子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会产生腐蚀作用,使得钢筋处于锈蚀状态。
当钢筋锈蚀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性能降低,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2. 减少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性能:氯离子会破坏混凝土中水泥基体的致密结构,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性能。
3. 使混凝土出现开裂和脱落:氯离子的侵蚀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和脱落,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美观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危害影响较大,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氯离子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的预防措施:1. 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使用的环境和要求,合理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尽量减少氯盐的使用。
2. 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通过采用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致密性,减少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机会。
3. 采用防护措施:对于混凝土中的钢筋,可以采用涂覆防护层或者使用防腐剂的方式来防止氯离子对钢筋的腐蚀。
4. 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粉煤灰、硅灰等掺合料的使用比例,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
5. 加强混凝土的维护保养:对于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要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好防水防潮的工作,减少氯离子对混凝土的腐蚀。
氯离子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氯离子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在建筑结构中承受着很大的负荷。
然而,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危害,其中一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氯离子含量。
本文将介绍氯离子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氯离子的危害1、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的耐久性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存在,会造成混凝土的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破坏,因为氯离子会侵蚀混凝土保护层,导致钢筋裸露,从而加速钢筋的锈蚀。
当钢筋锈蚀时,其本来就不大的抗拉强度会变得更加脆弱,导致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倒塌事故。
2、氯离子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当氯离子在混凝土中自由迁移时,会与混凝土原本的矿物质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些新的化合物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进而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氯离子会引起混凝土的碳化和氯化作用,导致混凝土容易发生裂缝和开裂现象。
混凝土的裂缝和开裂现象会加速水分和氧气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使混凝土的性能快速下降,缩短其使用寿命。
二、预防措施1、采用低氯离子水泥低氯离子水泥是一种专门减少氯离子含量的建筑材料,在使用低氯离子水泥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损害风险。
2、混凝土表面防水处理在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氯离子的渗透和侵蚀,减少混凝土损伤的风险,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选用养护良好的混凝土在混凝土使用前,应该保证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养护充分,充分固结,避免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添加过多的外加剂,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损坏风险。
4、在混凝土设计时考虑到水泥胶的质量当混凝土的水泥胶质量好的时候,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会降低,从而减少混凝土破坏的风险。
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土中的水泥比例或减小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量,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水泥胶质量。
综上所述,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提高混凝土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混凝土在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而氯离子是环境中存在的常见离子之一、在海洋、盐湖、汽车尾气等环境中氯离子浓度较高,因此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氯离子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氯离子能够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中存在的水合硅酸钙反应,形成氯化钙,这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同时,氯离子也会与混凝土中的水合硅酸铝反应,形成氯化铝,进而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和产生裂缝。
其次,氯离子还会对混凝土的钢筋起到腐蚀作用。
当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钢筋表面形成氯化铁酸盐,从而改变钢筋的电位。
这使得钢筋容易被氧化,进而发生腐蚀,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受损。
此外,氯离子还会对混凝土的凝胶结构产生影响。
混凝土中的凝胶结构是由硅酸盐凝胶、氢氧化钙和水化硅酸钙等组成的。
氯离子会与其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形成氯化钙晶体。
这些晶体将占据原本的凝胶空间,导致混凝土的凝胶结构变得松散,强度下降。
为了降低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降低氯离子浓度。
可以选择氯离子含量较低的原材料,如优质河砂、优质水泥等。
另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控制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
2.使用防止氯离子渗透的措施。
可通过加入防渗剂,形成一层防护膜来阻隔氯离子的渗透。
防护膜可以有效减少氯离子的渗透速度和深度。
3.选用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强的混凝土配方。
通过调整水灰比、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4.对于已经被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取修复措施。
如利用抗氯离子侵蚀的修复材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修补,修复钢筋防护层,以提高结构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综上所述,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耐久性降低、钢筋腐蚀和凝胶结构松散等问题。
因此,在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应该重视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而氯离子则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一种有害离子,会导致混凝土的腐蚀和劣化,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氯离子在混凝土中能与水泥中的胶凝物质反应,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会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导致钢筋锈蚀,进而引起混凝土的劣化和破坏。
因此,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1. 国家标准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控制在0.4%以内。
另外,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50082-2019)规定,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根据结构的功能、使用条件和环境要求确定氯离子含量的控制指标,一般应该控制在0.3%以下。
2. 行业标准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验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控制在0.4%以内。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结构,如海洋工程、桥梁等,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一般应该控制在0.2%以下。
3.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使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的。
例如,南方地区的气候潮湿,海拔较低,空气湿度大,氯离子含量的控制一般应该在0.3%以下;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小,氯离子含量的控制一般应该在0.4%以下。
三、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为了保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需要对混凝土中氯离子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氯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氯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通过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的电位差来确定其含量。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但需要使用专用的检测仪器。
2. 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一种使用火焰光度计来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标准

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然而,混凝土中含有的氯离子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腐蚀和钢筋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标准。
二、氯离子浓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氯离子是混凝土中的一种化学成分,如果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过高,将会对混凝土产生以下影响:1.腐蚀混凝土:氯离子能够破坏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导致混凝土的腐蚀。
2.钢筋锈蚀:当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过高时,将会加速钢筋的腐蚀和锈蚀,从而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氯离子能够与水泥中的化合物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必须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进行检测。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离子选择电极法:该方法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对混凝土中的氯离子进行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
2.电导率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中的电导率来确定氯离子的浓度,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3.荧光光谱法:该方法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混凝土中的氯离子进行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4.化学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化学分析的方式来测定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具有准确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标准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的相关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标准如下:1.普通混凝土: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不得超过0.4%。
2.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不得超过0.2%。
3.海洋工程混凝土: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不得超过0.1%。
4.防水混凝土: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不得超过0.1%。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快速检测方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快速检测方法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而氯离子是混凝土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因此,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影响1. 混凝土的性能下降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导致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腐蚀等问题。
2. 钢筋腐蚀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可以渗透到钢筋表面,使得钢筋发生腐蚀,从而降低钢筋的耐久性,进一步影响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3. 安全隐患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存在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隐患,可能会引发建筑物的塌陷等重大事故。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1. 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取样后使用氯离子电极或离子色谱仪等设备进行分析。
但这种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
2. 快速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快速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主要包括:(1)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难以满足要求。
(2)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利用混凝土中氯离子分子特定的红外吸收波长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支持,对于一些小型工程不太适用。
(3)微波消解法微波消解法是利用微波辐射来加速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解,从而实现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检测。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1. 取样首先,需要从混凝土中取样,通常取样的位置应该是混凝土表面附近的深度为3cm以下的部位,并且应该避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明显偏高的区域。
2. 前处理将取样的混凝土样品进行破碎、筛分等前处理过程,以便于后续操作的进行。
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氯离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在混凝土工程中,氯离子的含量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将会对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危害。
对氯离子含量的预防和控制是混凝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就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引起钢筋腐蚀当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超过一定的标准限制时,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腐蚀,减少钢筋的抗拉强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高含量的氯离子会破坏混凝土中的水泥基体,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结构疏松,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
3.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氯离子会对混凝土中的水泥基体起到破坏作用,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下降,使混凝土变得松散,容易开裂,影响整体的使用性能。
二、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泥、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原材料的选择,尽量选择低氯含量的原材料,以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2. 控制混凝土拌合比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合理控制拌合比,避免因过多水灰比而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从而减少氯离子的渗透。
3. 加入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可以适量加入防渗剂、氯化物拦截剂等外加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氯离子的渗透和腐蚀作用。
4. 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以通过采用高性能的水泥、掺入粉煤灰、硅灰等掺合料,以及采用有效的养护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降低氯离子的渗透。
5.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于已完成的混凝土工程结构,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修补已受损的部位,以避免氯离子的渗透和腐蚀进一步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离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钢筋锈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其中,对近海、沿海地区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的最普遍、最严重的原因是氯离子侵蚀作用引起的钢筋锈蚀,决定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随着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我国即将实施的水泥新标准对水泥中氯离子的含量进行了规定: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
一、水泥中氯离子含量规定
各国对氯离子含量的规定如下
1、欧洲所有品种小于0.1%。
但对于用于预应力场合时,应严格控制。
2、日本普通硅酸盐(相当于我国的P.Ⅰ、P.Ⅱ型水泥)小于0.035%。
早强、超早强、中热、低热、抗硫酸盐小于0.02%,其他品种未作规定。
3、中国新标准,要求所有品种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
引起钢筋锈蚀的氯离子存在具有广泛性。
其主要来源有:
1、混凝土的原材料。
如含氯化物的减水剂、滥用海砂、直接用海水搅拌混凝土或掺入的粉煤灰使用海水排湿工艺等。
2、从建筑物所处环境中渗透进入。
如海洋环境中的氯离子以海水、海风、海雾等形式渗入,影响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冬季向道路、桥梁及城市立交桥等撒盐或盐水化雪防冰,以便交通畅行;还有盐湖和盐碱地、工业环境等。
当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达 1.19kg/m3时,侵蚀已经很严重了。
据此,一些国家规定不准在钢筋砼桥面板上喷洒盐水化冰。
三、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
1、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方式
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方式主要有
1)扩散作用:氯离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
2)毛细管作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向混凝土内部移动;
3)渗透作用:在水压力作用下,盐水向压力较低的方向移动;
4)电化学迁移:电解质溶液在阴阳极吸附作用下的离子的定向移动。
CI-在混凝土中的侵入过程通常是几种作用共同存在的。
但和速度最快的毛细管吸相比,渗透和电化学迁移产生的迁移可以忽略。
对特定的条件,其中的一种侵蚀方式是主要的。
另外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还受到温度、保护层厚度以及CI-和混凝土材料之间产生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的影响。
虽然CI-在混凝土材料中的侵入迁移过程非常复杂,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海洋环境,扩散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侵入方式。
2、氯离子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分析
1)氯离子引起钢筋侵蚀的机理
在自然环境中,金属铁并不稳定,容易与周围环境发生化合反应,即具有侵蚀的趋势。
而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多孔体,通常其孔隙中含有大量水泥水解时产生的Ca(OH)2溶液和少量可溶的钙、钾、钠等碱性金属,使得混凝土具有很强的碱性,PH一般为12~13。
钢筋在这种环境下,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分子和离子难以穿透的、厚为2~10×10-9m的“钝化膜”(主要成分为Fe2O3和Fe3O4)阻止钢筋发生锈蚀。
然而,混凝土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受材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碱性降低。
相关研究与实践表明,当PH<11.5时,钝化膜开始不稳定(临界值);当PH<9时,钝化膜逐渐破坏,使钢筋处于活化状态、失去保护作用。
氯离子侵蚀作用引起钢筋锈蚀,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电化学过程。
CI-是极强的阳极活化剂,且
具有比其它阴离子如OH-、O2-等优先被吸附的趋势。
当CI-扩散到钢筋表面并吸附于局部钝化膜时,会通过局部酸化作用破坏钢筋周转的高碱性环境,使钢筋表面和PH值降低至3.5左右,从而溶解钝化膜。
即使混凝土的碱度很高,只要CI-达到临界浓度值(通常用CI-与OH-的浓度比值来表示)也能破坏钢筋的钝化膜。
然后,在充足的O2和H2O的条件下引起钢筋局部锈蚀。
其电化学腐蚀机理是:当CI-破坏局部钝化膜,露出的铁基体作为阳极、沿完好的大面积钝化膜区域作为阴极,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反应的最终产物为铁锈。
阳极反应过程是: Fe-2e=Fe2+
(2一l)
如果生成的Fe2+不能及时搬运走而积累于阳极表面,则阳极反应就会受阻;如果生成的Fe2+能及时被搬运走,阳极反应就会顺利进行乃至加速进行。
Cl-与Fe2+相遇会生成FeCl2使Fe2+被搬运走,从而加速阳极反应。
Cl-发挥了阳极去极化作用的功能,其反应式为: (Cl-+H2O=H++Cl-+OH-) Cl-/OH-达到临界溶度,优先吸附
2CI-+Fe2++2H2O+2Fe=Fe(OH)2 +2H++2CI- (2一2)
4Fe(OH)2+O2+2H2O=4Fe(OH)3 (2一3)
由上式可以看出,Cl-本身不构成腐蚀产物,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消耗掉,而是周而复始地起到破坏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存在,强化了离子通路,降低了阴、阳极之间的电阻,提高了腐蚀电池的效率,加速了电化学腐蚀过程。
2)CI-引起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过程
由于CI-作用引起钢筋锈蚀的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
(1)潜伏阶段即氯离子穿透混凝土保护层后聚集在钢筋表面并达到临界浓度所需的时间,其时间长短取决于混凝土中原始氯离子的含量及CI-、CO2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
(2)发展阶段即开始锈蚀后,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形成一层铁锈层,随着锈蚀物聚集、膨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破坏所需的时间。
主要受温度、湿度、CO2的扩散速度和混凝土电阴的影响。
(3)加速阶段即形成的锈蚀层体积比被腐蚀掉的金属体积大3~4倍,使混凝土保护层出现沿钢筋方向的纵向裂缝。
而后,钢筋锈蚀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变形也会加大,有时甚至会出现保护层鼓起及脱落等现象。
从而降低了结构的刚度与可靠度,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该阶段除受温湿度、O2的扩散速度和混凝土电阴的影响外,还受荷载作用的影响。
由于钢筋锈蚀在混凝土中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使混凝土承受双向或三向应力,再加上钢筋应力腐蚀,从而大大降低结构的延性和疲劳性能,改变其破坏形态。
(4)破坏阶段即混凝土中的钢筋继续锈蚀后,钢筋的有效截面积减少、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退化。
使混凝土结构破坏的因素是CI-和O2含量。
前者决定锈蚀的起始时间,后者决定锈蚀速度。
3、防止氯离子钢筋侵蚀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