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本知识第五章课后答案解析

数据库基本知识第五章课后答案解析
数据库基本知识第五章课后答案解析

5.4对于教学数据库的三个基本表

学生S(S#,SNAME,AGE,SEX)

学习SC(S#,,GRADE)

课程C(C#,CNAME,TEACHER)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 )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TEACHER= ' LIU '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SNAME

FROM S

WHERE (AGE>23) AND (SEX= ' M ')

(3)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 ' F' AND S# IN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TEACHER= ' LIU ')

NOTICE :有多种写法,比如联接查询写法:

SELECT SNAME

FROM S,SC,C

WHERE SEX= 'F' AND SC.S#=S.S#

AND SC.C#=C.C#

AND TEACHER='LIU'

但上一种写法更好一些。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

FROM C

WHERE C# NOT IN

(SELECT C#

FROM SC

WHERE S# IN

(SELECT S#

FROM S

WHERE SNAME='WANG'))

(5 )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 X.SNO

FROM SC X,SC Y

WHERE X.SNO=Y.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3015860.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8b13015860.html,O Notice :对表SC进行自连接,X,Y是SC的两个别名。

(6)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

WHERE S# NOT IN

(SELECT *

FROM SC

WHERE SC.C#=C.C#))

要从语义上分解:(1)选择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不存在不选这门课的同学。

其中,“不选这门课的同学”可以表示为:

或者SELECT *

SELECT * FROM S

FROM S WHERE NOT EXISTS WHERE S# NOT IN (SELECT * (SELECT * FROM SC FROM SC WHERE S.S#=C.S#

WHERE SC.C#=C.C#) AND

SC.C#=C.C# )

(7)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8 )统计有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SELECT COUNT(DISTINCT C#) FROM SC

(9)求选修C4课程的学生的平均年龄。

SELECT AVG(AGE)

FROM S

WHERE S# IN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4')

或者,

SELECT AVG(AGE)

FROM S , SC

WHERE S.S#=SC.S# AND C#='OO4'

(10 )求LIU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

SELECT CNAME,AVG(GRADE)

FROM SC ,C

WHERE SC.C#=C.C# AND TEACHER='LIU'

GROUP BY C#

查询(11 )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超过10人的课程才统计)。要求输出课程号和选修人数,

结果按人数降序排列,若人数相同,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SELECT DISTINCT C#,COUNT(S#)

FROM SC

GROUP BY C#

HAVING COUNT(S#)>10

ORDER BY 2 DESC, C# ASC

(12 )检索学号比WANG同学大,而年龄比他小的学生姓名。

SELECT X.SNAME

FROM S AS X, S AS Y

WHERE Y.SNAME='WANG' AND X.S#>Y.S# AND X.AGE

(13 )检索姓名以WANG打头的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AGE

FROM S

WHERE SNAME LIKE 'WANG%'

(14 )在SC中检索成绩为空值的学生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C#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15 )求年龄大于女同学平均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AGE

FROM S AS X

WHERE X.SEX='男'AND X.AGE>(SELECT AVG(AGE) FROM S AS Y WHERE Y.SEX='女')

(16 )求年龄大于所有女同学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AGE

FROM S AS X

WHERE X.SEX='男'AND X.AGE>ALL (SELECT AGE FROM S AS Y WHERE Y.SEX='女')

5.6 试用SQL更新语句表达对教学数据库中三个基本表S、SC、C的各个更新操作:

(1 )往基本表S中插入一个学生元组(’S9' ‘ WU ',18 )。

INSERT INTO S(S#,SNAME,AGE) VALUES('59','WU',18)

(2)在基本表S中检索每一门课程成绩都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性别, 送往另一

并把检索到的值个已存在的基本表STUDENT ( S#, SANME , SEX)。

INSERT INTO STUDENT(S#,SNAME,SEX)

SELECT S#,SNAME,SEX

FROM S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GRADE<80 AND S.S#=SC.S#)

(3 )在基本表SC中删除尚无成绩的选课元组。

DELETE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4 )把WANG同学的学习选课和成绩全部删去。

DELETE FROM SC

WHERE S# IN

(SELECT S#

FROM S

WHERE SNAME='WANG')

(5)把选修MATHS课不及格的成绩全改为空值。

UPDATE SC

SET GRADE=NULL

WHERE GRADE<60 AND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CNAME='MATHS')

(6 )把低于总平均成绩的女同学成绩提高5%。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5

WHERE GRADE<(SELECT AVG(GRADE) FROM SC) AND S# IN (SELECT S# FROM S WHERE SEX='F')

(7 )在基本表SC中修改C4课程的成绩,若成绩小于等于75分时提高5% ,若成绩大于75分时提高4% (用两个UPDATE语句实现)。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5

WHERE C#='C4' AND GRADE<=75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4

WHERE C#='C4' AND GRADE>75

5.7在第1章例1.4中提到“仓库管理”关系模型有五个关系模式:

零件PART(P#, PNAME , COLOR , WEIGHT )

项目PROJECT (J #, JNAME , DATE)

供应商SUPPLIER (S#, SNAME , SADDR )

供应P_ P (J#, P#, TOTOAL )

采购P_S ( P#, S#, QUANTITY )

(1 )试用SQL DDL语句定义上述五个基本表,并说明主键和外键。

CREATE TABLE PART

(P# CHAR(4) NOT NULL,PNAME CHAR(12) NOT NULL,

COLOR CHAR(10),WEIGHT REAL,

PRIMARY KEY(P#))

CREATE TABLE PROJECT

(J# CHAR(4) NOT NULL,JNAME CHAR(12) NOT NULL,

DATE DATE,

PRIMARY KEY(J#))

CREATE TABLE SUPLIER

(S# CHAR (4) NOT NULL,SNAME CHAR(12),SADDR VARCHAR(20),

PRIMARY KEY(S#))

CREATE TABLE P_P

(J# CHAR(4),P# CHAR(4),TOTAL INTEGER,

PRIMARY KEY(J#,P#),

FOREIGN KEY(J#) REFERENCE PROJECT(J#),

FOREIGN KEY(P#) REFERENCE PART(P#))

CREATE TABLE P_S

(P# CHAR(4),S# CHAR(4),QUANTITY INTEGER,

PRIMARY KEY(P#,S#),

FOREIGN KEY(P#) REFERENCE PART(P#),

FOREIGN KEY(S#) REFERENCE SUPLIER(S#))

(2)试将PROGECT、P—P、PART三个基本表的自然联接定义为一个视图VIEW1 , PART、P_S、SUPPLIER三个基本表的自然联接定义为一个视图VIEW2。

CREATE VIEW VIEW1(J#,JNAME,DATE,P#,PNAME,COLOR,WEIGHT,TOTAL)

AS SELECT PROJECT.J#,JNAME,DATE,PART.P#,PNAME,COLOR,WEIGHT,TOTAL

FROM PROJECT,PART,P_P

WHERE PART.P#=P_P .P# AND P_P .J#=PROJECT.J#

CREATE VIEW VIEW2(P#,PNAME,COLOR,WEIGHT,S#,SNAME,SADDR,QUANTITY)

AS SELECT

PART .P #,PNAME,COLOR,WEIGHT,SUPPLIER.S#,SNAME,SADDR,QUANTITY

FROM PART,P_S,SUPPLIER

WHERE PART.P#=P_S.P# AND P_S.S#=SUPPLIER.S#

(3 )试在上述两个视图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查询:

1)检索上海的供应商所供应的零件的编号和名字。

SELECT P#,PNAME FROM VIEW2 WHERE SADDR='SHANGHAI'

2 )检索项目J4所用零件的供应商编号和名字。

SELECT S#,SNAME FROM VIEW2 WHERE P# IN(SELECT P# FROM VIEW1 WHERE J#='J4')

5.8 对于教学数据库中基本表SC,已建立下列视图:

CREATE VIEW S_GRADE (S#, C_NUM , AVG —GRADE )

AS SELECT S#, COUNT(C # ), AVG (GRADE )

FROM SC

GROUP BY S#

试判断下列查询和更新是否允许执行。若允许,写岀转换到基本表SC上的相应操作。

(1 ) SELECT *

FROM S_ GRADE

允许

SELECT S#,COUNT(C#),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

(2) SELECT S#, C—NUM

FROM S GRADE

WHERE AVG—GRADE > 80

允许

SELECT S#,COUNT(C#) FROM SC WHERE AVG(GRADE)>80

(3) SELECT S#, AVG —GRADE

FROM S_ GRADE

WHERE C_NUM > (SELECT C —NUM

FROM S_ GRADE

WHERE S#=' S4')

允许

SELECT S#,AVG(GRADE)

FROM SC AS X

WHERE COUNT(X.C#)>(SELECT COUNT(Y.C#) FROM SC AS Y WHERE Y.S#='S4')

GROUP BY S#

(4) UPDATE S_ GRADE

SET C_ NUM =C_ NUM + 1

WHERE S# = ‘ S4'

不允许

(5) DELETE FROM S_ GRADE

WHERE C_NUM > 4

不允许

SQL数据库基础知识集合

1、数据库简介: 数据库是专门开发数据管理的软件,或者说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就是数据库。 数据库存在的意义就是:减轻开发人员的负担。数据库是一个综合的软件,那么我们不需要队要进行2进制保存数据进行处理了,但是却是要与数据库产生交互,那么命令式SQL,有技巧的,数据库就是万物皆关系(面向对象,万物皆是对象)有所区别。 2、数据库的发展: 一开始的是层次化的数据与网状数据库,后来也发现使用确实很麻烦。 于是到了1970年EF.Cold博士(IBM公司的研究员)开创了关系性的数据库的先驱,发表了关系性数据库的论文,但是由于当时电脑硬件的局限性,大家觉得跑如此大的程序不值得。后来,Oracle(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带领Oracle投入到关系型数据库的研发,并且得到了一个大客户—美国国防部。随即开始世界刮起了关系数据库的旋风,随后各个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数据库系统。比如:IBM的DB2 ,还有风靡一时的DBS3。 但是随即出现不兼容的问题,由于最早的时候都没有进行没规范。所以到最后各个数据库巨头统一了操纵数据库的SQL(结构化Struct数据查询语言)变成了标准语言,而关系型数据库也俨然变成大家的宠儿,Oracle也从一个小公司,变成现在的数据库巨头,而我们的微软也推出了SQLServer。当然还有PHPer的最爱mySQL。但是mySQL被SUN,SUN 被Oracle收购,现在有免费版与收费专业版了。所以我们学习SQL语言的时候,先学共同点,再学特异性。各种数据库软件在使用上有一点区别。 3、数据库系统详解: 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储器提供了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的条件。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4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即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或其他外存介质上、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个体)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组能完成描述、管理、维护子数据库的程序系统。它按照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法完成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的操作。 数据库管理员(DBA)。 用户和应用程序。(微软的称作SSMS) 4、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1、能够保证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和程序相互独立有利于加快软件开发速度,节省开发费用。 2、冗余数据少,数据共享程度高。 3、系统的用户接口简单,用户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4、能够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排除,能够保护数据不受非受权者访问或破坏,能够防止错误数据的产生,一旦产生也能及时发现。 5、有重新组织数据的能力,能改变数据的存储结构或数据存储位置,以适应用户操作特性的变化,改善由于频繁插入、删除操作造成的数据组织零乱和时空性能变坏的状况。 6、具有可修改性和可扩充性、可维护性。 7、能够充分描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 5、数据库(Database): 由众多的数据、数据表、约束、存储过程、函数、视图、索引构成的一个数据存储与交互单元,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6、数据表(table): 数据表,实际上是一个二维表。一般是围绕一个事务、动作记录,或者是一个信息主题作为一个数据表。数据表由行与列构成。 7、列(column、field): 列,其实就是字段。也是决定了信息的基本单元。列,包含有数据类型的设定。 8、行(row、record): 行,实际上就是一条基本信息。一行包含了多列数据的存储的信息。所以一行也有一条记录之称。 9、行业(trade) 一个行业一种需求,没一个需求每一种数据库的设计模式与思想。每个行业的数据设计的重点都是不同的。侧重查询(要求低范式)还是操作(要求搞范式)就是自己选择的问题了。 10、索引(index) 索引是一个单独的、物理的数据库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索引其实就是一个B+树,但是这个索引是N^n层数次方的。目的就是在数据库中划分出一定的区域优化查询。可以提升大量数据的查询速度。索引一般可以分为:基于字段优化查询速度的普通索引、唯一性索引、主键索引、全文索引、单列与多列索引。现在由于数据库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只要设定索引就可以了,不需要特殊的维护。而且数据在查询的时候也会根据查询适当地选择是利用索引查询,还是仅仅是表查询。由于数据库系统的发展,系统内部已经自动帮我们完成对索引的维护。但是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索引的损耗问题。数据库DB就像是一个字典,索引就是根据指定字段制成的快速指向。由于只是指向数据对象标识,真正的数据是存储在DB中,所以查询速度极快。但是额外的内存与硬盘花销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增加、删除、修改时数据库都要对索引进行维护,但是这样也是为了最后查询的效率的提升,特别适合W行级别的数据查询。而索引可以分为:隐式索引(针对单个字段)、唯一索引(唯一约束)、函数索引(函数(字段))、聚簇索引(主键)、组合索引(最多16个field)与全文索引(text)。一般索引会占用原数据库大小的20%。 11、视图(view) 固化的子查询,将一个子查询起了一个固化的名字,保存在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使用。其实调用大量的Join来进行一个查询一般也是用视图。视图与索引都是为了优化查询的速度与语句。视图是优化语句,索引是优化单查速度。一般是DBA来设定数据库的视图,封装内部数据库的数据关系,范式修改数据容易了,视图让我们查询复杂关系的数据变得容易。 12、触发器(trigger) 触发器(trigger)是个特殊的存储过程,它的执行不是由程序调用,也不是手工启动,而是由个事件来触发,比如当对一个表进行操作(insert,delete,update)时就会激活它执行。触发器经常用于加强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业务规则等。触发器可以从DBA_TRIGGERS ,USER_TRIGGERS 数据字典中查到。 13、SQLServer数据类型详解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1)在test01数据库中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表:book(book_id nchar(6),book_name nchar(30),price numeric(10,2)和表author(author_name nchar(4),book_id nchar(6),address nchar(30)).设置book中的book_id为主键,并设置两个表的关系。)) 解:T-SQL语句和执行情况如下: CREATE DATABASE test01 go USE TEST01 GO CREATE TABLE test01.dbo.book( book_id nchar(6)NOT NULL, book_name nchar(30)NULL, price numeric(10,2)NULL, PRIMARY KEY(book_id) )

ON [PRIMARY] CREATE TABLE test01.dbo.author( author_name nchar(4)NULL, book_id nchar(6)NULL, address nchar(30)NULL ) ALTER TABLE dbo.author WITH CHECK ADD CONSTRAINT PKT54_db FOREIGN KEY(book_id) REFERENCES test01.dbo.book (book_id) GO

(2)在 test01 数据库中利用 Transact-SQL 语句创建一个图书销售 表 booksales (book_id nchar(6),sellnum int, selldate datet ime)。分别利用 insert 、delete、update 语句添加、删除和更新数据。 CREATE DATABASE test01 Go USE test01 GO CREATE TABLE booksales( book_id nchar(6)NOT NULL, sellnum int NOT NULL,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试题十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 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 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2.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E-R 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的哪个阶段( )?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 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A.宿舍编号 B.学号 C.宿舍地址,姓名 D.宿舍编号,学号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 B.行 C.记录D.属性 7.下列关系运算中,()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连接 C.广义笛卡尔积D.投影 8. 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 A.候选码 B.主码 C. 外码 D. 连接码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数据库面试基础知识总结

1. 数据抽象:物理抽象、概念抽象、视图级抽象,内模式、模式、外模式 提示: (1). 概念模式:(面向单个用户的) 是数据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2). 外模式:(面向全局的)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它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3). 内模式:(面向存储的) 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它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在数据库中提供两级映像功能,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对于没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括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数据控制(Data Control) 数据定义: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 Craete/Drop Index等 数据操纵:Select ,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控制:grant,revoke 3. SQL常用命令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NUMBER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0) NOT NULL);//建表 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建视图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Name(col_name);//建索引 INSERT INTO table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 INSERT INTO View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视图实际影响表 UPDA TE tablename SET name=’zang 3’ condition;//更新数据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删除 GRANT (Select,delete,…) ON (对象) TO USER_NAME [WITH GRANT OPTION];//授权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码,域,分量,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DELETE语句用来删除表中的数据,一次可以删除( )。D A .一行 B.多行 C.一行和多行 D.多行 2.数据库文件中主数据文件扩展名和次数据库文件扩展名分别为( )。C A. .mdf .ldf B. .ldf .mdf C. .mdf .ndf D. .ndf .mdf 3.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或视图中导出的()。A A 表 B 查询 C 报表 D 数据 4.下列运算符中表示任意字符的是( )。B A. * B. % C. LIKE 5.()是SQL Server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A A.企业管理器 B.查询分析器 C.服务管理器 D.事件探察器 6.()不是用来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数据的语句。D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ROP 7.在oracle中下列哪个表名是不允许的()。D A、abc$ B、abc C、abc_ D、_abc 8.使用SQL命令将教师表teacher中工资salary字段的值增加500,应该使用的命令 是()。D A、Replace salary with salary+500 B、Update teacher salary with salary+500 C、Update set salary with salary+500 D、Update teacher set salary=salary+500 9.表的两种相关约束是()。C

数据库基础知识和sql语句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本章以概念为主,主要是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重点是关系型数据。 第一节: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一、信息与数据: 1、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或认为,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传递需要物质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要消费能量;信息可以感知;信息可以存储、压缩、加工、传递、共享、扩散、再生和增值 2、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信息不随着数据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数据有文字、数字、图形、声音等表现形式。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将数据与信息作为一个概念而不加区分。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 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活动的总称。 2、数据管理:数据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传输和维护等环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称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 3、数据库技术所研究的问题不是如何科学的进行数据管理。 4、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系统。 第二节: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一、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层次型和网状型: 代表产品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2、关系型数据型库: 目前大部分数据库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其代表产品为sysem R和Inges。 3、第三代数据库将为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和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以提供传统数据库系统难以支持的新应用。它必须支持面向对象,具有开放性,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使用。 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 数据库研究人员借鉴和吸收了面向对旬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组合: 3、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 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库基础 习题答案 1. 简述Oracle 12c的应用结构。 答:参阅教材 2. 简述Oracle与SQL Server的区别。 答:参阅教材 3. 简述Oracle 12c的新特性。 答:参阅教材 第2章Oracle Database 12c的安装和配置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Windows Unix 2. 1GB 3. 物理内存的两倍 4. orcl 5. 5500 6. SYSDBA Normal 第3章Oracle Database的体系结构 2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A B B D B C D D 二、简答题 1.什么是Oracle的实例?它是一种什么机制? 答:Oracle数据库系统指具有管理Oracle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每一个运行的Oracle 数据库都对应一个Oracle实例(Instance),一个Oracle实例为存取和控制数据库的软件机制。当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一个数据库启动时,Oracle将分配一块内存区间,叫做系统全局区(SGA),并启动一个或多个Oracle进程。因此实例是一组内存结构和后台进程的集合。总之,Oracle实例是指数据库拥有自己的系统全局区和相关数据库文件的Oracle服务器进程集,是存取和控制数据库的软件机制。 2.段是什么概念?如何组成的? 答:表空间的下一级逻辑存储单位称作段,一个段只能存储同一模式对象。根据存储模式 -3-

4

责将需要处理的数据从数据库文件读入到SGA中的数据库缓冲区,并将SQL语句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应用程序。 后台进程:系统为了使性能最好和协调多个用户,在多进程系统中使用一些附加进程,称为后台进程。 用户进程:用户进程指运行应用程序或Oracle工具所建立的进程,它们向Oracle服务器发送所要执行的SQL语句 第4章数据库操作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B C B C 二、选择题 1. CREATE DATABASE 2. SHUTDOWN IMMEDIATE 3. DROP DATABASE 4. 启动实例装载数据库打开数据库 5. STARTUP FORCE 5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三、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

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人事基本档案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教材 41页)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 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 5题来回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来完成。 此外,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 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一、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模型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模型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的分类 第一类:概念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实体集(Entity Set): 同类型实体的集合。每个实体集必须命名。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为实体的属性取值。 ?域(Domain): 属性值的取值范围。 ?码(Key): 唯一标识实体集中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学号是学生的码?实体型(Entity Type): 表示实体信息结构,由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表示。如:实体名(属性1,属性2,…) ?联系(Relationship):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各实体集)。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人事基本档案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

数据库课后题参考答案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各自的系号、系名和系主任;每个系有若干名教师和学生,教师有教师号、教师名和职称属性,每个教师可以担任若干门课程,一门课程只能由一位教师讲授,课程有课程号、课程名和学分,并参加多项项目,一个项目有多人合作,且责任轻重有个排名,项目有项目号、名称和负责人;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每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选修有分数。 (1)请设计此学校的教学管理的E-R 模型。 (2)将E-R 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2)系 (系号,系名,系主任) 教师 (教师号,教师名,职称,系号)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号) 项目(项目号,名称,负责人) 课程(课号,课程名,学分,教师号) 选修(课号,学号,分数) 负责(教师号,项目号,排名) 3、设有下图所示的医院组织。试画出其E-R 图及关系模式并用关系代数方法写出下面之查询公式: 病房 医生 病人 图3-1 某医院人员组织关系框图 编号 名称 所在位置 主任姓名 编号 姓名 患何种病 病房号 编号 姓名 年龄 职称 管辖病房号 ① 找出外科病房所有医生姓名; ② 找出管辖13号病房的主任姓名; ③ 找出管辖病员李维德的医生姓名。 关系模式: 病房(编号、名称、所在位置、主任姓名) 医生(编号、姓名、年龄、职称、管辖病房号) 病人(病号、姓名、患何种病、病房号)

答案: N 1 1 M ①、''(外科位置医生姓名=∏σ(医生 负责 病房)) ②、'13'(=∏病房号主任姓名σ(病房)) ③、''(李维德病人姓名医生姓名=∏σ(医生 负责 病房 就医病人)) 第三章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在Windows 平台上运行DB2应用程序访问运行在UNIX 上的数据库服务器,需 要在Windows 上安装那种产品?( ) A DB2 企业服务器版 B DB2 个人版 C DB2 连接器 D DB2 运行时客户端 答案:D 2、下面那种产品不允许远程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连接到该服务器?( ) A DB2 快速版 B DB2 个人版 C DB2 企业服务器版 D DB2 工作组服务器版 答案:B 3、一个软件公司要开发一个需要访问DB2 for Linux 和DB2 for z/OS 的应用程序。下面那个产品最能满足这种需求?( ) A DB2企业服务器版 B DB2工作组服务器版 C DB2连接器企业版 D DB2通用开发版 医生 就医 病人 病房 病房号 医生编号 病人编号 职称 病人姓名 医生姓名 医生年龄 患病 位置 名称 负责 主任姓名

数据库基础知识答案版

数据库基础知识 (A)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C)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DB包含DBS和DBMS B)DBMS包含DB和DBS C)DBS包含DB和DBMS D)没有任何关系 (B)3.DBMS的含义是:()。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库(A)4.英文缩写DBMS代表含义是()。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定义语言 C)Visual FoxPro D)数据库操作语言(A)5.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核心软件是()。 A)DBMS B)DB C)OS D)DBS (C)6.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文件 (B)7.VFP支持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数据模型 B)关系数据模型 C)网状数据模型 D)树状数据模型(A)8.Visual FoxPro 支持的数据模型是()。 A)关系数据库模型 B)网状数据库模型 C)线性数据库模型 D)层次数据库模型(D)9.用数据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A)实体–联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C)10.Visual FoxPro 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D)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C)11.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数据库基础知识考试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参考题 一、选择题 1、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 B ) A) 信息 B) 数据 C) 记录 D) 记录集合 2、( A )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A) 数据库管理系统 B) 数据库系统C) 数据库 D) 数据库运用系统 3、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是( B )。 A) 有结构的 B) 无结构的 C) 整体无结构,记录有结构 D) 整体结构化的 4、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是(B )。 A) 无独立性 B) 独立性差 C) 具有物理独立性 D)有逻辑独立性 5、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是(D )。 A) 有结构的 B) 无结构的 C) 整体无结构,记录内有结构 D) 整体结构化的 6、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 D )。 A) 具有物理独立性,没有逻辑独立性 B) 具有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C) 独立性差D)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7、(B )属于信息世界的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A)数据模型 B)概念模型C) 物理模型 D) 关系模型 8、在对层次数据库进行操作时,如果删除双亲结点,则相应的子女结点值也被同时删除。这是有层次模型的( C )决定的。 A) 数据结构 B) 数据操作C)完整性约束 D) 缺陷 9、( A )是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A)关系模型 B) 关系 C) 关系模式 D) 关系数据库 10、在关系模型中,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称为( D ) A) 关系 B) 属性 C) 分量 D)域 11、关系是------。( D ) A) 型 B) 静态的 C) 稳定的 D)关系模式的一个实例 12、数据结构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这是数据库设计的( B )阶段。 A) 需求分析 B) 概念设计 C) 物理设计 D) 逻辑设计 13、非关系模型中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C )。 A) 两个记录型间的联系 B) 记录 C) 基本层次联系 D) 实体间多对多的联系 14、在数据模型的三要素中,数据的约束条件规定及其联系的( A ) 。 A) 制约规则 B) 动态特性 C) 静态特性 D) 数据结构 15、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 B )。 A) 唯一码 B) 候选码 C) 主属性 D) 外码 16、候选码中的属性成为( B )。 A) 复合属性 B) 主属性 C) 非主属性 D) 码属性 17、候选码中的属性成为( B ) A) 复合属性 B) 主属性 C) 非主属性 D) 码属性

数据库基础知识点

1. 数据库的作用 持久化:永久得保存数据。 数据挖掘:通过以有信息,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冗余:数据的重复出现,(插入,删除,修改)带来一些异常。查询时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 2. 创建数据库,创建表,确定表中字段的类型 数据文件:.mdf(main data file主要数据文件) .ldf(log data file 日志数据文件) 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库的数据是客观真实的,没有错误的。 数据库登录: 方式一:window身份验证,如果你具有登录操作系统的权限,你就可以登录登录数据库。 方式二:sql server身份验证,能够登录操作系统,还需要知道登录名和密码。 用户名sa 数据库管理者,他是数据库的最大权限拥有者 常用数据类型: 整型:bigint int smallint tinyint 货币:money smallmoney 时间:datetime smalldatetime 位:bit (0,1) 字符串:char varchar text(一个字符表示8位) Nchar nvarchar ntext(一个字符表示16位) 差异:1. 字符串类型需要加长度。Char(4) text,ntext不需要加长度 2. char varchar的区别 Char是固定长度的,char(8) 存储了’abc’会在’abc’之前加5个空格 Varchar 是可变长的varchar(20) 存储了’abc’,长度就是3 3. 如何分离附加数据库 4. 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的是表中的数据) T_sql:sql+sql server对标准的加强 Sql当中不区分大小写。 增(insert):insert into表名values(字段1的值,字段2的值……) insert into表名(字段1,字段2)values(字段1的值,字段2的值……)—插入部分数据,其他的字段可以不插入,是因为允许为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