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坦沙项目土溶洞加固处理方案总说明

合集下载

土、溶洞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土、溶洞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WORD格式整理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工程地质情况 (2)三、土洞(溶洞)的充填灌浆施工要点 (7)四、袖阀管法灌浆再加固方案 (10)四、施工组织方案 (13)五、质量保证措施 (15)六、安全施工措施 (16)七、文明施工措施 (17)八、附有关地质资料及基础平面图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XXXXX设计单位:XXXXX勘察单位:XXXXX监理单位:XXXXX施工单位:XXXXXXXXX位于从化市街口,东临从化市文峰塔,北临石潭村,南临流溪河。

三期高层R-e-7~9栋位于小区的东北侧,该栋号为地下1层,地上27层,建筑高度83.8m,基底面积1709.36㎡,建筑面积39626.23㎡。

基础形式为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型为PHC-500AB(125)-C8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000KN,部分单层地下室为抗拔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N,要求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粉砂岩,桩端进入持力层≥1m。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场地存在土洞及溶洞,其大小不一,分布亦无规律;经探明土洞3处、溶洞2处。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给予土洞(溶洞)进行处理。

由于三期已建栋号R-c-1~3及R-d-1~3栋均存在着土洞(溶洞),且已成功顺利地解决此类不良地质问题,处理方案为灌浆处理。

所以,根据之前施工经验,R-e-7~9栋亦拟做相同处理方案:(1)地质勘察已探明土洞、溶洞(钻孔号分别为ZK8、ZK30、ZK40、ZK167)须进行灌浆处理;(2)在静力压桩施工过程中继续发现土洞(溶洞)的,做同样方法处理;(3)静力压桩施工完成后,对于管桩未穿过的溶洞或不能判断是否穿过的溶洞另还应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进行注浆充填;(4)灌浆后每一个土洞、溶洞均须作抽芯检查,检查满足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二、工程地质情况场地原始地貌属河流冲积地貌,北侧与剥蚀残丘相连,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北侧边缘地带为剥蚀残丘,冲积平原堆积物较复杂多变,细小颗粒往往和较粗大颗粒交错在一起;场地经堆填后地面相对较平坦(临时堆填在进行中。

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溶洞处理工程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专项施工措施对溶洞进行处理,以防止溶洞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障人身安全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目标1.防止溶洞坍塌2.阻止溶洞水体渗漏3.保护溶洞生态环境4.提高溶洞环境的景观价值5.加强对溶洞的监测和管理三、主要施工内容1.溶洞坍塌预防施工措施(1)对危险岩体进行控制爆破、加固或拆除(2)在洞天口和洞内要点设置支撑结构(钢架、混凝土支承等)2.溶洞水体渗漏处理施工措施(1)在溶洞洞口设置排水系统,排除地下水(2)修复或加固溶洞洞顶,防止水体渗漏(3)喷涂防水材料,加强洞壁的防水能力3.溶洞生态环境保护施工措施(1)设置生态保护带,限制人为活动范围(2)修复及保护溶洞内外的植被(3)清除溶洞附近的垃圾和污染物4.溶洞景观增值施工措施(1)设置照明系统,增加夜间观赏效果(2)修饰洞内洞壁,增加其观赏性(3)设计合理的观景平台和通道,提升游客体验5.溶洞监测和管理措施(1)安装岩石位移监测设备,对溶洞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2)加强对溶洞周边环境的巡查和管护,保持环境整洁(3)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有效处理四、主要施工步骤1.前期准备工作(1)调查勘察,了解溶洞的地质构造及形态特征(2)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时间计划(3)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2.溶洞坍塌预防工程(1)对危险岩体进行控制爆破、加固或拆除(2)设置支撑结构,加固溶洞内部结构3.溶洞水体渗漏处理工程(1)在洞口区域设置排水系统,排除地下水(2)修复或加固洞顶结构(3)喷涂防水材料,增加洞壁防水能力4.溶洞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设置生态保护带,限制人为活动范围(2)修复及保护溶洞内外的植被(3)清除溶洞附近的垃圾和污染物5.溶洞景观增值工程(1)设置照明系统,增加夜间观赏效果(2)修饰洞内洞壁,增加其观赏性(3)设计合理的观景平台和通道,提升游客体验6.溶洞监测和管理工程(1)安装岩石位移监测设备,对溶洞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2)加强对溶洞周边环境的巡查和管护,保持环境整洁(3)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有效处理五、安全措施1.做好现场安全警示标志和施工警示标语的设置,以提醒施工人员工地的危险性。

溶洞处理专项方案

溶洞处理专项方案

溶洞处理专项方案现场施工人员事先熟悉该桩位钻探资料,当进尺达到不良区段时,严密监控孔内水头,当发现水头出现下降时。

判断是裂隙还是溶洞。

当为裂隙时,水头下降较缓,这时提钻2-3m,同时向孔内投入粘土块和少量水泥,调整泥浆稠度。

当水头下降较大时,可补入泥浆保证孔内水头压力。

待孔内水头稳定后,继续钻进。

2、溶洞的处理方案根据溶洞的洞高和洞内的填充物情况,对溶洞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的处理方法有:抛填法、静压化学灌浆法、灌注混凝土填充法、套放大小钢护筒法等。

1、抛填法溶洞范围小,溶洞高度小于1m,对照地质图,当钻至溶洞顶板l m 左右时,减小冲击钻冲程,控制在1 ~ 1 .5 m,通过短冲程快频率冲击的方法逐渐击穿溶洞,溶洞一被击穿,孔内水头迅速下降,这时立即向孔内补充泥浆,同时提钻至孔口,并向孔内投入片石、粘土块和水泥,填充溶洞,当孔内水头稳定时,用测线测出回填厚度,当回填厚度大于l m 时,使溶洞范围形成护壁后,再继续施工。

穿越溶洞范围的桩钢筋笼在溶)。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用以上方法,反复冲砸,填塞溶洞,挤密护壁,直至顺利穿过溶洞。

洞上下各1m范围在钢筋笼的定位筋焊接厚4mm的钢板圆筒,在圆筒外增加四根定位钢筋(见图12.(静压化学灌浆法)施工方法主桥桩基精确放样后,在桩基施工平台上用地质钻于桩中心进行超前钻,必要时增加钻位。

根据超前钻的结果,确定护筒的打入深度。

有溶洞的桩位,护筒沉至风化岩层,置于强风化岩面上,这样可穿过土洞。

护筒的底部即为岩层或溶洞的顶部。

没有溶洞的桩,护筒沉放要穿过淤泥质亚粘土、砂砾层,置于砂砾质亚粘土层至少2m深。

根据溶洞的不同类型,最后决定兼用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案。

当溶洞内有填充物填满或有流砂的,或当溶洞为空洞或填充物不满(水洞)且深度在1~3m的,在钻孔桩施工前先进行预处理,采用静压化学灌浆法固结填充物和流砂,或用此法填满溶洞,在固结体达到一定强度以后再钻孔施工。

2.1.1技术要求溶洞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固溶洞填充物和填满溶洞空间并达到一定的强度(20mpa以上),防止钻孔桩施工时泥浆流失、流砂及坍孔等情况的发生,保障成孔及水下混凝土浇注等一系列施工工序的顺利完成。

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一、概述溶洞是地质中常见的地下溶蚀空间,其对周围环境和地质构造有一定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遇到溶洞需要特殊处理,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针对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溶洞勘探与评价在进行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溶洞进行勘探与评价。

通过地质勘探、地质雷达、探测钻孔等手段,获取溶洞位置、规模、形态、发育程度等信息,评估其对工程的可能影响,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三、溶洞处理方案1.封闭处理:对于小型溶洞,可采用封闭处理方法,填充合适的材料将溶洞封闭,防止其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

2.强夯法:对于较大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溶洞,可采用强夯法,通过打压填充土石,加固溶洞周边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注浆法:在溶洞周边进行注浆处理,利用水泥浆或特殊材料填充溶洞空间,加固地基,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4.钢梁支护:对于溶洞边缘岩层不稳定的情况,可采用钢梁支护的方法,用钢梁支撑岩体,保证施工的稳定性。

四、施工安全措施在进行溶洞处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防护网等安全设施;•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业人员,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规范;•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做好施工现场的通风排气工作,防止有毒气体聚集。

五、施工质量检验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处理过的溶洞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包括对填充物的密实性、强度等进行检测,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承载力测试,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结语溶洞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需要谨慎对待。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的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能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广州大坦沙项目土溶洞加固处理方案总说明19页

广州大坦沙项目土溶洞加固处理方案总说明19页

土、溶洞灌浆加固处理方案说明工程名称:合景方圆大坦沙项目土、溶洞加固处理工程地点: 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施工单位:广东华固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广东华固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编制日期: 年月日审批负责人:审批日期: 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土洞、溶洞灌浆充填处理技术要求 (4)三、土洞加固处理的目的 (5)四、土洞、溶洞加固原理及原则 (5)五、土洞、溶洞处理施工工艺 (6)六、施工质量检测 (10)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在地铁六号线河沙站与坦尾站之间的西边直至白沙河的带状地块,位于大坦沙西海南路东侧。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8.4万平方米,拟建建筑物有高层建筑及多层建筑,高层建筑高度约80米,地下室1层,约5米,多层建筑为地面以上1~2层,地面以上高度4.5~9米。

采用剪力墙结构型式。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区内布置勘察钻孔由设计单位(广州市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所)提供场地钻孔平面位置图,第一、二次勘察共布置了203个钻孔,其中控制性钻孔71个,一般性钻孔132个。

1 埸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1.1 土岩分层依据1、将土、岩分开分类。

即分为砂土、粘土、粉土及风化岩层。

2、按成因时代分类。

如海积冲积、冲积、残积层,表层为人工冲填土。

3、按土、岩性质状态分类。

如可塑粘性土、硬塑粘性土,全、强、中、微风化岩带。

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划分标准为:残积土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30击,全风化岩标准贯人试验实测击数30≤N<50击,强风化岩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0击。

1.2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4ml)、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冲洪积层(Q3+4al+pl)、残积土层(Q el)、白垩系基岩层(K)的上统大塱山组黄花岗段(K2d2),岩性为泥质粉细岩、砂岩。

[广东]溶洞处理方案(土洞)

[广东]溶洞处理方案(土洞)

§1概述我单位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调查,结合广东佛山提供的《XX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简报》及广州工程公司《XXXXX超前钻》揭露的地质情况,超过60%的超前钻资料显示有溶洞、土洞,溶洞分布密集,其中1ZK19号工程桩揭露溶洞发育洞高达35.06m,此区域在做地质钻孔及在冲孔6ZK46号工程桩时发现漏浆现象,因此为保证施工安全我司特提出以下处理方案。

§2处理方法1、根据现有的钻孔柱状图,先对显示有溶洞的区域或对有溶洞的柱号进行高压注浆处理。

2、对半充填溶洞或软弱地基采用袖阀管注浆进行加固处理。

具体处理办法如下:§3溶洞处理范围的确定以超前钻桩心为基点,依次向外布置1.6×1.6m钻孔,成孔直径150mm,此孔即做为补充钻探孔,又可做为以后溶洞处理灌填砂浆的注浆孔,依此向外递推1.6×1.6m探明钻孔仍漏浆或揭露有溶洞发育,则再向外递推1.6×1.6m,直到确认该钻孔揭露不漏浆为止。

补勘孔布置原则如下图所示:§4溶洞处理方法1、根据补充勘察查明的溶洞大小进行逐孔灌注M7.5水泥砂浆,将溶洞充填灌满为止。

2、M7.5水泥砂浆配合比为见砂浆配合比报告。

3、溶洞处理时应遵循先外围后内部、先下部后上部、隔一跳一的施工顺序。

§5 机械、材料准备1、充填材料一般采用M7.5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采用现场拌制,钢管采用¢114-4.5钢管。

2、机械准备电焊机BX1-500§11安全应急措施1、现场办公室、材料及零配件堆场必需设在远离施工桩位30m以外的范围内。

2、现场禁止与施工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禁止载重车辆进入作业现场。

5、现场应急物资准备更多详细内容》》。

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溶洞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在本次工程中,我们遇到了溶洞这一地质现象。

溶洞的存在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不仅可能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和成本的增加。

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二、溶洞地质特征在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后,我们对溶洞的地质特征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溶洞的大小、形状、深度和填充物等情况各不相同。

有的溶洞较小,直径仅数米;有的则较大,可达数十米。

溶洞的形状有的较为规则,有的则极不规则。

深度方面,从几米到数十米不等。

溶洞内的填充物主要有泥土、碎石、水流等。

三、溶洞处理原则1、安全第一:在处理溶洞的过程中,始终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稳定性保障:确保处理后的溶洞不会对工程的整体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经济合理: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降低工程成本。

四、溶洞处理方法1、填充法对于溶洞内填充物较少、空间较小的情况,采用填充法进行处理。

首先将溶洞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采用片石、碎石、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填充。

填充时要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过大,以确保填充质量。

2、跨越法当溶洞较大、深度较深,且不宜进行填充处理时,采用跨越法。

可以通过搭建桥梁、涵洞等结构跨越溶洞,确保工程的连续性。

3、注浆法对于溶洞内有水流或填充物较松散的情况,采用注浆法进行处理。

通过向溶洞内注入水泥浆、化学浆液等,使填充物固化,提高溶洞的稳定性。

4、支护法对于溶洞周边围岩稳定性较差的情况,采用支护法。

可以采用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等支护方式,加强围岩的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了解溶洞的分布和特征。

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

设置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

2、溶洞探测采用地质雷达、超前钻探等方法,进一步探测溶洞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填充物等情况。

根据探测结果,对溶洞的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岩溶地区综合注浆地基处理技术

岩溶地区综合注浆地基处理技术

岩溶地区综合注浆地基处理技术提要:广州大坦沙地区为地质灾害区,地下存在大量的土、溶洞。

工程桩施工前,必须先行对土、溶洞进行处理。

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工程桩的施工安全,避免工程桩施工过程因遇土、溶洞而发生严重塌孔、大面积塌陷等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通过对土、溶洞进行充填固结,可有效控制地基沉降,保证地基的稳固性。

关键词:土、溶洞处理高压注浆袖阀管注浆花管注浆双液注浆综合注浆1 前言:根据地质钻探资料,针对各类型土、溶洞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保证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控制成本,减少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

本文结合广州大坦沙地区某工程土、溶洞地基处理施工中采用高压注浆、袖阀管注浆、花管注浆、双液注浆相结合的综合性施工技术并达到预期处理效果的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2 工程概况2. 1 工程特征某工程为办公商务楼,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6万㎡,其中地上21层,建筑面积约12.5万㎡;地下二层,建筑面积约3.5万㎡。

建筑基础采用嵌岩冲孔灌注桩,桩径1.0~2.4m。

2. 2地质水文条件2. 2. 1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钻孔揭露溶洞发育状况,将场地大致分为三大区:I区—岩溶强发育区,II区—岩溶中等发育区,III区—岩溶弱发育区。

岩溶强发育区(I区):主要分布在场地东部,基岩以厚层石灰岩为主,溶洞发育,个体较大,最大的洞高10.40米,或呈串珠状发育,最多时揭露有8个溶洞。

岩溶中等发育区(II区):主要分布在场地西部,基岩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为主。

溶洞的发育程度次于I区,溶洞个体较小。

岩溶弱发育区(III区):场地中部,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局部砾岩,局部钻孔在红层基岩发现洞穴,洞高达4.50米。

2. 2. 3地下水特征岩溶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裂隙水水量丰富,与上部砂土层孔隙水水力联系密切。

场地毗邻珠江,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珠江水的渗透补给,并向珠江径流排泄。

3 土、溶洞处理方法的选择(1)对于全充填型土、溶洞采用袖阀管注浆处理方法;(2)对于半充填或未充填型土、溶洞且洞高≤1.5m采用花管注浆处理方法;(3)对于半充填或未充填型土、溶洞且洞高>1.5m采用泵注砂浆(或低标号混凝土)与花管注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即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将砂浆M10(或低标号C15混凝土)由钻孔通过导管直接注入洞中,再利用花管注入水泥浆以填充洞的顶板、底板处的薄弱部位以及低标号混凝土灌注盲区,使洞内充填物与洞壁固结成为一个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溶洞灌浆加固处理方案说明工程名称:合景方圆大坦沙项目土、溶洞加固处理工程地点: 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施工单位:广东华固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广东华固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编制日期: 年月日审批负责人:审批日期: 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土洞、溶洞灌浆充填处理技术要求 (4)三、土洞加固处理的目的 (5)四、土洞、溶洞加固原理及原则 (5)五、土洞、溶洞处理施工工艺 (6)六、施工质量检测 (10)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在地铁六号线河沙站与坦尾站之间的西边直至白沙河的带状地块,位于大坦沙西海南路东侧。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8.4万平方米,拟建建筑物有高层建筑及多层建筑,高层建筑高度约80米,地下室1层,约5米,多层建筑为地面以上1~2层,地面以上高度4.5~9米。

采用剪力墙结构型式。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区内布置勘察钻孔由设计单位(广州市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所)提供场地钻孔平面位置图,第一、二次勘察共布置了203个钻孔,其中控制性钻孔71个,一般性钻孔132个。

1 埸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1.1 土岩分层依据1、将土、岩分开分类。

即分为砂土、粘土、粉土及风化岩层。

2、按成因时代分类。

如海积冲积、冲积、残积层,表层为人工冲填土。

3、按土、岩性质状态分类。

如可塑粘性土、硬塑粘性土,全、强、中、微风化岩带。

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划分标准为:残积土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30击,全风化岩标准贯人试验实测击数30≤N<50击,强风化岩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0击。

1.2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4ml)、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冲洪积层(Q3+4al+pl)、残积土层(Q el)、白垩系基岩层(K)的上统大塱山组黄花岗段(K2d2),岩性为泥质粉细岩、砂岩。

石炭系基岩层(C),包括下统大塘阶测水组(C1dc)、和中上统壶天群(C2+3ht)。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砂岩,灰岩、断层角砾岩等。

现根据已揭露的资料,自上而下将各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2.1、人工填土层(Q4ml),图件和附表代号为<1><1>杂填土:灰色、灰黄色,杂色等,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砂、碎石、砖块、砼块、塑料垃圾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

该层在本次所有勘察钻孔中均有揭露,厚度2.40~10.20m,平均6.01m,层底深度0.80~10.20(高程-0.30~6.84m)。

1.2.2 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图件和附表代号为<2>,场地范围内主要揭露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质土层、淤泥质粉砂层、淤泥质中粗砂层、粉质粘土层。

<2-1>淤泥质土:深灰色、灰黑色,流塑为主,局部软塑,粘滑,味腥,含有腐殖质,局部夹较多粉细砂,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低。

本层ZK1,ZK5,ZK6,ZK7,ZK11等70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60~5.40m,平均1.95m,层顶深度0.80~16.00(高程-5.35~6.84m)。

<2-2>淤泥质粉细砂层:灰色、深灰色,松散,局部稍密状,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砂,级配不良,局部含较多粘粒,部分夹薄层淤泥质土。

本层在ZK1,ZK2,ZK3,ZK5,ZK6等151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70~11.80m,平均5.25m,层顶深度0.80~12.30(高程-1.10~6.22m)。

<2-3>淤泥质中粗砂:灰色、深灰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砂,级配良好,局部含较多粘粒。

该层在ZK2,ZK5,ZK6,ZK7,ZK9等个43钻孔有揭露,厚度0.50~9.10m,平均3.02m,层顶深度6.30~15.90(高程-6.52~3.27m)。

<2-4>粉质粘土:灰色、褐黄色,可塑,粘韧,土质一般,局部夹薄层粉细砂。

本层仅在ZK1,ZK2,ZK3,ZK119,ZK14a,ZKB42,6个钻孔中有揭露,厚度1.80~5.60m,平均2.77m,层顶深度10.10~17.50(高程-5.40~-0.58m)。

al+pl)图件和附表代号为<3>,场地范围内主要揭露冲洪积1.2.3 冲洪积砂土层(Q3+4粉细砂层、中粗砂层、砾砂层。

<3-1>粉细砂:浅灰色、灰黄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砂,级配不良,局部含较多粘性土。

本层在ZK15,ZK16,ZK38,ZK51,ZK73等27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60~6.50m,平均2.80m,层顶深度1.50~21.90(高程-11.39~4.98m)。

<3-2>中粗砂:浅灰色、灰黄色,稍密~中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砂,级配良好,局部含少量粘性土。

本层在ZK1,ZK2,ZK3,ZK5,ZK6等150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50~14.90m,平均5.92m,层顶深度6.70~22.10(高程-11.48~2.87m)。

<3-3>砾砂:浅灰色、灰黄色,中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砂,级配良好,局部含少量粘性土。

本层在ZK26,ZK29,ZK42,ZK47,ZK49等41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80~6.70m,平均3.76m,层顶深度9.2~23.20(高程-12.27~-1.32m)。

1.2.4 残积土层(Q el),图件和附表代号为<4>,场地范围内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灰岩为母岩风化作用形成。

<4-1>粉质粘土:褐红色、褐黄色、灰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粘韧,土质一般,局部含砂,为下伏基岩风化残积而成。

本层在ZK1,ZK2,ZK6,ZK12,ZK13等43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50~1.2.5 岩石全风化带(C1dc、K2d2、C2+3ht),图件和附表代号为<5>,场地范围内主要揭露基岩层为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灰岩。

<5>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红褐色,芯呈土柱状,略见原岩结构,浸水易软化,手可掰断,局部夹有强风化岩。

本层在ZK19,ZK27a,ZK31a,ZK64,ZK129a等11钻孔有揭露,厚度0.90~3.50m,平均2.14m,层顶深度17.50~28.60(高程-17.99~-7.03m)。

<5-2>全风化灰岩:灰白色、青灰色、浅红褐色,芯呈土柱状,略见原岩结构,浸水易软化,手可掰断,局部夹有强风化岩块。

本层仅在ZK44,ZK119,2个钻孔有揭露,厚度2.10~3.60m,平均2.85m,层顶深度18.20~25.20(高程-15.68~-10.45m)。

1.2.6 岩石强风化带(C1dc、K2d2、C2+3ht),图件和附表代号为<6>,场地范围内主要揭露基岩层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砂岩、灰岩、断层角砾岩。

<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红褐色,芯呈半岩半土状、岩柱状、碎块状,原岩结构清晰可辨,浸水易软化,手可掰断,局部夹有中风化岩块。

本层在ZK1,ZK19,ZK26,ZK35,ZK42等75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50~17.50m,平均3.93m,层顶深度14.90~41.30(高程-30.78~-6.99m)。

<6-1>强风化砂岩:红褐色,芯呈半岩半土状、岩柱状、碎块状,原岩结构清晰可辨,浸水易软化,手可掰断,局部夹有中风化岩块。

本层在ZK82,ZK91,ZK92,ZK122,ZK133,ZK100a,ZK114a,ZK130a,ZK131a,ZKB61,ZKB67钻孔有揭露,11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20~12.20m,平均5.43m,层顶深度16.20~33.70(高程-23.46~-9.83m)。

<6-2>强风化灰岩:灰白色、青灰色,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原岩结构清晰可辨,浸水易软化,手可掰断,夹有中风化岩。

本层在ZK13,ZK29,ZK80,ZK96,ZK110,ZK70a,ZK83a,ZK97a,ZK125a等15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40~2.90m,平均1.46m,层顶深度19.50~30.30(高程-19.89~-8.95m)。

<6-3>强风化断层角砾岩:红褐色,芯呈半岩半土状,原岩结构可辨,浸水易软化,含砾石,砾石主要为灰岩,棱角清晰,粒径为1~4cm。

本层在ZK30a,ZK63a,ZK70a,ZK111a,ZK125a,8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20~8.30m,平均4.03m,层顶深度25.50~46.60(高程-36.41~-16.46m)。

<7>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红褐色、棕红色,芯呈扁柱~短柱状,粉砂质碎屑结构,层状构造,岩质极软,裂隙较发育,锤击声哑。

本层在ZK1,ZK7,ZK12,ZK13,ZK19等80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50~<7-1>中风化砂岩:红褐色、棕红色,芯呈块状~扁柱状,局部短柱状,砂质碎屑结构,层状构造,岩质软,裂隙较发育,锤击声哑。

本层在ZK7,ZK58,ZK91,ZK122,ZK100a,ZK114a,ZK130a,ZK52a,ZK66a,ZK74a,ZKB62,11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00~5.20m,平均2.88m,层顶深度20.00~35.70(高程-26.72~-12.22m)。

<7-2>中风化灰岩:灰色、灰白色、青灰色,芯呈扁柱状~短柱状,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质较软,裂隙较发育,锤击声较脆。

本层在ZK3,ZK6,ZK7,ZK9,ZK12等44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10~3.90m,平均1.27m,层顶深度15.80~49.10(高程-38.91~-8.54m)。

<7-3>中风化断层角砾岩:红褐色夹黄色、红褐色夹灰色,芯呈块状~扁柱状,裂隙发育,锤击声哑,砾石主要为灰岩,棱角清晰,粒径为1~4cm。

本层在在ZK26,ZK18a,ZK37a,ZK39a,ZKB18,5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60~5.80m,平均3.47m,层顶深度24.80~38.70(高程-26.94~-14.37m)。

<8>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红褐色、棕红色,芯呈短柱状~长柱状,粉砂质碎屑结构,层状构造,岩质软,裂隙稍发育,锤击声较脆。

本层在ZK1,ZK7,ZK13,ZK35,ZK42等19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00~5.80m,平均2.57m,层顶深度24.70~49.20(高程-38.07~-16.07m)。

<8-1>微风化砂岩:浅红褐色,芯呈短柱状~长柱状,砂质碎屑结构,层状构造,岩质较软,裂隙稍发育,锤击声较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