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如何

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
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走出家门,去探索世界各地的美景和文化。
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空气污浊,还会有游客愿意前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些拥有青山绿水、清新空气、优美自然风光的地方,总是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
比如,九寨沟以其五彩斑斓的湖泊、壮观的瀑布和原始森林而闻名于世,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
又如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清澈的漓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正是因为它们拥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反,如果一个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那么最终将会失去游客的青睐。
曾经有一些海滨城市,由于过度填海造陆、排放污水,导致海滩污染严重,海水质量下降,原本热闹的海滩变得冷冷清清。
这充分说明了,没有良好的环境,旅游业就失去了吸引力,也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动力。
旅游业的繁荣能够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这些收入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比如,一些旅游景区会将部分门票收入用于植树造林、治理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等方面。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当居民们意识到良好的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时,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量游客的涌入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如造成土壤侵蚀、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干扰等。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酒店、餐厅等,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大规模的旅游活动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环境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1 提倡可持续旅游理念可持续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旅游业应积极倡导并贯彻这一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提升旅游业的环保意识旅游从业者和游客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明确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比如,使用环保材料制作旅游宣传品、鼓励游客探索可持续旅游项目等。
1.3 加强旅游业的规划与管理政府和旅游业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与管理,统筹考虑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明确规划旅游开发的边界和限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旅游活动不对环境造成过度损害。
二、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挑战2.1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使得一些景区或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部分珍稀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2.2 旅游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旅游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游客的大量消费和旅游业的需求使得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如何高效处理旅游废弃物成为旅游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大规模旅游活动所带来的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进一步恶化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如何减少旅游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气候的影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促进3.1 推行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改善交通工具的燃料效率、倡导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旅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旅游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措施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措施在现代社会中,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与此同时,旅游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措施,具体包括发展生态旅游、推行低碳旅游、加强环境教育和制定法律法规等方面。
一、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生态系统为目标的旅游方式。
发展生态旅游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既保护了自然资源,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为了发展生态旅游,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保护自然景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游客数量等。
此外,介绍环保旅行方式,如徒步、骑行等,也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推行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是指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产生的碳排放。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的增加。
为了推行低碳旅游,各国都采取了多种措施。
其中,提倡旅行社和酒店使用可再生能源,鼓励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出行,也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
此外,倡导游客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也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游客和从业人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为了加强环境教育,各国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环境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开展生态旅游宣传活动,如举办环保主题的旅游节、展览等,也能有效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四、制定法律法规制定法律法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旅游业的发展,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设立环境保护署、旅游监管机构等,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制定限制游客数量和保护自然景区的行为准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人们休闲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然而,旅游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能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
旅游景点的建设、旅馆酒店的运营以及旅游交通工具的运行都对自然资源和能源造成了压力。
举例来说,大量旅游开发项目需要动用大量的水资源,导致附近水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旅游交通工具的使用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业应该积极推行节能环保的理念,采用清洁能源,减少资源消耗,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景区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林区的大规模伐木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大量木材,但这同时也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环境。
因此,旅游业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确保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旅游业还会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本地文化的消失和商业化。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旅游景区将本地传统文化异化成商品,从而丧失了其原有的独特性。
为了保护当地社会文化,旅游业应该鼓励游客尊重当地文化,推广本地传统艺术和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针对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方面利益,实现永续经营。
首先,旅游业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游客和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鼓励旅游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施,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
其次,旅游业应该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共同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并为当地社区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使当地居民能够参与到旅游业的经营中来。
旅游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旅游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旅游业是一个依赖于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的多元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可以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然而,长期以来,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如何在保护环境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旅游业对于环境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例如,旅游业带来的景区开发、酒店建设、交通拥堵等都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认识到旅游业所带来的环境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环境保护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只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一个充满自然美的环境中,享受旅游的乐趣。
二、加强环保意识和监管在增强环保意识和监管的同时,也要将旅游业与环保紧密联系起来。
旅游业应该成为一种利用环保原则促进生长的模型。
政府需要发起一些促进环保的政策来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政策法规: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的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完善旅游产业的法规制度。
2.提升环保意识:旅游从业者和游客应该受到环保意识的教育和指导。
他们应该共同合作,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3.加大监管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业的监管力度,保证旅游业的生产和环保之间的平衡。
三、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旅游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可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我们可以提高当地人均收入,改善社会福利,增加税收回收,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增长。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 (2)1.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1.2 旅游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3)第二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划 (3)2.1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 (3)2.2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 (4)2.3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4)第三章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5)3.1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5)3.2 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措施 (5)3.3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第四章景区环境监测与管理 (6)4.1 景区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 (6)4.2 景区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 (6)4.3 景区环境管理的实施与监督 (7)第五章景区生态修复与保护 (7)5.1 景区生态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7)5.2 景区生态修复的案例分析 (8)5.3 景区生态保护的策略 (8)第六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 (8)6.1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8)6.1.1 法律层面 (9)6.1.2 行政法规层面 (9)6.1.3 地方性法规层面 (9)6.2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 (9)6.2.1 政策引导 (9)6.2.2 经济手段 (9)6.2.3 行政管理手段 (10)6.3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10)6.3.1 国际公约与协议 (10)6.3.2 国际交流与合作 (10)第七章环保型旅游产品开发 (10)7.1 环保型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点 (10)7.1.1 概念 (10)7.1.2 特点 (10)7.2 环保型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11)7.2.1 政策引导 (11)7.2.2 企业创新 (11)7.2.3 产业链整合 (11)7.2.4 宣传推广 (11)7.3 环保型旅游产品的推广与应用 (11)7.3.1 宣传教育 (11)7.3.2 市场营销 (11)7.3.3 技术支持 (11)7.3.4 社会参与 (11)第八章旅游景区节能减排 (12)8.1 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 (12)8.2 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管理措施 (12)8.3 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案例分析 (12)第九章旅游景区环保宣传教育 (13)9.1 旅游景区环保宣传教育的目标 (13)9.2 旅游景区环保宣传教育的形式 (13)9.3 旅游景区环保宣传教育的效果评价 (14)第十章旅游景区环保产业 (14)10.1 旅游景区环保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14)10.1.1 现状 (14)10.1.2 趋势 (15)10.2 旅游景区环保产业的发展策略 (15)10.2.1 加强政策支持 (15)10.2.2 优化产业布局 (15)10.2.3 提升技术水平 (15)10.2.4 加强人才培养 (15)10.3 旅游景区环保产业的创新与拓展 (15)10.3.1 技术创新 (15)10.3.2 模式创新 (15)10.3.3 市场拓展 (16)10.3.4 国际合作 (16)第十一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16)11.1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关联 (16)11.2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实践 (16)11.3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 (17)第十二章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17)12.1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 (17)12.2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18)12.3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监测 (18)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1.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旅游业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平衡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

旅游业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平衡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维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资源,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
在当前全球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经济方面的重要性1. 创造就业机会旅游业被广泛认为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关键行业之一。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带动当地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例如,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导游等服务业的兴起,将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2. 增加经济收入可持续旅游发展有助于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旅游目的地的景点和景区会吸引游客,游客在当地的消费将直接增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收入。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等,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经济的竞争力。
3. 促进外汇收入可持续旅游发展对于国家的外汇收入也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通常是国家的重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
例如,一些自然景区和文化遗产地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他们的消费将为国家带来外汇收入。
这些外汇收入有助于改善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提升国家的金融实力。
二、环境方面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可持续旅游发展致力于保护和维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
旅游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长期来看,这将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在于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能够持久地为游客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
2. 促进环境教育可持续旅游发展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也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旅游业能够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使其更加尊重并认识自然环境的价值。
这有助于塑造公众的环保习惯和行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在实践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促进作用引言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也面临着许多环境挑战。
因此,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生态环境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1. 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旅游环境的质量。
例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维护海滩的原始美景,保护森林资源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壮丽的风景。
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进而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自然环境,也涉及到文化资源的保护。
许多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吸引着游客。
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同时,将文化资源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中,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生态环境保护既可以为旅游活动提供资源基础,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经济增长。
例如,保护海岛环境可以吸引游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使环保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的重要性1. 打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割裂在过去的发展中,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往往被看作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发表时间:2009-07-02T13:59:55.030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张慧[导读] 文章主要分析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张慧(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8-032-02摘要: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
只有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达到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发展,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关键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避免旅游资源的被破坏和枯竭。
因此,可持续发展包含环境保护及其与发展的关系,只有在环境保护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
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
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
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二、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增加。
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
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
(二)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
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
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
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狩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周庄景区就是因为伴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而产生了很多的垃圾,而本身设施存在着局限性,使得周庄环境卫生得不到保证,水体污染逐渐严重。
虽然周庄在南北水系建阀,但是其更新速度远比不上其污染的速度。
(三)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
许多风景区在旅游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负荷”工作,景区游人接肩比踵,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
以莫高窟为例,在7至9月的旅游最旺季节,在同一时段密集的游人对洞窟壁画本身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
敦煌研究院能提供的数字表明,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摄氏度。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在高湿度条件下会与石青、石绿、氯铜矿、铅丹等颜料发生作用,使这些颜料变色,而人呼出的大量水汽可使存在于壁画中的可溶盐溶解向壁画面移动、累积。
当洞窟内干燥时,可溶盐又在壁画颜料层上结晶,这样使颜料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同时在一定湿度条件下,壁画易产生霉菌,而霉菌生长代谢中的产物及死菌体会严重污染壁画并使颜料变色。
所以洞窟不断经受着各种破坏,加之壁画制作材料质地脆弱,许多壁画已经产生了空臌、酥碱、起甲、变色、霉菌等多种病害。
(四)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云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缅甸逃跑,就是窜出自然保护区,毁坏庄稼、伤害人畜。
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处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仅剩下长湖和洪湖。
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万亩;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洪湖水面。
(五)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破坏旅游环境。
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
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苏州的河港,南京的秦淮河这些“游船云集,鼓瑟相闻”的著名游览区今天都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黑河”、“臭河”,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使奔腾在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洁白晶莹,而是泛着黄色泡沫的浊流!再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
(六)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
有些景区的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和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
还有一些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
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三、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鉴于旅游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破坏,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
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二)对旅游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1.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
由机动车辆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安装净化气装置的措施。
位于上风向的污染企业一定要责令搬迁或关闭。
2.对于噪音污染,主要采取时空上调配和限制的方法。
时间上,在人们午休和夜休期间,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
空间上,城市功能分区应明确化,噪音分贝量大的交通站、娱乐区应与行政办公、文化区、居民区分开,使噪音分贝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各种功能区标准。
3.城市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
湖泊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的原则,并出立相应的法规条例,将现有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
4.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
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
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
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五)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培养环境资源市场,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税、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通过客观财政和金融措施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活动的或是那些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活动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种优惠贷款、赠款、补贴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环境问题解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