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静脉输液实践指南——2016INS指南解读
INS指南解读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静脉输液实践指南ppt

定期对静脉输液实践指南的实 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04
循证医学在静脉输液实 践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定义和原则
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 方法,强调利用最佳的科研证据来指 导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的原则 循证医学的原则包括以患者为中心, 基于证据,注重实践,持续改进。
02
针对静脉输液实践的指南旨在规 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静脉输 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输液实践的重要性
确保药物能够快速、 准确地进入体内,达 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 满意度,减少医疗纠 纷。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 源浪费和减轻患者经 济负担。
02
INS指南概述
INS指南的制定过程
01
循证医学在静脉输液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遵循最佳证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的风 险。
提高医疗效率
循证医学可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效 率。
循证医学在静脉输液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
• 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循证医学强调跨学科的合 作和交流,可以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 决策。
循证医学在静脉输液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
证据的不确定性 由于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时候难以确定最佳的治疗 方案。
医疗环境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医疗环境和资源存在差异,循证医学的适用性也可能受 到影响。
医生和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
医生和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可能影响循证医学的实施,需要充分考 虑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指南中的建议均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以确保患者接受最佳的静脉输液治疗。
2016ins指南解读图文

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
LIP (Licensed independentpractitioner)
具有独立执业资质的专科护理师
DVT(Deep vein 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
标准1. 患者护理
u 可适用于所有血管通路装置置入,维护或实施输液治 疗的场所
八、其他输液装置
九、输液治疗方法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B
I 级占比增长至5.8% (最高级别)
参考文献:增加350篇 A
C
V级降低至46% (最低等级)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证据体的强度
循证依据的分
证据的描述*
级强度
Ⅰ
随机对照试验或至少三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基础的荟萃分
计良好的实验室研究。
Ⅳ
设计良好的准试验设计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相关研
究、时间序列研究、描述性和定性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或叙述
性文献综述和心理测量学研究。包括1个设计良好的实验室研究。
Ⅴ
临床文章、临床/专业书籍、共识报告、病例报告、统一的指南、
描述性研究、设计良好的质量改进方案、理论基础、评审机构和专
u 实践是基于医疗机构制度,程序以及书面方案 u 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11
标准2. 专科患者群体
• 新生儿和儿童患者应考虑:
识别生理特性对及其药物和营养选择的影响;输液装置的选择(如不含邻 苯 二甲酸二( 乙2-基)己酯 [DEHP] 考虑到年龄、身高、体重或体表面积对 给药剂量和总量的限制;药理学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参 数监测;以及患者对输液治疗的反应。2,8-12(V)
2016INS指南解读资料

12.血管通路装置(VAD) 的评估、护理和更换敷料
评估频率
–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和中等长度导管:至少每天检查一次(V) – 外周静脉短导管(V)
• 至少每4小时检查一次 • 对于危重症/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应每1-2小时检查
一次 • 新生儿/儿童患者应每小时检查一次 • 进行发疱剂药物输液时检查频率应更高
5. 危险废弃物和锐器物的安全
标准:所有医疗机构都应按照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 血源性病原体预防标准制定暴露控制方案
使用安全设计装置预防针刺伤(法规) 使用自动激活安全设计装置预防 临床工作者参与手卫生产品的评价 不可把皂液加到未满的皂液瓶中 应该教会患者手卫生方法 告诉患者/看护着/代理人进行手卫生的时间和方法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6年最新修订版本(第七版) 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理念 更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的操作指南
2016 版《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主要更新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 外周静脉短导管:少于6天,每4小时评估一次 —中长度导管:1-4周
治疗时间(IV) —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来提高成功率 —避免连续发疱剂输注,胃肠外营养,渗透浓度>900 mOsm/L 的液体
—避免使用中等长度导管:血栓病史,血液高凝,需要保护血管
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CVC比较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6INS指南解读

2016INS指南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迅速地改变。
在这个信息传递快速的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对于信息的识别和筛选也成了重要的问题。
在医学领域中,随着不断更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知识的增多,如何保证医生正确地理解和实施这些知识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因此,2016年发布的INS指南对于保证医生正确施疗和减少意外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INS指南是什么?INS指南是由国际静脉输液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 INS)所发布的一份关于静脉输液的指导原则和规定。
指南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安全、有效和标准化的静脉输液服务。
这份指南详细地说明了静脉输液所需涉及的事项,如静脉通路的选择、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INS指南的重要性INS指南的发布意味着相应的静脉输液合理化管理,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标准。
同时,INS指南对于医疗工作者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告诉医疗工作者应该如何遵循规范,提供有效的静脉输液服务。
其次,还可以通过INS指南的记录表来追踪输液状况,随时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不仅可以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方便和保障,也可以让病患安全的接受治疗。
INS指南中的内容INS指南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包括三大板块:静脉通路选择、输液速度和预防输液相关并发症。
这些板块中的每个部分都对应着一些具体的要点,如静脉通路选择的部分中包括了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和深部股静脉通路;输液速度的部分中也给出了具体的输液速度表。
静脉通路选择静脉通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不同的静脉通路对不同的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根据INS指南,选择静脉通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对于外周静脉通路,应该选择适当的导管、穿刺部位和穿刺技术,以避免出现穿刺中的并发症。
对于深部股静脉通路,应该选择合适的导管和穿刺部位,并注意穿刺前后的消毒。
输液速度输液速度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注入液体的速度。
2016INS指南解读

第十九页,共60页。
标准26. 血管通路装置计划:
u 建立一个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应用指征的循证列表(IV)
u 识别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风险
—
静脉血栓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对于癌症患者或危重症患者,由于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
11
第十二页,共60页。
标准2. 专科患者群体
• 新生儿和儿童患者应考虑:
识别生理特性对及其药物和营养选择的影响;输液装置的选择(如不含邻 苯二
甲酸二( 乙基)2-己酯
[DEH考P虑] 到年龄、身高、体重或体表面积对 给药剂量
和总量的限制;药理学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参 数监测;以及患者
10
第九页,共60页。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英文
PN (Parenteral nutrition)
中文
肠外营养
TNA(Total nutrient admixtures) 全营养混合液
CR-BSI (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
USP (Preservative-free 0.9%sodium chloride)
时的皮肤损伤
第三十三页,共60页。
皮肤损伤
第二十六页,共60页。
标准36. 附加装置
u 附加装置应该是螺口连接或一体化设计
—
保证安全连接
—
减少操作
—
最小化脱落风险
—
如果遇到有血液或药液残留时应可以随时更换
u 临床指征(V)
—
增加长度
ins指南解读 图文

标准40. 冲管和封管
脉冲式技术
1、推注的速率应相同 2、推注的力度约为每频幅约1ML为佳
标准40. 冲管和封管
使用正压冲洗技术,尽可能减少血液回流至血管通路 装 置内
– 在传统注射器内保留少量(如0.5-1毫升)冲管液,防止注射器 引 起的血液回流,或可用专用预防此类回流设计的预充式冲洗器
– 先冲管后封管、封管时夹闭和断开连接的正确的操作顺序可预防断 开连接时血液回流(顺序:封管先关闭夹,再移除注射器)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更名为《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静脉输液治疗并不是仅和医务人员中的某一群体有关,而是参与 到 治疗实践中的每个临床医务人员的责任。 ——即不仅仅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和责任,药剂师,医生等都有责任
【2016版】标准3. 实践范围 在组织政策中明确规定参与输液治疗给药的各类临床工作者的角色、责 任医疗 保健团队之间合作 主要适用于护士(注册护士,实习护士/职业护士,高级护士)无执照的 辅助护 理人员,放射科/呼吸治疗技师/技术人员、治疗人员,医护人员
■ 委员会共识 — 如果敷料受潮、松动和/或有明显受污染,应更换 外周短导管的敷料,至少每5 - 7天更换一次。 — 输液港每4周维护一次
标准40. 冲管和封管
Flushing 冲管
•
将输液装置中的液体、药物、血液和血液制品从血管通路装
置进入血液
–
用于评估和保持导管通畅
–
防止因溶液/药物的不相容而出现的沉淀
炎和溃疡(IV)
–
对血管穿刺困难和/或静脉穿刺尝试失败后的成人和患儿使用
超声技术(I)
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变化
首选前臂
从末梢到近端
静疗行标解读

动力学监测、外周穿刺失败、对药物的性质没有限制
标准26.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
• 认识到与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 相关的风险
• 对于需要间歇性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考虑 使用植入式输液港
标准27.穿刺部位的选择
标准41.VAD的评估、护理和更换敷料
• 肉眼观察
• 发红 • 压痛 • 肿胀 • 渗出
• 触诊及患者主诉
• 疼痛 • 感觉异常 • 麻木 • 麻刺感
标准41.VAD的评估、护理和更换敷料
• 频次
•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和中等长度静脉导管
• 至少每天检查一次
• 外周静脉短导管 • 至少每4小时检查一次 • 对于危重/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识障碍的患者,
• 一次性使用物品一但移除应立即丢弃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的无针接头更换时间不少于96 小时
• 外周静脉导管应用的无针接头时间没有相关的研 究指引
• 无针接头在每次进入血管通路装置前,用力擦拭 5-60秒
标准34.无针输液接头
• 在以下情况下,应该更换无针接头: • 任何原因下的无针接头被移除 • 发现无针接头中有残留血液或者其它残留
换 • 输血装置只可用4小时
标准44.VAD的拔除
• 应每日评估VAD 若不再属于护理计划的一部分或24小时或更
长时间未用过,应该拔除外周静脉短导管 根据部位评估结果和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判断临床上有指征时拔除外周静脉短导管 和中等长度导管
标准44.VAD的拔除
• 每日评估中心静脉导管,不再需要时立即 拔除。
• 选择管径最细,导管内腔数量最少,对患者创伤 最小的导管
INS指南解读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静脉输液实践指南ppt

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对现有 的临床研究、实践经验和专家 共识进行系统评价和综合分析
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修改, 最终形成指南草案
通过专业机构审核和发布,供 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参考和使 用
03
循证医学在静脉输液实践中的应用
证据的收集与评价
收集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全面收集关于静脉输液实践的 研究。
02
针对静脉输液实践的指南对于规 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 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制定一套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静脉输 液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 输液实践指导。
意义
通过规范静脉输液实践,降低输液相 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 患者安全,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资源限制
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确保实施 和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患者参与度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指南 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05
静脉输液实践指南的影响与评价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
静脉输液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操作 规范,有助于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和并发症。
提高医疗质量
遵循指南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能够确保患者得到 安全、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ins指南解读以循证医学 为基础的静脉输液实践 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引言 • 静脉输液实践指南概述 • 循证医学在静脉输液实践中的应用 • 静脉输液实践指南的实施与推广 • 静脉输液实践指南的影响与评价 • 未来静脉输液实践指南的发展方向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但不当的输液实践可能导致各 种并发症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度导管:1-4周
治疗时间(IV)
—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来提高成功率
—避免连续发疱剂输注,胃肠外营养,渗透浓度>900 mOsm/L 的液体 —避免使用中等长度导管:血栓病史,血液高凝,需要保护血管
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渗透压大于900mOsm/L不可使用外周静脉(INS 2016) (INS 2011 600mOsm/L )
穿刺人员的变化
任何人
专业人员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6 INS 指南介绍
2016年出版,每5年修订一次
总共64条标准,分为9个部分 标准的解释
o 方法学
o 证据等级 o 实施细则推荐
13
标准2. 专科患者群体
• 新生儿和儿童患者应考虑:
识别生理特性对及其药物和营养选择的影响;输液装置的选择(如不含邻 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考虑到年龄、身高、体重或体表面积 对给药剂量和总量的限制;药理学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参数监测;以及患者对输液治疗的反应。2,8-12(V)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更名为《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静脉输液治疗并不是仅和医务人员中的某一群体有关,而是参与到
治疗实践中的每个临床医务人员的责任。 ——即不仅仅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和责任,药剂师,医生等都有责任。
【2016版】标准3. 实践范围 在组织政策中明确规定参与输液治疗给药的各类临床工作者的角色、责 任医疗保健团队之间合作 主要适用于护士(注册护士,实习护士/职业护士,高级护士)无执照的 辅助护理人员,放射科/呼吸治疗技师/技术人员、治疗人员,医护人员 【2011版】标准5. 实践范围 主要适用于护士(注册护士,实习护士/职业护士,高级护士)无执照的 辅助护理人员
尤文(ω -3鱼油脂肪乳)
380 mOsm/L
273 mOsm/L
6.5-8.5
7.5-8.7
标准26. 血管通路装置计划: 外周静脉短导管/中等长度导管
建立一个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应用指征的循证列表(IV) 识别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风险 — 静脉血栓 — 外周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近似 于其他非隧道式导管 — 对于癌症患者或危重症患者,由于经外周穿
标准33:穿刺部位的准备和导管置入
进行皮肤消毒时首选含量大于0.5%氯已定乙
醇溶液作为皮肤消毒剂(I) 在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时保持无菌操作
– 使用一副新的非无菌手套并结合“无接触技术” 进行置管;皮肤消毒后不接触穿刺部位(V) – 注意无菌操作以及无菌手套的使用;在使用或不 使用手套和血流感染发生率之间缺乏证明其相关 性的证据,但是更长的留置时间会带来一定风险 (V,委员会共识)
附录
o 静疗小组定义 o 新的插图 o 扩展的专业词汇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1 版与2016版 INS 指南对比文件
比较2011和2016版指南
新增/更新/删除的指南
可以在INS网站的学习中心中获取
–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与高质量的教育培训 – 通过循证实践及研究推进专业发展 – 支持专业认证 – 为公众服务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1980, 1990, 1998, 2000, 2006, 2011, 2016 随着输液护理的科学和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临床实践因不断进 行的研究而不断发展,而《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为我们提供一个指导临床 实践的框架,且具有重要循证意义
文献回顾
外周静脉失败率34%导管堵塞2 Nhomakorabea.6%意外拔管6.4%
4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至少
11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更新解读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目
标
• 认识最新标准以及所做的变化
标准1. 患者护理
可适用于所有血管通路装置置入,维护或实施输液治
疗的场所
实践是基于医疗机构制度,程序以及书面方案
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 支持临床决策的证据从何而来?
传统定义
— 使用目前的证据
— 我们一直做的,往往不建议持续采用的
— 需消除不必要的传统的实践方法
5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6 INS 指南的循证实践意义
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
2016 INS 新指南中国行 ( 2016/5/28 - 6/6 )
4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6 INS 指南的循证实践意义
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
— 增加循证实践重要性的认知
外周静脉短导管
– 选择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IV) • 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 有助于自我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栓塞
• 不要使用下肢静脉,因为它会导致组织损伤,血栓性静
脉炎和溃疡(IV) – 对血管穿刺困难和/或静脉穿刺尝试失败后的成人和患儿使用 超声技术(I)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7
6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6年最新修订版本(第七版) 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理念 更 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的操作指南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921 mOsmol/l(不可直接输注)
未注 5.5-7.0
5.4 - 6.0
英脱利匹特(脂肪乳注射液C14-24)
力能(中长链脂肪乳C6-24)
350mOsm/kg(20%);310 mOsm/kg(30%)
272mOsm/kg(10%);273 mOsm/kg(20%)
8
6.5-8.8
力保肪宁(中长链脂肪乳C8-24)
使用安全设计装置预防针刺伤(法规)
使用自动激活安全设计装置预防 临床工作者参与手卫生产品的评价 不可把皂液加到未满的皂液瓶中 应该教会患者手卫生方法
告诉患者/看护着/代理人进行手卫生的时间和方法
标准26.血管通路装置选择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来满足患者的静脉条件
o 治疗方案 o 治疗时间 o 血管条件
— INS号召临床工作人员把研究结果运用到实践中,并且结合 已有的证据和研究结果(SOP,2016)加以运用
— 花费了17年的时间将研究转化为实践
EBP意味着…”决定可以塑造健康和健康护理….将会建立在可依赖可信任 的证据基础上,将会满足每个个体差异化的病人需求,并且支持加强临床 有效性的新真知灼见的产生。”
药品名称 乐凡命(复方氨基酸18AA-II) 安平(复方氨基酸20AA)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 渗透浓度 mOsm/L 810mOsm/kg(8.5%) 875 mOsm/L 未注 pH 5.6 未注 未注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 爱咪特(小儿复方氨基酸18AA-I)
力太(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未注 619 mOsm/L
及肘窝以下的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前区域
— 对于婴幼儿可考虑头皮静脉,如果尚未学会走路,也可用脚部静脉
更多的证据
*资料来源: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2) 30,712-716
血管通路装置计划向制度和流程指南转变
首要目标:选择伤害最小的血管通路装置,在最可能达到治
文献回顾
临床试验:入组3283患者, 置入5907个外周静脉导管
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对比常规更换
静脉炎无差别(两组均为7%) 降低医疗成本、
CRBSI无差别(其中一组有1患者)
故障率无差别(两组均为40%)
*资料来源:The Lancet 2012;380:1066-1074
患者不适感及
感染风险
刺中心静脉导管有静脉血栓和感染的风险,
应当谨慎使用
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变化
首选前臂
从末梢到近端
INS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
前 臂
INS标准27: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 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疼痛,有助 于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
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
续插管应接近以前的插管部位
标准27.穿刺部位的选择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静脉输液实践指南
—— 2016年美国输液护理指南中文版解读
INS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 简介
Infusion Nurses Society
INS 成立于1973年 INS 是输液治疗领域的全球权威机构,致力于建立超出 公众期望的最高输液护理标准 INS 的使命:
– 发展及传播输液治疗标准化操作
– 穿刺困难的患者需对其血管通路装置需求进行评 估,并通过与健康护理团队的合作商讨最佳的方 案
用中等长度导管穿刺时考虑使用最大限度的 无菌隔离预防措施 (IV)
外周静脉置管风险因素
从穿刺开始就预防外周静脉置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