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论文模板

合集下载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一、前言
植物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植物
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其生态地位和功能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植物生态学进行深入探讨,从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种群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植物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生态适应性
包括植物对光、水、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

不同植物种类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也各有差异,一些植物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沙漠植物和高山植物,这些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数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种群生态学关注的问题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的生长速率、结构和组成等,通过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策略和竞争关系,为保护濒危植物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四、植被生态学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显著的生物群落形态,植被生态学研究植被的结构、
功能和演替规律。

植被生态学不仅研究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揭示了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调节作用。

五、结语
植物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对植物生态学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植物生态学的关注,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上为植物生态学相关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读者通过本文对植物生态学有所
了解,并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议题。

植物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植物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植物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研究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演变,植物病害问题因病原微生物的活跃而日益严峻,对作物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植物病原与宿主植物间的精细互动机制,旨在解锁病害发生的深层原理,为科学防控病害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实验,我们揭示了病原微生物如何运用多样的感染策略穿透宿主的防御壁垒,以及宿主植物如何借助复杂的防御机制和精细的信号传导路径来反击这些入侵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研究中阐明了信号分子(包括植物激素、一氧化氮、活性氧等)在这一互动过程中的核心调节作用,这些分子不仅指挥着宿主的防御策略,还间接影响着病原的致病效力。

此外,我们观察到不同宿主植物在防御策略及信号传导路径上的显著多样性,为抗病品种的培育开辟了新路径。

本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机理的认知,也为病害管理策略的创新与抗病育种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通过细致解析信号传导途径及关键调控因子,我们有望开发出更为精准高效、减少化学农药依赖的病害防控策略,保障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抗病育种技术的突破将促成更多高抗性、高产高效的作物品种,有效缓解病害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新型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解码关键因子的功能,并加强跨物种的比较分析,力求全面解锁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动的奥秘,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技术解决方案。

关键词:植物病原微生物;寄主植物;互作机制;信号传导途径;病害防控;抗病育种目录摘要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5)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 (7)2.1 植物病原微生物学基础 (7)2.2 植物病理学基础 (8)2.3 植物免疫学基础 (9)第三章植物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 (10)3.1 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机制 (10)3.2 寄主植物的防御反应 (10)3.3 互作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与调控 (11)第四章实验方法与技术 (13)4.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培养 (13)4.2 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 (13)4.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14)第五章研究结果与讨论 (16)5.1 实验结果展示 (16)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17)5.3 与前人研究的对比与联系 (18)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9)6.1 研究结论总结 (19)6.2 对农业生产的意义与建议 (19)6.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20)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植物病原微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不容小觑,它们通过侵袭寄主植物引起减产和品质下滑,成为制约全球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

武汉植物学报模板

武汉植物学报模板

(新投稿,修改稿-稿件编号)中文题目(黑体,小二号)为方便检索系统收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文题中应使用规范的缩略词、符号、代号,非常见的外文科技名词和化学化合物名应写全称作者1,作者2* (宋体,四号)文章署名人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联系人(1单位城市邮编;2单位城市邮编)(宋体,六号)摘要:摘要内容。

(摘要内容宋体,小五号)(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成报道性文摘,避免使用“本文”、“作者”、“文章”等词汇做主语。

摘要应包括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及结论。

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评论和解释。

摘要不分段、不摘图、表、公式、化学结构,不举例证,不用引文,具有相对独立性,简洁、明了。

缩略语、略称、代号,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注明。

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字数应在200~400 个单词之间。

中文论文应给出较为详细的英文摘要,英文论文应给出较为详细的中文摘要(字数可适当超出)。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3-8个,关键词内容宋体,五号字,分号(;)分隔,除个别重要条目外,请尽量不与文章标题重复)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确定(参见:“投稿指南—文章分类”)English title(Times New Roman,四号粗体)Author 1, Author2 *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中国人姓名应使用汉语拼音,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1.Department or College of #####, University or Institute写明标准全称,City,ZipCode, Country;2.Department or College of #####, University or Institute, City,ZipCode, Country) (Times New Roman,六号,单位斜体,城市、国家正体)收稿日期:2006-06-06, 修回日期:年-月-日。

2013年《植物生态学报》论文总结

2013年《植物生态学报》论文总结

2013年《植物生态学报》论文总结2013植物生态学报1~10期,共100篇文章。

其中10篇综述,2篇方法与技术论文,1篇资料论文。

研究多样性的共有11篇,其中8篇关于物种多样性,3篇关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多样性的研究对植被群落结构、物种分布、生态系统功能以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有重大意义,为创建良好生态环境提供了指导性的科学依据。

对皂荚表型多样性和红毛椿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各有一篇和两篇火干扰对植被群落结构、环境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邬建国老师对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系统生产力的关系做出了许多深入研究,近年来,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已然已经成为了生态学的一个热点和重点。

随着人类大肆开展经济活动,对天然野外环境的破坏也愈演愈烈,是的植物生长受到了诸多限制。

例如干旱胁迫、沙埋胁迫、和Nacl胁迫。

有三篇是由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山东农林大学林学院的陆嘉慧老师和孙景宽老师对茶菊和胀果甘草耐盐性的研究,以及它们对Nacl胁迫的离子和生理响应。

植物如何通过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来达到体内的离子平衡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与抗氧化酶的活性来适应Nacl胁迫,以期能完成整个生活史。

抗胁迫的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在第二期中一篇对甜菜在盐环境下生理响应的研究,是通过加入氮素,来调节叶绿素荧光特性,保证其生长能力。

有四篇是关于对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的旱柳干旱胁迫的研究,通过对土壤水分和植物水分利用率的测定得出光响应参数和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小麦幼苗与固氮菌之间的互生关系,来共同对抗不良环境的胁迫。

在四篇对克隆植物的研究中,有两篇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和中科院植物所的董鸣老师和叶学华老师对克隆植物赖草、假苇拂子草的水分存储能力即水分异质性。

一篇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彭守兰老师研究克隆植物疏叶骆驼刺的土壤养分异质性与斑块尺度的关系。

另一篇是箭竹的克隆整合对种群更新和分株种群的影响。

在五篇对高寒草甸地区的研究中,两篇是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燕和朱志红老师等人做的高寒草甸对刈施肥响应的最优植物性状集合功能型,以及它们对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_植物生态学报_研究论文提交_撰写与出版规范

_植物生态学报_研究论文提交_撰写与出版规范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 (6) 1426~1434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Chinese V ersion)《植物生态学报》研究论文提交、撰写与出版规范1概况1.1刊登范围《植物生态学报》是我国生态学领域创刊最早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主要发表植物生态学领域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创新性原始论文和能够权威性地阐述植物生态学领域或某方面研究前沿、最新成果和动态的综述。

本刊涉及的植物生态学领域主要包括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植被与数量生态、生理生态、化学生态、污染生态、景观生态、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土地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可持续发展等方向, 涉及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农学、林学、地理学、土壤学及气象学等多个学科。

本刊设有论坛栏目, 主要对学科发展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

本刊还设有学科发展专题评述栏目, 结合当期发表论文, 对学科发展及研究方向简要评述。

1.2刊登稿件类型1.2.1稿件类型1. 原始研究论文: 一般要求7个版面内2. 综述: 一般要求9个版面之内3. 简报: 一般要求4个版面内4. 论坛: 4个版面内5. 学科发展专题评述: 3个版面内1.2.2语言只接受中文稿件。

1.3稿件提交程序登录《植物生态学报》网站, 点击“作者投稿”, 注册后即可上传稿件, 并可随时上网查询稿件审理情况。

如果网络上传不成功, 也可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将稿件发送到编辑部信箱: apes@。

从本刊网站下载“投稿说明”承诺, 签名后寄回编辑部。

内容包括: ①无一稿多投及其它违反科学道德之行为, 一旦发现, 本刊5年内将不再受理该作者的稿件; ②所有的作者均阅读过此文, 并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签名。

1.4电子版存取方式——开放存取发表在本刊的所有论文摘要及全文可以在本刊网站开放存取, 比纸质印刷版提前两个月在线出版。

1.5版面费收取方式每篇稿件收审稿费150元, 以支付专家审稿报酬; 版面费按面数收取, 论文出版时编辑部向作者发通知; 稿件出版后付作者稿费。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篇一中药生态农业[摘要] 该文针对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及经济学问题,在介绍生态农业的起源、概念、特点及实用技术,总结我国生态农业的起源和常用技术和特点,着重介绍我国在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和基因等不同生物层次上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的背景及现状,提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包括:①全国中药材生产格局分析及规划;②区域中药农业典型特征提取;③各区域典型中药材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规律及机制研究;④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⑤中药生态种植模式提取及固化;⑥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

文章指出中药材GAP与中药生态农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各有特点,但并不矛盾。

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是中药材GAP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生态农业; GAP; 中药材; 种植;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agriculture: future of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Chinese materia medicaGUO Lan-ping, ZHOU Liang-yun, MO Ge, WANG Sheng,HUANG Lu-q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di Herbs,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i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we introduced the origin,concept,features and operative technology of eco-agriculture worldwide,emphasizing its modes on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of landscape, ecosystem,community, population, individual and gene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w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and proposed its development ideas and key tasks, including:①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the production patter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nation al wide. ②Typical features extrac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③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its mechanism between typic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each region and the micro-ecology of rhizosphere soil.④ Study on techno log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⑤ Extrac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mod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⑥ Study on the theor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lso we pointed out that GAP and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re both different and relative, but they are not contradictory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promote eco-agriculture in th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nd coordinat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 GAP;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ultiv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doi:10.4268/cjcmm20151707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不但造成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下降,也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导致农田蚯蚓等有益生物及微生物数量急剧下降,大规模的单一机械化种植,加剧了土壤恶化的程度,使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生态学报论文投稿格式

生态学报论文投稿格式

0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0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0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0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0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0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0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0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0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

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

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一):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探析论文摘要依据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园林植物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的绿化能力,打造绿色卫生城市。

本文首先从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根据生态位选择植物材料、坚持生物多样性理论三个层面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生态学的应用原则,随后以X园林的植物配置为例,探讨了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具体应用。

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艺术;植物生态学引言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以植物生态学为指导规划植物分配方式和种植比例,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维护物种群落的稳定性,塑造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自然景观,推动园林建设从过去的一般卫生防护、文化休息、游览观赏向环境保护、防治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转化,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原则1.1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在优化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充分参考地区的自然生态条案,依据生态环境因子筛选适应植物种类,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要尊重场中自然演进进程,依据区域的日照、地势、土壤、水文、植被等条件,将自然因素融入园林植物配置之中,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被、名树、古木等,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避免片面追求形式美感,而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其次要适当利用区域的乡土资源,做到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巧妙灵活的利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形成独特的地域性景观,减少后期维护保养的经费支出,提高园林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再次,要注重对园林土壤的设计,尽可能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生物疗法的方式,增加土壤内的腐殖质和微生物,并适当的种植能够吸收污染介质的植被,以改善土壤墒情,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
作者1作者2作者3*(仿宋四号居中)
(1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 (2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
(3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宋体六号居中)
摘要主要说明文章的背景、方法、结果及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1(空格)关键词2 (3~5个)
ENGLISH TITLE
ZHAO Ai-Guo1*, QIAN Jian-Jun2, and SUN Zi3
1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Molecular 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nd 3College o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Aim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Method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Important Findings Community-level recruitment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Key words annual plants, community level, …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摘要撰写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充分反映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原始研究论文英文摘要内容包括3部分,分别是:目的、方法和主要结果(综述和论坛除外),字数350~450字。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指在种群水平上,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状况,它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相互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种群空间属性的重要方面,也是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之一。

种群格局的研究不仅能对种群水平结构予以定量的描述,还可以揭示种群及群落的动态变化。

因此,种群格局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家关注的热点,这样种群格局研究的测定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收稿日期:接受日期:
项目野外考察中得到了×××、×××、×××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11111)和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11110)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xub@
在种群格局研究的早期,生态学家采用的测定方法一般比较简单。

由于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清晰地表达其全部特征或所有信息(Dale,1995)。

一些综合性研究实例表明样带方法(Transect methods)不能在视觉上清晰地再现空间格局(Ripley,1988)。

Smith(1952)设计的邻接格子样方法一直被生态学研究者所采用,但这种方法除野外工作量繁重外,也同样不能再现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截止目前,在种群格局研究中需要一种既能测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类型,又能直观地观察和分析植物个体如何分布的测定方法。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方法,并在典型草原群落种群格局测定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拟通过本文与同行共享。

(以上为引言部分)
1 材料和方法(小四黑体)
1.1 材料和样地(宋体五号)
1.2根瘤菌的分离
1.3 抗逆性测定
1.3.1 耐盐性测定
1.3.2耐酸碱性测定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Bréda N, Cochard H, Dreyer E, Granier A (1993). Field comparison of transpiratio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vulnerability to cavitation of Quercus petraea and Quercus robur under water stress. Annales des Sciences de Forestiere, 50, 571-582.
Cai XA(蔡锡安),Peng SL(彭少麟),Zhao P(赵平),Liu H(刘惠),Rao XQ(饶兴权)( 2005).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native species used in two forest reconstructing models.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志), 24, 243-25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eng XP(曾小平),Zhao P(赵平),Peng SL(彭少麟)(2000). Study on the water ecology of artificial Acacia mangium forest in the Heshan hilly region, Guangdong Province.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植物生态学报), 24, 69-7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