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苯磺酸安全使用说明书
洗洁精MSDS

洗洁精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名称:洗洁精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浓稠状液体,产品不分层,无悬浮物或沉淀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于-3℃~10℃的冰箱中放置24h,取出恢复至室温时观察无结晶,无沉淀;(40±1)℃的保温箱中放置24h,取出立即观察不分层,不浑浊,且不改变气味。
一、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
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二、洗洁精的毒性与危害餐具洗涤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根据对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急性口服毒性的研究,确认LAS 的LD50为0.5—2.0克/千克;AES的LD50为1.7—5.0克/千克。
此毒性范围与食用盐和小苏打相当,应属无毒物质。
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一般只有15%至20%,经冲水稀释后约为0.1%—0.15%。
如根据漂洗1次来检测洗涤液残留的表面活性剂的量来估算,每只盘子上沾有的表面活性剂仅为0.0009毫克。
若以每人每天需使用20只盘子计,则每天每人摄取量为0.018毫克;如漂洗两次或用自来水冲洗,则摄取量更微不足道。
据相关研究,每人每天摄取表面活性剂的量在0.3—3毫克是安全线,那么,用餐具洗涤剂洗餐具后,餐具上残留的量远低于此线,因此,可以认定是安全的。
二、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三、消防措施危险特征: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 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D DBS技术说明书编码:2037CAS No.:25155-30-0分子式:C18H29NaO3S分子量:348.4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155-3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
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磺酸MSDS(洗涤用)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眼睛: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皮肤。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皮肤:立即寻求医疗援助并冲洗皮肤及衣物附着物,用大量的水至少15分钟,去除。
食入:不要催吐。立即寻求医疗援助。
吸入:立即寻求医疗援助。除去皮肤及衣物附着物和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不要吸入粉尘,蒸汽,薄雾或气体。不要直接接触眼睛,皮肤或衣服。不要摄入或吸入。
存储: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提供排气通风或其他工程控制,以保持空气浓度低于各自的蒸气
门槛限制的价值。确保无稽之谈和安全淋浴也近端站的work-station位置。
个人防护装备
眼睛:佩戴化学飞溅护目镜。
皮肤:穿合适的防护手套,以防止皮肤接触。
服装: 穿适当的防护衣物,以防止皮肤接触。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物理状态:粘性液体
颜色: 棕色
气味:刺痛气味
沸点: 315摄氏度
熔点: 10摄氏度
自燃温度: 310摄氏度
闪点: 210摄氏度
水溶性:10克/升(20℃)
比重/密度:1.200
EINECS号:248-289-4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本品是有机弱酸,溶于水,用水稀释放热。
十二烷基苯磺酸是无色的液体。
密度:1.2
熔点:10°C
沸点:315°C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如果吞食有害,导致严重的烧伤。
潜在健康影响
眼睛:造成眼烧伤。
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中文名称2:洗手液或洗洁精英文名称2:DDBS技术说明书编码:2037CAS No.:25155-30-0分子式:C18H29NaO3S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155-3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
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消泡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消泡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分散性能。
它常被用作消泡剂,可以有效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防止气泡的形成和稳定。
消泡剂通常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化工、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在化工生产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以被添加到反应体系中,以防止反应过程中气泡的产生,保持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食品加工中,它可以被用于防止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保持食品的质量和外观。
在制药工业中,它常被用作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消泡剂,以确保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消泡剂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要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一种消泡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效果,因此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消泡剂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进行正确的配比和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总的来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消泡剂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降低液体表面张力,防止气泡的产生和
稳定。
在不同的行业中,消泡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证了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msds知识分享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m s d 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DDBS技术说明书编码:2037CAS No.:25155-30-0分子式:C18H29NaO3S分子量:348.4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含量:CAS No.:25155-3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
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执行标准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执行标准
一、产品名称和用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于乳化剂、渗透剂、起泡剂等。
二、外观和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pH值为
7.5-9.5。
三、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含量(%)≥90
游离碱(%)≤2.5
PH值 7.5-9.5
烧失量(%)≤5
水分(%)≤5
四、包装和储存:
1. 包装:内衬塑料袋,外套纸板桶,每桶净重25kg。
2. 储存: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五、使用方法:
1. 用于乳化剂,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2. 用于渗透剂,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水中并加热至80℃左右,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即可使用。
3. 用于起泡剂,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即可使用。
六、注意事项:
1. 避免吸入粉尘,使用时需佩戴口罩和手套。
2. 存放时需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3. 禁止与氧化剂、酸类物质混存。
4. 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或不安全情况发生,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人士。
蓝威宝安全技术说明书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观与性状:
白色至淡黄色薄片、无臭、小颗粒或粉末状。
pH:
熔点(℃):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பைடு நூலக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