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网上投稿须知 1 所投稿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否则
《植物病理学报》简介和投稿须知

《植物病理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国内刊号CN:11-2184/S;国际刊号ISSN:0412-0914。
本刊现已被英国农业与生物技术文摘(CAB)、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等收录。
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年版)统计结果《植物病理学报》的影响因子达0.896。
2003年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主要刊登植物病理学各分支未经发表的专题评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以反映中国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推动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投稿须知:
1.论文要求word电子文档,文稿格式要符合标准论文格式,文章内容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同一篇稿件切勿一稿多投,否则后果自负。
2.投稿请在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方便网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您沟通联系或快递期刊。
通信地址格式如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编辑部会及时处理所投稿件,一般审稿时间为3-4个工作日,核心期刊稿件为一周左右。
4.编辑部根据期刊不同的版面要求,有权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
植物科学学报投稿经验

植物科学学报投稿经验
在科研工作中,学术期刊的投稿是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其中,植物科学学报作为植物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对于植物
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投稿过程中,有一些经验和
技巧可以帮助作者提高稿件的质量,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
首先,作者在选择投稿期刊时应该认真阅读植物科学学报的投
稿指南和要求,了解期刊的定位和对稿件的要求。
这样可以避免因
为不符合期刊要求而被退稿的情况发生。
同时,在投稿之前,作者
还应该对期刊的最新发表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确保自己的研究内
容与期刊的定位相符。
其次,作者在撰写论文时要严格按照期刊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包括文献引用、图表制作等。
此外,论文的内容要清晰、准确,逻
辑性强,结构完整,语言精炼。
这样才能吸引编辑和审稿人的注意,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
另外,作者在投稿过程中还需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一般来说,植物科学学报的审稿周期较长,作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同时,作者还需要对审稿意见进行认真对待,对于审稿人提出
的修改意见要及时进行修改,并在回复函中清晰地回答每一条审稿意见。
总的来说,投稿植物科学学报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细心,以及对于论文撰写和修改的严谨态度。
希望以上经验能够对即将投稿植物科学学报的作者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学报》稿件内容格式要求

《生态环境学报》稿件内容格式要求内容格式()《生态环境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期刊、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年版、年版、年版);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称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物种名称在摘要和正文中分别首次出现时,请分别补充拉丁文学名。
()计量单位要用正确的计量符号表示。
计量单位如为组合计量单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单独使用的计量单位组合而成的单位;但词头如, , 等只用于构成倍数单位,不单独使用,例如,不属组合计量单位,但·属组合计量单位),本刊今后统一格式为:·和··之类(例如,浓度的单位写为·,不写为),注意其中间要用居中圆点“·”,即中间不用斜杠隔开。
可从这里复制居中圆点“·”,但请注意字号大小。
图表中的计量单位也用此格式(同时必须注意其上标和下标格式是否正确),但如果图中某些部分(例如,图例中)确实难以表达计量符号的上标,则图中该部分的计量单位仍用分子分母的形式。
计量单位在图表中的格式为:量名称之后加上斜杠,然后加上计量单位;如果该计量单位是组合单位,则要加上圆括号“()”(半角的圆括号)。
例如,(·),其中“”为量名称“浓度”的符号。
计量单位内不能含有非计量单位的符号或其他文字。
对于计量单位“升”的符号“”或“”,本刊今后统一为“”。
毫升为“”。
能用ρ在表示固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的“含量”时,“·”、“·”之类以及某种情况下的“”(请注意分子分母是相同的计量单位才能得出“”),指质量分数,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质量分数”。
某一物质的质量分数的符号是“”,其中,为小写斜体英文字母(这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关于质量分数的符号)。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

726西北植物学报40参考文献:[19和兆荣,朱维明.中国植物志[第3(2)卷9:M9.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99.[9IIE Z R,MASAHIRO KATO.Flora of China,Vol.23 [M9Beijing:Science Press;St Louis:MissouriBotanical GardenPress,2013:317-318[3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9.北京:科学版社,1985:187[9郭晓思,徐养鹏.秦岭植物志(第二卷):M9.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58-181[9陈彦生.陕西维管植物名录:M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6-17[9WEI R,ZIIANG XC,QIX P.Phylogeny of Diplaziopsis and Homalosorus based ontwochloroplast DNA sequences:rbcL and rps4+rps4-trnS IGS[J9.Plant DiversiLy,2010,32 (Suppl17):46-54[79SANO R,TAKAMIYA M,ITO M,eL al.Phylogeny of lady ferngroup,tribe Physematieae(Dryopteridaceae)based on chloroplast rbcL gene sequences[J9.Molecular PhylogeneL Evoluiion,2000,15:403-413.[89CHRISTENHUSZ MJM,ZHANGXC,SCHNEIDER H A linearsequenceofextantfamiliesandgeneraoflycophytesand ferns[J9Phytotaxa,2011,19:7-54(编辑:潘新社)《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1.内容范围《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1.文稿: 来稿要求内容充实且具有创新性, 数据可靠, 条理清楚, 论述有据, 文字精练, 图表简明。
涉及产量性状或受环境影响大的试验, 要求有2年以上的重复, 并须对数据作统计分析。
综述性文章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撰写, 其内容能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为加强国际交流, 可用英文写稿, 附中文摘要。
“研究论文”一般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和图版),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5个部分; “研究简报”一般不超过5000字。
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和作者联系方式(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投稿方式: (1) 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http://zwxb.china /); (2)通过E-mail投稿(zwxb301@; xbzw@ )。
投稿格式: Word文档, A4页面, 1.5倍行距, 正文5号字, 单栏, 四周留空, 以便修改。
2.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
中文“研究论文”的英文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5个要素, 500词。
内容尽可能详细, 即应写出论文的重要研究背景, 主要研究目的, 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结果和结论, 重点描述研究中的创新内容, 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和数据)。
字数多于中文摘要。
英文“研究论文”、中文“综述”和“研究简报”的英文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 200~300词。
3.计量单位: 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如: m(米)、s(秒)、min(分)、h(小时)、d(天)、L(升)、kg(千克)、hm2(公顷)(英文论文与英文文摘中用ha)、t(吨)、Pa(帕斯卡)、mol(摩尔)、cM(厘摩)、U(酶活力单位)等。
溶液浓度用mol L-1或mg L-1等表示, M、N、ppm、亩等已停止使用。
生态学报校样稿校对须知与校对方法说明

I
《生态学报》校样校对须知与方法说明
《生态学报》校对须知
特别提示:此次 PDF 校对是作者最后一次修改机会,请注意一切问题的修改均 只能在此次 PDF 校对上完成。为确保准期出版,此后不再接受其它形式的补 充修改。请接到校样稿后一周内完成校对并按要求返回编辑部。
1. 登录投稿系统下载校样稿后,应用 PDF 文件的校对功能(具体校对方法见后) 对校样稿进行电子校对。《生态学报》编辑部不再接收纸质版本的校样稿。
组合使用“长方形工具”
和“文本框工具”
。如
果需要在校样稿上给《生态学报》编辑部留言或者补充提供一些与校样内容无关 的信息,请使用“长方形工具”在校样第一页顶部空白处或者校样最后一页底部 空白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长方形框,使用“文本框工具”在长方形框内画一个大 小适合的文本框,并输入相应文字内容。示例:
如果需要在校样稿上给生态学报编辑部留言或者补充提供一些与校样内容无关的信息请使用长方形工具在校样第一页顶部空白处或者校样最后一页底部空白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长方形框使用文本框工具在长方形框内画一个大小适合的文本框并输入相应文字内容
《生态学报》校样稿校对须知 与校对方法说明
《生态学报》编辑部
《生态学报》校样校对须知与方法说明
2
《生态学报》校样校对须知与方法说明
PDF 版本校样稿校对方法说明
对《生态学报》校样稿进行校对编辑需要使用 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5.0 版本以上的软件。该软件可以免费在国内主要的软件下载网站进行下载安装。本 文主要对 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7.0 版本软件的校对功能和方法进行说明。 PDF 版本校样稿的校对与修改
1
《生态学报》校样校对须知与方法说明
中国农业生态学报投稿经验

中国农业生态学报投稿经验
作为AI助手,我无法具体体验或提供个人的投稿经验。
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一般的投稿经验:
1. 了解期刊:在投稿之前,建议您仔细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的发表范围、编委会成员以及发表准则等信息,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格式要求。
2. 准备好稿件:确保您的研究内容符合期刊的学科领域,并且具有原创性。
确保您的研究数据完整、准确,并且有足够的实证依据来支持您的结论。
此外,按照期刊的要求准备好稿件格式、摘要、关键词等。
3. 投稿过程:通常,您可以通过期刊的官方网站或投稿系统提交您的稿件。
在提交之前,确保您的稿件已经进行了仔细的校对和修改,并符合期刊的格式要求。
同时,确保您已经提供了所有要求的支撑材料,如作者署名和授权声明等。
4. 审稿过程:一旦您的稿件提交成功,编辑将会进行初步的审查。
如果您的稿件通过了初审,将会进入同行评议的阶段,通常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的评审。
评审结果可能包括接受、修改后再投或拒绝。
5. 修改和再投稿:如果您的稿件需要进行修改,耐心地阅读、理解和回应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适当的修改。
完成修改后,按照期刊的要求将修改后的稿件重新提交给期刊。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般的投稿经验,实际的投稿过程可能会因期刊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最好查阅《中国农业生态学报》的官方投稿指南,以获取更准确的投稿信息。
《应用生态学报》稿件流程说明

《应用生态学报》稿件流程说明《应用生态学报》稿件流程说明投稿说明:1.本刊只接受网站投稿,不接受其他形式投稿。
2.本刊只接受中文投稿。
3.稿件格式请按照论文模板撰写,不用分栏。
4.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请在投稿的word文档中隐去作者姓名、单位、邮箱、简介及资助项目等信息,否则视为无效投稿。
请将全部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 等信息填写在投稿系统中作者信息一栏,将第一作者简介添加到备注或者附加信息中。
所有信息务必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
5.所投文档为论文的最后定稿,不应含有修订格式。
6.所投稿件请用word格式(2003版),不必上传pdf文件。
7.投稿时不用上传版权转让协议,待稿件录用后编辑部会通知作者办理。
8.稿件进入处理流程后编辑部会通过电子邮箱给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送相关通知。
9.作者投稿后如因某些原因需要撤稿,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
稿件处理流程说明:1.稿件收稿后进行初审,初审时间一般为1~7天,初审通过进入外审,不通过则退稿。
进入外审阶段需缴纳审理费150元/篇,初审退稿不需缴纳审理费。
2.外审周期一般1~3个月,网上设定的日期为专家审理预订日期(一般15天),但部分专家会因为各种情况而有所延迟,故请在2个月左右关注稿件的外审情况。
3.外审结束后有3种处理结果:退稿、退修、退修后再审。
4.退修阶段时间一般为30天,作者需上传修改稿及对审稿意见的逐条修改说明,如超过规定期限未返回修改稿且未作任何声明,编辑部有权做出退稿处理。
5.作者上传修改稿后,等待编辑加工,时间一般为4~6个月。
编辑加工后阶段依次为再次退修-主审-待发表-组版,时间一般为1个月。
主审后可确定刊发卷期。
6.本刊刊发周期(从收稿到刊出)一般为8~10个月。
稿件按照投稿先后顺序刊发,审稿流程中某个环节的提前或延迟不影响刊发周期。
7.在审理及修改阶段,关于稿件的所有具体问题均请与责任编辑通过邮件或者网站留言系统沟通,因工作繁忙,请尽量不要电话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态学报》网上投稿须知
1. 所投稿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否则,在刊出前发现予以退稿,刊出后发现违反下述1)–
6)的问题,由作者承担全部相关责任并赔偿本刊相关损失,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且本刊5年内不再受理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稿件。
1) 无一稿多投,未用其他文种发表过;
2) 无抄袭和剽窃;
3) 数据真实可靠、无数据造假;
4) 不存在著作权纠纷,所有的作者均阅读过此文,对稿件内容、作者署名及排列顺序没有
异议,同意在《植物生态学报》发表;
5) 多单位合作的稿件单位间对相关知识产权无纠纷,对单位署名、排序没有异议,同意在
《植物生态学报》发表;
6) 无各种泄密问题;
7) 论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写作简明扼要,论点明确、文字流畅、结构严谨,参考
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并按本刊的规范编排;具体要求请参见本刊作者指南。
8) 所投文档为论文的最后定稿,不能含有修订格式。对稿件的具体要求可登陆本刊网站查
阅。
2. 通讯作者(未标注通讯作者的由第一作者)承诺负责文章在出版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包括
但不限于稿件的修改、答疑、审读校样、支付相关费用以及处理单行本和稿酬等)的处
理。
3. 稿件相关作者信息须填写完整。包括文章所有作者的姓名、姓名拼音、工作单位(中英
文)、通信地址、邮箱地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电话,最好留有一个手机电话。
4. 上传的稿件内容最好是Word格式,以便编辑部核对作者信息。如果是PDF格式,请作
者务必自行删除其中的作者、作者单位、首页脚注中第一和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基金
项目和致谢的内容。对于录用稿件,如果修改稿中作者的姓名、人数和顺序与系统中的
登记不符,作者必须提供系统登记中和修改稿中所有作者签名的说明文件,证明没有著
作权纠纷,本刊才能录用。
5. 编辑部在稿件登记入库后通过电子邮箱给所有作者发送收稿通知。其后的各项相关通知
只发送给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6. 对于通过编辑部初审和值班主编初审,正式进入审稿流程的稿件,收取稿件审理费150
元,汇款时间和方式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7. 所投稿件在收到本刊的正式退稿信前请勿再投其他刊物,以免造成一稿多投的情况。如
因某些原因需要撤稿,请先致函编辑部,编辑部在系统中处理后给作者发送退稿信。
8. 本刊设计的审稿流程时间为60天。但是因为审稿人审稿习惯存在差异;生态学者经常
野外出差,没有条件每天上网;或者审稿人意见差异较大,需要送第三方审等情况,所
以会有提前和延迟的情况。如果稿件超过4个月没有审理结果,作者不愿继续等待,可
选择撤稿,但请通知编辑部在系统中对稿件作相关处理,以免造成一稿多投的情况。
9. 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30日),编辑部将以作者返回修改稿日期
作为投稿日期;超过90日,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出退稿处理。
10. 对于录用稿件,作者需将论文的出版权(包括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及其他形式)转让
我刊。如需其他语种发表或收入作者个人论文集,须在我刊发表该文6个月以后。“版
权转让协议书”具体内容可在本刊网站下载。
11. 对于录用稿件,本刊收取版面费(每印刷页350元,彩色图版每版1500元,单行本制作
费150元,英文摘要外国专家审读费150元),汇款时间和方式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第一
作者和通讯作者。
12. 编辑部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只做文字性改动和格式调整,大的改动须经作者同意,并在
正式发表前请作者审阅校样。
13. 对于录用稿件,本刊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包括本刊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每印
刷页30元、当期期刊1份、单行本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