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

合集下载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蒽环类药物作为抑制细胞生长的抗生素,在半个世纪前被发现,当今以多柔比星为代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不幸的是,该类药物引起的心脏副作用使肿瘤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大于肿瘤复发。

尽管心脏肿瘤学近年来已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没有能力充分预测肿瘤治疗所带来的相关心血管副作用,导致了低估或过度诊断心脏毒性,甚至有时不恰当的终止了肿瘤患者的生命救治。

《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实用指南》将肿瘤相关心血管毒性分为9类: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心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和卒中、肺动脉高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抗肿瘤药物挽救生命的同时预防或减轻心脏毒性,促进潜在心血管副作用与抗肿瘤治疗最大效益的平衡,是心脏肿瘤学的治疗目标[1-5]。

现对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传统生物标记物国内外学者对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因素[6]。

肌钙蛋白作为心脏唯一的结构蛋白,是心肌特殊同源异构体,缺血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溶胞浆池快速耗尽。

当心肌细胞受到破坏时,进一步使肌钙蛋白释放入血。

因此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害,超敏肌钙蛋白因更敏感被广泛应用作为心肌缺血的早期标志。

研究发现所有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中Hs-cTnT值均正常,且在不同累积剂量分组中其数值并无区别,甚至当NT-proBNP升高和/或EF中度降低时,其值仍正常[7]。

与之相似的研究,对比NT-proBNP和cTnT值对预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价值,发现所有患者中只有NT-proBNP值异常,且在该值升高的亚组中,LVEF值下降更明显[8]。

这表明了cTnT和Hs-cTnT并不是监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理想敏感指标。

但值得关注的是cTnT可以作为急性心脏毒性的检测指标,有研究发现在cTnT升高的患者中,LVDD在6个月时有明显改变(P=0.0026),而在NT-proBNP明显升高的患者中,并未观察到任何ECHO值的改变[9]。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
究表 明, 阿霉 素单次 注射后 , 心肌 内膜活检 即显示有急性损 害 发生 。用药 4h后 出现 明显 的核染 色质 聚集和核仁 纤维丝 中 心及核仁丝的微小异常 , 2 经 4h细胞修 复后多数异 常能够消 失 。随着蒽环类 药物总剂量 的增加 , 心肌 损伤 的程 度逐渐 加重 , 观察 到的主要改变 是 : 可 肌浆网扩张和肌纤维消失 。病 变早期阶段 , 这些 改变 出现在散在 的心肌 细胞中 , 其周 围包含
研究发现 , 更低 的累积 剂量也会 导致 心肌 病理性损害… 。
三、 迟发 性 心 脏 毒 性
迟发性心脏毒性发生 于化疗结束 一 年以后 , 主要包 括隐
匿性心室功能障碍 、 充血性 心力 衰竭以及 心律失常。
病 理 改 变
许多亚细胞结构参与 了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 的病理改
变, 包括线粒 体、 细胞核 、 仁、 核 肌浆网 、 酶体 、 溶 肌纤维等 。研
维普资讯
临床肺 科杂 志
20 0 8年 3月 第 1 3卷第 3期
35 2
蒽 环 类抗 肿瘤 药 物 的 心脏 毒 性
张 竞 竞 综述
蒽环类药物是最具 活性 的抗 肿瘤药 物之一 , 对造 血系统
孙 惠娟 审校
得心肌组 织易受到损害 。蒽 环类药物进 入心肌 细胞后 , 其蒽 醌基 团在 多种 还原 酶及 N D A H脱 氢酶 的作 用下 还原 为半醌 自由基 , 后者பைடு நூலகம்氧作用产 生超 氧离子 ( ・ , ・ O ) O 经歧 化酶 歧化生成 氧( 和过氧化氢 ( , 裂解产 生的羟 自 O) HO)HO 由基 ( H・) O 更 加 活泼 。这些 自由基 可 以引起 线粒 O 较 ・
二、 钙超载及能量代谢障碍 正常心肌 细胞 中 c 大部分储存 于线粒体 、 浆网及肌 a 肌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及其中药防治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及其中药防治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 素、柔红霉 素 、去 甲氧柔 红霉素和米托 式 ,可 以防止铁离子逸 出 ,避免对 组织 和细胞 的损伤 。而 Paglia
蒽醌等 ,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 ,对于 临床 中发病率高但 等 报道 ,死于心脏毒性 的急性 白血病 患者尸解 时可发现 弥漫
有 望治 愈 的肿 瘤 ,如 急性 白血 病 、霍 奇 金 病 和非 霍 奇 金 淋 巴瘤 、乳 性含铁血黄素增多 ,且血清铁及铁 蛋 白浓度均有 升高,转铁蛋 白
甚 至 出现 心 绞 痛 、心 肌 炎 、心 包 炎 、心 肌梗 塞 。部 分 患 者 可 因化 疗 碍线粒体 电子传递链 ;影响肌动蛋白、肌钙蛋 白等表达 ,引起 细胞
药 物 的心 脏 损 伤 表 现 出 低 血 压 、高 血 压 及 脑 血 管 系 统 症 状 。 内的钙蓄积 ,这些也都可能与其 心肌毒性相关 。近年来有证据显
塞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心 脏 功 能 的 改变 。
引起线粒体 、微粒体脂质过氧化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心脏毒
1 临床 表 现
性 发 生 。
多数 蒽环 类 化 疗药 物 心 脏 毒 性 的症 状 主要 为 心 悸 、胸 闷 等 , 另外 ,蒽环类药物还可能 干扰 心肌纤维膜钠 一钾泵作用 ,阻
出现 ,较 常 见 ,主 要 包 括 心 律 失 常 、低 血 压 及 多 种 心 电 图异 常 ,心 3 危 险 因素 电图上表现为 J:①非特异性 sT—T改 变 、QRS低 电压 、QT间期 3.1 直接 因素 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的危 险因素中 ,累积剂量
延长 ;②心律失 常,常 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也有各种室上性 、 被 认 为是 最重 要 的影 响 因 素 。 近 年 来 有 研 究 表 明 ,剂 量 累 积 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报道 ;③各型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 ,极少 是心脏毒 副反应发生的独立高危 因素。随着累积剂量 的不断增 数 患 者可 猝 死 。这些 变 化 一 般 是 可逆 的 。有 报道 称 ,急性 毒 性 反 加 ,发生心力衰竭 的可能性也逐 渐增力Ⅱ.,但 并不存在一个 明确 的

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

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

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隆耀莹;徐柳月;唐晓琼;张楠【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9月30日.由2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试验组能显著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的降低幅度[标准均数差(SMD) =0.69,95%CI(0.22,1.16),P=0.004],降低B型脑钠肽的升高幅度[SMD=-2.32,95%CI(-3.03,-1.60),P<0.000 01],减少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 =0.47,95 %CI(0.33,0.67),P<0.000 1],降低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率RR=0.54,95%CI(0.41,0.72),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改善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减少心电图异常和ST-T改变的发生率,对应用蒽环类药物的肿瘤患者有心脏保护作用.【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9(016)011【总页数】5页(P1550-1554)【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中药;蒽环;心脏毒性;Meta分析【作者】隆耀莹;徐柳月;唐晓琼;张楠【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蒽环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瘤、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化疗,是常用肿瘤化疗方案的基础药物。

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的防治及护理

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的防治及护理
• 1、起病隐匿,在末次用药后3个月发病者最多
• 2、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疲劳、部分患者进行性呼吸、分者进 行性呼吸急促、困难。肺水肿、心衰。心衰者死亡率达60%
• 3、病理改变有肌纤维破坏和消失、线粒体水肿、心肌空泡变性 等
• 迟发心脏毒性 • 1、在用后5年5年后发病,包括亚急性患者临床上出现失代偿 • 2、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传到室颤、传导阻滞、
用药期间或在用药后数年才表现出来
(五)抗代谢药:
• 5-FU、吉西他滨 • 5-FU:主要心脏毒性:心悸、胸痛、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
合征 • 大多数抗代谢药的心脏毒性是可以治疗的。 • 对以前有心脏病的者,抗代谢药治疗时须谨慎。
(六)其他
• 马利兰、长春花碱、高三尖杉酯碱、维甲酸、伊马替尼
二、化疗期间心脏功能的监测
• 监测 • (1)、实验室检查 • (2)、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 • (3)、其它
心肌生物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可早 期发现心脏毒性, 预测左心室功能障
碍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BNP及BNP前体 发现亚临床心脏毒性, 特别是舒张功能障碍
0 2 01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01
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 QT间期延长、心肌缺血 等损伤
思考
• 回忆一下我科疾病常见哪些化疗方案中包括心脏毒性药物?
• 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有没有继续需要改进的?
R-DA+EPOACH方案: 美罗华0.6 +VP1685mg + VDS1mg+表阿
25mg(D1-D4)
+CTX1.2+G-CSF375ug(D5)
猝死等。
• 3、病理表现现:心肌纤维变性、空泡变性、肌细胞肥大

分析稳心颗粒对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

分析稳心颗粒对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

分析稳心颗粒对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摘要:目的分析在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化疗心功能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入的蒽环类药物化疗心功能损伤患者40名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实验组(n=20)。

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后研究人员评价疗效。

结果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导致心功能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应用稳心颗粒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稳心颗粒在乳腺癌术后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稳心颗粒;辛伐他汀;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疗效Analysis of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Wenxin Granule on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enxin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injury caused by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Method: In this study, 40 patients with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 who were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21 to April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20)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n=20).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vastati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nxin Granule on this basis. After treatment, the researchers evaluated the efficacy. The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differences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Wenxin Granul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se heart function is damaged due to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Wenxin Granule has significa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in patients receiving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which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 Wenxin granules; Simvastat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s; Clinical efficacy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直是临床和科研关注的焦点。

参附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临床观察

参附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 1 0 0年 7月第 1 9卷 第 7期 J T M.u. 0 0 V 11 , o 7 E C J12 1 , o 9 N . .

必 备 中成 药

参 附注射液 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临床观察
沈 娜
中 图分 类 号 : 7 05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4~ 4 X(0 00 R 3.9 B 10 7 5 2 1 )7—13 0 12—床 资 料 比较
表 2 两组 治 疗 前后 心 肌 酶 C K—MB及 c n 水 平 比较 ( TI 面±5 )
1 1 临床 资料 .
选择 白血病 ( L 2 A )1 0例 、 非霍 奇金
1 2 治 疗方 法 .
对 照组 :对 N HL患者 实施 C O H P方
【 摘要】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 。 方法 白血病 ( L 10例 、 A )2 非霍奇金淋
巴瘤 ( H )0例 随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对 照 组 各 8 N L4 0例 , 照 组 N L患 者 实 施 C O 对 H H P方 案 化 疗 , 性 淋 巴 细胞 白 急 血 病 ( L ) 者 实施 V C A L患 D P方 案 化 疗 、 性 髓性 白血 病 ( ML 患 者 实 施 MA和 D 方案 交 替 化 疗 ; 察 组 在 急 A ) A 观 此 基 础 上予 以参 附 注射 液 静 滴 。结 果 治疗 组 心 电图 异 常发 生 率 低 于 对 照组 , 心肌 酶 谱 的 异 常 情 况好 于对 照 组 。 结论 参 附 注射 液可 以防 治 蒽 环类 药 物 所 致 的 心脏 毒 性 。
持续 1 d 5 。所有患 者均 完成 6个周期 化疗 。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

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

方法96例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

两组均采用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同一病种所选用方案相同,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药,预防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其他水化、止吐、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均相同。

3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功能均为正常,治疗后预防组4例出现胸憋、气短、心悸等不适感,均在14 d内恢复;对照组20例出现胸憋、气短、心悸等不适感,其中3例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经营养心肌治疗后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P<0.05)。

两组心电图表现、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分级情况、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以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为代表的蒽环类化疗药因其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同样有效等显著特点在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瘤及卵巢癌方面的独特的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3],但又因其严重的心脏毒性,限制了蒽环类药物的应用人群,许多临床研究和实践观察发现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初次使用可造成的心脏损伤,故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和预防非常重要。

本文研究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2~2014年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疗效确切,但其存在治疗相关心脏毒性,表现为进展性与不可逆性,且首次使用就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

在使用蒽环类药物时,早期监测和提前预防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的蒽环类药物包括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盐酸多柔比星、表柔比星、阿柔比星、米托蒽醌、吡喃多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脂质体柔红霉素、脂质体去甲氧柔红霉素。

蒽环类药物是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胃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卵巢癌等)的基石类药物。

首先,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疗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均肯定了蒽环类药物的地位和作用,推荐的化疗药物如下。

①环类: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

②紫杉类: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③抗代谢药:如卡培他滨、吉西他滨。

④非紫杉醇类微血管形成抑制剂:如长春瑞滨。

其次,蒽环类药物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也彰显了其基石地位。

①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柔比星、表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去
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

②霍奇金淋巴瘤:多柔比星、表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

③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柔比星、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阿柔比星。

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早期监测并提前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需要清楚地了解其相关心脏毒性的分类、特点、作用机理及如何监测和预防,从而使患者有更好的获益。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分类
1、急性心脏毒性在给药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常表现为心内传导紊乱和心律失常,极少数表现急性左心衰。

慢性心脏毒性在化疗的1年内发生,表现为左心室功能障碍,最终可导致心衰。

2、迟发性心脏毒性在化疗后数年发生,可表现心衰、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

蒽环类药物的慢性及迟发性心脏毒性与其累计剂量相关,因此限制其累计剂量可以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特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具有以下特点:
①蒽环类药物的慢性及迟发性心脏毒性与其累计剂量呈正相关;
②低剂量蒽环类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脏毒性;
③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器质性损害从首次应用时就有可能出现。

蒽环类药物治疗后的前几年中,超过50%的患者发生心脏后负荷增加或收缩能力下降。

大多数患者在蒽环类给药后很快发生心脏损害,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损害越明显,呈进展性与不可逆性。

并且,
蒽环类药物没有绝对的安全剂量,低剂量蒽环类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患者体内代谢蒽环类药物相关基因的差异性导致其对蒽环类药物的易感性不同。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诊疗概要
1、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诊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通过心脏不良事件评定标准(CTCAE4.0)及心内膜心肌活检评分(EMB)进行诊断判定,EMB是公认的评估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最为敏感、最特异的方法;
②进行必要监测与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心电图、心内膜心肌活检等;
③预防或减少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事件的发生以及对其进行治疗。

2、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诊断
药物心脏毒性是指具有下面的 1 项或多项。

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肌病,表现为整体功能降低或室间隔运动明显降低;
②充血性心衰(CHF)相关的症状;③CHF相关的体征,如第3 心音奔马律、心动过速,或两者都有;④LVEF 较基线降低至少5%至绝对值<55%,伴随CHF 的症状或体征;或LVEF 降低至少10%至绝对值<55%,未伴有症状或体征。

3、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与检查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病理学改变如下。

①光镜:心肌水肿,细胞消失,间质纤维化,局部~广泛的心肌细胞肌浆网扩张。

②电镜:心
肌纤维束缺失,Z线断裂,纤维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变,肌浆网水肿断裂,心肌细胞空泡化。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LVEF 和左室缩短轴分数(FS),可区分危险人群,对预防心衰有重要意义。

然而,LVEF 常会低估心脏损伤,LVEF正常者也可有亚临床的心功能损伤。

因此,LVEF对早期的亚临床心脏疾病的监测并不敏感。

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T/TnI 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在出现明显的LVEF 变化前,cTnT/TnI即可监测到多柔比星等蒽环类药物导致的早期心脏毒性。

此外,对于化疗、靶向药物和放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对于辅助治疗给予蒽环类药物和(或)曲妥珠单抗的患者要进行心脏监测,对心功能进行连续监测,包括基线值及治疗后第3、6、9个月,观察到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如有临床指征,应重复监测。

美国心脏学会(AHA)推荐,对患者给予蒽环类药物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心功能,LVEF降低超过10%时,建议选择更灵敏的方法进行监测,例如,动态监测cTn 等。

4、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预防与治疗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高危患者包括:有高血压病史者、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先前接受过蒽环类药物化疗或者放射治疗、年轻患者、年龄>65岁成人、非-美洲后裔、女性、21-三体综合征患者等。

5、减少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措施如下:①限制蒽环类药物累计剂量;②改变给药方法;③使用脂质体蒽环类药物。

对于化疗、靶向药物和放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ESMO临床实践指南指出,为减少心脏毒性,应考虑并计划在所有心脏毒性高危患者中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和使用合适的心脏保护药物[如右丙亚胺、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关于心脏保护药物的8个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除右丙亚胺,其他心脏保护药物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都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右丙亚胺可有效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且不影响其疗效。

2008-2014年,右丙亚胺进入《中国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

右丙亚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使用时间:首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应联合应用右丙亚胺,可以有效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②使用剂量:右丙亚胺与蒽环类药物的剂量比为10~20︰1(推荐右丙亚胺︰ADM=20︰1,右丙亚胺︰DNR=20︰1,右丙亚胺︰EPI=10︰1,右丙亚胺︰MIT=50︰1,右丙亚胺︰脂质体多柔比星=10︰1)。

③使用方法:用专用溶媒乳酸钠配置后,再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0 ml,快速静脉输注,30分钟内滴完,滴完后即刻给予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的治疗:①对症处理;②心衰时应常规联用 3 种药物——ACEI、ARB 和β受体阻滞剂;③心脏保护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