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风俗民情赏析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土家族人中保持着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土家族的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的民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家族的婚俗和葬礼。
结婚在土家族中被视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婚礼上有着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比如抬新娘时要进行抢新娘的游戏,新郎要通过挑战来证明自己的爱意。
而土家族的葬礼则注重守孝和守殡,丧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二、土家族的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美丽,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
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服装是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而男性则穿着短襦和长裤,通常配有马褂、袍子等。
土家族的服饰十分色彩斑斓,绣花、刺绣等工艺技巧使其更加精美。
三、土家族的饮食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有一些特色小吃和饮品。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辣椒,将辣椒加入各种菜肴中,使得菜肴更加有特色。
此外,土家族的美食还有螺蛳粉、杂碎、油茶等,这些美食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非常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四、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著名的有歌舞和木偶戏。
土家族的歌舞以独具特色的舞蹈和悠扬动人的歌声为主,代表作品有《木板假歌舞》、《小苗土娃》等。
而土家族的木偶戏则是通过木偶的表演和配乐来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艺术享受。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受到一些挑战和冲击。
然而,土家族人民依然传承和尊重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土家族的村庄,感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魅力,这也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总结起来,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土家族传统信仰与祭祀习俗

土家族传统信仰与祭祀习俗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等地。
土家族有着丰富的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这些信仰和习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以及这些习俗在当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一、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土家族信仰着一种独特的宗教,主要包括土地、山神、祖先崇拜以及自然崇拜等。
土家族人民认为土地和山神是保护他们祖先墓地所在地的神灵,他们视之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并通过祭祀来表达他们对土地和山神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同时,土家族人也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通过祭拜祖先来寻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
二、土家族的祭祀习俗1.土地祭祀:土地祭祀是土家族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
每逢重要节日或者重大事件,土家族人民会集体前往祖先墓地或者特定的神山,进行土地祭祀。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献祭、祈祷、歌舞等各种形式,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土地神灵的敬意,并祈求土地的丰收和保佑。
2.山神祭祀:土家族人民深信山神的存在和力量,他们将山神视为自然之神,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灾害和危险的侵袭。
每逢春秋两季,土家族人会组织山神祭祀活动,前往神山上祭拜山神。
祭祀仪式包括舞狮、放烟花、举行盛大的庙会等,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山神的保佑和祝福。
3.祖先祭祀:土家族人民非常尊敬祖先,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保佑着他们。
每年农历逢年过节、家族聚会或者其他重大事件,土家族人民都会进行祖先祭祀。
祭祀仪式包括献祭、供奉祖先牌位、跳祖先舞等,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寻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
三、传统信仰与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土家族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一些年轻人逐渐失去对传统信仰的兴趣,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种文化资源,一些地方政府和社区开始大力发展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旅游。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过赶年、元宵节、社日、花朝节、寒食节等,清明节、牛王节,端午节、向王节、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中秋节、寒衣节等。
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平时也都是使用汉文。
土家族的人都住的吊脚楼,全部都是依山而建,并且习惯群居,土家族的人结婚要哭嫁,哭的越厉害说明女子的才德越高,土家族人很迷信鬼神,所以祭祀很频繁并且举办的很隆重。
土家族人特别爱唱歌,而且手工艺刺绣和编织非常的优秀。
民族风情:土家族风俗

民族风情:土家族风俗服饰土家人曾有过男女都穿短衣、着筒裙、赤足椎发,装束一样的阶段。
大约在清"改土归流"后男女的装束才有了差别;解放初,除女子由穿裙改为裤子外,其服饰在200年间变化不大。
土家妇女的头上缠着7尺或14尺长的成圈形的墨青丝帕或布帕,上装为矮领、左衽大襟、大袖的麻质和棉质短衫,由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缝纫而成。
老年妇女喜欢青、蓝色的布衣,只在两衣角绣些花卉图案,女装的衣领高五分左右,上面有三条花带,叫"三股筋",托肩在外,托肩外缘和外缘下的衣襟边缀上一条宽青边,边下再贴三条等宽的五色梅花条,胸前钩花,袖口和衣襟上饰以小条花边。
平时,妇女穿的上衣,有无领和矮领,长襟和短襟两种,在一片素色的衫底上,托肩及衣襟边都压有另一颜色的布条。
衣襟的左右角或一角,有的绣着小花朵,袖口也压上两条另色的布条。
已婚妇女袖口较大,把衣袖卷上以便幼儿吸乳。
妇女的"八幅罗裙"裙褶多又直,绣有花纹,庄重大方。
有的妇女穿大脚筒裤,裤脚处滚上梅花条。
妇女的首饰多而富有特色。
除发髻上的银钗外,在着盛装时,还戴各种式样的金银发花和"灯笼"、"瓜子"、"单环"、"两环"等银耳环;胸前右衽扣上"银环",在环上挂着八串银链,在链上系着银牌、银铃、银牙、银挖耳,手腕上戴手圈,手指上戴戒指。
男子服饰比较简单,把头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成"人"字形,过去还在左耳穿耳环。
青年男子喜穿对襟短衫,钉上七对、九对、十一对不等量的扣子。
老年男子常穿无领满襟短衣,压素色布条"琵琶襟"服,在短衣外面套黑布单褂,俗称"鸦鹊褂"。
男子穿白布围脚和青、蓝布的大筒裤,在膝至踝上缠"布裹脚"。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土花铺盖"西兰卡普",史称土锦,也叫"溪州斑布",是用以做服饰和被面的实用艺术品。
美丽的湘西土家风情

美丽的湘西土家风情湘西土家风情,是指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俗。
这片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湘西土家风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魅力,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
第一部分:自然景观湘西土家风情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丰富多样的地貌特点和壮丽景观令人陶醉。
整个地区地势起伏,山脉连绵起伏,草原广袤,河流蜿蜒流淌,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
首先,湘西土家风情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而著名。
悬崖峭壁、险峻的山峰和奇特的岩石世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壮丽景观。
例如,天堂寨的石林景区,拥有数百座各式各样的石头塔,形成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卷。
此外,凤凰古城周围的山峦也令人叹为观止,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其次,湘西土家风情地区的水系丰富多样。
沱江、湘江等河流穿越整个地区,形成了河谷和溪流。
这些水系不仅为当地人的生活提供了水源,更是造就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例如,茅坪河风景区是一个以溪流为特色的风景区,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溪水和美丽的瀑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的世界。
第二部分:土家民俗湘西土家风情地区的土家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以其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闻名于世。
土家风情地区的居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土家族的传统婚礼是土家风情的一大亮点。
结婚仪式上,新郎要穿上礼服,骑着马在村寨中游行,甚至还要跳上房顶。
新娘则要穿上传统的彝装以及土家族的传统头饰,整个婚礼犹如一场盛大的文化狂欢。
此外,土家族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
例如,每年的“宗族分”,是土家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居民们会回到自己的故乡,参加祭祀活动,并与亲友共享美食。
还有火把节、屈原祭、壮族那朝节等,这些节日庆典充满了热闹和欢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土家族的民俗风情。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湘西土家风情地区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手工艺品。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地处中国的中南地区,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地方。
土家族作为湘西地区主要的民族群体,他们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从土家族的传统婚俗、建筑风格、音乐舞蹈和传统节日四个方面来揭示文化艺术的精髓。
一、传统婚俗土家族婚俗是土家族文化最为鲜活、生动的体现之一。
在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上,有着许多让人独特而深刻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在土家族婚礼中,新郎需要经过“招亲”、“合亲”等一系列动作和仪式,以示对新娘的真挚情感和对新家庭的尊重。
而在婚礼中,土家族的人们还会进行土家族特有的舞蹈表演,歌唱等,以庆祝这一重要的时刻。
二、建筑风格土家族的建筑风格是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的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外墙的选材多采用石块,墙壁上还会绘制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壁画。
特别是土家族的吊脚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
吊脚楼悬挑在山坡上,巧妙利用了自然地形,既能够抵御洪水和野兽的入侵,又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三、音乐舞蹈土家族的音乐舞蹈是文化艺术中最为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土家族的歌曲和舞蹈既有激情四溢的民歌舞,也有叙事性强且感人至深的大型舞剧。
例如,土家族的“跳花鼓”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独特韵味的舞蹈形式,常常用于庆祝丰收和喜庆的场合。
跳花鼓舞者手持花鼓,脚步灵活舒展,以独特的节奏和动作表达着土家族的喜悦和豪情。
四、传统节日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如土家族的春节、端午节和农历八月十五等。
在这些节日里,土家族的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鞭炮和祭祀祖先等传统仪式,以表达对传统和家庭的重视和尊重。
总结起来,文化艺术的精髓体现在传统婚俗、建筑风格、音乐舞蹈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这些特色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艺术,对于丰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推动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 "三月三"节:这是土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三月
初三举行。
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进行民族舞蹈、歌唱、竞技等活动,庆祝丰收和繁荣。
这一天,土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和平幸福。
2. "白皮节":这是土族的农历新年,也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进行独特的舞蹈、民族体育竞技和传统音乐表演。
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会赠送礼物、互相拜访和享用传统美食。
3. 婚礼习俗:土族的婚礼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扎达”,新娘和新郎穿上传统的服饰,通过共同品尝膳食来完成结婚的过程。
还有“十里红娘队”,婚礼当天,新郎和他的家人会穿着盛装,经过十里红娘队的队伍,向新娘家里方向前进。
4. 藏历年规:土族人会按照藏历来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上,在家里摆上丰盛的年夜饭,家长会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除夕夜,人们会点亮篝火,跳起土族的特色舞蹈,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5. 藏戏节: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戏剧节日,一年一度的舞台上演表演各种土族传统剧目,包括历史剧、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土族的表演艺术和音乐。
以上是土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展示了他们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土族人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
土家族民俗习惯

土家族民俗习惯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下面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
婚俗习惯在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中,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新娘嫁入新郎家之前,会有一组由女性家长组成的“嫁妆队”前往新郎家中,将婚礼所需的嫁妆物品带到新郎家。
而新娘在嫁妆队的陪同下,身穿鲜艳的传统民族服饰,参加盛大的迎亲仪式。
除了嫁妆队之外,还有一支“鸳鸯队”的队伍,其中男女各半,手拉手排列,象征着夫妻恩爱。
在仪式之中,还有舞龙、燃放鞭炮等传统庆祝活动。
这些独特而庄重的婚俗习惯,彰显了土家族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
节日习惯土家族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吃新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土家族的人们会准备一批新米,与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享受美食,共度欢乐时光。
这个节日也被视为家庭团聚的象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另外,土家族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踏青节”、“花山节”等。
踏青节是土家族的春季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登山活动,欣赏春天的美景。
花山节则是夏季节日,土家族人们会在山间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狮、划龙舟等,让人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饮食习惯土家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他们以米饭为主食,常常将米饭做成各种美味的传统菜肴,如土家酸肉、土家小炒肉等。
同时,土家族也有自己独特的酿酒技艺,以米酒和腊八酒最为有名。
在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中,酒桌上酒菜丰盛,象征着对客人的热情好客。
服饰习惯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男性常穿藏蓝色或白色的长衫,领子上有红色或黄色的装饰,搭配黑色长裤和白色长筒靴,形象威严。
女性则爱穿色彩鲜艳的上装和裙子,头戴花环或发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婉约。
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土家族的服饰更是充满了独特华丽的民族特色。
例如,土家族的花嫁服饰非常美丽,通常由红色和彩色丝绸制成,配以银饰和刺绣,呈现出瑰丽绚烂的效果。
住房习惯土家族的传统住房也有其独特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哭上轿”等等。
• 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
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
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 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 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十姊妹围坐一桌,首先由 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 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
。以上两种禁忌,都带有远
古图腾禁忌残余。部分土 家人为巴人之后裔,巴人以 蛇与虎为图腾,而猫与虎形 象相似,故而亦在禁忌之列 。
2.女儿会
• 土家有个女儿会,是特有的情人节,一
般在七月十二举行。男女青年穿着打扮 得漂漂亮亮,赶场相会。姑娘将土特产
品、绣花织锦、中药材等背上街,摆在
街边,等待意中人。小伙子上前看东西 ,讨价还价,问答谈说。如不中意,表
示感谢,自己再等。如可意,两人相约
到街外攀谈,到山坡树林对歌,传达情 意。一来二去,相约二场,幽会传情,
”。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
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 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 土花铺盖。
•
(三)土家族婚俗
1.哭嫁
•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 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 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 、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
,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 ”、”哭伯叔”、”哭姐妹”、” 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 ”、”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
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
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 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
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
1.摆手舞
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
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 历时七、八天,在“摆手堂”前举 行。“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 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
举行。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
祖先创业的艰辛,展示土家先民的 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有着浓厚的
2.茅古斯舞
• 茅古斯是土家族为了纪念祖先 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 绩的一种原始戏剧形式。茅古
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
。
传统节日
1.赶年
• 传说,古时候土家族人在临近春节之际受朝廷之命出征,爷娘妻子聚 集相送,人多场合大,用大甑子蒸饭蒸大坨子肉,为了赶时间,将多 种蔬菜合在大锅里做成“合菜”为年菜,受命出征的全体官兵和村寨 男女老少提前一天一起过年。吃过年饭后,官兵出征,适时抵达前线 ,打了大胜仗,立下战功。土家族世世代代提前一天过年,而且一般 是早晨过年,凌晨抢早,每个家庭那怕只有一两个人也用甑子蒸年饭 蒸大坨子肉,做“合菜”,纪念出征和得胜,世代相沿成习,意即过 自己的春节。谁家如有人在那一年中去世,还要提前一天过年,以示 祭奠怀念。
5.合菜
• 俗称"团年菜"。是土家族过年家 家必制的民族菜。相传明嘉靖年
间,土司出兵抗倭,为不误军机
,士兵煮合菜提前过年。其制作 是将萝卜、豆腐、火葱、猪肉、 红辣椒条等合成一鼎锅熬煮,即 成"合菜"。它象征五谷丰登,合 家团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 的光荣传统。
四、土家民居
土家族吊脚楼
•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 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
•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 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
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
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 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 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 会绣上花纹 ,绣工精彩,色 彩艳丽,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
三、土家饮食
• 土家人主食以苞谷、大米
、高梁、红薯、杂豆、洋 芋为主。加工花样颇多, 吃法也银讲究。菜肴讲究 酸、辣、香味。这是土家 饮食的又一大特点。
斯虽然还不是成熟的戏剧形式
,但已有模拟远古先民劳动和 生活的故事情节,并通过舞蹈 、道白来表达表内容,被专家 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二)西兰卡普
• 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
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
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 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 花铺盖。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 人民的珍爱,被称作“土家之花
定下终身。
(五)土家族礼仪
• 土家族是一个讲究礼仪之风的民族,在社交活动与家庭生活 中,特别重情尚义,讲究礼尚往来和文明礼行。土家族人在 一生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礼仪较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四大礼 ,即诞生礼、婚礼和成年簪冠礼、寿礼、葬礼。
(六)土家族禁忌
• 饮食禁忌:土家人忌食蛇
和猫肉,认为食之会有灾祸
和可口。与腊肉炒,叫炒粑
粑,此种饮食习俗在鹤峰、 来凤等地尤其盛行。
2.土家酱香饼
• 土家酱香饼,又称土家香酱饼 ,湖北酱香饼,恩施酱香饼, 武汉酱香饼,简称酱香饼或香
酱饼。此饼以香、甜、辣、脆
为主要特点,它香中有香,甜 中带绵,辣而不燥,外脆里软 。它是湖北恩施长阳土家族一 种特有的小吃。
3.腌制泡辣子
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
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 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 ,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 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
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
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
五、土家文化
• 土家族有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音乐舞蹈、 婚俗嫁娶等文化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一)土家族歌舞
•
1.土家糍粑
• 土家糍粑是土家族的传统食品。糯米浸泡一至 二天,滤干蒸熟,放在一个特制的“岩盘”上 ,盘内磨得十分光滑。二人各执木棰子一个( 即小木榔头),你一下,我一下,边槌边撒少 数的米面,以免粘连,直到棰烂为止,再放在 案板上,打成计子,大的大到二、三斤一个,
小的小到一两一个。
•
• 吃法有几种,一是用炭火烤 了吃,叫烧粑粑,一是放油 和佐料炒了吃,经过烤或炒 ,糍粑均发泡起来,十分软
土家族赏析
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指汉
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 满等民族。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 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你知道吗?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
以歌谣、摆手舞、史诗和山歌而闻名,
土家族山歌
• 土家族音乐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
,它与歌词及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旋律 、节奏、调式、歌唱、歌词、衬词等是由地理环 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决 定,并体现出土家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 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 动,一般在年节举行。 每隔三、五
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 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
少数民族小知识,你知道吗?
• 1.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据2008年普查统计,壮族人口数有1800万人。
• 2.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据2008年普查统计,珞巴族人口数只有3785人。
•
3.中国分部最广泛的少数民族
回族在中国各个省市都有。 4. 居住民族最多的省份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 就有25个。
看看图片,这是哪个民族?
一、土家族分布情况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 湘、鄂、川、黔、渝
毗连之地,主要在湘
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
二、土家族服饰
• 腌制泡辣子,吃起来又辣又 酸,既可油煎,又是上等佐
料。秋冬后,每家都要制作
几坛各种辣品,以备冰封时 节、农忙时节、蔬菜淡季吃 ,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4.饮洒煮洒
• 土家酿洒工艺精道且种类 繁多,如五谷杂粮洒,葛
根洒、药材洒。明清时期
,土家族有特殊饮洒习俗 ,谓之"咂洒"。据传"咂洒" 始于明代土兵奔赴抗倭前 线,将洒坛置于道旁,内 插竹管,每过一人咂洒一 口,以此传习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