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淋巴系统

合集下载

10-免疫系统

10-免疫系统

(三)脾
1.脾的结构

在新鲜的脾切面上,可见大部分组织为深红色,称红髓; 其间有散在分布的灰白色点状区域,称白髓,二者构成了 脾的实质。脾富含血管,脾内淋巴组织形成的各种微细结 构沿血管有规律地分布(图10-10)。
动脉周围淋巴鞘
白髓 脾 红髓 淋巴小结(脾小体) 边缘区 脾索: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条索 脾窦:脾血窦

胸腺还能分泌胸腺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免疫调 节功能。
(二)淋巴结
1.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 巴管(afferent lymphatic vessel)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 相通连(图10-2)。淋巴结的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血管 和输出淋巴管(efferent lymphatic vessel)。被膜和门部的 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 (trabecula),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血管行于其内。在 小梁之间为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和髓 质两部分,二者无截然界限(图10-6)。
(1) 皮质


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 窦构成。 浅层皮质(superfacial cortex) 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 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图10-2)。 副皮质区(paracortex zone)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 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组成,又称胸腺依赖区 (thymus dependent area)。副皮质区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 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的重要部位。高内皮微静脉的内皮 细胞胞质丰富,其中常见正在穿越的淋巴细胞(图10-7), 其内皮细胞核也较一般内皮细胞的大,异染色质少,核仁 明显。 皮质淋巴窦(cortical sinus )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11淋巴系统

11淋巴系统

两缘 : 上缘 , 较锐 , 朝向前上方 , 有 2 ~ 3 个切迹 ; 下缘 , 较钝圆 , 朝向前下方 。
胸腺属于中枢淋巴器官 , 兼有内分泌功能 。 位置 : 胸骨柄后方 , 上纵隔前部 。 外形 : 锥体形 , 质软 , 分为不对称的左 、 右两叶 。 组织代替 。
年龄特点 : 新生儿质量 10 ~ 15 g , 相对体积最大 ; 青春期 25 ~ 40 g; 成年人腺 组织被结 缔
鞘之后 , 弯 向前 下注 入 左 静 脉 角 。 在 左 静 脉 角 处 收 纳 : 左 颈 干 、 左 锁 骨 下 干 、 左 支 气 管 纵 隔干 。 乳糜池 位于 第 1 腰 椎 前 方 , 收 纳 : 左 右 腰 干 、 肠 干 ; 收 纳 范 围 : 左 上 半 身 、 下 半 身 围 : 右上半身 ( 占全身 1 / 4 淋巴) 。 位置 : 四 肢淋 巴结 长 度 :1. 5 cm ; 收纳 : 右颈 干 、 右锁 骨下干 、 右支 气 管纵 隔干 ; 收纳 范 位 于关节 的屈 侧或 肌围成 的沟 、 窝 内 , 内 脏淋巴 结多 位于器 官的 门
淋巴结 、 颏淋巴结 。 收集范围 : 收集颅顶 、 枕部 、 面部 、 口腔内各器官的淋巴 。 输出管 : 注入 2. 颈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 1) 颈前淋巴结 ( 2) 颈外侧淋巴结 ② 颈前深淋巴结 ① 颈前浅淋巴结
位置 : 头部淋巴结排列在头颈部交界处 , 有枕淋巴结 、 乳突淋巴结 、 腮腺淋巴结 、 下颌下
B. 膈上淋巴结
E. 以上都不是
C. 肩胛下淋巴结 C. 属腋淋巴群
13. 关于胃的淋巴 , 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D. 其输出管形成锁骨下干
A. 沿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排列
E. 以上都不是

第10章-免疫系统ppt

第10章-免疫系统ppt

图 17 淋 巴 结 模 式 图
图18 淋巴结光镜图
1.皮质:位于被膜下,由浅层皮质、深层皮质和皮质淋巴窦 构成。
浅层皮质:是B细胞区,含大量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弥散淋巴 组织。
深层皮质: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区。位于皮质深层的弥 散淋巴组织,又称胸腺依赖区;有许多后微静脉。
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星状内皮细胞支撑 窦腔,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上。内皮外有薄层基质、 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网状细胞。输入淋巴管穿过被膜与 皮窦相通,再与髓窦相通,最后在门部汇合成输出淋巴管。
一、免疫细胞
是指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包
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一)淋巴细胞(lymphocyte)
由淋巴干细胞发育分化性呈,具有特异性、转化性和
记忆性。
当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
而增殖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
能。
抗原
效应淋巴细胞
图 5 巨 噬 细 胞 处 理 抗 原 过 程 示 意 图
图6 巨噬细胞(左)向T细胞(右)提呈抗原电镜图
图8 交错突细胞电镜图 (1交错突细胞 2 淋巴细胞)
二、免疫组织
又称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以网状组织为支 架,网孔中充满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依形态,分为以下几种: 1.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主要含T细 胞,有的也含大量B细胞。淋巴细胞呈弥散性分布,与组织 无明确界限,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 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2.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含大量B 细胞,少量T细胞等。呈球形小体,界限明确, 抗原刺激后, 产生生发中心。无生发中心者,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 中心者称次级淋巴小结。

肿瘤学试题库第六篇第十章淋巴瘤讲课教案

肿瘤学试题库第六篇第十章淋巴瘤讲课教案

肿瘤学试题库第六篇第十章淋巴瘤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十章淋巴瘤一、选择题A型题1. 恶性淋巴瘤的特异性诊断依据是(5.2.1)BA. 骨髓活检和涂片B. 淋巴结病理学检查C. 尿凝溶蛋白测定D. 免疫球蛋白测定E. 血碱性磷酸酶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 淋巴瘤临床上最典型的特点为:(3.2.1)DA. 肝、脾肿大B. 发热C. 贫血D.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E. 恶病质3. 男性,34岁。

周期性发热4个月,伴皮肤瘙痒,盗汗。

查体: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触痛,肝肋下2cm脾肋下3.5cm,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8.0 X1O9/L,血小板105X109/L,如需明确诊断应做何检查:(5.3.1 ) DA. 腹部CT检查B. 胸部CT检查C. 免疫球蛋白测定D. 淋巴结活检E. 骨髓象检查4. 霍奇金病治疗应用较普遍的的方案是:(631)CA. COP方案B. CHO方案C. ABVM案D. MOP方案E. MACOP-方案5. 恶性淋巴瘤累及颈、腹股沟淋巴结、肝及骨髓,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临床分期:(5.2.1)CA. n BB. 川BC. IV BD. 川AE. V A6. 下列哪型霍奇企病预后最差:(3.2.1) DA. 淋巴细胞为主型B. 结节硬化型(I期)C. 混合细胞型D. 淋巴细胞消减型E. 节结硬化型(U期)7.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下列哪项较为重要:(731) AA. 病理组织类型B. 病人全身症状C. 年龄D. 性别E. 化疗的强度8. 恶性淋巴瘤累及右侧的颈部及从腋下淋巴结,不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临床床分期属:(521) CA. I AB. I BC. n AD. n BE. 川A9. 关于霍奇金病,下列哪项正确:(1.3.1) BA. 多见于老年人B. 既可发生于淋巴结,亦可发生在结外淋巴组织C. 找到里一斯细胞即可确诊D. 肝脏病变往往来自腹膜后淋巴结E. 确诊依靠骨髓穿刺10. 关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下列哪项正确(5.2.1 )CA. 病变在颈部,腹股沟部为I期B. 病变仅累及胃部为U期C. 病变在横膈上下为川期D. 病变在颈部、腋窝、后腹膜淋巴结、脾为W期E. 病变颈部、腋窝、肝、肺为川期11. 关于霍奇金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分类正确的是:(521 )CA. 找到Reed-stemberg细胞即可确诊B. 有全身症状的老年病人很可能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霍奇金病C. 预后最好的是淋巴细胞为主型D. 各种组织学分型固定,不相互转化E. 国内以淋巴为主型多见12. 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下列哪项正确:(1.2.1 )CA. 常见于青年人B. 女性较男性多C. 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播散D. 全身症状常见于早期患者E. 全身瘙痒常见13. 关于霍奇金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正确:(421 )DA. 见于各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B. 脾肿大常见C. 首见症状常是全身瘙痒D. 饮酒后引起淋巴结疼痛,是HD特有的表现E. 周期性发热见于绝大多数患者14. 关于恶性淋巴瘤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2.1)D15. A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16. B临床特点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17. C有发热和脾肿大18. D是白血病的一个亚型19. E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淋巴瘤20. 霍奇金病的组织病理特点是在肿瘤组织中可见(3.1.1)A21. A Reed-Stemberi 田胞22. B网织红细胞23. C异常网状细胞24. D巨核细胞25. E铁粒幼细胞26. 根据病变的范围,淋巴瘤可分为四期,对II期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5.2.1)C27. A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28. B横膈两侧都有病变29. C病变累及两个淋巴结区,但在横膈同一侧30. D累及骨髓31. E病变弥漫,横膈两侧都有病变32. 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是(5.2.1)D33. A骨髓检查34. B CT检查35. C MRI 检查36. D病理活检37. E X线检查A2型题38. 男性,45岁。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新.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新.

长春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长春市农业学校二○一二年三月《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家畜解剖生理学二﹑适用专业1.前言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是畜牧兽医岗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课程承担着家畜解剖和生理专业基本技能的传授任务。

只有掌握了解家畜解剖和生理知识及专业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正常畜禽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系统的生理过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条件,才能进一步学习好后续专业课程,也能在工作中更好的为畜牧业服务。

1.1课程的性质动物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动物解剖生理学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1.2设计思路为使学生掌握家畜解剖与生理课程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主要动物机体结构和实验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的设计是通过过程性的训练及考核,通过形成性联系及渐进式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把握技能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在系统掌握本课程专业技能操作的同时,初步具有应对复杂问题及进行有效扩散思维以及创造的能力。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后学生应具有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独立思考、自主创业的精神。

1.3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基本要求:大体解剖部分:掌握动物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色泽、硬度及结构特征和功能,同时掌握动物体尺测量的标志和动物解剖的程序与方法。

医学免疫学第九,十章 B、T 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九,十章  B、T 淋巴细胞
IgV区基因的重排主要通过重组酶的作用实 现的。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9
重组酶包括:①重组激活酶基因(RAC)②末端脱 氧核苷酸转移酶③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重组酶作用:可以从众多的V(D)J基因片段中个选择 1个V片段,1个D片段和一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 成V(D)J连接,最终表达为有功能的BCR
4.体细胞高频突变:在已完成Ig基因重排的基础上 ,成熟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生发中心接受抗原刺 激后发生。不仅能增加抗体的多样性,而且可导致 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14
(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造血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祖B细胞→前B细胞 →未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
CD32 有a和b两种亚型,其中b亚
型即FcγRIIB ,负向调控B细胞 的活化及抗体的分泌。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38
Fc受体 (1) 组成:主要为FcγRⅡ-B1分子,含一个ITI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基序。
52
第一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
HSC在骨髓中分化成淋巴样祖细胞。可经血液循 环进入胸腺,在胸腺中完成T细胞的发育,成为成 熟T细胞,再经血液循环进入外周淋巴器官,主要 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的胸腺依赖区,接受抗原刺 激发生免疫应答。
高 糖类 多反应性 IgM>IgG
低/无 低/无
B-2 -
出生后 由骨髓产生
低 蛋白质 单特异性,尤其在免疫后 IgG>IgM
高 有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43
第四节 B细胞的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中枢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外周淋源自器官组弥散淋巴组织
成 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胸腺 骨髓
组织学与胚胎学
淋巴结 脾
扁桃体
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抗原提呈细胞
概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功能
❖免疫防御:体外 Ag(Antigen)
❖免疫监视:体内变异细胞 ❖免疫稳定:体内衰老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immune)
组织学与胚胎学
血-胸腺屏障
①内皮C ②内皮基膜
③血管周隙 巨噬C
组织学与胚胎学
2.胸腺功能: 是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 分泌胸腺激素
二、淋巴结
* 颈部 * 腋下 * 腹股沟 * 肠系膜 * 脊柱前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1.结构
肾形,豆形
致密结缔组织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成为 支架结构。 输入(凸面)和输出淋巴管(门部) 实质: 淋巴组织分成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实质
白髓 红髓
淋巴小结 边缘区
脾索 脾血窦
被膜 小梁
组织学与胚胎学
白髓 红髓
白髓
L小结 边缘区 A周围L鞘
组织学与胚胎学
红髓
脾索 脾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脾 窦 扫 描 电 镜
Splenetic sinusoid
组织学与胚胎学
白髓: A周围L鞘:中央A+弥散LT:TC区. L小结(脾小体):BC区. 边缘区: TC 和 BC.
组织学与胚胎学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淋巴细胞和 其它免疫细胞。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

系统解剖学淋巴及感觉器官

系统解剖学淋巴及感觉器官

第10章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由一系列从细到粗的淋巴管道、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所组成1、全身有九条淋巴干:①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的淋巴管。

②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的淋巴管。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部的淋巴管。

④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腹壁及腹腔成对脏器的淋巴管。

⑤肠干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管。

2、淋巴导管: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自乳糜池→与主动脉一起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胸腔,在食管后方、脊柱前方上升→胸廊入口→颈部,呈弓状弯曲→左静脉角。

右淋巴导管3、淋巴结:4、脾:位于左季肋区深部,胃底的左侧,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

正常时在肋弓下不能触及。

牌是实质性器官,质软而脆,可分为两面、两缘和两端。

两面——膈面隆凸、5、胸腺胸腺位于上纵隔前部,呈长条形,分左、右两叶,以结缔组织相连。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

成人的胸腺逐步萎缩。

感觉器官第11章、视器第一节、眼球眼球由眼球壁及内容物组成。

一、眼球壁分为外膜(纤维膜)中膜(血管膜)内膜(视网膜)(一)外膜(纤维膜)角膜——占前1/6,无色透明、曲度较大,有折光作用,无血管,但感觉神经末梢丰富。

巩膜——占后5/6,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对眼球内容物起保护作用。

巩膜静脉窦(二)中膜(血管膜)虹膜——最前部,圆盘状,中央有瞳孔。

虹膜内有二种滑肌,对瞳孔的作用。

睫状体——环行,为中膜最厚部,有睫状突、睫状小带及睫状肌,作用。

脉络膜——占后2/3,富有血管、色素细胞,起营养、保护作用。

(三)内膜(视网膜) 虹膜部,睫状体部,视部——在脉络膜内面,感光。

视网膜神经部由外→内有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

感光细胞有感光作用,分为: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颜色,在黄斑处较密集。

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广泛分布于视部。

感光物质的合成需要维生素A。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位于视网膜后部、是视神经的起始处(视神经由节细胞的轴突组成),呈白色圆形隆起、无感光细胞,不能感光,称盲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穿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淋巴系统一、授课章节10.1淋巴 10.2淋巴管二、学时安排总共4学时(第1,2课时)三、教学目标1.淋巴系统的组成。

2.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的分类。

3.动物浅表淋巴结的位置。

4.脾脏的机能。

5.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的分类。

2.动物浅表常检淋巴结的位置。

3.脾脏的位置及机能。

4.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难点:1.免疫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2.淋巴管的分类,胸导管、乳糜池的位置。

五、教具淋巴系统的标本或挂图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复习旧课:心脏的形态和位置。

心腔的基本结构。

大循环、小循环的路径。

自动节律性、心动周期、脉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

血液的主成份。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淋巴系统由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组成。

掌握动物浅表常检淋巴结的位置。

脾脏的机能。

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II.新课一、淋巴淋巴的特点:淋巴(淋巴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由淋巴浆和淋巴细胞组成。

提示: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三部分组成。

淋巴(淋巴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由淋巴浆和淋巴细胞组成。

淋巴只有通过淋巴结后才含有淋巴细胞。

淋巴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生理意义:1.调节血浆和组织细胞之间的体液平衡。

2.淋巴液可起免疫、屏障、防御作用。

3.重新吸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4.参与脂肪的运输。

二、淋巴管淋巴管的特点:淋巴管是淋巴的通道,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注意:淋巴管的起始位置一、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

管壁通透性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可以通过蛋白质、细菌、异物等较大的物质。

毛细淋巴管遍布于全身组织器官。

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可吸收脂肪,其淋巴呈乳白色,称为乳糜。

二、淋巴管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集而成。

淋巴管管壁结构与静脉相似。

淋巴管粗细不一,管壁薄,瓣膜多。

淋巴管有浅层淋巴管和深层淋巴管两种。

浅层淋巴管汇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深层淋巴管汇集肌肉、内脏和骨的淋巴。

三、淋巴干淋巴干是机体一个区域内较大的淋巴集合管。

淋巴干常与大血管伴行。

淋巴干有气管淋巴干、腰淋巴干、腹腔淋巴干和肠淋巴干等。

四、淋巴导管淋巴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集合管,有两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胸导管是全身最长的淋巴集合管。

胸导管的起始部为乳糜池。

乳糜池位于右膈肌脚和主动脉之间,呈长梭形。

胸导管入胸腔后,沿胸主动脉的右上方向前延伸,越过食管和气管左侧向下,在胸前口处注入前腔静脉。

胸导管几乎收集全身约3/4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短而粗,紧靠胸前口气管的右侧,末端注入前腔静脉起始部或右颈静脉。

右淋巴导管汇集右侧头颈部、右前肢和右侧胸部的淋巴。

布置作业:.淋巴系统的组成。

2.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的分类。

3.动物浅表淋巴结的位置。

4.脾脏的机能。

5.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板书设计: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复习旧课:心脏的形态和位置。

心腔的基本结构。

大循环、小循环的路径。

自动节律性、心动周期、脉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

血液的主成份。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淋巴系统由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组成。

掌握动物浅表常检淋巴结的位置。

脾脏的机能。

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II.新课一、淋巴淋巴的特点:淋巴(淋巴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由淋巴浆和淋巴细胞组成。

提示: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三部分组成。

淋巴(淋巴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由淋巴浆和淋巴细胞组成。

淋巴只有通过淋巴结后才含有淋巴细胞。

淋巴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生理意义:1.调节血浆和组织细胞之间的体液平衡。

2.淋巴液可起免疫、屏障、防御作用。

3.重新吸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4.参与脂肪的运输。

课后反思:第10章淋巴系统一、授课章节10.3淋巴器官 10.4淋巴组织二、学时安排总共4学时(第3,4课时)三、教学目标1.淋巴系统的组成。

2.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的分类。

3.动物浅表淋巴结的位置。

4.脾脏的机能。

5.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的分类。

2.动物浅表常检淋巴结的位置。

3.脾脏的位置及机能。

4.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难点:1.免疫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2.淋巴管的分类,胸导管、乳糜池的位置。

五、教具淋巴系统的标本或挂图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复习旧课:心脏的形态和位置。

心腔的基本结构。

大循环、小循环的路径。

自动节律性、心动周期、脉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

血液的主成份。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淋巴系统由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组成。

掌握动物浅表常检淋巴结的位置。

脾脏的机能。

淋巴、乳糜、淋巴结的概念。

II.新课三、淋巴器官淋巴器官的特点: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两大类。

注意: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的分布位置一、中枢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一)胸腺1.形态位置胸腺为灰红色至黄白色的分叶腺体,原为一对,牛由颅底沿食管、气管两旁经胸前口入胸腔前部,在胸腔内左右合并。

性成熟后逐渐退化。

牛的颈部胸腺在8周龄后开始退化,其胸部胸腺可保留到6岁。

2.组织结构胸腺小叶的外周为皮质,中间为髓质。

皮质由淋巴细胞及少量上皮、网状细胞组成。

髓质中淋巴细胞较少,而上皮网状细胞较多。

此外还有胸腺小体,由扁平的网状细胞呈同心圆排列形成。

3.功能产生胸腺激素。

转移到胸腺内的骨髓干细胞在胸腺激素影响下,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血液输送到外周免疫器官,参与细胞免疫作用。

(二)骨髓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骨髓是形成各类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血细胞的场所。

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化能力,可分化为:①淋巴细胞,它通过胸腺(畜)或腔上囊(禽)分化成T细胞或B细胞;②髓样干细胞,可发育成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和巨噬细胞系等。

二、外周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和脾,形成于胚胎晚期,终身存在。

(一)淋巴结1.形态、分布淋巴结呈豆形至长条形,略凹陷处为淋巴结门,输出淋巴管和血管由此进出。

位于淋巴管的径路上,多分布于器官的门附近、血管干沿途和血管主干的分支处。

浅层淋巴结常可在畜体表摸到,特别是因病理情况而肿胀时。

深层淋巴结也是病理剖检和卫生检验的重要检查对象。

2.组织结构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向内分出小梁构成支架,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内部的髓质。

皮质内的淋巴组织形成的淋巴小结,其中央是生发中心,为B细胞聚集处。

小结的外周是T细胞区。

髓质的淋巴组织排成髓索,髓索也为B细胞区。

3.功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活动和过滤淋巴液。

4.动物常检浅层淋巴结,下颌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

(二)脾1.形态位置牛的脾呈长而扁的椭圆形,灰蓝色,质较硬,位于瘤胃背囊的左前方。

羊的脾为钝角的三角形,红紫色,质地柔软。

长轴斜向前下方,约由最后肋骨的椎骨端至第10肋间隙的中部。

猪的脾长而狭窄,紫红色,质较软,位于胃大弯左侧。

马的脾呈扁平镰刀形,上端宽大,下端狭小,深红色,在胃左侧和左肾之间。

2.组织结构脾实质称脾髓,分为红髓和白髓。

红髓由淋巴组织构成脾索,是B细胞区;白髓形成淋巴鞘和典型的淋巴小结,它们的外周为T细胞区,小结的中央称生发中心,主要为B细胞区。

3.功能造血、滤血、清血、储血。

四、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的特点:是分散在其他器官内注意: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内。

淋巴组织在体内分布很广,其中一部分并不形成淋巴器官,而是分散在其他器官内。

有的淋巴组织密集呈球状,称淋巴小结。

有些淋巴组织排列疏松,称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内。

淋巴组织起过滤和防卫作用,是机体的一道防线。

五、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特点:是产生淋巴细胞的场所注意:T细胞参与细胞的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的免疫免疫细胞包括各类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K细胞和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而免疫活性细胞则仅指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并能接受抗原的刺激,随后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一类细胞。

T细胞和B细胞是最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一、T细胞T细胞来自骨髓,在胸腺成熟后T细胞进入血液、淋巴液中,可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机体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勇斗士。

T细胞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细胞免疫。

二、B细胞B细胞也来自骨髓,当它受到抗原刺激后,成为成熟的B细胞,转移至脾,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中内质网丰富,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参与免疫应答。

若未遇抗原刺激,数天后相当数量的B细胞死亡。

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的,抗体存在于体液里,所以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

三、K细胞K细胞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不能单独杀伤靶细胞,但能杀伤与抗体结合的靶细胞,且杀伤力较强,能杀伤肿瘤细胞、被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的细胞。

四、NK细胞NK细胞又叫自然杀伤细胞,它不依赖抗体,不需要抗原刺激即可杀伤靶细胞。

对肿瘤细胞及病毒感染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五、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分散在许多器官组织中的具有强大吞噬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都来自于单核细胞,包括肺内的尘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肝窦中的枯否氏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脾中的巨噬细胞、脑和脊髓中的小胶质细胞等。

六、粒细胞细胞质中含有颗粒的白细胞称为粒细胞。

有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大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除具有吞噬细菌、抗感染能力外,尚可与抗体、抗原结合,形成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原复合物,加大对抗原的吞噬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反应有关,有较强的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参与体内的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IV.小结本章小结III.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淋巴系统由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组成。

动物浅表常检的淋巴结有。

下颌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

脾脏有造血、滤血、清血、储血的机能。

V. 作业1.比较家畜脾脏的形态特征。

2.动物常检浅层淋巴结有哪些。

3.脾脏的功能。

4.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