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

合集下载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
支原体是一类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人类疾病中的重要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结膜炎、淋病等疾病。

针对支原体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基因检测、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测等,本文将对其进行比对研究。

一、基因检测法
基因检测法是指通过特定引物扩增支原体的特异基因,如16S rRNA基因,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靠等优点,但对样品质量要求高,存在测序误差和特异性影响等缺点。

二、细胞培养法
细胞培养法是指将样品进行培养,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支原体。

该方法是金标准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可信度高、能够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等优点,但需要多天时间、操作繁琐、检测成本高等缺点。

三、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是通过检测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抗原进行检测。

该方法适用性广,能够检测不同类型的支原体感染,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存在特异性差、存在交叉反应等缺点。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需要快速检测的应用场景中;细胞培养法具有检测结果可信度高、能够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等优点,适用于需要较高检测结果可信度的应用场景中;免疫学检测法操作简便、适用性广等优点,适用于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的检测。

综合考虑需要检测的细菌数量、检测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效率。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318例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318例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318例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痰标本中肺炎支原体DNA(MP-DNA)的检测与胶体金法对血清标本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Ab)检测结果的比较,评价FQ-PCR法对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

方法:对2318例疑似MP表现不明原因持续咳嗽、发热、咽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痰液标本进行FQ-PCR检测及血清标本进行MP-Ab检测。

结果:2318例痰液标本FQ-PCR法检测到MP阳性率为26.35% (611/2318),血清标本中检测到MP-Ab阳性率为20.44% (474/2318). 结论:FQ-PCR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速度快的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对肺炎支原体的及时检测和流行病学观察都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抗体;感染;儿童1資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5月1日—2014年4月30日因不明原因持续咳嗽、发热、咽炎、支气管肺炎等疑似MP感染的患儿2318例,其中,男1221例,女1097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6.4岁。

1.2 方法1.2.1 MP-DNA痰液标本采集及保存使用一次性吸痰器,患儿取仰天平卧位,将吸痰器缓缓插入咽喉部,调节负压,将气管深部分泌物(在雾化吸入后效果较好)缓缓吸入储液瓶中,反复数次,储液瓶中分泌物即为标本,密封送检,-20℃冰箱保存,1周内检测。

1.2.2 MP-DNA检测采用上海宏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LAN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试剂由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按仪器和试剂相关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分析。

1.2.3 MP-Ab血清标本采集及保存以真空采血方式采集患儿静脉血2ml,自然凝固后于200C3500转/分离心5分钟,吸取血清盛入另一支无菌离心管中备用或放入-200C以下冰箱保存。

1.2.4 MP-Ab检测采用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

支原体肺炎的病抗原检测方法与准确性评估

支原体肺炎的病抗原检测方法与准确性评估

支原体肺炎的病抗原检测方法与准确性评估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检测方法与准确性评估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儿童。

准确诊断支原体肺炎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检测方法以及目前常用的准确性评估方法。

一、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检测方法1. 培养法培养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支原体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将患者样本(如咽拭子、鼻拭子等)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细菌形态、生化反应等特点来鉴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但是,培养法存在着诊断时间长、灵敏度低、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因此在临床上逐渐被其他检测方法所替代。

2. PCR法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快速、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已经成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检测方法。

通过扩增支原体的DNA片段来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PCR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临床样本(如咽拭子、痰液等),而且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提供迅速而可靠的诊断结果。

3.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来确定是否感染支原体。

免疫学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是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容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二、准确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不同的支原体肺炎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的评估指标。

1. 灵敏度和特异性灵敏度是指检测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感染者的能力,一般通过与“金标准”方法进行比较来评估。

特异性是指检测方法能够正确排除非感染者的能力。

灵敏度和特异性越高,说明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越好。

2.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是指在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情况下,该结果为真实感染的可能性。

阴性预测值是指在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该结果为真实非感染的可能性。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越高,说明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越高。

3. 重复性和一致性重复性是指同一检测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可重复性。

支原体肺炎的核酸检测方法与准确性评估

支原体肺炎的核酸检测方法与准确性评估

支原体肺炎的核酸检测方法与准确性评估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症状复杂多变。

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核酸检测方法及其准确性评估。

一、支原体肺炎的核酸检测方法1. PCR(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支原体肺炎核酸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扩增支原体DNA或RNA序列,并利用荧光信号检测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PCR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优点,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到支原体感染。

同时,PCR法还可以通过测定支原体的定量来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2.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法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可以在恒温条件下快速扩增目标序列。

与PCR法相比,LAMP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适用于一线卫生机构进行快速筛查。

研究表明,LAMP法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3. ISH(原位杂交)法ISH法是一种基于核酸互补配对原理的细胞分子诊断技术。

该方法通过标记特异性探针与支原体RNA、DNA序列发生互补配对,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探针的信号,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ISH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明确支原体的感染部位和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酸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评估1. 敏感性核酸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是指检测方法对感染者的阳性检出率。

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方法能够更好地检测到低病毒载量的样本,降低假阴性率。

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敏感性至关重要,可帮助及早发现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隔离措施。

2. 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是指检测方法对非感染者的阴性检出率。

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方法能够减少假阳性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支原体肺炎的检测中,特异性评估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评估方法对于核酸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评估,可通过与其他常用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分离鉴定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成效。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接受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接受检验的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检验率(44%)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检验值为0.566(P<0.01)。

结论:对于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判断,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准确率要更胜一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标本取样部位和检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Mp感染时,除了造成呼吸道局部损伤,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外[1],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血液、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2],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难以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3],因此其诊断常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4]。

如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等。

传统分离培养检验方法实验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到诊断效果,延误治疗时间[5]。

为此,本文将在收治的患儿中应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CLIA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以下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支原体是一类原核生物,它们寄生在人和动物的细胞中并引起感染。

常见的支原体感染包括肺炎、扁桃体炎、眼部感染等。

准确快速地检测支原体感染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用的支原体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研究,以期对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1. 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方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支原体检测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将患者样本中的支原体分离并培养在特定的细胞系中,然后通过形态学观察或特定染色剂染色来鉴定支原体感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且可以提供患者感染的特定支原体菌株信息。

该方法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通常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结果,这对于急性感染的诊断来说显然不够及时。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放大支原体DNA或RNA的特定片段来检测支原体感染。

PCR法的优点是快速、敏感和特异性高,可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

PCR 法还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并能够检测低水平的感染。

PCR法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人员,并且容易受到样本中的抑制物质干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支原体特异抗体来诊断感染的方法。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ELISA或免疫层析等技术进行检测。

免疫学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且可以用于大规模筛查。

免疫学方法只能检测过去或近期的感染,无法判断感染的活性和感染的具体类型,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4. 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是一种全面分析支原体基因组的方法,可以揭示感染的支原体菌株的遗传信息,包括其亚型和抗药基因等。

基因测序方法可以提供更加精细和全面的支原体信息,对于研究支原体的遗传演化和抗药机制非常有价值。

基因测序方法需要高度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人员,并且成本较高,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较为有限。

综合上述四种常用的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可以看出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儿童支原体RNA检测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比较

儿童支原体RNA检测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比较

儿童支原体RNA检测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比较目前:通过对肺炎支原体(MP)RNA检测及抗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研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对208例肺炎住院患儿行呼吸道分泌物MP-RNA及血清MP-IgM测定,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结论:MP-RNA、MP-IgM均是诊断MP感染的有效指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标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RNA检测肺炎支原体是(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1]。

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血清学检测是目前MP感染的常规实验室手段[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检测持续高滴度MP-IgM或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4倍或4倍以上变化可诊断。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技术应用于临床,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本研究对本院208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同时检测患儿的MP RNA及MP-IgM,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1日~2015年12月1日在本院住院的疑似MP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102例,年龄1个月~13岁。

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128),B组(3~12岁,n=80)。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仪器与试剂杭州………………1.3方法采集患静脉全血,常规分离血清后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用灭菌棉签采集受试者咽部样本(大于1岁患儿)或痰液(小于1岁)行MP RNA 检测。

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持续咳嗽,可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X线提示两肺均匀一致改变的片状阴影或大叶性肺炎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

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比对研究支原体是一类主要感染人类和动物呼吸道的细菌,能引起多种严重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因此,支原体检测及其诊断方法是临床诊断以及预防与控制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

本文着重对常用的支原体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研究。

1. 培养法培养法是最传统的支原体检测方法。

通过对患者样本如咽喉拭子、痰液等进行培养,寻找支原体生长的证据,如产生色素、变形等。

这种方法优点是结果可靠,可进行药敏试验,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至少7天)才能得到结果,且对细胞膜弱化的支原体种群检测效果不佳。

此外,有些支原体不容易在人体内生长,所以该方法的检出率较低。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利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支原体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对支原体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可检测低剂量的支原体。

该方法所需的样本比培养法更为便捷,可获取多种样本如唾液、血液、尿液等,检测结果可在几小时内得出。

此外,PCR法免疫学耐药的支原体检测中表现出很好的效果。

但是,该方法不能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

3. 免疫学法免疫学法指的是利用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原理检测支原体的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荧光检测法(IF)等。

该方法也可检测多种样本,如血清、尿液、唾液等,效果较好,实验步骤简单。

但由于支原体种类繁多,不同支原体的抗原存在差异,故不同抗原抗体对应的检测效果具有差异。

此外,免疫学法不利于检测菌落形成的支原体。

4. 快速诊断试纸法快速诊断试纸法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的测试纸片检测支原体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方便便捷。

但是,由于检测标准不统一,检出率低,特异性较差,而且无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

因此,该方法仅仅作为初步诊断的参考,并且需要进一步验证。

总的来说,以上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检测以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检出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

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

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标签:肺炎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法;肺炎支原体抗体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并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1]。

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近年来发展的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法均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2]。

为了客观评价这两种方法的异同,本研究对198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采集咽拭子和血清同时用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M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疑似MP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98例,年龄0~12岁,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杭州博日line gene PCR扩增仪,ZEISS型荧光显微镜。

PCR 法试剂盒由凯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IIFA法检测试剂盒由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提供。

1.3 方法用灭菌棉签采集受试者咽部样本用PCR法检测MP-DNA,同时采集患儿静脉全血,常规分离血清后用IIFA 法检测MP-IgM。

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持续剧烈咳嗽;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X射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成似大叶性肺炎改变,肺门阴影增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沉多增快;应用大环内酯类效果好,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无效[3-4]。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P-DNA和MP-IgM检测阳性率比较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113/198),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94/1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MP-DNA和MP-IgM检测阳性率比较A组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无活性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可达2~3周[5]。

近几年来,MP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疾病逐年增多,非流行年份占小儿肺炎病因的10%~20%,在流行年份可达30%,并且每隔4~6年发生1次地区性流行[6-8]。

学龄儿童及婴幼儿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等,病程长,易反复,肺外并发症较多见[1]。

因其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经验用药易延误病情,增加患儿痛苦和加重经济负担,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用于MP感染早期检测的实验室方法有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MP-DNA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测MP-IgM,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客观指标,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198例患儿,咽拭子PCR法测MP-DNA阳性率57.07%,IIFA法测血清MP-IgM阳性率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这是因为血清MP-IgM检测受病程影响较大,MP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发病后约7 d可在血清中检出,3~6周达高峰,之后逐渐消失。

PCR技术检测MP-DNA的方法,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新技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极微量的核酸片断扩增至数百万个拷贝[11-12],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简便快捷的优点,检测结果不受病程影响,在疾病早期即可检出,从而明确诊断。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0~3岁)中咽拭子PCR测MP-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的检测(P<0.01)。

这是因为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不能对病原体产生正常免疫应答,在MP感染情况下也可不产生MP-IgM 抗体或者感染MP后因MP-IgM抗体效价较低不易被检出,导致漏诊。

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则受年龄的影响小[13]。

本研究中0~3岁患儿MP-IgM阳性率仅25.33%,远低于MP-DNA阳性率48.00%。

对此年龄段患儿应首选咽拭子PCR 法检测MP–DNA,不仅取样方便,无创伤,且检出率较高。

B组(3~12岁)中咽拭子PCR测MP-DNA阳性率62.60%,MP-IgM阳性率60.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R方法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如实验室质控不严易出现污染导致假阳性,同时由于目前MP在呼吸道的携带状况尚不明确,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域值可以区分MP在呼吸道的携带与感染,因此仅依据PCR阳
性结果进行诊断可能高估MP的感染率[14-15]。

相对而言IIFA特异性很高,检测结果阳性基本可以确定为MP感染。

综上所述,PCR法和IIFA法检测MP各有其特点,如能联合应用两种方法用于MP感染的早期检测,不但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漏检,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快速可靠的检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4-308.
[2] Morozumi M,Ito A,Murayama S Y,et al.Assessment of real-time PCR for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pediatric patients[J].Can J Microbiol,2006,52(2):125-129.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8.
[4]刘群,袁成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7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5):91-92.
[5]邱细梅,丘海轶,张育娟.深圳市光明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81-82.
[6]吴晓明,王小燕.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醮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58-59.
[7]杨春.儿童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和感染状况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55-56.
[8]石利,杜雪飞,洪镭,等.一起聚集性肺炎疫情病原的快速实验室诊断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90-91.
[9]柳文菊,汪功文,刘学政,等.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与DNA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63-64.
[10]王涛.肺炎支原体不同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J].检验医学,2008,23(2):137-141.
[11] Pitcher D,Chalker V J,Sheppard C,et al.Real-time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respiratory samples with an internal processing control[J].J Med Microbiol,2006,55(2):149-155.
[12] Nilsson A C,Bj?rkman P,Persson K.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s superior to serology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reveals a
high rate of persistent infection[J].BMC Microbiol,2008,8(1):93.
[13]方红,杨雪香,陈冬莲.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IgM与DNA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1024-1025.
[14]赵阅,孙红妹.肺炎支原体实验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5):304-308.
[15] Ursi D,Ieven M,Noordhoek G T,et al.An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for the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respiratory sample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J Microbiol Methods,2003,53(3):289-2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