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发展的历史
制冷、空调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历史

一、古代的制冷技术在古代,人们对于制冷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食物保存和药品保鲜上。
古代人们使用各种方式来制冷,比如在阴凉的地方存放食物,利用雪和冰块来降低温度,或者使用风机和水泵来降低环境温度。
然而,这些方法都只是简单的制冷手段,无法达到持续、稳定的制冷效果。
二、机械式制冷技术的出现19世纪初,机械式制冷技术开始出现。
当时,发明家们开始尝试使用压缩蒸发循环的原理来制冷。
1824年,英国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制冷机,这标志着机械式制冷技术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
随后,人们对于制冷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制冷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也不断得到提升。
三、电力驱动的制冷设备的发展20世纪初,电力作为新型能源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这也推动了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电力驱动的制冷设备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和灵活地进行制冷操作。
冰箱、冷柜和空调等设备开始进入家庭和工业生产领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四、制冷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制冷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生产等领域,制冷设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冷技术还在航空航天、船舶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人们在特殊条件下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五、制冷设备制造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目前,全球制冷设备制造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产业体系。
从原材料的研发到设备的生产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整个行业链条都在不断地壮大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设备制造行业也在朝着节能、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努力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和便利生活的需求。
六、结语制冷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于科技和生活质量不断追求的过程。
从古代简单的制冷技术到今天复杂的、高效的制冷设备制造行业,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们的创新和努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制冷设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制冷与低温应用之超导

空间技术 火箭推进技术,辐射磁屏蔽,氢-氧燃料电池,宇航员及生 命呼吸气,空间环境模拟等
真空技术 超高真空,冷黑空间模拟,薄膜技术(真空镀膜)等
电讯与电子计算机 宇宙通讯,移动通讯基站,超导高速计算机等
制冷与低温温区的划分
Why?由于研究对象和人们习惯不同,因而往往产生不同的划分
制冷 120K以上制冷的温
度
按照目前制冷 学界多数人的
观点
温低制冷 4.2至120K之间制冷 的温度
超低温制 冷
4.2K以下的
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能源 -低温输电,超导电缆输电,磁流体发电,超导贮能,超导 发电机及电动机,受控热核反应,液化天然气及液氢燃料 生产、贮运等
1859年法国人卡列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1929年发现了具有无毒、不燃烧性质的氟利昂制冷剂后, 制冷技术发展得更快了。20世纪80年代制冷行业步入新的 历史阶段,同时,新的降温方法扩大了低温范围,并进入 了超低温领域,现在低温制冷温度已达到mK级。
食品 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等快速冷冻贮存等
畜牧业 良种牲畜精液低温贮存(人工繁殖)等
医疗卫生 -低温治疗,低温贮存,心磁仪,脑磁仪,π介子照射,超 导核磁成像仪,低温生物医学研究等
原子能利用 He3的提取,反应堆材料低温辐射试验,低温吸附与液化 精馏法回收反应堆裂变气,重氢的低温精馏提取等
基础理论研究 高能物理加速器,氢气泡室,超导与超流理论,等离子体 物理,凝聚态物理,超低温的获得,自由基化学反应机理 等
将低温超导材料付诸实用的一个关键问 题就是将超导体冷却到它们的超导转变温度 以下,使之进入超导态,这就需要昂贵的液
《制冷历史及发展史》课件

3 雪窖与冰箱
发现古人智慧,了解雪窖 与冰箱对食物保鲜的关键 作用。
制冷技术的发展
第一台制冷机
回顾第一台制冷机的 诞生,探讨其对于现 代制冷技术的影响。
制冷剂的发现 与应用
深入研究制冷剂的发 现和应用,解释不同 制冷剂的特性与影响。
蒸气吸收式制 冷机的诞生
探索蒸气吸收式制冷 机的发展历程,讨论 其在特定应用中的优 势。
《制冷历史及发展史》 PPT课件
# 制冷历史及发展史
了解制冷发展的历史与技术,从制冰到现代创新,探索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 与未来趋势。Βιβλιοθήκη 制冷的起源1 制冰历史
追溯制冰的历史,探索古 代人们如何使用冰与雪来 实现制冷效果。
2 古代制冷技术
了解古代文明中用于制冷 的技术与方法,揭秘他们 如何保持食物新鲜。
4
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
展示制冷技术在食品、医疗、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大家感受其重要性。
制冷技术的未来
1 制冷技术的研究方向 2 制冷技术的创新与发 3 环保与节能的制冷技
展
术趋势
展望制冷技术的未来发展
方向,讨论可能的创新与
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制冷
强调环保与节能在制冷技
突破。
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创新
术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
制冷行业的兴 起
分析制冷行业的发展 趋势,揭示人类对制 冷技术的不断需求。
现代制冷技术
1
压缩式制冷机
介绍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剖析其在商业和家庭中的重要性。
2
吸收式制冷机
深入探讨吸收式制冷机的原理和优势,展示其在特殊环境中的独特应用。
3
磁制冷技术的发展
研究磁制冷技术的前沿进展,探索其在高效制冷中的潜力。
机房制冷制冷的发展历史介绍

机房制冷制冷的发展历史介绍一、制冷发展简史1800年人们发现冰/雪和盐混合时具有制冷效应,能够大幅度降低水温,使水结冰。
1834年英国人波尔金斯制成第一台使用乙醚作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制冷机。
1873年德国人林杰发明了氨制冷机。
1876年甲醚被用于制冷剂用来从阿根廷到法国运输肉类。
19世纪末随着机械制冷技术不断成熟,产生大量可应用的制冷剂如氨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甲烷以及烃类。
20世纪初Start制冷技术开始进入工业化应用,而当时已经开发的制冷剂工作压力较高且大多数均具有毒性和可燃性。
1928年一种新型的制冷剂(二氯二氟甲烷)在美国合成成功,它不可燃,且具有低的毒性,工作压力低,属于人们期望的理想的制冷剂。
1931年杜邦公司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种新合成的制冷剂,氟利昂家族从此诞生了。
1930-1950年制冷剂家族以及大型商用空调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1988年蒙特利尔协议,缔约国就限制使用对大气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达成了协议并规定了具体的行动时间表。
二、制冷剂状态变化1、水也是制冷剂的一种,制冷循环极热或放热利用的正是物质相态转变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巨大的热量,因为谁在正常压力下饱和温度较高,不能吸收通常温度下室内的热量,所以不常用。
2、而R22在正常压力(70PSIG),其蒸发温度为(4.5℃),且单位溶剂制冷能力较强,对于人类理想的舒适温度21-27℃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冷源。
3、与谁的性质类似,对于R22来说,在(70PSIG)压力下,饱和温度为(4.5℃),故此在此压力下蒸发过程制冷剂温度,恒定为(4.5℃),蒸发过程首先是饱和液体状态。
在(70PSIG)压力下,如果R22的温度低于4.5℃,其一定处于也太,且温度低于饱和点,我们称其为过冷液体。
如果R22的温度高于4.5℃,其一定处于气态,且温度高于饱和点,我们称其为过热气体。
4、为实现制冷剂在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凝器一侧的冷凝散热,唯有通过升高制冷剂的压力来提高其饱和温度,使其高于室外环境温度从而实现散热冷凝过程。
制冷技术介绍

制冷技术介绍制冷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转移出来,使其温度降低的技术。
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空调、冰箱、冷冻车、冷库等。
一、制冷技术的历史制冷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利用夜间的低温将水冷却,制作冰块用于制作饮料。
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人用雪和冰制作冰块,用于降低饮料的温度。
到了18世纪,英国人威廉·卡门(William Cullen)首次成功制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制冰研究。
19世纪,美国人约翰·戴维斯·布尔(John Davis Booth)发明了第一个机械制冷机,这标志着制冷技术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二、制冷技术的原理制冷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压缩制冷原理: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将其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使其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2. 吸收制冷原理:利用吸收剂和制冷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吸收出来,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3. 热泵制冷原理:利用热泵的工作原理,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吸收出来,然后通过压缩和膨胀等过程,将其释放到另一个物体或空间中,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空调:通过制冷技术,将室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2. 冰箱:通过制冷技术,将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冷藏和冷冻。
3. 冷冻车:通过制冷技术,将车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冷藏和冷冻。
4. 冷库:通过制冷技术,将库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长期储存。
5. 医疗设备:制冷技术在医疗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MRI、CT等设备的制冷系统。
总之,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中国制冷发展史

中国制冷发展史一、中国古代制冷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制冷技术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夏商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用冰块和冰雪来进行食物的保鲜。
这是通过将冰块埋藏在地下或者保存在地窖中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冷技术逐渐得到改进。
在中国古代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关于制冷的详细记载。
书中介绍了一种叫做“冰蒸”的制冷方法,即利用火炉燃烧炭火,然后将冰块放在火炉上方,通过火炉产生的热量使冰块融化,再通过冷凝反应使融化的水变成冰。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是为古代人们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制冷方式。
二、近代制冷技术的引入与发展近代制冷技术的引入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需要冷却系统来保持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开始研究和应用制冷技术。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当时的科学技术相对滞后,对于制冷技术的引进起初比较被动。
然而,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开始逐渐引进和应用制冷技术。
首批引进的制冷设备主要是由外国企业引进并在中国生产,如食品冷藏设备、冰箱等。
这些设备的引进为中国的制冷行业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制冷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开始加大对制冷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制冷行业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化的低温冷冻机,填补了国内制冷设备领域的空白,使中国制冷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制冷需求也大幅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制冷行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例如,中国制冷企业开发出了基于新能源的制冷设备,如太阳能制冷系统、地热制冷系统等,为环保节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四、中国制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的制冷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低温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低温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温制冷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能够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比如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
此外,低温制冷技术也常被用于制作更高效的电子设备和芯片。
本文将对低温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低温制冷技术的背景及发展历程低温制冷技术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研究。
当时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如低温物理学和热力学等。
后来,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低温制冷技术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领域。
1950年代移植手术的开展,为低温制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移植手术中,医生需要将人体器官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而低温制冷技术恰好可以胜任这一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低温制冷技术在医学、生物学以及食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低温制冷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低温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降温使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减小,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低温制冷方法有以下几种:1. 压缩制冷法压缩制冷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低温制冷方法,主要通过压缩和膨胀工作物质来实现制冷。
压缩制冷设备通常包括蒸汽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
2. 吸收制冷法吸收制冷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制冷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溶剂和吸收剂之间的吸收反应来实现制冷。
吸收制冷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利用低温废热进行制冷,因此比压缩制冷更加节能高效。
3. 磁制冷法磁制冷法是一种新型的低温制冷技术,主要利用磁场对材料进行控制来实现制冷。
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靠等优点,目前在电子、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多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移植手术移植手术是低温制冷技术最早被应用的领域之一。
在移植手术中需要保存人体器官,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器官得以长时间保存,从而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2. 电子制造低温制冷技术在电子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制冷与空调技术作业指导书

制冷与空调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制冷与空调技术概述 (3)1.1 制冷技术发展简史 (3)1.2 空调技术发展简史 (4)1.3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关系 (4)第2章制冷原理及制冷循环 (5)2.1 制冷原理 (5)2.2 制冷循环类型 (5)2.3 制冷剂的性质与选择 (5)第3章压缩式制冷系统 (6)3.1 压缩机 (6)3.1.1 压缩机的作用 (6)3.1.2 压缩机的类型 (6)3.1.3 压缩机的选型 (6)3.2 冷凝器与蒸发器 (6)3.2.1 冷凝器 (6)3.2.1.1 冷凝器的类型 (6)3.2.1.2 冷凝器的设计与选型 (6)3.2.2 蒸发器 (6)3.2.2.1 蒸发器的类型 (6)3.2.2.2 蒸发器的设计与选型 (7)3.3 节流装置 (7)3.3.1 节流装置的作用 (7)3.3.2 节流装置的类型 (7)3.3.3 节流装置的选型与安装 (7)第4章吸收式制冷系统 (7)4.1 吸收式制冷原理 (7)4.1.1 吸收式制冷基本概念 (7)4.1.2 吸收式制冷循环 (7)4.2 溶液的性质与选择 (7)4.2.1 溶液的性质 (7)4.2.2 溶液的选择 (7)4.3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8)4.3.1 设计原则 (8)4.3.2 系统优化 (8)4.3.3 设计要点 (8)第5章空调系统概述 (8)5.1 空调系统的分类 (8)5.2 空调系统的组成 (9)5.3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9)第6章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 (10)6.1 空调系统负荷计算 (10)6.1.2 负荷计算方法 (10)6.1.3 负荷计算步骤 (10)6.2 空调设备选型 (10)6.2.1 制冷设备选型 (10)6.2.2 制热设备选型 (10)6.2.3 送风设备选型 (10)6.3 空调系统设计要点 (11)6.3.1 合理布局空调系统 (11)6.3.2 选用合适的空调形式 (11)6.3.3 优化控制系统 (11)6.3.4 节能措施 (11)6.3.5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11)第7章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11)7.1 自动控制基础 (11)7.1.1 自动控制概念 (11)7.1.2 自动控制原理 (11)7.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1)7.2 空调系统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 (12)7.2.1 传感器 (12)7.2.2 执行器 (12)7.3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策略 (12)7.3.1 室内温度控制策略 (12)7.3.2 室内湿度控制策略 (12)7.3.3 能效优化控制策略 (13)第8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价 (13)8.1 能效评价标准与方法 (13)8.1.1 能效评价标准 (13)8.1.2 能效评价方法 (13)8.2 制冷系统能效优化 (14)8.2.1 选择高效制冷压缩机 (14)8.2.2 优化制冷循环系统 (14)8.2.3 改进冷凝器和蒸发器设计 (14)8.2.4 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14)8.3 空调系统能效优化 (14)8.3.1 选择高效空调设备 (14)8.3.2 优化空调系统设计 (14)8.3.3 提高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14)8.3.4 利用可再生能源 (14)第9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4)9.1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装 (14)9.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5)9.1.2 设备安装 (15)9.1.3 管道安装 (15)9.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调试 (15)9.2.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5)9.2.2 制冷与空调系统调试 (16)9.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6)9.3.1 定期检查 (16)9.3.2 定期保养 (16)9.3.3 应急处理 (16)第10章制冷与空调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6)10.1 制冷新技术 (16)10.1.1 环保制冷剂研究与应用 (16)10.1.2 热泵技术 (17)10.1.3 磁制冷技术 (17)10.1.4 太阳能制冷技术 (17)10.2 空调新技术 (17)10.2.1 变频空调技术 (17)10.2.2 热泵空调技术 (17)10.2.3 空气源热泵技术 (17)10.2.4 新型空调系统 (17)10.3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3.1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节能与环保 (17)10.3.2 智能化与网络化 (17)10.3.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18)10.3.4 新型制冷与空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8)第1章制冷与空调技术概述1.1 制冷技术发展简史制冷技术是人类在摸索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技术发展的历史在史前时代,人类已经发现在食物缺少的季节里,如果把猎物保存在冰冷的地窖里或埋在雪里,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在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懂得了采冰,储冰技术。
希伯来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把大量的雪埋在储藏室下面的坑中,然后用木板和稻草来隔热,古埃及人在土制的罐子里装满开水,并把这些罐子放在他们上面,这样使罐子抵挡夜里的冷空气。
在古印度,蒸发制冷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当一种流体快速蒸发时,它迅速膨胀,升起的蒸汽分子的动能迅速增加,而增加的能量来自周围的环境中,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而降低。
在中世纪时期,冷却食物是通过在水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像硝酸钠或硝酸钾,而使温度降低,1550年记载冷却酒就是通过这种方法。
这就是制冷工艺的起源。
在法国冷饮是在1660年开始流行的。
人们用装有溶解的硝石的长颈瓶在水里旋转来使水冷却。
这个方法可以产生非常低的温度并且可以制冰。
在17世纪末,带冰的酒和结冻的果汁在法国社会已非常流行。
第一次记载的人工制冷是在1784年,威廉库伦在格拉斯各大学作了证明。
库伦让乙基醚蒸汽进入一个部分真空的容器,但是他没有把这种结果用于任何实际的目的。
在1799年冰第一次被用作商业目的,从纽约市的街道运河运往卡洛林南部的查尔斯顿市,但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足够的冰来装运。
英格兰人Frederick Tuder和Nathaniel Wyeth看到了制冰行业的巨大商机,并且在18世纪上半叶,通过自己的努力革新了这个行业。
Tudor主要从事热带地区运冰,他尝试着安装隔热材料和修建冰房,从而使冰的融化量从66%减少到8%,Wyeth发明了一种切出相同冰块的方法,即快速又便捷,从而使制冰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减少了仓储业,运输业和销售业由于管理技术所造成的损失。
在1805年,一名美国发明者Oliver Evans设计了第一个用蒸汽代替液体的制冷系统,但Evans从来没有制造出这种机器。
不过美国的一位内科医生John. Gorrie制造了一个相似的制冷机器。
在1842年,弗洛雷达医院的这名美国内科医生John. Gorrie为了给黄热病患者治疗,他设计和制造了一台空气冷却装置给病房降温。
他的基本原理是:压缩一种气体,通过盘管使它冷却,然后膨胀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也就是今天用得最多的制冷器。
后来John. Gorrie停止仅在医院的实践,长期的深入到制冰实验中,在1851年获得关于机械制冰的第一项专利。
商业制冷被认为是起源于1856年,一名美国商人Alexander. C. Twinning 最先开创。
不久,一名澳大利亚人James Harrison检验了Gorrie和Twinning 所用的制冷机并把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介绍给了酿造和肉类食品公司。
在1859年,法国的Fredinad. Carre发明了一种更加复杂的制冷系统。
不(氨像以前的压缩机用空气做制冷剂,Garre的设备用快速蒸发的氨做制冷剂。
比水液化时的温度低,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Garre的制冷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蒸汽压缩式制冷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地的制冷方法。
但是当时这种制冷机成本高,体积大,系统复杂,再加上氨制冷济有毒性,因此阻碍了这种制冷机在家庭中的普遍应用。
许多家庭的冰柜仍使用当地制冷工厂提供的冰块。
从1840年开始,运输牛奶和黄油用到了空调汽车。
到1860年,制冷技术主要运用在海产品和日常用品的冷藏运输上。
1876年底特律市密歇根州的一名叫J.B Sutherland的人获得了人工制冷汽车专利。
他设计了一种带有冰室的绝热汽车。
空气从顶部流过来,通过冰室,利用重力然后在汽车内循环。
在1867年,伊利诺斯州的Parker Earle制造了第一辆用来运输水果的空调汽车,通过伊利诺斯州中央铁路运送草莓。
每个箱子里装100磅冰和200夸脱草莓。
直到1949年Fred Jones发明了一种顶置式制冷装置,并获得了专利。
1870年,在纽约的布鲁克林镇,S. Liebmanns 的太阳酿造公司开始用吸收式机械,这是美国北部酿造业广泛运用制冷机械的一个开端。
在18世纪70年代,商业制冷在啤酒厂中占主要的地位。
到了1891年,几乎所有的啤酒厂都装配有制冷机器。
天然冰供应本身已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许多公司都跻身该行业,导致价格下降。
并且冷藏用冰已相当普遍,到了1879年,在美国有35家商业制冰厂,10年之后就超过了200家,到了1909年达2000家。
所有因制冰废弃的池塘不再安全,甚至Thoreaus Walden池塘,1847年每天有1000吨的冰从那里抽取。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冰不仅作为冷藏的代名词,也变成了健康问题。
《热与冷》的合著者,Bern Nagengast说:“好资源越来越难找到了。
到了1890年代,由于污染物和污水的排放,天然冰成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首先出现在酿造行业,然后是肉食和乳制品公司。
由机械制冰产生的机械制冷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
卡尔保罗在1895年为生产液态空气制定了一个大型的计划,用6年时间发明了一种使液态的纯氧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这导致大量的公司都转而开始使用氧气(例如,在钢铁制造业)。
虽然肉食品厂,啤酒厂接受制冷技术要慢,但最后他们也都采用了制冷技术。
1914年,美国几乎所有的肉联厂都安装了制冷机械的氨压缩机系统,它每天的制冷能力超过90000吨。
尽管制冷有其固有的优势,但本身也存在问题。
制冷剂,像二氧化硫和氯甲烷可以使人致死。
氨一旦泄漏,也同样具有强烈的毒性。
直到1920年,Frigidaire公司开发了几种人工合成制冷剂交氟氯甲烷或CFCS,制冷工程师才找到可接受的替代品。
这就是人们所共知的新的代替物氟利昂。
在化学上,氟利昂是甲烷(CH4)里的4个氢原子被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氟原子所代替。
除了分子量大之外,无臭无毒。
不久制冰业,酿造业和肉食业是制冷发展的主要受益者。
其他企业也深受制冷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例如,在金属制造也里,机械制冷帮助餐具和工具冷硬成型。
因为制冷将送进高炉的空气除湿,钢铁产量增加,钢铁业得到了发展。
纺织厂把制冷用在丝光处理里,漂白,染色。
制冷对炼油厂来说很重要,同样对造纸厂、制药厂、肥皂厂、胶水厂、明胶厂、照片材料厂一样。
毛皮制品的贮存可以用冷库杀死飞蛾。
制冷可以帮助花圃和花店,满足季节性的需要,因为,剪掉的花可以持续比较长的花期。
更有甚者,在医学保存人体上的应用。
饮食行业,包括酒店、饭店、酒吧,饮料业为冰提供了很大市场。
空调和冰箱20世纪,随着空气条调节和制冷系统变得更高效、可控,甚至遥控,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地让环境满足于他们的需要,不再依靠天气来工作和娱乐。
气候控制变得更可靠和廉价,它已从不可见的奢侈品变成平常的必需品。
到20世纪末,美国约70%的家庭有空调。
没有人可以在用玻璃围成的房子里或没有窗户的建筑里,在无走廊的房子或在闷热潮湿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在美国,空调改变了一个世纪之久的北方城市移民的生活方式。
制冷使得新鲜和易腐烂食品的运输成为可能,使得几天或几个星的家庭贮藏期成为现实。
到20世纪末,美国99.5%的家庭至少有一台冰箱。
很多的家庭有独立的冷库。
因为这种先进的贮存技术,人们享受多样化和高质量的食物时,可以减少购物和节省金钱。
在一个空调中,空气被类似于家用冰箱的单元冷却和冷凝。
冷的液体制冷剂在低压下流过空调一面上的线圈,一个离心风扇吸收房间内的热空气,空气掠过线圈,被冷却和调节过的空气回到房间。
被加热的制冷剂蒸发,然后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内被压缩。
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房外空调部分的另一组线圈。
第二个风扇吸收外面冷的空气,让其掠过高温线圈来散去线圈的热。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被冷却到沸点以下冷凝成液体。
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压力突然降低,同时温度降低,制冷循环再次开始。
这听起来很简单,却由Willis Carrier首先通过了自己的创造力找出来的最基本的制冷原理和湿度控制。
在空调变成对平常人来说真正有意义之前,成千上万的工程师使它的技术不断革新。
Carriers的发明使很多技术成为可能。
特别在那些控制要求高的领域里。
例如,在医疗、科学研究、产品测试,计算机制造和航空。
Carrier说在1920年的一天夜里,当他站在Pittsburgh火车站,他认识到用冷水使空气饱和,有水珠产生,可以干燥空气。
那一年他制造了第一台空调,它有每天制108000磅冰的能力。
对于Brooklyn印刷商来说,因为热量和湿度的改变使纸的尺寸和彩墨排列变化,从而不能印刷出像样的景色画。
冰箱的运行和空调的一样,它使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通过制冷剂在封闭系统内的循环实现持续制冷。
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蒸发成气体,然后在冷凝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如果没有泄漏,在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制冷剂会无限地使用。
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久前,机械制冰得到了应用,自然冰和人工制冰在制冷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1927年,通用电气公司引进一种带有顶窗使用全封闭压缩机地冰箱,14立方尺的冰箱售价525美元,少数人可以接受的价钱,使得通用电气公司到1930年成为此行业的龙头。
到1920年,单相电动机已比较完善和可靠。
1929年,Frigidaire使用家用冰箱的技术制造了第一个独立式冷库。
1928年由Thomas Midgley发明的卤烃相对于以前使用的有毒易燃的制冷剂液体来说,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
通用电动机公司的Frigdaire部门选择由Midgley和Charles Kettering发明的R22作为制冷剂,很多其他的冰箱制造者也紧跟其后,将氨和其他更危险的气体替换掉。
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氯氟烃已表现出破坏地球臭氧层的迹象,当替代物研究开始时,这些化学物质开始被淘汰。
第一辆空调汽车由Packard在1938年设计出来,1938年窗式空调第一次成功地被Philco-York推销。
二战后,像冰箱一样,大量的窗式空调生产使其价格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接受。
从1920年到1930年,家用冰箱的价格从600美元降到300美元,到1939年接近150美元。
制冷技术使食品冷冻行业得到了发展。
在1914年,Clarence Brudseye在加拿大钓鱼,他发现经过冰冷冻后的鱼在暴露空气中不变形,而且在它们解冻煮熟后尝起来几乎是新鲜的。
几年后,他从他的食品冷冻发现中追求到了商业利润,学着去在盛有海水的桶里冷冻包心菜。
到1925年,Birdseye和Charles Seabrook 发展了冷冻熟食的深冷过程。
在1930年,在美国军队中,Bird Eye的解冻食物第一次得到了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