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_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_周妍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适应能力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大学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扰。

本文就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学业适应的作用与影响。

一、心理韧性的概念与特征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挫折、压力和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抗压能力和恢复能力。

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对自己能够应对困难和克服挫折的信心和信念。

2. 具有挑战心态:大学生对困难和挑战持积极态度,愿意面对并解决问题。

3. 接受现实:大学生能够接受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和挫折,并从中寻找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4. 社会支持:大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并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二、学业适应能力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学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学校和学科要求,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能力。

学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如下:1. 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业适应有重要影响,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增强学业适应能力。

2. 学习策略:大学生采取的学习策略也会影响学业适应的效果,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业适应能力。

3.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大学生学业适应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心理韧性与学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具有较高心理韧性的大学生更有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学业适应能力,而学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心理韧性的增强。

首先,心理韧性有助于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好地保持积极心态和应对策略。

在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和挫折时,心理韧性高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其次,心理韧性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

心理韧性高的大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更有信心面对学业上的挑战,从而更有动力和积极性地对待学习。

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论文

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论文

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论文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论文【摘要】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研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质量。

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挫折承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发生了改变,社会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问题越来越关注。

积极情绪和心理弹性作为心理健康重要的保护形式之一,具备抗压和减压的作用。

研究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生活、学习以及日后工作中的逆境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防治个人悲剧或社会悲剧发生。

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反弹和挫折承受能力进行逐个分析和研究,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作为辅导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开展科学的高校心理教育课程,便于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反弹和挫折承受力三者关系的研究还在发展阶段,有待完善。

一、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一)积极情绪的含义积极情绪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具有正效价的正性、积极的情绪,通俗的说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变化或心情,用罗素的理念来说“积极的情绪就是微笑时产生的美好感觉”。

积极情绪是一种愉悦的主观情绪,能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和积极性,适当的提高大脑兴奋程度。

根据实验调查显示,常常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一般表现为满意、自信、高兴、自豪、爱和感恩等正面的情感表达。

大学生作为有活力的人群,积极情绪是较为容易产生的,但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机制,积极情绪极不稳定,这和个体的性格、境遇等紧密相关。

大学生受挫心理与耐挫教育调查研究

大学生受挫心理与耐挫教育调查研究

大学生受挫心理与耐挫教育调查研究引言大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的阶段,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艰辛。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面对学业的压力、社交关系的挑战以及自我成长的迷茫。

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大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而有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受挫而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受挫心理和耐挫教育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耐挫能力。

一、大学生受挫心理现状调查1. 受挫心理表现通过对大学生受挫心理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受挫心理表现主要集中在自卑、焦虑、消极等方面。

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他们还会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失败会被他人看到,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和未来的发展。

这些负面情绪会让他们变得消极懈怠,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调查发现,大学生受挫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业压力、社会竞争等。

家庭因素指的是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经济拮据、父母期望过高等问题,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如果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容易产生受挫心理。

社会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受挫心理的重要原因,社会上的激烈竞争让大学生感到压力重重,无法喘息,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

1. 耐挫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耐挫教育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耐挫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辅导、自我认知、团队合作等方面。

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重建自信。

自我认知则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团队合作则是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练习,让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从团队的利益出发,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尽管大学生的耐挫教育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根据调查,大学生们普遍认为现有的耐挫教育还不够,希望能够加强实践性教育和个性化辅导。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一、本文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学业负担,还要在社交、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做出选择和决策。

这些压力可能来源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自我认同等方面,而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分析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源,然后探讨这些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提升心理弹性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情绪的稳定,并提升自己的心理弹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二、大学生的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源于学业,还涉及到人际关系、未来规划、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压力来源。

大学生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学习内容,同时还需要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

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

人际关系压力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压力之一。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老师、室友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

未来规划压力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压力之一。

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定位,包括选择专业、制定职业规划等。

这些决策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因此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自我认知压力也是大学生常常面临的问题。

培养心理弹性来应对挫折和压力

培养心理弹性来应对挫折和压力

培养心理弹性来应对挫折和压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压力。

这些挫折和压力可能来自于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或是生活中其他方面。

而对于这些挫折和压力的应对,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指一个人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恢复正常状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心理弹性来应对挫折和压力。

一、认识挫折和压力首先,我们需要认识挫折和压力对我们的影响。

挫折和压力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它们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挫折可能来自于失败、失去或是被拒绝等,而压力则可能来自于工作压力、学习压力或是生活中的其他压力。

当我们认识到挫折和压力是正常的,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挫折和压力并不是自己的错,而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战。

二、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培养心理弹性非常重要。

当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加乐观、坚韧,从而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压力。

三、寻求支持与倾诉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压力时,不要独自承受。

寻求支持与倾诉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或是专业人士分享我们的感受和困扰。

他们可以给予我们建议和帮助,甚至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与他人交流不仅能够减轻我们的压力,还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四、培养应对挫折的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挫折,我们需要培养一些应对挫折的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停下脚步,而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诸行动。

其次,我们可以寻找到达目标的多种途径。

当一条路行不通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探索其他可能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学会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挫折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接受失败能使我们更加坚强,为下一次尝试做好准备。

五、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要保持心理弹性,我们还需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周妍;蔡明【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挫折承受力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随机抽取3所高校的686名大学毕业生为施试,对其施测心理弹性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挫折承受力量表.结果发现:①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r=0.373,P<0.01)、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r=0.499,P<0.01)和积极情绪与挫折承受力(r=0.499,P<0.01)正相关;②积极情绪能够部分中介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之间的关系,当积极情绪进入回归方程时,心理弹性对挫折承受力的预测效应从0.499降至0.345.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挫折承受力的预测效应是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期刊名称】《学术探索》【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4页(P149-152)【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积极情绪;挫折承受力【作者】周妍;蔡明【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55大学生挫折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将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研究证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子[1~2],使个体具有抗压能力,在压力或挫折下免除身心障碍的危机。

心理弹性指面临压力事件时,使个体恢复和保持适应行为、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和人格特质。

[3]心理弹性的调节模型[4]认为,当个体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压力和逆境对个体发展结果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弱。

积极情绪是效价为正的情绪,包括欢乐、满足、兴趣、爱、感激等。

在面临压力和逆境的时候,个体可以通过采取发现积极意义、幽默等应对策略来体验到积极情绪,[5]而积极情绪可以使个体拓宽注意广度和认知范围,增加个体的体力、智力、心理和社会资源,[6]解除消极情绪带来的紊乱的生理心理反应,[7]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

刍议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刍议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刍议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作者:庞志华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4期【摘要】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研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质量。

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挫折承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发生了改变,社会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问题越来越关注。

积极情绪和心理弹性作为心理健康重要的保护形式之一,具备抗压和减压的作用。

研究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生活、学习以及日后工作中的逆境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防治个人悲剧或社会悲剧发生。

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反弹和挫折承受能力进行逐个分析和研究,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作为辅导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开展科学的高校心理教育课程,便于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反弹和挫折承受力三者关系的研究还在发展阶段,有待完善。

一、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一)积极情绪的含义积极情绪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具有正效价的正性、积极的情绪,通俗的说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变化或心情,用罗素的理念来说“积极的情绪就是微笑时产生的美好感觉”。

积极情绪是一种愉悦的主观情绪,能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和积极性,适当的提高大脑兴奋程度。

根据实验调查显示,常常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一般表现为满意、自信、高兴、自豪、爱和感恩等正面的情感表达。

大学生作为有活力的人群,积极情绪是较为容易产生的,但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机制,积极情绪极不稳定,这和个体的性格、境遇等紧密相关。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心理韧性,作为个体面对逆境、压力或创伤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心理能力,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韧性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其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以及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种种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积极情绪与幸福感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它们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情绪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时所体验到的愉悦、满足等正面情感,而幸福感则是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

大量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幸福感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探究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心理韧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1. 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性。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或创伤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心理能力。

这一概念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韧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重挑战。

在这一时期,心理韧性的培养与发展不仅有助于他们应对当前的困境,更能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韧性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心理韧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

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处理复杂的学科问题,心理韧性强的学生更能够在面对学业挑战时保持冷静,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韧性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积极影响。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需要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建立联系,心理韧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依次求出挫折承受力( Y) 对心理弹性
( X) ,积极情绪( M) 对心理弹性( X) ,挫折承受力 ( Y) 对积极情绪( M) 和心理弹性( X) 的回归,并 建立相应的三个标准化回归方程。根据以上的 回归分析,可以得出中介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 7 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
标准化回归方程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723X( 2013) 07 - 0149 - 04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不容 忽视的问 题,增 强 大 学 生 抗 挫 折 能 力,将 会 有 利 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研究 证 明,心 理 弹 性、积 极 情 绪 是 个 体 心 理 健康 的 重 要 保 护 因 子[1 ~ 2],使 个 体 具 有 抗 压 能 力,在压力或挫折下免除身心障碍的危机。心理 弹性指面临压力事件时,使个体恢复和保持适应 行为、在逆 境 中 成 长 的 能 力 和 人 格 特 质。[3] 心 理 弹性的调节模型[4]认为,当个体心理弹性水平越 高,压力和逆境对个体发展结果的负面影响就会 越弱。积极 情 绪 是 效 价 为 正 的 情 绪,包 括 欢 乐、 满足、兴趣、爱、感激等。在面临压力和逆境的时 候,个体可 以 通 过 采 取 发 现 积 极 意 义、幽 默 等 应 对策略来体验到积极情绪,[5]而积极情绪可以使 个体拓宽 注 意 广 度 和 认 知 范 围,增 加 个 体 的 体 力、智力、心理和社会资源,[6]解除消极情绪带来 的紊乱的生理心理反应,[7]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 症状的发生。国内一些研究证明了在毕业压力
积极情绪 67. 442 ± 10. 116 0. 373**
挫折承受力 117. 977 ± 15. 676 0. 499** 0. 539**
注: ** p < 0. 01,*** p < 0. 001,下同
( 二) 心理弹性通过积极情绪影响挫折承受 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 忠 麟 等 人 提 出 的 中 介 效 应 检 验 方 法[14],第一步以挫折承受力为因变量,以心理弹 性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2013. 7 No. 7,2013
学术探索 Academic Exploration
2013 年 7 月 Jul. ,2013
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 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周 妍1 ,蔡 明2
( 1. 云南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2. 云南师范大学 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
致。[16]积极情绪 与 挫 折 承 受 力 呈 显 著 正 相 关,心 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呈显著正相关。从各自的 内涵上来看,相关关系是符合的。积极情绪是正 性的、愉悦的情绪或心境; 心理弹性反映了人的 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严重压力 /逆境的损 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加之挫折承受力,这 三者均是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特征。从相关关 系说明,心 理 弹 性 高 的 大 学 生 对 生 活 乐 观,有 热 情,会主动 地 通 过 心 理 调 节 来 引 发 积 极 情 绪,能 够减少来自挫折压力的心理困扰,有较强的挫折 承受力。积极情绪能够促进思考的灵活性和问 题的解决,能够与挫折压力下的消极情绪的生理 效应相抗 衡,促 进 对 挫 折 的 应 对,建 立 持 久 的 社 会资源,增强挫折承受力。
在本 研 究 中,挫 折 承 受 力 ( Y) 对 心 理 弹 性 ( X) ,积极情绪( M) 对心理弹性( X) ,纳入积极情 绪这个变量后,挫折承受力( Y) 对积极情绪( M) 和心理弹性( X) 的回归效应依然显著,所以积极 情绪的中 介 效 应 显 著,并 且 是 部 分 中 介 效 应,心 理弹性对挫折体验的回归系数在引入积极情绪 后负向 预 测 不 变,数 值 由 0. 499 下 降 到 0. 345。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大学生积极情 绪在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之间的中介模型图 ( 见图 1) ,图中所标示的数据为相应的路径分析 系数。
一、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2012 年 2 ~ 3 月间对云南师范大学、楚雄师 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三所高校进行分 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720 份,回收 720 份,回收率 100% ; 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 卷数为 686 份,占回收问卷的 95. 27% 。缺失数 据采用均值替代法处理。具体情况见表 1: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以心理弹性为自变量对 因变量挫折承受力进行影响的路径中,有两条比 较显著的路径: 一是大学生心理弹性对挫折承受 力的直接影响路径; 二是大学生心理弹性通过积 极情绪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并且直接 效应和间接效应都达到显著。
三、讨论
( 一)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挫折承 受力的相关
表 4 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R2 调整后的 R2 Beta
t
积极情绪 心理弹性 0. 139 0. 138 0. 373 10. 514***
表 4 表明,心理弹性能正向预测积极情绪, 能够预测积极情绪的 13. 8% 的变异量。
以挫折承受力为因变量,以积极情绪为自变 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表 3 挫折承受力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R2 调整后的 R2 Beta
t
挫折承受力 心理弹性 0. 249 0. 247 0. 499 15. 041***
表 3 表明,心理弹性 能 正 向 预 测 挫 折 承 受 力,能够预测挫折承受力的 24. 7% 的变异量。
第二 步,以 积 极 情 绪 为 因 变 量,以 心 理 弹 性 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0. 499,P < 0. 01) 正相关; ②积极情绪能够部分中介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之间的关系,当积极情绪进入回归方程
时,心理弹性对挫折承受力的预测效应从 0. 499 降至 0. 345。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挫折承受力的预测效应是通过
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弹性; 积极情绪; 挫折承受力
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 中介作用,[8]高心理弹性的个体能够体验到更多 的积极情 绪,并 利 用 这 些 积 极 情 绪 来 适 应 压 力, 保持心理健康。但对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挫折
承受力的关系的研究尚不全面。本研究拟通过 问卷法,考察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 的机制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三者之间的 关系提供新的证据,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提供建议。
表 1 被试基本情况( N = 686)
人口统计学变量
类别
学校
云南师范大学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师大文理学院
性别


专业
文科专业
理科专业
频数 230 225 231 254 432 384 3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百分数( % ) 33. 5 32. 8 33. 7 37 63 56 44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GZ100002) 作者简介: 周 妍,女( 纳西族)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蔡 明,男,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149
( 二) 研究工具 1. 正 性 负 性 情 绪 量 表 ( Positive and NegativeAffectSchedule,PANAS) Watso 等[9]于 1988 年编制,作为测量情绪状 态的问卷,既可以探测到经历一些事件时的情绪 变化,还 可 以 作 为 测 量 受 试 情 绪 特 质 的 特 质 问 卷。[10]黄丽于 2003 年进行了该量表的中文版修 订,修订过的该量表包括自评正性情绪状态词和 负性情绪状态词各 10 个,采用李克特式 5 点记分 标准,得分范围 20 ~ 100 分,被试者得分越高,表 明积极情绪水平就越高,修订版 PANAS 所有条 目的 Cronbach 系 数 为 0. 82,正 性、负 性 情 绪 的 Cronbach 系数分别为 0. 85 和 0. 83。[11] 2. 刘俊波( 2011) 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弹性 问卷” 该问卷从心理弹性的内在和外在保护性因 素两方面出发编制,包含 30 个自评题项,由情绪 稳定性、生活风格、人际关系、家人支持和朋友支 持等 5 个因素构成,采用李克特式 5 点记分标准, 得分范围是 30 ~ 150 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 的水平越高。编制者考察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系数为 0. 941,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 801 ~ 0. 899 之间,考察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 0. 914, 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 0. 753 ~ 0. 851 之间,考察总 问卷的间隔 1 个月的重测信度为 0. 769,各维度 的重测信度在 0. 617 ~ 0. 734 之间,信度符合心理 测量学的要求[12]。 3. 张丽霞( 2008) 编制的“大学生挫折承受 力问卷” 该问卷包含 34 个自评题项,由生理因素、积 极的挫折认知、消极的挫折认知、个性特征、情绪 调控、他人支持等 6 个挫折承受力因素构成,采 用李克特式 5 点记分标准,有 17 个题项是反向计 分,得分范围是 34 ~ 170 分,得分越高,说明挫折 承受力越强。编制者考察总问卷的 Cronbach 系 数为 0. 884,各因素的 Cronbach 系数在 0. 643 ~ 0. 7466 之间,考察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 0. 649,各 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 0. 653 ~ 0. 710 之间,信度系 数表明问卷有较高的同质性[13]。 ( 三)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1. 5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 一)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表 2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绪与 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