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
历史:第21课《西学东渐》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 第一步 解放潮流
1、思考:
试从背景、范围、领导力量、学习重点、 主张、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40年代与 19世纪60—90年代的“西学东渐”有何异同?
(实质:比较“开眼看世界”和“中体西用”)
40年代与60——90年代西学东渐的比较 背景 范围 领导 鸦片战争前后 广州 地主阶级抵抗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地主阶级洋务派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京师同文馆
开平矿 务局
北洋海军
天津武备学堂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的中体西 安庆内军械所 用主张向西方学 上海广方言馆 想一想,我们应该 习的主要内容是 在怎样评价中体西 什么? 用的主张呢?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 志》 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 面?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抵御外来侵略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 们的活动?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参考答案: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①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西方的近代文化。 ②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 ③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 学为用”。 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比较: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忧解难)。”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 材料三:“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 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思考: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②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③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 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作业1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作业1智能点拨【例1】 1996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第八个领域的是( )。
A生物技术 B海洋高技术 C航天技术 D自动化技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回忆可知A项生物技术、C项航天技术和D项自动化技术是在863计划纲要形成时选择的领域,时间是在1986年,而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该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答案】B。
【例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马克思 D邓小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回忆所学知识可知.A项和B项没有提出过这一论断,而C项的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没说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D。
随堂反馈大浪淘沙1、“863计划”最初得到( )的重视并作了批示。
A邓小平 B.周恩来 C毛泽东 D江泽民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的国家是( )。
.A日本 B西欧 C苏联 D美国3、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的国家是( )。
A日本 B西欧 C苏联 D美国4、“863计划”提出是在( )。
A 1978年B 1986年C 1990年D 1996年5、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开始于( )。
A 20世纪末B 2l世纪C 20世纪初D 19世纪末6、据调查,在我国几千万的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了( )。
A 80%以上B 90%以上C 95%D 98%以上7 、2001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 )。
A l亿人B 2亿人C 3亿人D 5亿人8、下列关于网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网络可以查阅各种信息资料 B网络可以进行过程教学C网络可以迅速传递信息 D网络有利无害,无需自护意识友情联盟时间与事件:A 1986年 a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B 1996年 b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C 2001年 c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5亿思维提速列一列被列人“863计划”的八个高科技领域。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 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巩固辅导第八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巩固辅导第八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属于下图科学家的成就是( )A、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B、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C、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D、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3年12月15日,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追溯历史,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C、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D、“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C、培育出优质小麦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科学家是( )A、陈国达B、黄伯云C、刘筠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谁是中国氢弹之父?”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新中国建设史上涌现了许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1)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的是______。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单元 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习题精选第一百篇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单元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习题精选第一百篇第1题【单选题】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A、邓稼先B、钱学森C、杨振宁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天宫系列飞船相继发射。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氢弹B、导弹C、原子弹D、人造地球卫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这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C、“东方红1号”卫星遨游太空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辱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
这个时刻是( )A、导弹部队的建成B、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1966年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
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80年,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成为中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
该技术的发明人是( )A、袁隆平B、焦裕禄C、邓稼先D、黄继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杨振宁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指的是1964年(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C、中国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物是( )A、黄继光B、王进喜C、邓稼先D、焦裕禄【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焦裕禄B、钱学森C、邓稼先D、王进喜【答案】:【解析】:第12题【辨析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新起点与新挑战》优质课教学设计_0

3、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少数民族有很多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投入了物质和精力实行保护、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1、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度,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让少数民地区逐渐富起来。2、促动各民Fra bibliotek发展的国家政策
学生阅读106-107页小字部分、“博闻”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概况》。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支持有哪些政策?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实施和完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是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
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金居金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位的亚洲国家。
初2历史笔记第21课

初2历史笔记第21课
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二历史第21课的笔记范例。
第21课: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和政治
一、经济建设
1. 年:经济恢复期
措施:土地改革、剿匪、打击投机倒把、统一财政经济等。
结果:经济逐渐稳定,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
2. 年:“一五”计划
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兼顾农业和轻工业。
主要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
影响: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二、政治建设
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外交成就
1. “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意义: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权。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政府代表团谈判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以上仅为简要内容,实际笔记可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完善。
岳麓初中历史八下《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word教案 (4)

3、通过制作人造卫星或火箭等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找资料、观看影视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合作讨论学习等,了解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科研工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畏艰辛的工作精神,认识到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改善人们生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二﹑籼型杂交稻“的培育推广
·织讨论: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知识小结与巩固:组织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进行本课知识的小结归纳。
教学(后记)反思: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课程目标:
(1)讲述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2)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精品练习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一、单项选择题1.863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主要是为了【】A.发展特殊农业,解决吃饭问题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C.发展交通运输,提高运行速度D.发展军事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2.小明是一个中学生,他的下列上网行为不恰当的是【】A.浏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B.给网友发电子邮件C.在家里超时无节制上网D.上网做别人设计的试题3.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批准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后称为《863计划纲要》。
那么,实施“863”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B.增强国家竞争力C.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D.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4.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地球逐渐成为了一个大的村庄,这主要得益于【】A.高速公路的发展B.信息技术的发展C.航空技术的发展D.原子能技术的发展5.以下两项科技成就体现了863计划中的哪一领域的成就【】A.航天技术领域B.信息技术领域C.新材料技术领域D.生物技术领域二、非选择题6.下面是王晓华同学在上《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时做的笔记,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信。
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立刻作了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
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经过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
实施863计划以来,“复制”“基因”“器官移植”等已经成为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生物名词。
2009年,中国还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如期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
863计划对揭开生命奥秘,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1)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四、“863”计划的制定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 制 毛泽东在1956年说:中国“不但
导弹、原子弹、 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 人造卫星 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 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
钱学森和毛泽东在宴会上
1960年11月“东风1号”发射成功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6年10月2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核 导弹试验,图为钱学森(右一)与聂荣臻(右 二)等在现场看到导弹飞行正常时的情景。
1966年10 月27日,聂荣 臻、钱学森、 张震寰、李觉 等在核试验现 场留影。
2001年我国第 一台类人型机器人 亮相国防科大。这 一成果标志着我国 机器人技术跻身国 际先进行列。
王选,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研 制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 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八届政协委员。现任北大方正 技术研究院院长、香港方正董事 局主席。
普及电脑教育
四、“863”计划的制定
2003年“神州” 五号载人飞船升 空
杨利伟出舱瞬间
航天英雄杨利伟
杨利伟太空生活片断
二、“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袁隆平,中国 工程院院士。被国 际农学界誉为“杂 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带 来的全国范围内空前的粮食饥荒,使 他走上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自推广至今,全国已累 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 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我国耕地 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 加了16058万吨,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 国科学家创造的这份领先世界的科技 成果,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 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惠及 全世界。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 制 1.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邓稼先
邓稼先,安徽 人。 1948 年赴美国 普渡大学留学,得 到博士学位后立即 回国, 1950 年被派 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 “两弹元勋”。
钱学森
钱学森,我国现代 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 专家。1935年赴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留学,主攻 航空力学,1938年获加 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 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 事火箭导弹研究。1955 年回国。
王大珩 中国科学院院 士、中国工程 院院士、我国 应用光学及光 学工程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
王淦昌 中国科学院 院士、著名 高能物理学 家。
杨嘉墀 中国科学院 院士、著名 空间自动控 制专家。
陈芳允 中国科学院 院士、著名 电子学家。
“863”计划倡议人
说一说,新中国在 科学技术方面还取得了 哪些突出的成就?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东方红一号”
“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 一号”送入太空
火箭发射调度室
1988年3月7号,我国成功地发 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神州”四号飞 船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 “神舟” 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 利回收。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 研究给了你哪些启示?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1.我国计算机研究的开始和发展 2.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一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电子 计算机试制成功。
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
国防科大研制的 “银河-Ⅲ”百亿 次巨型机
信息技术的应用除 计算机及互联网外,还 有哪些东西?
2001年我国首台蛇 形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 大诞生。该机器人在未 来作战和抢险救灾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其头部装有视频监视器, 在运动过程中可将前方 景象实时传输到后方的 电脑中,科研人员可根 据实时传输的图像观察 运动前方的情景,发出 各种遥控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