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毒性检测方法汇总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蒽环类药物作为抑制细胞生长的抗生素,在半个世纪前被发现,当今以多柔比星为代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不幸的是,该类药物引起的心脏副作用使肿瘤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大于肿瘤复发。
尽管心脏肿瘤学近年来已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没有能力充分预测肿瘤治疗所带来的相关心血管副作用,导致了低估或过度诊断心脏毒性,甚至有时不恰当的终止了肿瘤患者的生命救治。
《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实用指南》将肿瘤相关心血管毒性分为9类: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心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和卒中、肺动脉高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抗肿瘤药物挽救生命的同时预防或减轻心脏毒性,促进潜在心血管副作用与抗肿瘤治疗最大效益的平衡,是心脏肿瘤学的治疗目标[1-5]。
现对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传统生物标记物国内外学者对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因素[6]。
肌钙蛋白作为心脏唯一的结构蛋白,是心肌特殊同源异构体,缺血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溶胞浆池快速耗尽。
当心肌细胞受到破坏时,进一步使肌钙蛋白释放入血。
因此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害,超敏肌钙蛋白因更敏感被广泛应用作为心肌缺血的早期标志。
研究发现所有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中Hs-cTnT值均正常,且在不同累积剂量分组中其数值并无区别,甚至当NT-proBNP升高和/或EF中度降低时,其值仍正常[7]。
与之相似的研究,对比NT-proBNP和cTnT值对预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价值,发现所有患者中只有NT-proBNP值异常,且在该值升高的亚组中,LVEF值下降更明显[8]。
这表明了cTnT和Hs-cTnT并不是监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理想敏感指标。
但值得关注的是cTnT可以作为急性心脏毒性的检测指标,有研究发现在cTnT升高的患者中,LVDD在6个月时有明显改变(P=0.0026),而在NT-proBNP明显升高的患者中,并未观察到任何ECHO值的改变[9]。
药物毒性测试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药物毒性测试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引言药物毒性测试是新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毒性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为药物毒性测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物毒性测试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体外细胞毒性测试技术1. 细胞毒性传感技术细胞毒性传感技术是通过利用细胞感应器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毒性。
其中包括细胞膜电位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检测、酶活性测定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优势在于对药物毒性的快速检测,能够提供初步评估药物毒性的信息。
2.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传统的细胞毒性测试通常使用二维细胞培养模型,但这种模型无法完全还原人体内细胞的生理环境。
而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状态,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近年来,各种三维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药物毒性测试提供了更准确的结果。
二、体外器官模型技术1. 人工微型器官技术人工微型器官技术包括体外器官芯片和组织工程等技术,能够模拟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如肝脏、心脏、肾脏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毒性作用,提高药物筛选的准确性。
2. 人体器官模型技术人体器官模型技术使用体外培养的真实人体器官组织来评估药物的毒性。
这些模型通常使用捐赠的人体器官组织,通过维持其在体内的微环境,使其保持原有生理功能。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更好地模拟人体内的生理情况,提供更准确的药物毒性信息。
三、体内影像分析技术体内影像分析技术在药物毒性测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的毒性评估方法依靠人工观察和取材进行,有时难以提供准确的结果。
而体内影像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实时观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客观的药物毒性信息。
四、计算机辅助预测技术计算机辅助预测技术利用计算机模型和算法,对药物的毒性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快速评估药物的潜在毒性,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

1、对症处理 2、心衰应常规联用3种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 剂(1类) 3、心脏保护剂(3类)
第一章
(五)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监测方法
方法
优点
缺点
超声心动图
显示心脏形态和功能;病人不需接触电离辐射;组织多普勒对监测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更敏感
LVEF检测费时,操作重复性差;LVEF对监测早期的临床前心脏病变不敏感;FS和LVEF受前后负荷影响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MUGA)
静止时射血分数<20%
-
心电图QT间期校正间隔时间延长
QTc450-480ms
QTc481-500ms
至少两个单独的心电图中QTc≥501ms
QTc≥501ms或较基线改变>60ms,尖端扭转性或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律失常征兆/症状
-
心脏不良事件评定标准(CTCAE 4.0)
药物心脏毒性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 蒽环心脏毒性病理学改变:
很好地评估射血分数;可评估局部室壁的运动和舒张功能
侵入性的——病人接触辐射,影响其重复性;低空间分辨率;不能显示瓣膜功能;LVEF对监测早期的临床前心脏病变不敏感
负荷超声心动图
可检测出静息状态下掩藏的心脏异常
非常规应用
生化标记
肌钙蛋白是监测心肌损伤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记物;是潜在的有效的筛查工具
关于临床价值的数据比较有限
危及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介入治疗(如持续静脉治疗或机械血液动力学支持治疗)
药学专业药物安全评价里常见毒理学问题的解析与应对

药学专业药物安全评价里常见毒理学问题的解析与应对引言药物安全评价是药学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药物的毒理学问题。
毒理学是研究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效应的科学,对于药物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学专业药物安全评价中常见的毒理学问题进行解析与应对。
一、急性毒性评价急性毒性评价是对药物在短期内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效应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LD50试验和急性毒性症状观察。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动物实验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的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如体外细胞毒性测试和计算机模拟等,来综合评估药物的急性毒性。
二、慢性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评价是对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效应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长期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
然而,这些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并且结果并不总是准确可靠。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评价方法,如基因表达谱分析和体外器官模型等,来更好地评估药物的慢性毒性。
三、致畸性评价致畸性评价是对药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动物胚胎发育试验和细胞遗传毒性试验。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动物实验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的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如体外胚胎发育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来综合评估药物的致畸性。
四、肝毒性评价肝毒性评价是对药物是否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进行评估。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对于药物的肝毒性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和肝功能指标检测。
然而,这些方法只能提供肝脏受损的表面信息,无法深入了解药物对肝脏的具体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评价方法,如肝脏细胞培养和肝脏组织工程等,来更好地评估药物的肝毒性。
五、心脏毒性评价心脏毒性评价是对药物是否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进行评估。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药物的心脏毒性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心电图监测和心肌细胞培养。
心肌肌钙蛋白对蒽环类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检测作用研究

心肌肌钙蛋白I对蒽环类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检测作用研究陆粤就 陆森[摘要] 目的 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对检测蒽环类(ANT)药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作用。
方法 将57例接受ANT化疗的白血病患者按化疗期间血清CTnI浓度分为CTnI+组21例(血清CTnI≥0.1ng/mL)和CTnI-组36例(血清CTnI<0.1ng/mL)。
检测所有患者首次化疗前1d及每化疗周期第2天血清中CTnI浓度,并于化疗前1周及接受化疗后第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观察两者的变化。
结果 患者血清CTnI在C2达到峰值,其中CTnI+组(127.43±121.82)×10-3ng/mL,CTnI-组(8.18±16.57)×10-3ng/mL,之后呈现曲折性变化,且两组患者组间CT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测量LVEF显示,接受化疗后6个月CTnI+组、CTnI-组LVEF下降10%发生率分别为23.3%和8.3%,均显著高于化疗后3个月CTnI+组14.3%和CTnI-组2.8%(P <0.05),且化疗后3个月和6个月CTnI+组LVEF下降10%发生率14.3%和23.3%均显著高于CTnI-组2.8%和8.3%(P <0.05)。
结论 CTnI可作为检测ANT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指标。
[关键词] 心肌钙蛋白I;蒽环类;白血病;心脏毒性[Abstract ] Objective Toresearch the value of cardiac troponin I (CTnI) measurement in prediction of anthracycline (ANT)-induced cardiotoxicity. Methods Fifty-seven leukem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TnI+ group (CTnI ≥0.1ng/mL) and CTnI- group (CTnI<0.1ng/mL). Serum CTnI before and after each cycle of chemotherapy and LVEF before and at the 3rd and 6th month of the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Results No patients experienced CHF.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VEF reduction ≥10% in CTnI+ group was signi fi cantly higher than CTnI- group (P <0.05). Conclusion CTnI can be a useful marker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ANT-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leukemia patients.[Key words ] Cardiac troponin I; Anthracycline ; Cardiotoxicity; Leukemia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25.012作者单位:525300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陆粤就 陆森)蒽环类(ANT)药物具有高效抗血液系统肿瘤作用,临床化疗方案中ANT药物呈现剂量—效应线性关系,单剂量增加其心脏毒性也愈突出[1]。
阿霉素心脏毒性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阿霉素心脏毒性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史亚荣,程龙献•吴晶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阿霉素广泛用于肿瘤的化疗,但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
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机制复杂且具有不可逆性,与其增加氧化应激、抑制拓扑异构酶2队干扰线粒体功能等有关。
在保证阿霉素抗肿瘤作用下减轻其心脏毒性是肿瘤化疗的研究重点之一。
蔥环类似物、神经激素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可减轻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本文就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机制、监测方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肿瘤;阿霉素;心脏毒性;机制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SHI Ya-rong,CHENG Long-xian・WU Jing-ji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U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CHENG Long-xian,E-mail:**********************Abstract:Doxorubici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umor chemotherapy,but it could cause dose-dependent cardiotoxicity.The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has complex mechanism and is irreversible.It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oxidative stress・inhibition of topoisomerase2(3,and interference with mitochondrial function.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doxorubicin・to reduce its cardiotoxicity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of tumor chemotherapy. Curr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thracycline analogs.neurohormone antagonists,statins and other drugs can reduce the cardiotoxicity of doxorubicin.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chanism of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its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reatment.Keywords:tumors;doxorubicin;cardiotoxicity;mechanism阿霉素是从波赛链霉菌中分离出来的,由氨基糖通过糖昔键与四环蔥醍键合成的非选择性I型蔥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食管癌、骨肉瘤、卡波西肉瘤、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但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心肌坏死和大面积不可逆损伤.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灯。
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评价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的隐匿性心肌毒性

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评价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的隐匿性心肌毒性【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评价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的隐匿性心肌毒性。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正文分别阐述了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研究、心肌毒性研究方法与进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启示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了研究成果。
本研究对于揭示肺癌患者在GP化疗方案下的心肌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3D-STI、心脏综合指数、肺癌、GP化疗、心肌毒性、隐匿性、评价、结果分析、讨论、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方式。
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往往会出现心肌毒性的不良反应。
心肌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甚至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如何准确评估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的心肌状况,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心脏功能评价中,常采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传统的心脏功能评价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心肌的代谢状态和微循环情况。
引入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可更全面地评估心肌的功能状态,为肺癌患者在接受GP化疗过程中的心脏保护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评价肺癌患者GP 化疗方案的隐匿性心肌毒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同时为肺癌患者的心脏健康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评价肺癌患者在接受GP化疗方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匿性心肌毒性,探讨其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在评估肺癌患者心肌功能方面的优势和应用价值;2. 综述现有关于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相关研究,明确GP化疗方案可能对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3. 探讨心肌毒性研究方法和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4. 通过对3D-STI联合心脏综合指数评价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的隐匿性心肌毒性结果进行分析,揭示GP化疗可能的心脏毒性机制和潜在风险;5. 最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治疗决策,保障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心脏功能的安全。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

实用全科医学 20 0 8年 3月第 6卷 第 3期
A pi or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eea Pat ! p ldJunl f nr rci e G l
, :! :
・
2 97 ・
述】
蒽 环 类 药物 心脏 毒 性 的 监测
透性 及损伤程度 的影 响。这些酶并不 是心肌 特有 的酶 , 存在 也 于肝脏 、 组织 、 脑 肾脏 、 骨骼肌等组 织和器 官 中, 除心 肌损伤外 , 在 骨骼肌损伤 、 电击 复律 、 血 、 溶 胸部 创伤 等情 况下 , 述几 种 上 酶学 指标也会有不 同程度 的升高 , 特异性 不够理想 。
瘤 和实体瘤 具有高 效 的作用 。在 临床 化疗 方案 中蒽 环类 药 物 呈 现出明显 的剂量 一效应 的线性 关 系 , 但是 随着 剂量 的增 加 , 其骨髓 抑制 、 心脏 毒性 、 脱发等副作用 也愈 加突 出, 尤其 是心脏 毒性 的累积作用 , 限制 了它 的长期使 用。蒽环类 药物心脏 毒性 的临床表现有急性 、 慢性 和迟发 性 3种 。较 为常见 的是慢 性心 脏 毒性 , 出 现 在 治 疗 1年 以 内 , 现 为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和 多 表 ( ) 或 心肌病 。临 床发 病隐 匿 , 预后 极 差 , 病死 率 高达 4 %… 。 8
n。其 中 c n I T T及 c n 仅存 在于 心肌 中 。c n不能透 过完 整 Tl T 的心 肌 细胞 膜进 入血 循 环 , 故健 康 人血 内不 含 或含极 低 量 的 cn T 。当心 肌细胞发生变性 坏 死 , 细胞膜 破损 时 ,T c n弥 散进入
细胞 间质 , 6h开始升高 ,4— 0h达 到高 峰 , 3~ 1 2 在血 中可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心脏形态和功能;病人不需接触电离辐射;组织多普勒对监测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更敏感
LVEF检测估心脏损伤程度;FS和LVEF受前后负荷影响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图(MUGA)
1类
很好地评估射血分数;可评估局部室壁的运动和舒张功能
侵入性的——病人接触辐射,影响其重复性;低空间分辨率;不能显示瓣膜功能;LVEF对监测早期的临床前心脏病变不敏感
负荷超声心动图
可检测出静息状态下掩藏的心脏异常
非常规应用
生化标记
肌钙蛋白是监测心肌损伤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记物;是潜在的有效的筛查工具
关于临床 价值的数据比较有限
磁共振成像(MRI)
评估心肌功能与损伤的有价值的工具
价格因素限制其应用
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
图像质量与MRI相似
高辐射剂量,应用受限
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3类
提供心脏毒性的组织学证据
有创伤;需专家操作并解释结果;只能检测小样本的心肌组织;在中国不适合进行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定义,指具有下面的一项或多项表现,但不包含化疗/靶向药物使用早期发生的亚临床的心血管损伤:
(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肌病,表现为整体功能降低或室间隔运动明显降低;
(2)充血性心衰(CHF)相关的症状;
(3)CHF相关的体征,如第3心音奔马律、心动过速,或两者都有;
(4)LVEF较基线降低至少5%至绝对值<55%,伴随CHF的症状或体征;或LVEF降低至少10%至绝对值<55%,未伴有症状或体征。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方法:
方法
推荐
优点
缺点
心电图
2B类
常规检测
特异性低;
心肌酶谱
2B类
常规检测,特异性较高,能检测早期蒽环类心脏毒性
特异性较低
心肌肌钙蛋白(cTn)
1类
心电图和LVEF出现明显变化前,可检测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早期心脏毒性;特异性较高
脑钠肽(BNP)
2A类
浓度与心衰程度相关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