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城区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
GIS支持下的长春市城区夏季大气污染分析

地 理 信 息 系统 (egahclnomai y- go rp i fr t nss ai o
软件 A c S的 分析 功能 , r GI 建立 了污染 动态 变 化 分 类系统 , 了 20 和 20 研究 02年 O4年城 区夏季 大气 污 染空间动 态变化 规律和趋势 , 为实现城 区大 气污染
层, 每种 污染 物建 立一个 属性 . 本文 各 图的插值 方 法 均采用 克里 格 ( ii ) 值 , 方法 可 以根 据 Kr n 插 gg 该
一
据. 借助于空间分析功能, 可以从原始数据中检索 出宝贵 信息 , 行 空 间叠 加分 析 和各 类 实 体 的属 进 性数据统计分析[ 卜 . 地理统计分析技术将地理
型研究 .
维普资讯
18 3
东 北 师 大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第3 8卷
122—9 )氮 氧化 物 的 测定 采 用 盐 酸萘 乙二 胺 56 4;
比色 法 ( B 8 6 G 9 9—8 ) 臭氧 的测 定 采 用 靛 蓝 二 8;
空 间分析 是 地 理 信息 系统 的重 要 功 能 之 一 , 空 间分 析 的对 象 是 一 系 列 与 空 间 位 置 有 关 的 数
的动态模拟和预测奠定 了基础. 由于每一 年各 污染 物 的采 样点 相 同 ,0 2年 20 与 20 0 4年 的大气 监测 数 据在 GI S中各 为一 个 点
[ 收稿 日期 】 20 - . 05 61 0 0 [ 基金项 目】 中国科学 院知识创新工程项 目(732 S 一17 . K_ (一 W . C 1) [ 作者简 介】 景蝻 (9 9 , , 17 一)女 博士研究生 ; ( 9 2 , , 士, 究员 , 士研究生导师 , 夏斌 16 一) 男 博 研 博 主要从事地 理信息系统 与数学模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长府办发〔2018〕41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长府办发〔2018〕41号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11日长春市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为适应城市布局的变化,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监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本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范围为长春市规划区,包括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长春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二、功能区分类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具体如下: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级标准。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

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监测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是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的基础。
监测网络应覆盖城市、工业区、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其次,开展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包括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大气辐射、大气气溶胶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内容,以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监测体系应注重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精准性,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及时公开,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公众提供参考。
同时,应建立数据分析和评估机制,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大气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评估实施效果。
此外,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应加强对监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测管理和规范。
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体系,明确监测责任部门和监测标准,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大气监测环境实施方案是保障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加强监测管理和规范等措施,可以有效监测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无人机支持下的长春市近地面PM_(2.5)浓度监测与分析

无人机支持下的长春市近地面PM_(2.5)浓度监测与分析刘晓倩;于雪芹;潘伟华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22(48)4
【摘要】无人机对近地面大气质量监测快捷、灵活,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根据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环保监测站点的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长春市PM_(2.5)浓度变化特征,设计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长春市近地面PM_(2.5)浓度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方案,选取冬春两季对长春市不同下垫面PM_(2.5)低空垂直分布进行监测,并分析总结出PM_(2.5)低空垂直分布特征,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刘晓倩;于雪芹;潘伟华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
【相关文献】
1.基于卫星遥感监测的石家庄市近地面PM
2.5浓度时空动态分析2.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长春市近地面PM2.5浓度监测方案设计
3.室内点蚊香和香烟PM_(2.5)浓度监测分析
4.不同季节PM_(2.5)和PM_(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分析
5.基于遥感数据估算近地面PM_(2.5)浓度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9.26•【字号】长府办函〔2018〕82号•【施行日期】2018.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函〔2018〕8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9月26日长春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吉政发〔2018〕15号),切实加强我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在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完成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10日,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左右。
二、主要任务(一)燃煤污染治理1.大型燃煤锅炉达标改造。
完成全市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污染治理设施达标改造,安装大气污染物污染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对未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或自动监控设施,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燃煤供热锅炉错峰启炉。
2018年10月10日前,制定《市区集中供热“错峰开栓”计划》,科学统筹燃煤供热锅炉企业实行隔时分批启炉,组织各集中供热企业分时段、分区域启炉供热。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正文】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第一章绪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高效的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第二章大气环境监测基础2.1 监测目标与内容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大气质量状况、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及其排放水平,并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气象因素、污染源排放数据等。
2.2 监测网点布局根据区域大气环境的特点和重点监测区域的划分,合理确定监测网点布局。
应在城市、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农村以及区域边界等关键区域设置监测站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第三章监测方法与技术3.1 气象因素监测方法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输送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安装气象监测仪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模拟模型等方法进行监测。
例如,利用气象塔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参数数据。
3.2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可以采用连续性监测方法和间歇性监测方法相结合。
连续性监测方法包括自动监测站、移动监测车等,可以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数据。
间歇性监测方法通过采集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污染物组分信息。
第四章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收集与存储监测站点应配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方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4.2 数据质量评估与分析对于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数据质量评估与分析,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的检查和验证。
对于数据异常点,需要进行排除或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第五章监测结果应用5.1 环境评估与预警基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可以进行环境评估和预警工作。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28•【字号】长府发[2014]7号•【施行日期】2014.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发〔2014〕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经研究,决定撤销《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发〔2014〕6号),请自行销毁。
现将《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八日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切实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推进“幸福长春”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创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治理各类大气污染源,着力完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环境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高,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二)具体指标到2017年,长春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5%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环境空气其他评价指标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规划,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管理。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发〔2015〕3 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府发〔2015〕3 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现将《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四月三日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吉政发〔2013〕31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手段,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和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集中力量解决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燃煤、扬尘、机动车排气和秸秆焚烧等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二、工作目标2015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控制值为100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浓度均值下降15%左右。
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其他环境空气评价指标年均浓度有所下降。
三、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4月30日前,编制完成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送审稿),协调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长春市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各自的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把煤炭减量替代作为通过节能评估的前提条件,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SO2 、NO2、CO、O3
1小时平均
间断采样,测每日的7:00、10:00、13:00、 16:00、19:00、22:00时的污染物小时平 均浓度,每小时采样时间50min
采样体积
采样体积计算 采样体积计算方法如公式:
式中:Vn——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 Qn——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L/min; t——采样时间,min; Q——实际采样流量,L/min; P——采样时的环境大气压,kPa; T——采样时环境的温度,K。
序号 1 2 3 监测指标 SO2 、NO2、CO O3 TSP、PM2.5、PM10 平均时间 24小时平均 8小时平均 24小时平均 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频率
间断采样,5:00-24:00,每1小时采样1次,每 小时采样时间50min
间断采样,5:00-24:00,每小时采样时间 50min。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不得少于20h, 5:00—24:00。每月采样5—6d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c) 计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Isum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需涵盖全部六项污染 物,计算方法如(式2)所示:
(式2) 式中: Isum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Ii——污染物i 的单项指数,i 包括全部六项指标。
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单项目评价:以GB 3095-2012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为依据,对各评价项
目的评价指标进行达标情况判断,超标的评价项目计算超标倍数。 多项目评价:对不同评价时段全部基本评价项目的综合分析。结果包括 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超标污染物和超标倍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变化趋势评价:周期太短所以不进行。
3)任何情况下,均应符合有效的污染物浓度的最低要求,否则应视为无效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33-2013),对
城市范围内不同时段各个评价项目进行统计。
(a) 计算各污染物的统计量浓度值
统计各城市的SO2、NO2、PM10、PM2.5 的月均浓度,并统计一氧化
监测指标的 O3
分析方法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 分光光度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 法 非分散红外法 紫外光度法
备注 HJ 482—2009 HJ 479—2009 GB 9801—88 HJ 590—2010
细颗粒物(PM2.5)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总悬浮颗粒(TSP)
空气污染以烟尘污染为主,机动车尾气污染逐年增加。全市大
气污染呈现出混合型的特点。 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判断长春城区属于二类区。
主要的监测对象: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 二氧化氮(NO2) 颗粒物(PM10 和PM2.5)、总悬浮颗粒物(TSP)、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HJ 618—2011
HJ 618—2011 GB/T 15436-1995
质量保证措施
1)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 果。所有有效数据均应参加统计和评价,不得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以及人为干预监测 和评价结果。 2)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应符合 HJ 630的规定。对于监测过程中缺失和删除的数据均应 说明原因,并保留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以备数据审核。
布点
根据长春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长春市 9 个大气自动监测点: 净月公园 第一食品厂 客车厂 劳动公园 岱山公园 高新管委会 经开环卫处 儿童公园(园林处) 邮电学院
监测周期和频率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 规范(试行)》(HJ 663-2013)的要求,对各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频率的设置 如下表:
采样体积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以及《环境空气质量
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的要求。各监测指标的采样 方法和采样量见下表:
采样对象 SO2 NO2 CO O3 细颗粒物(PM2.5)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总悬浮颗粒(TSP) 采样方法 溶液吸收法(甲醛溶液) 溶液吸收法(无水乙酸、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 配成的吸收液) 直接用仪器测定 溶液吸收法(靛蓝二磺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滤料阻留法 滤料阻留法 滤料阻留法 采样流量(L/min) 0.5 0.5 10 0.5 100 100 100 备注 HJ 482—2009 HJ 479—2009 GB 9801—88 HJ 590—2010 HJ 618—2011 HJ 618—2011 GB/T 15436-1995
碳(CO)日均值的第95 百分位数以及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 的第90百分位数。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b) 计算各污染物的单项指数 污染物i的单项指数Ii按(式1)计算:
(式1)
式中: iC——污染物i的浓度值,当i为SO2、NO2、PM10 及PM2.5时,iC为 月均值,当i为CO和O3时。iC为特定百分位数浓度值; iS——污染物i的年均值二级标准(当i为CO 时,为日均值二级标 准;当i为O3时,为8小时均值二级标准)。
02
长春城区大气 环境监测设计 方案
1
……指标选取
……布点 …… 监测周期和频率 ……采样方法和采样 量 ……监测指标的分析方法与仪器 (简要介绍)
目录
CONTENT S
2 3 4
5
6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质量保证措施、 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7
指标选取
背景:长春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中心城区位于台地平原区,属于典型的平原型城市。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分布在3~4m/s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