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52例

合集下载

闭经的针灸疗法

闭经的针灸疗法

闭经的针灸疗法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国家名老中医吴中朝继承人胡静编辑:灵兰小草一、概述女子年过16周岁而月经尚未来潮,或经行又复中断3个周期以上的病证(妊娠期及哺乳期除外)。

本病发生与禀赋不足、情志不畅、感受寒邪、房事不节、过度节食、生产过程失血过多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为血海空虚及脉道不通。

前者概括为“血枯经闭”,后者为“血滞经闭”。

本病可见于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功能失调,或甲状腺、肾上腺疾病中,消耗性疾病、过度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也会引起闭经。

二、辩证(一)主症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经行又复中断3个月经周期以上。

(二)兼症血枯经闭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2. 血滞经闭气滞血瘀: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暗或又瘀斑,脉沉弦。

寒凝胞宫: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暖,苔白,脉沉迟。

痰湿阻滞:形体肥胖,胸胁满闷,神疲倦怠,白带量多,苔腻,脉滑。

三、治疗(一)常规针灸治疗1、血枯经闭主穴:关元归来足三里配穴:肝肾不足:太溪肝俞肾俞气血亏虚:气海脾俞中脘(艾灸)2. 血滞经闭主穴:合谷中极血海三阴交配穴:气滞血瘀:太冲膈俞(放血)寒凝胞宫:神阙子宫命门(艾灸)痰湿阻滞:丰隆阴陵泉(二)其他疗法1. 耳穴法应用:所有闭经患者选穴:内分泌内生殖器皮质下肝肾脾(2~4穴/次)操作:耳穴贴压或耳针常规操作。

频率:每周2次。

2. 火针法应用:血滞经闭型患者选穴:穴组一:关元子宫穴组二:次髎(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操作:腧穴皮肤常规消毒后,火针烧至变红,迅速刺入腧穴皮肤并快速出针。

频率:每周1次。

注意:火针治疗后,针孔局部24小时内避水。

3. 穴位注射法应用:所有闭经患者选穴:实证:血海三阴交虚证:关元归来足三里(2组/次)药物:实证:红花注射液虚证:黄芪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用量:每穴1~2毫升。

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31例

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31例

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31例王继扬;张建英【摘要】目的:观察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给予督灸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32%.结论: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有良好的效果.【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033)010【总页数】2页(P1205-1206)【关键词】继发性闭经;督灸;治疗观察【作者】王继扬;张建英【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督灸中心,山东济南2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315.1继发性闭经是指女子已经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后又停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1]。

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采用督灸疗法治疗继发性闭经3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共31例,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督灸中心门诊就诊的继发性闭经患者。

年龄31~40岁,病程1~3年。

纳入标准:已经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后又停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

经妇科检查和子宫、卵巢、垂体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排除处女膜闭锁,阴道、子宫畸形,卵巢缺如,垂体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杜仲、黄芪、白术、川芎、冰片,混合、打粉。

将桑皮纸切成宽10cm、长40cm的长条形。

取生姜1750g,用粉碎机打成姜泥,去汁。

将艾绒搓成长约6cm,中间直径约1cm的紧实梭形艾炷。

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从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用75%酒精擦拭施术部位3遍,并沿脊柱正中及两侧涂抹姜汁3遍。

沿脊柱正中洒督灸粉如线状,然后将桑皮纸敷盖在药粉的上面,正对督脉。

把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中央,姜泥底宽3cm、高2.5cm、顶宽2.5cm,呈梯形,上面压一凹槽。

将艾炷放在姜泥上边的凹槽中,分3点将前头、中间、后头的艾炷点燃,燃尽为1壮。

燃完1壮后更换,连灸3壮。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
卵泡期 在一次月经周期的黄体萎缩后,下丘脑又开始分泌 GnRH ,使垂体 FSH 分泌增加,促进卵泡发育,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发 生增殖期变化。 随着雌激素逐渐增加,其对下丘脑的负反馈增强, 抑制下丘脑 GnRH 的分泌,使垂体 FSH 分泌减少 。随着卵泡逐渐发 育,接近成熟时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到阈值,即对下丘脑和垂体产 生正反馈作用,形成 LH 和 FSH 峰,两者协同作,促使卵泡排出。
明确病变环节及病因后,给予相应激素治疗以补充体内激素不足或拮 抗其过多,达到治疗目的 。 3. 辅助生殖技术
对于有生育要求,诱发排卵后未成功妊振、合并输卵管问题的闭经患
者或男方因素不孕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详见第三十章第二节“辅 助生殖技术”) 。 4. 手术治疗
针对各种器质性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 。
检查全身发育状况,包括智力、身高、体重 ,第二性征发育情 况,有无体格发育畸形 , 甲状腺有无肿大,乳房有无溢乳,皮肤色 泽及毛发分布。 测量体重、身高,四肢与躯干比例,五官特征。妇 科检查应注意内外生殖器发育,有无先天缺陷、畸形,己有性生活 妇女可通过检查 阴道及宫颈薪液了解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腹股沟区 有无肿块,第二性征如毛发分布、乳房发育是否正常,乳房有无乳 汁分泌等。 三. 辅助检查
下丘脑性闭经
其临床特点是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和低雌激素水平,排除 下丘脑 - 垂体器质性病变、内分泌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后可诊 断,是继发性闭经的最主要类型。 临床上多由体内外各种 因素如精神 紧张、厌食、营养不良和剧烈运动等诱发。 • 精神应激
• 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
• 运动性闭经
• 颅咽管瘤
垂体性闭经:主要病变在垂体 。垂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失调,均
黄体期 排卵后循环中LH和FSH均急剧下降,在少量LH和FSH作用下, 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也分泌離二醇,使 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排卵后第7-8日循环中孕激素达到高峰,雌 激素亦达到又一高峰。由于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以及抑制素A的共同 负反馈作用,又使垂体LH和FSH分泌相应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雌、孕 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发生剥脱而月经来潮。 雌、孕激素和抑制素A的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 FSH分泌增加,卵泡开始发育,下一个月经周期重新开始。

腹针治疗闭经36例

腹针治疗闭经36例

腹针治疗闭经36例1 一般资料笔者自2003年8月—2007年2月共收治闭经患者36例,均为针灸科门诊病例。

36例患者均为继发性闭经,年龄最小22岁,最大44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3年3个月;月经量少渐至闭经者16例,月经突然停闭者20例;伴烦躁易怒14例,伴腰膝酸软9例,伴便秘16例,伴肥胖症8例,伴不孕症4例。

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0.4~0.9 cm 22例,1.0~1.2 cm 12例,1.3~1.7 cm 2例;伴单侧卵巢萎缩者1例,卵巢大小正常者35例;伴不孕症患者基础体温均呈单相型。

2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为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辅穴:商曲、气穴、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滑肉门外0.5寸、上0.5寸),伴烦躁易怒加右下风湿点(下风湿点位于外陵下0.5寸、外0.5寸),伴不孕症加石关,伴肥胖症加天枢、大横,伴腰膝酸软加关元下(关元穴下0.5寸),伴便秘加左下风湿点。

操作:选用直径0.25mm、长40mm毫针,主穴及风湿点均深刺,余穴均中刺,留针40min。

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不休息,但月经来潮后改为每周2~3次,治疗2~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3 治疗效果治疗2~3个月后,29例治愈(月经已按月来潮2次以上),其中4例不孕症患者中3例怀孕;5例好转(针刺10次后查B超示子宫内膜有增厚,但无月经来潮);2例无效(针刺10次查B超示子宫内膜无明显变化)。

有效率为94.4%。

4 典型病例患者,女,36岁,于2003年10月25日初诊。

主诉:闭经3年余。

3年前即2000年7月正值月经第2天与家人生气吵架,吵架第2天月经突然停止,后经注射黄体酮及服用中药均未能使月经来潮,因无其他不适故放弃治疗。

近3个月来,患者烦躁易怒不能自控,稍不如意即吵闹不休,自觉面部色斑明显增多,经人介绍来我科治疗。

查:面色晦暗,无光泽,颧部及鼻部点状雀斑较多,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B超示:子宫正常大小,宫壁回声均匀,内膜厚0.4 cm,双附件区未见异常。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体会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体会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体会
陈佳红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9(28)7
【总页数】2页(P480-481)
【关键词】继发性闭经;针灸;血滞宜通;血枯宜补
【作者】陈佳红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
【相关文献】
1.针灸配合中药方剂化裁治疗继发性闭经30例临床体会 [J], 李淋;黄文权;唐令
2.埋线和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疗效观察 [J], 许晓爽
3.老锦雄教授背俞穴温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经验 [J], 许浩琦;周冰雪
4.温针灸配合通督温任按摩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继发性闭经疗效观察 [J], 旷秋和
5.温针灸配合通督温任按摩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继发性闭经临床效果评价 [J], 张绒绒;娄文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闭经跟师病案4

针灸治疗闭经跟师病案4

闭经5
戴某,女,38岁
就诊时间:2008-12-10
主诉:闭经16个月;
现病史:结婚8年,生育一子;系长期居处阴冷潮湿而致闭经。

素怕冷,每到冬天手脚冰凉;饮食尚可,二便可,睡眠可,舌边缘瘀紫斑,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体查:腹软,无压痛,无积块。

辅助检查: B超检查正常。

诊断:闭经(寒凝血脉,瘀滞不通)
治则:温阳祛寒,行气活血
取穴:关元气海中极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合谷
操作:捻转泻法,关元、气海加TDP照射;每次选择2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15次后,月经来潮。

按:
凡发育正常的女子,年龄在14岁左右月经便按期来潮,如超过18周岁而尚未来潮,或以形成月经周期,复停止3个月以上,[妊娠和哺乳期除外],均可称为闭经。

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由于多产,思虑过度,素体亏损,久病体弱等原因致使脾胃生化功能减弱,阴血亏耗过甚,因而血源枯竭,无血以下,乃至血枯经闭;有因受寒饮冷,邪气客于跑宫,或情志忧郁气机不畅,淤血凝结,经脉阻滞,成为血滞经闭。

本例患者属寒凝血脉,瘀滞不通,故温阳祛寒,行气活血而愈。

1 / 1。

埋线和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疗效观察

埋线和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疗效观察

埋线和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脏腑同调”埋线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我科就诊的42例继发性闭经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各21例。

对照组接受普通针灸治疗;埋线组以”脏腑同调”的思想选取相应穴位,给予埋线治疗,均进行一个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埋线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脏腑同调”穴位埋线治疗继发性闭经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标签:穴位埋线;继发性闭经;脏腑同调闭经一证首见《内经》”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其表现主要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必经过两类。

原发性闭经是指年满14岁,无月经来潮且无第二性征发育;或年满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仍未来潮者;继发性闭经是指妇女曾已有规律月经来潮,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

其中原发性闭经仅占全部闭经病例的5%,大多数的闭经,属于继发性闭经[1]。

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有了一定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本文主要本文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我科门诊收治的继发性闭经患者42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组)和观察组(埋线治疗组),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

现将具体结果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以来在我科门诊进行治疗的42例继发性闭经患者。

年龄20~35岁,平均32.3岁。

其中,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症者为2例、卵巢早衰者10例、未明确诊断闭经者(各项检查均为正常范围,排除卵巢性闭经、垂体、下丘脑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引起的闭经)28例。

中医诊断上,予舌诊及脉诊后,辩证诊断为气血虚弱证者12例;肾气亏需证者7例;阴虚血燥证8例;气滞血瘀证10例;痰湿阻滞证者6例。

临床资料特点:①均排除少女停经、育龄其停经及未绝经前停经。

②均否认羊肠线等过敏史。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52例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52例

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52例作者:徐红马磊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04期关键词:继发性闭经;针灸;疗法;腹部腧穴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4-0047-01女子曾来月经,而中断达 3 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

笔者近年来采用以腹部穴为主穴的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2 例,年龄在 21 岁~ 40 岁,平均年龄为 25岁,已婚 30 例,未婚 22 例,全部经妇科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正常。

继发性闭经 6个月以上者 29 例,1 年以上者18 例,2年以上者5 例。

2 治疗方法2.1 取穴主穴: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关元、水分、支沟、足三里。

配穴:气血虚弱,温针灸足三里、关元;气滞血瘀,配合谷、太冲、血海;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寒邪凝滞,配阴陵泉、温针灸关元。

2.2 操作腹部穴位垂直进针,以针达腹直肌为度,其余穴位常规进针。

均行平补平泻,补泻兼施,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

温针者针柄灸1~3壮。

每天1次,5次为1疗程。

休息2天继续下个疗程。

8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以月经来潮连续 3次(3 个月经周期)以上正常行经者为临床治愈;月经恢复来潮,但月经周期尚未正常为好转;月经仍未来潮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 25例,好转13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92.3%。

4 典型病例莫某,女,21岁,学生。

2006年7月18日初诊,诉:闭经2年余。

14 岁初潮,基本规律,周期 28~30 d,经期 4 d,经量中等,无痛经。

高二下学期学习压力较大,月经量逐步减少,发展为闭经。

初治西医予以人工周期疗法,口服安宫黄体酮等药有效,但停药后即出现闭经,后改服中药仍然无效。

现患者一般情况均好,无伴随症状,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章 编 号 :1O07—2349(2013)04-0047- 01
女 子 曾 来 月 经 ,而 中 断 达 3个 月 以 上 者 称 继 发 性 闭 经 。 笔者近年来采用 以腹部 穴 为主 穴 的针灸 治疗 继发 性 闭经 52 例 ,取得 了满 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收 稿 日期 :2013—02— 01)
发病 。《素 问 ·针解篇 》说 :“刺虚则 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 实乃 热也”。针下发热 ,温度在 37 ̄40℃之 间,使 正气充实 ,血气 旺 盛 ,配合肝俞 、肾俞 、太溪 、太 冲以补益 肝肾 ,共达温经 补虚 ,濡 养 经 脉 之 功 。
等药有效 ,但 停药后即出现闭经 ,后改服 中药仍 然无效 。现患 者一般情况均好 ,无伴随症状 ,舌 质淡红 ,苔薄 ,脉沉细 。考虑 患者发病 时跟心理压力有关 ,病呈迁延不 愈 ,中医辨证为肝郁 气滞 、气血不足型 。按上法治疗 3个疗程后 月经复潮 ,再经 4 个疗程治疗月经周期及 月经 色 、质 、量恢复 正常。随访半年经 期正 常。 5 讨论
莫某 ,女 ,21岁 ,学生 。2006年 7月 18日初 诊 ,诉 :闭经 2年余 。14岁初潮 ,基本规律 ,周期 28~30 d,经期 4 d,经量 中等 ,无痛经 。高二下 学期学 习压 力较 大 ,月 经量 逐步 减少 , 发展为闭经 。初治 西医予 以人 工周期 疗法 ,口服安 宫黄体 酮
2013年第 34卷第4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红 , 马 磊 (云 南省 中医 医院 ,云 南 昆明 650021)
关 键 词 :继发 性 闭 经 ;针 灸 ;疗 法 ;腹 部 腧 穴
中图分类号 :R271.11
文献标 识码 :B
本组 52例 ,年龄在 21岁~ 4O岁 ,平均年龄为 25岁 ,已 婚 3O例 ,未婚 22例 ,全部经妇科 B超 检查子 宫及附 件正常 。 继 发 性 闭 经 6个 月 以 上 者 29例 ,1年 以上 者 18例 ,2年 以 上 者 5例 。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 :天枢 、外 陵 、大 巨、水 道 、关元 、水 分 、支沟 、 足三里 。配穴 :气 血虚弱 ,温 针灸 足三里 、关 元 ;气 滞血瘀 ,配 合谷 、太 冲、血海 ;肝 肾不足 ,配肝 俞 、肾俞 ;寒 邪凝 滞 ,配 阴陵 泉 、温针灸关元 。 2.2 操 作 腹部穴 位垂直进 针 ,以针达 腹直 肌为度 ,其余 穴 位常规进 针 。均 行 平 补 平 泻 ,补 泻 兼 施 ,以得 气 为度 ,留针 30 min。温针者针柄 灸 1~ 3壮 。每天 1次 ,5次为 1疗 程 。 休息 2天继续下个疗程 。8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 。 3 疗 效 标 准 与 治 疗 结 果 3.I 疗效标准 参 照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 1994年 颁布 的《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以 月 经 来 潮 连 续 3次 (3个 月 经 周 期)以上正常行经 者为 临床 治愈 ;月经恢 复来 潮 ,但 月经周 期 尚未正常为好转 ;月经仍未来潮者为无效 。 3.2 治疗结果 临床 治愈 25例 ,好转 13例 ,无效 4例 ,总有 效 率 为 92.3 。 4 典 型 病 例
在临床上 许多 患者 病 初不 够 重视 ,治疗 无规 律 ,疗 程 不 足 ,使病情迁延 不愈 ,“久病 成虚 ”,“久病 必瘀 ”。使得 虚实转 换 ,虚 实 夹 杂 ,从 而 导致 病 证 的 复 杂 化 。针 灸 治 疗 可 以 补 虚 泻 实 ,补 泻 兼 施 ,标 本 同治 。
继 发 性 闭 经 的 最 终 病 机 总 是 与 气 血 的 运 行 相 关 、与 经 络 的通 畅性 相关 ,所取 的腹部的 经 穴天枢 、外陵、大 巨 、水道具 有 补 益 气 血 、疏 通 经 络 的 作 用 ;三 阴交 是 足 太 阴 脾 经 、足 少 阴 肾经 、足 厥 阴肝 经 之 交 会 穴 ,具 有 健 脾 渗 湿 ,调 理 肝 肾 之 效 ;关 元是任脉 穴 ,《素问 ·举 痛论 》记 载“寒邪 客于 冲脉 ,冲脉起 于 关元 ”,故用艾 灸 、关 元有 补益肝 脾 肾三经 ,调理 冲任之效 ;水 分是 任脉 穴 ,从其命名就可 以看 出是调 节津液 的要穴 ;支沟则 是通 调三焦的关键 ,《医学纲 目》:“经脉不通 ,支沟 、曲池、足 三 里 、三 阴 交 、此 四穴 壅塞 不通 则 泻 之 … ”;《标 幽 赋 》:“虚 损 天 枢 可取 ”,天枢和足三里一起作 为补益气血的要穴 ;太冲 、合谷 相 配称 开四关 ,有疏肝理气 、活血逐 瘀功用 ,为治血瘀 闭经要穴 。 另外 ,“穴位所在 、主治所在”,腹部穴位 通过其浮络 、孙络与 内 部 的脏器 相联 系 ,其 疏通 经络 的作用 要优 于远部 取穴 。本 治 疗方 案具有见 效快 ,不易反复 ,容易掌握 的特点 。其难点是要 掌握好补 泻手 法。
闭经一证首见《内经 》:“月事不来者 ,胞脉 闭也”。继发性 闭经 ,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类 ,虚者 乃精血不 足 ,血海空 虚 ;实 者 气滞血瘀 ,痰湿 阻滞 ,冲任不 通 ,经血不 得下行 而致 闭经 。主 要 与肝 、脾 、肾 和 冲 任 经 脉 有 关 。正 如 《金 匾 要 略 ·妇 人 杂 病 》中 日:“妇人之病 ,因虚 、积冷 、结气为诸经水断绝 。”故继发 性 闭经 的 治疗 ,应 遵 循 “虚者 补之 ,实 者 通 之 ”的原 则 。
脊 椎九宫穴 ,亦 称 为热针 九宫穴 。虽与督 脉穴 和华 佗夹 脊 穴位 置相近 ,但是进针角 度 ,针刺手法及 治疗效应 则迥然不 同。根据管遵 惠老师 传授 ,依 据 CT扫描及 临床检 查 以腰椎 最显著 的病变椎 节棘 突间定 为 中宫 ,沿 督脉 在 中宫 的上 下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