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恩施旅游经济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引言概述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恩施市的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对恩施市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进行预测。

一、旅游市场需求分析1.1 恩施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其中,土家风情、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东大峡谷等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1.2 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仅有传统的景点游览需求,还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元化需求。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旅游服务的舒适度、便捷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二、旅游市场竞争分析2.1 恩施市的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大景区、旅游企业争相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和特色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

2.2 旅游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景点的吸引力、服务质量、价格竞争等方面,各家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2.3 旅游市场竞争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法规、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三、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3.1 随着恩施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吸引更多游客。

3.2 未来恩施市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提升,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3.3 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当地经济、文化的融合,实现共赢发展。

四、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4.1 恩施市旅游市场需要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游客。

4.2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营销渠道,提升旅游市场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4.3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五、未来旅游市场发展预测5.1 随着恩施市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未来将迎来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遇,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5.2 未来恩施市将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提升,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恩施 调研报告

恩施 调研报告

恩施调研报告《恩施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恩施正在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游客。

为了更好地了解恩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对恩施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二、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调研了恩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2. 文化传承:调研了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以及当地的教育和文化保护政策。

3. 旅游资源:调研了恩施的自然风光、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地政府和企业在旅游发展方面的投资和规划。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恩施的农业产业以茶叶、中药材、水果等为主,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逐渐发展起了以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为主的服务业。

工业方面以传统木材加工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为主,正在逐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 文化传承: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了文化传承和保护。

当地的教育和文化机构也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推动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旅游资源:恩施的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当地政府和企业通过投资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积极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建议和展望1. 加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2. 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力度,通过文化活动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者。

3. 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提高恩施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总之,恩施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投资,可以实现恩施的全面发展和振兴。

恩施调研报告

恩施调研报告

恩施调研报告恩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人文环境,为进一步探讨恩施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首先,我们走访了恩施市的各个重要产业园区,了解了当地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活动。

其次,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恩施市民对当地发展的意见和期望。

最后,我们对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了深入访谈,获取了他们对恩施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经济发展状况: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主要依赖农业和旅游业。

农业方面,恩施地区以水稻和茶叶种植为主,但农业生产方式比较传统,产值较低。

旅游业方面,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但目前开发利用不足。

2. 产业结构:恩施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不少制约因素,如技术条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3. 人文环境: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民风淳朴,环境幽美。

然而,受限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人文环境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议与展望1. 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开展旅游业发展:通过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规划和建设更多的旅游景点和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旅游业与当地文化产业的融合,挖掘和开发独特的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3. 优化人文环境:加大对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加强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创建更具吸引力和魅力的人文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恩施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同时,加强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重视人文环境的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1. 引言1.1 概述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导致游客体验质量不尽如人意。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亟需采取有效对策,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和对策,探讨如何促进该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酒店住宿条件有限,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优势,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较为滞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开发计划,导致资源浪费和利用不当。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缺乏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手段,使得潜在游客对该地区的认知度不高,较少选择前往。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单一、规划滞后、宣传推广不足等方面。

解决这些困境,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加强规划管理,提升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魅力。

2.2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1. 制定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为乡村旅游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2.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管理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形象。

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1. 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开发特色景点和特色活动,提升游客体验。

2. 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和民宿的装修和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

三、拓展营销渠道1. 加强与传统旅游机构的合作,拓展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渠道。

2. 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和线上推广,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1. 市场概况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要支柱的地区。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体面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包括恩施大峡谷、巴东古城、神农溪等知名景点。

近年来,恩施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本文将对恩施市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以匡助相关企业和机构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2.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恩施市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022年,该市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

估计在未来几年内,恩施市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估计每年游客数量将增加10%以上,旅游总收入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以上。

3. 游客特征恩施市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其中以湖北省内的游客居多。

他们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年龄分布广泛,以中青年为主,占比超过60%。

- 多数游客为自由行,独自或者与家人、朋友一同出行。

- 游客对自然体面和文化遗产有浓厚的兴趣,追求亲近大自然和体验当地文化的旅游方式。

- 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注重舒适度和个性化体验。

4. 市场竞争恩施市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周边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和其他湖北省内的旅游城市。

这些竞争对手在自然景观、文化资源和旅游设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恩施市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住宿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善和扩充。

- 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市场预测根据对恩施市旅游市场的分析和趋势预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估计未来几年内,恩施市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每年游客数量将增加10%以上。

-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恩施市的旅游市场将逐渐提升其竞争力。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一、引言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旨在对恩施市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以匡助相关企业和机构了解市场潜力,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二、市场概况1. 恩施市地理优势:恩施市地处巴山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体面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2. 旅游资源丰富:恩施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恩施大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农溪等众多旅游景点。

3.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恩施市旅游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元,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三、市场分析1. 恩施市旅游市场主要客群:- 国内游客:主要来自湖北省及周边省市的游客,以家庭出游、自驾游为主。

- 国际游客: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自由行游客。

2. 市场竞争分析:- 竞争对手:恩施市周边的旅游城市,如宜昌市、三峡大坝等,以及其他省市的旅游景点。

- 竞争优势:恩施市独特的自然体面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

3. 市场需求分析:- 自然体面:游客对恩施市壮丽的自然体面、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资源有较高的需求。

- 文化体验:游客对恩施市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 休闲度假:游客希翼在恩施市找到一个放松身心、远离喧嚣的度假胜地。

四、市场预测1. 市场增长趋势:- 国内游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国内游客数量将继续增长。

- 国际游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国际游客数量也将逐年增加。

2. 市场发展策略:- 开辟新的旅游产品:恩施市可以通过开辟更多的旅游路线、推出特色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 增加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加大对恩施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

- 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加国际旅游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恩施市旅游。

五、结论恩施市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引言概述:恩施市作为湖北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到访。

本文将对恩施市的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以帮助相关从业者了解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1. 恩施市旅游市场现状1.1 自然景观优势1.1.1 恩施市地处湖北西部,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别山、巴山等山脉,以及巴东江、清江等河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神农溪、龙洞湖等,吸引了众多自然爱好者的到访。

1.1.2 恩施市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0%,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户外活动场所,如徒步旅行、露营等,吸引了一大批户外运动爱好者。

1.2 人文资源优势1.2.1 恩施市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如土家歌舞、苗族花灯等,吸引了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1.2.2 恩施市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恩施古城、巴东古镇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恩施市的历史沧桑,吸引了历史爱好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的关注。

2. 恩施市旅游市场发展趋势2.1 旅游市场需求增长2.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改变,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恩施市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2.1.2 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在增长,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更多的游客开始追求深度体验,如农家乐、生态游等,这为恩施市的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2 旅游产品创新2.2.1 恩施市的旅游从业者开始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如土家风情游、巴山红叶节等,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体验,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

2.2.2 旅游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线上线下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更便捷的预订和导览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3.1 为了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恩施市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了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恩施州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恩施州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恩施州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浅析摘要:本文首先解释了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经济的概念,然后结合恩施州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恩施州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一、引言生态旅游经济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并存的复合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为生态消费者提供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经济系统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生态旅游经济必须处理好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该地区的重要出路。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是西部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以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进而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地方特色存在旅游发展优势,很多地区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以此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本文以恩施州为例分析走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1、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概念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他为生态旅游提出了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在1993年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居民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这里得出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生态中心论与经济中心论生态旅游中心论是以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主,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旅游中心论导致“不经济”的现象,不仅不能促进旅游地区居民的经济发展,而且生态环境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经济中心论产生的后果是经济“不生态”,把生态资源当成经济工具,进而做出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的行为,最终导致环境恶化,成为不可持续经济。

三、恩施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资源特征1、发展现状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属于老少边穷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恩施旅游经济的调查研究---------经济管理学部张薇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十一五”期间,恩施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恩施州·土苗风情园”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狠抓景区建设、宣传促销和行业创建等工作,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名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州旅游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机遇叠加期和黄金发展期。

恩施“以扩大开放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突出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努力实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

”为了了解恩施州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经济管理学部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12年8月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针对新时期旅游经济发展及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了恩施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强州富民的关系,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恩施州的概述恩施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

这里有200多万年前“建始直立人”留下的世界最早的“古人类文化”,有与楚渝文化交相辉映的“巴文化”;有精美绝伦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有中国南方杆栏式建筑经典土家吊脚楼;有“二战”时期恩施作为湖北省临时省会所在地和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第六战区指挥中心形成的“抗战文化”;有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长达八年之久、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积淀的“红色文化”;有亚洲第一洞“腾龙洞”;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的“恩施大峡谷”;有全国罕见、一线串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七姊妹山和国家森林公园坪坝营。

这些奇观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良好的自然生态、宜人的气候条件,使恩施州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胜地”,与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了中国黄金旅游线上的“金三角”。

恩施州是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

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等美誉。

全州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近500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400多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鄂西大铁矿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预测储量达40亿吨。

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预测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

恩施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有“世界硒都”之称。

州域自然风光无限,特别是以“雄、奇、秀、幽、险”著称于世。

[5]恩施州主要风景区有:巴东神农溪(5A) 利川腾龙洞(4A) 清江闯滩利川鱼木寨利川大水井建筑群利川星斗山恩施大峡谷(4A) 利川佛宝山漂流(4A) 水布垭恩施梭布垭石林,咸丰坪坝营原始森林公园利川龙船水乡恩施土司城恩施龙鳞宫利川苏马荡利川齐岳山恩施哈格咂建始野三河咸丰黄金洞利川朝阳洞利川玉龙洞咸丰洗草坝唐崖土司城等。

二.恩施州旅游基本状况(一)、旅游资源恩施的旅游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山、水、洞、城、情。

在恩施旅游经济座谈会上,恩施旅游局副主任钟主任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恩施的山、水、洞、城、情各方面的旅游资源。

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的余脉在这里融合,造就了恩施多特质的山脉文化,雄奇俊秀,佳境荟萃。

国家级森林公园坪坝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七姊妹山,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特质的奥陶纪石林——梭布垭,特别是新近发现的恩施大峡谷,内有世界上最秀美的地缝和最长的暗河,有最壮美的万米绝壁画廊,群峰如屏,云霞如海。

恩施大峡谷,地缝60—70米处有水从中流下,虽不似黄山的俊美,也不似张家界的秀丽,但大峡谷有它的高大雄伟。

恩施定形多样,有盆地,有沟壑,有峰岭(万大绝壁,千座绝峰)。

水大山孕育了神奇美丽的清江,人称世界上最清的江。

清江,幅员230万平方米长432公里,是三百七十万恩施人民的母亲河,有八百里清江,八百里华南之称。

清江养育了一个特殊的民族——土家族,在土家人的母亲河上,从远古的清江放排,到如今的清江闯滩,流淌着古今漂流的神话。

清江闯滩越五段峡谷,过48道险滩,与浪共舞,玩的就是心跳,把您领入惊险、神秘、野趣的境地。

与清江闯滩相比,国家4A级风景区神农溪漂流则又是另一番情景!洞纵横于群山之间的清江,或咆哮奔腾、或喷珠溅玉,当它流淌到天下第一洞——腾龙洞时,猛然跌入龙口,形成了卧龙吞江、巨龙腾飞的磅礴气势。

腾龙洞,已当仁不让的雄居亚洲洞穴之首,世界特大溶洞之列。

恩施是溶洞的海洋,龙麟宫、玉龙洞、黄金洞、朝阳洞,以腾龙洞为首的千百个溶洞群,给人类留下了神奇的地下迷宫。

情恩施是一块多情的土地,土家族是一个浪漫开放的民族。

住的浪漫,吃的浪漫,爱的浪漫,恨的浪漫,连死了都浪漫一把。

住吊脚楼,吃大年肉,饮咂酒,喝油茶汤,过情人节——女儿会;唱龙船调、醉清江、黄四姐;跳摆手舞、铜铃舞、撒尔嗬;赏曲听戏。

真是山歌情歌歌海如潮,手舞足舞舞动山川。

城从“建始人”居住的岩洞,到土家人建造的古城古寨,都显得那样的厚重而古老。

廪君地、古巴国、清江郡、施州卫无不充满历史文化名城气息。

从屏山爵府、土司皇城到恩施土司城,展演了土家族四百多年的一个特殊制度。

柳州城、鱼木寨、仙佛寺、大水井这些国之瑰宝,讲述着土家人一个个文化历史的衍进故事。

(二)旅游宣传状况在恩施旅游经济的座谈会上,经济管理学部的王鹏主席问道“恩施越来越多的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开发并利用,而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对薄弱的文化载体的表现和反映,比如恩施的旅游文化的书籍读物方面,怎样去做一个好的填充,并且怎么通过这方面书籍文献做一个更好的宣传?”钟主任详细的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

恩施政府对历史文化这方面的收集还是比较齐全,主要的收集工作是由恩施文化局来完成。

通过访问一些民间艺术大师,来传承恩施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恩施州连续开展了4次州级民间艺术大师寻访命名活动。

州人民政府分四批命名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40人,并给每位大师年补助津贴1200元。

政府的命名大大鼓舞了那些多年来在民间默默守望民族艺术的老艺人,使他们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不顾高龄、不计名利,纷纷参加各种民间艺术活动,积极带徒传艺,为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和民族文化大州的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时,这一作法还得到了省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恩施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创新之举,值得各地借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人,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因此,加强对他们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为使恩施州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后继有人,把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更好,这次寻访命名活动是经州委、州政府的同意,并在寻访结束后的今年8月州庆期间由州人民政府命名颁证。

在特殊年代,许多农民艺人曾被打成“牛鬼蛇神”,身怀绝艺得不到社会认可,有的老艺人还被亲人视作负担。

“民间艺术大师”的命名使他们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

“泥腿子”一跃成“大师”,享受政府津贴,欣喜的同时,“大师”们也意识到肩负的责任。

已故恩施市三岔乡傩戏传人谭学朝,人称“朝神”,因精于傩戏、傩舞、灯戏、做傩面具被命名为第一批州民间艺术大师后,乡文化站请他带徒传艺,80岁高龄的他满口应承,且分文不取。

宣恩县李家河乡现已是名副其实的“滚龙之乡”。

乡文体服务中心主任邓国军向记者介绍,周树庭被命名为州民间艺术大师后,乡文体服务中心一直请他带徒传艺,并成立了乡滚龙莲湘艺术团,其中几十名五六十岁的老艺人都是他的徒弟。

从2007年开始,李家河乡以乡滚龙莲湘艺术团为传承载体,开展滚龙莲湘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全乡已有包括学生、农民、民营企业主、党政干部在内的300人掌握了这项技艺,而且这个队伍正在逐步扩大。

一旦形成千人打莲湘的场面,该乡将举办“滚龙莲湘艺术节”。

年逾古稀的侯安兴人称“侯滚龙”,是“周滚龙”的关门弟子、滚龙莲湘的省级传承人。

师傅“周滚龙”是滚龙莲湘的象征,他就是现在的核心。

侯安兴眼下正备战将于11月下旬举行的全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1956年,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在来凤舍米湖发现了摆手舞。

从此,摆手舞便一发不可收,舞出来凤,舞进了中南海。

作为摆手舞最权威的传承人,彭昌松成为第一批州民间艺术大师。

在他的带领和政府的推动下,摆手舞传承卓有成效,在全州极具代表性。

2009年,来凤县举办万人摆手节,令人瞩目。

来凤县原生态摆手舞队屡受国内外邀请,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0年,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

仅今年的活动就排得较满:2月,应邀赴澳大利亚演出,并两度应邀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表演;5月,去北京参加端午节演出;11月,又将赴海口在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表演。

来凤县文体局局长岳琼自豪地说:“每表演一场,对方包吃包住,还给演员发工资。

尽管每次受邀就表演一个节目,四五十人的队伍,对方接待费用高,别人还是愿意请。

”县文体局、百福司镇政府从娃娃抓起,传承摆手舞。

现在,摆手舞已经由百福司向县城及其他乡镇传播普及,从沉寂的原生态舞蹈到党政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学生、农民广泛学跳,由单一的农民队伍发展成全民化的100多支表演队伍。

全县摆手舞传承人发展到20多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县级19人,还有2名州民间艺术大师。

在保护传承上,来凤县采取了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县财政每年发给每位传承人600元传承费;2009年,湖北省社科院挂牌成立摆手舞研究中心,吸引了省内一批文化旅游专家,《土家文化论坛》是该中心关于摆手舞的研究成果之一;计划建文化中心,内含万人摆手舞广场、演艺中心,打造一台以摆手舞为主线的演艺节目,形成旅游品牌。

邓习稳、黄在秀、谭学聪3位民间艺术大师,在传承撒叶儿嗬这一民间艺术上功不可没。

邓习稳已去世,谭学聪常在全国各地演出,黄在秀长期在巴东县野三关办撒叶儿嗬培训班,自己也拥有表演队。

目前,野三关镇77个村共有50多个撒叶儿嗬表演队。

撒叶儿嗬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市场为传承提供了保障。

传承恩施土家族文化,宣传恩施生态旅游的措施还有邀请知名人士举办作品展,如邀请李少白摄影师举办恩施摄影展,以利用各种活动来宣传恩施。

首先在武汉重庆等周边大城市进行大力推荐,然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来恩施,做一些推荐,在各类的杂志刊物上发表作品,将恩施的风光展现给世人。

(三)旅游经济与富民2007~2011年年来,全州生产总值从198.6亿元增加到418亿元,年均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8.9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7.5亿元增加到314亿元,年均增长2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0亿元增加到31.9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3亿元增加到156.8亿元,年均增长20.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