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2套,)(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2套,)(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液体的压强是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了解液体的作用力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的压强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了解液体的作用力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的压强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作用力和压强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的压强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验装置和材料:水桶、塑料瓶、乒乓球、水;•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在桌上,然后将乒乓球轻轻地放在塑料瓶口上。

问学生,乒乓球为什么会停留在塑料瓶口上?2.引导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发现乒乓球停留在塑料瓶口上是因为上方的水压力向下作用,与下方的空气压力向上作用相等,使得乒乓球得到平衡。

概念讲解(10分钟)3.使用PPT讲解液体的压强概念。

解释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压强。

4.通过举例说明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并且作用力与液体深度有关。

5.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作用力与液体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即液体的压强等于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液体的深度。

实验(25分钟)6.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装置和材料。

7.让学生依照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水桶中装满水。

–步骤二:将塑料瓶放在水中,并将乒乓球轻轻地放在塑料瓶口上。

–步骤三:观察乒乓球停留在塑料瓶口上的现象。

–步骤四:改变塑料瓶的深度,再次观察乒乓球的现象。

–步骤五: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8.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观察和记录,并帮助他们发现液体的作用力与液体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分析与讨论(15分钟)9.让学生将观察数据整理出来,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数据的规律。

《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教学设计1液体压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原理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各液面静止时相平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机同屏功能,展示录制的实验)通过导管从四楼向一楼的压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观察瓶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

拓展:水柱很深,高达10米,产生的压强很大。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并且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

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

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引导类比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

这时,你有何感受?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

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沪科版初二)1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沪科版初二)1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沪科版初二)1教学目标1.明白得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讲明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咨询题。

2.明白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3.明白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讲明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咨询题。

教学预备实验器材教师用: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演示器、U形管压强计、烧杯〔1000ml〕、水、盐水、连通器、U形管。

学生用:每两人一组,每组:大、小烧杯各一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小桶〔口大底小〕一只。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展现课本图11-16和图11-17的图片。

咨询:这些事例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演示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

咨询:那个实验讲明了什么道理?〔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再做一遍实验〕学生观看、摸索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存在关压强,同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引入新课加深明白得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提出咨询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得出公式:p=ρgh。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咨询:实验结论是什么?咨询:我们能用现在的结论讲明课本图11-16、图11-17所表示的咨询题吗?引导学生学习图11-21所示的信息窗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讲明。

教师补充、完善。

学生动手,得出公式学生回答学生讲明学生分析、讲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讲明咨询题的能力二、液体压强的应用演示课本图11-22所示的实验。

咨询:连通器有什么特点?咨询:如何样用二力平稳的知识讲明这种现象?教师补充、完善。

咨询在生产和生活中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请你举例讲明。

学生回答学生讲明学生举例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增加学习爱好三、液体压强的传递咨询:什么是帕斯卡原理?它的适用范畴是什么?密闭液体传递的是什么?咨询: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大、小两个活塞上受到的什么相同?依照什么公式能够明白大活塞上可产生专门大的力?讲述:液压千斤顶确实是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图11-27的原理图中,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顶起一辆小汽车。

沪科版物理八年《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第1课时)尤溪一中王祥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白液体有压强,明白液体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说明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实验以及探究等自己亲躯体验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操纵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只要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就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法学生亲身感受、讨论法、课件展现、实验探究教学法四、教学用具老师预备:水、盐水、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大可乐瓶、塑料袋、水槽、形状不同的容器等。

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五、师生互动,科学探究(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

问:带鱼生活在深海里,请问同学们见过活的带鱼吗?什么缘故?生:没见过。

师:想明白什么缘故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那个问题。

师:下面同学们连续再看大屏幕图片:1、水坝什么缘故要上窄下宽?2、潜水员什么缘故到不同深度时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摸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问: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学生答:跟液体压强有关。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探究液体的压强。

(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多角度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初步观看液体压强的特点师:在同学们桌上给大伙儿提供了一些器材: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同学们能够尝试着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具体感受一下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注意观看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看哪个组想到的方法更多、更好,注意先讨论后实验。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教案: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掌握如何计算液体中某一点的压强。

3. 液体压强的特点:探讨液体压强的特点,如均匀性、方向性等。

4.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描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尺子、实验报告册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实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坝、潜水员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均匀性、方向性等,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性质。

5. 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6.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液体压强概念2.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3. 液体压强特点4.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水坝的建造原理。

答案:水坝之所以能够阻止水流的涌入,是因为水坝两侧的水压强相等,根据帕斯卡原理,水坝两侧的水压力相互抵消,从而阻止水流的涌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案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在第一节学生已经认识了压强概念,而液体压强由于流动性而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通过一些经验建立起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的认识基础,然后利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得出结论后再用理论推导的方式推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然后介绍液体压强的两个重要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机。

知识与技能:1. 知道液体压强产生原因;2.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 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4. 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2.学会使用U型管压强计,知道它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连通器及液压机的原理,了解自然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改变。

教学重点: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2.理解在连通器的原理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教学目标 ◆ 课前准备◆ ◆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量筒、玻璃板,连通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2500帕斯卡表示什么?二、新课引入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设计意图】由已经学习过的压强知识分析得出液体能产生压强。

三、进行新课(一)液体压强特点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酒精、玻璃管、U型管、刻度尺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压强的存在。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的高度和U型管的偏转程度,记录实验数据。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液体压强1. 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2. 计算方法:p = ρgh3. 影响因素: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液体高度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题目:一个底面积为0.5m²的容器中装有深度为2m的水,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答案:p = ρgh = 1.0×10³kg/m³ × 9.8N/kg × 2m =1.96×10⁴Pa2. 液体压强的应用:题目: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物体在水中的深度为1m,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求物体在水中的压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八章第二节,主要涉及液体的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容器、液体、压强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力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探讨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

5. 练习与解答: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特定深度下的液体压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液体的压强2. 板书内容: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液体压强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根据给定的液体密度和深度,计算液体压强。

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2. 答案: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生活中例如:水塔中的水对水塔底部的压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液体压强》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有大小有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及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2、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法等实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实例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各处压强不一定相同,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3、让学生自己做实验验证猜想,以加深印象和培养学生逻辑推导能力和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分组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幻灯片以填空的方式展示固体压强基础知识,让学生一起回答,具有一定的复习巩固作用。

以图片方式展示生活中各种固体压强的实例,引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固体可以产生压强,那么在液体中,液体是否产生的压强?2、演示实验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使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存在3、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生活中液体压强存在的例子,如潜水员、核潜艇等。

第二板块: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实验一: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1)在空塑料瓶三侧面不同高度各扎3个大小一样的小孔(共9个孔),并用胶带封住。

向瓶中倒满水,先撕开同侧3个小孔,观察现象并提问:液体在各个地方产生的压强是否一样?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2)再将其余两侧的孔都打开,学生发现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高度压强几乎相同。

(3)此实验不仅证明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且在不同深度所产生压强大小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猜测: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与方向无关。

实验二:使用液体压强计证明猜想除了液体深度以外,学生可能会提出更多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猜想,此时教师指出,要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必须同时实验来验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规律,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探讨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泵、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等。

学具:笔记本、笔、液体压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

(3)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等。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液体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液体压强1. 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2. 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 计算公式:p=ρgh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题目:一个容器中装有水,深度为1米,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答案:p=ρgh=1.0×10^3 kg/m^3 ×9.8 N/kg ×1m=9800 Pa2. 实际问题解决:题目:潜水艇在水面下10米深处,海水密度为1.2×10^3 kg/m^3,求潜水艇所受的液体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D .无法判断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水的泥沙含量增
第八章第二节达标测评
一、单选题
图4
1、如图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放入木块后( )A .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 .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 .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 D .水对杯底的压力减小
2、小聪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在同一杯水中先后做了如图所示的两次实验,这是为了探究( )
A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B .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c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D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3、下列设备没有应用到连通器的原理的是( ) A 、水泵 B 、船闸 C 、过路涵洞 D 、锅炉水位计 二、非选择题
4、民航飞机上的黑匣子在海水里所能承受的海水对它的最大压强是6.18×107Pa ,
则在不被海水压破的情况下,黑匣子下沉的最大深度是 m 。

(ρ海水=1.03×103kg /m 3,g=10N /kg)
5、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 6、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 ,水的密度为1.0×l03 kg/m 3,g 取10 N/kg 。

(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的最大压强都是6 ×105 Pa ,那么,最多还能允许水面上升多少米?
7、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江堤多处出现管涌(江水从泡软松动的地方流出)。

为什么管涌在平时不出现而在洪水期间出现?出现管涌后,往往不是用土袋堵死管涌口,而是在管涌周围筑起一圈堤围,将喷出的水围起来,这又是为什么?
达标测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A 二、非选择题:
4、6000
5、 (1)4
(2)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2、3(或1、2、5或1、2、6)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5、6 ○3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3、7(或4、7或5、7或
6、7)
6、(1)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p=ρgh=1.0Х103kg/m 3×55m ×10N/kg=5.5×105Pa
(2)由p=ρgh 得湖水最大深度
序号 1 2 3 4 5 6 7
h=p/ρg=6×105Pa/(1.0×103kg/m3×10N/kg)=60m 水面最多还能上升的高度Δh=60m-55m=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