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挫折与应对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克服困境与挫折

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克服困境与挫折

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克服困境与挫折大学生时期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虽然这个阶段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也伴随着困境和挫折。

如何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大学生们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克服困境和挫折的有效方法。

一、接受现实并正视困境与挫折面对困境和挫折,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遭遇一些无法改变的情况或外部环境的限制。

当我们能够正视困境和挫折,并接受这些现实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接受现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寻找解决困境和挫折的办法。

二、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克服困境和挫折至关重要。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乐观和自信,增强抵御困境和挫折的能力。

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找事物的积极面,培养乐观的态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积极正能量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相互支持和鼓励。

三、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里通常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或相关机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决内心的困惑。

此外,学生还可以与导师、校友或长辈进行交流,分享问题和困惑,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四、建立支持网络和社交圈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和社交圈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与家人、朋友、同学以及老师建立紧密的联系,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困扰,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和社团,扩大社交圈子,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度过困境和挫折,互相支持和鼓励。

五、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困境和挫折。

通过设定目标和规划行动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资源,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不断调整和优化计划,努力迈向成功。

六、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身心健康对于大学生克服困境和挫折至关重要。

大学生应对挫折与困境的心理与行为调整

大学生应对挫折与困境的心理与行为调整

大学生应对挫折与困境的心理与行为调整挫折和困境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的一种常见情况。

面对挫折和困境,心理与行为的调整是帮助大学生克服困境、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应对挫折与困境的心理和行为调整方法。

一、心理调整1. 接受现实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

意识到挫折和困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接受现实可以帮助大学生转变态度,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困境。

2. 增强自信挫折和困境往往会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重建自信是心理调整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成绩与成就,不断提高认识自己的价值。

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也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内在的自信。

3. 建立良好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对于大学生的心理调整非常重要。

与父母、朋友、导师等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大学生可以加入社团组织或参加志愿活动,扩大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二、行为调整1. 制定清晰目标面对挫折和困境,大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清晰的目标能够让大学生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同时,要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这样会减少压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2. 寻求资源和帮助在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及时寻求资源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可以向老师、学长学姐、辅导员等寻求学业上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学习适应与运用各种信息,寻找相关专业书籍、网络资源等,为自己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方案和帮助。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行为调整至关重要。

适当的锻炼和休息,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境。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感兴趣的爱好和活动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和放松自己的身心。

总结:大学生应对挫折和困境的心理和行为调整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试讲之挫折与压力的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试讲之挫折与压力的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试讲之挫折与压力的应对在大学生生活中,挫折和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

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具备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本文将就大学生面临的挫折和压力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挫折和压力的来源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和激烈的竞争。

学习压力常常来自于严格的学术要求、考试成绩、论文写作等。

未经过充分准备的考试失败或者在学术上的困难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

2. 人际关系挫折大学期间是一个人际交往较为频繁的时期。

与同学、室友、教师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冲突或矛盾,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挫折。

3.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往往要面临就业的压力。

他们会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4. 自我挫折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我认同困惑、寻找人生意义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对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造成挫折,增加他们的内心压力。

二、应对挫折和压力的策略1. 接受现实面对挫折和压力,大学生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

他们需要意识到生活中总会有困难和挑战,接受自己无法控制一切的事实。

接受并正视现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2. 保持积极态度积极的态度对应对挫折和压力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培养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可以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和正面思考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情绪。

3.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健康的支持体系对于应对挫折和压力至关重要。

大学生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和导师的帮助与支持,分享自己的困扰。

这些人可以提供鼓励、理解和建议,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 寻找适合的发泄方式发泄情绪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内心积压的压力。

他们可以通过写日记、锻炼身体、参与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发泄负面情绪。

此外,寻找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朋友或家人进行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发泄方式。

5. 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人生逆境十有八九”。

大学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如专业不满意,学习不理想,身体不适,同学关系紧张,情感困扰,或者各种意外事件,当这些事件对大学生自己意义特别重大(主观上和客观上的)但不能应对时,就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

例如使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导致焦虑不安、退缩甚至攻击、轻生等。

一、挫折概述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目的地。

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有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即改变行为的方向,达到改变后的目标;如果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的话,就会产生挫折感。

因此,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指挫败、阻挠、失意、失利、失败的意思。

挫折包括三方面:挫折情景、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1、挫折情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景因素,如考试不及格、竞选失利、失恋等等。

2、挫折认知:指人们对挫折情景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挫折情景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景的认知。

3、挫折反应:指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二、挫折理论1、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同样,挫折的存在也总是要导致某些形式的攻击行为。

2、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失去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既挫折感。

3、社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向上意向”、“自我实现”受到压抑的缘故。

大学生如何应对挫折与困难

大学生如何应对挫折与困难

大学生如何应对挫折与困难挫折与困难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新环境、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他们常常面临着挑战和逆境。

因此,学会应对挫折与困难是大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几种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面对挫折和困难,大学生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挫折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只有积极面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接受现实,正视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寻求支持与帮助在面对困难时,大学生不应该孤立无助。

他们可以寻求身边的朋友、家人或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有时候,只是与他人倾诉一下或听听他们的建议,就能找到新的解决思路。

同时,学校通常还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可以在遇到问题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三、制定明确目标和计划在应对困难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非常重要。

大学生可以先仔细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然后设立可行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大学生可以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四、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对于应对挫折和困难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学会转变消极的想法,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情绪。

他们可以通过自我鼓励、反思成长经历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大学生应该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咨询专业人士或参加培训课程等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此外,积累实践经验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或志愿服务等活动,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基础。

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健康。

此外,运动、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也能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增强身心的抵抗力。

总结起来,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寻求支持和帮助,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保持身心健康。

大学生心理挫折与应对

大学生心理挫折与应对

一、什么是心理挫折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需要无法满足、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诸如紧张、焦虑、沮丧、困惑、愤懑,甚至迁移、攻击等都是心理受挫时常见的情绪反应。

挫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要素: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两者密切关联。

挫折情境是引发挫折感受的条件,挫折感受是受挫折者心理需求不能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

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同样的(挫折)情境,由于不同的人的需求不同、心理承受力不同,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不同。

如同样考上一所普通大学的甲、乙两个学生,甲的抱负远大,立志考重点大学,而现在只考上了普通大学,对甲学生来说就会产生挫折感。

而乙学生,他的抱负本来就不大,现在考上了大学已经很满足,甚至还有些喜出望外,对他来说不但没有挫折感,反而还有较强的成就感。

所以,挫折也叫心理挫折,心理挫折的产生,不取决于挫折情境,而是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心理感受。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处在青年中期,这时期的学生生理已经成熟。

生理的成熟,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但涉世不深,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显得幼稚,行为容易冲动。

羽毛初丰,使大学生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不谙人世,使大学生对前进路上的曲折坎坷估计不足。

需求的多样性与心理的脆弱性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容易受伤的群体。

二、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来加以概括。

(一)客观因素客观原因通常是指个人意志和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因素,如学生不能决定自己的家庭出身,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不能左右教师考试考什么内容等。

客观因素可能引发心理挫折,但不是心理挫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如同样是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些学生因自己的家庭贫困而产生挫折感,有些学生则能坦然接受,并因此而自强不息,终有所成。

所以,心理挫折产生的关键不在客观因素,而在主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当以及个体的心理需求不当等。

6第六章 大学生挫折与压力应对

6第六章  大学生挫折与压力应对





(一)压力概述 1 、压力的定义:是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 体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2、压力的反应及危害 (1)压力的反应 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2)压力的危害
过度压力对身体功能的损害 过度压力对心理功能的损害 过度压力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过度压力对情感和性格的损害 过度压力使人产生挫折感 压力会影响睡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章 大学生挫折与压力应对
教育科学系
付特艳
一、大学生的挫折应对 (一)大学生的挫折及其原因
1.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 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 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产 生有五个条件: 需要和动机 相应的行动 挫折情境 挫折认知 挫折反应

3、压力的来源与种类
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 大学生面临的五大压力 观念变革的压力 经济负担压力 学习的压力 择业就业的压力 人际关系的压力

(二)正确应对压力





1、压力应对的策略 正确认识压力 做压力日志,评鉴压力 合理控制压力 2、压力应对的有效途径 提升自信心 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效管理时间 学会放松自己 坚持体育锻炼

2、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
由延迟引起的挫折 由阻挠引起的挫折 由动机冲突引起的挫折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多)趋避冲突
由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引起的挫折

“不应发生”、“以偏概全”、“夸大后果” 等
(二)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1、大学生对挫折的反应 (1)本能性反应: 焦虑、攻击、退缩、冷漠、固执、退行、 幻想、自杀 (2)理智性反应 冷静思考,坚定目标 客观分析,调整目标 自我反思,提升自我

大学生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8个心理建议助你走向成功

大学生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8个心理建议助你走向成功

大学生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8个心理建议助你走向成功大学生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有时候,它们仿佛是无法逾越的高墙,让我们心生迷茫和沮丧。

然而,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继续走向成功呢?在这里,我将向大家分享8个心理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你们化解困境,重获自信。

1. 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它们,并且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时刻告诉自己:“我能行!”2. 接受挫折是正常的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其他人。

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3. 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我们克服挫折的动力源泉。

当我们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就能够更加专注地去努力,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拼搏。

这样一来,挫折将会变得微不足道。

4. 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是战胜挫折的关键。

我们要先从自己身上寻找优点和长处,了解自己的价值,然后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它们。

5.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在面对挫折时,与他人交流和寻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老师,让他们成为你的后盾,给予你鼓励和支持,帮助你克服困难。

6. 不要比较自己与他人在大学里,我们常常会面临与他人的比较。

然而,比较只会让我们感到自卑和挫败。

要记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起点和能力,不需要与他人比较。

关注自己的成长,专注于自己的进步。

7. 接纳并从失败中学习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肯接纳它并从中学习。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韧。

所以,当你遭遇失败时,不要气馁,而是要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挑战做好准备。

8. 保持身心健康最后一个心理建议是保持身心健康。

良好的身心状态能够让我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挫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挫折与应对一、什么是心理挫折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需要无法满足、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诸如紧张、焦虑、沮丧、困惑、愤懑,甚至迁移、攻击等都是心理受挫时常见的情绪反应。

挫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要素: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两者密切关联。

挫折情境是引发挫折感受的条件,挫折感受是受挫折者心理需求不能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

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同样的(挫折)情境,由于不同的人的需求不同、心理承受力不同,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不同。

如同样考上一所普通大学的甲、乙两个学生,甲的抱负远大,立志考重点大学,而现在只考上了普通大学,对甲学生来说就会产生挫折感。

而乙学生,他的抱负本来就不大,现在考上了大学已经很满足,甚至还有些喜出望外,对他来说不但没有挫折感,反而还有较强的成就感。

所以,挫折也叫心理挫折,心理挫折的产生,不取决于挫折情境,而是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心理感受。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处在青年中期,这时期的学生生理已经成熟。

生理的成熟,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但涉世不深,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显得幼稚,行为容易冲动。

羽毛初丰,使大学生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不谙人世,使大学生对前进路上的曲折坎坷估计不足。

需求的多样性与心理的脆弱性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容易受伤的群体。

二、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来加以概括。

(一) 客观因素客观原因通常是指个人意志和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因素,如学生不能决定自己的家庭出身,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不能左右教师考试考什么内容等。

客观因素可能引发心理挫折,但不是心理挫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如同样是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些学生因自己的家庭贫困而产生挫折感,有些学生则能坦然接受,并因此而自强不息,终有所成。

所以,心理挫折产生的关键不在客观因素,而在主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当以及个体的心理需求不当等。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当会产生心理挫折问题前面已作描述,这里不再累赘。

心理需求不当导致的心理挫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自我估计不当,抱负水平过高。

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规定的标准。

一个人是否受挫折,与个体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确定恰当的成功标准有关。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抱负自然高,成功的可能性就低,挫折就容易产生。

相反,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缩手缩脚,抱负水平过低,就算事情成功了,也可能会产生挫折感。

2、动机冲突。

大学生的需求很多,而且都渴望得到满足,于是便产生了多种动机。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动机往往是相互冲突的,非此则彼,不可能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时就常常会产生挫折感。

如大学生既想做学生干部,又不想影响自己的专业学习,两者之间,若不能平衡,冲突便会产生,长期以往,也会引发挫折感。

3、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学生正确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但往往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学生内心可以接受,正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危害不大,可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但是有些挫折往往是由于学生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的需要造成的,如攀比、高消费、绝对平均等,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调适,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挫折后常出现的行为反应人要生存和发展,就一定有需求,但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人的需求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挫折产生members '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cusing onproduction, work, returning students and intellectuals, former Youth,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and rural bellwether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in youth culture,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就不可能避免。

人在产生挫折时,总会有一些外在行为反应,通过观察,可了解到人处在挫折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可使挫折者尽快从困境中解放出来,促进他的健康发展。

人在挫折时,通常会出现如下的行为反应。

(一)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有些人产生挫折后,直接对造成其挫折的对象进行攻击。

如一些大学生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

也有一些人在挫折时对一些无辜的对象进行发泄的现象,如一些学生因对学校不满而毁坏公物、一些人在外面受了气而回家找家人发泄等也是挫折后产生攻击行为的表现。

(二)冷漠有些人多次受挫后,对改变现状感到无能为力时,常会出现心灰意冷、麻木不仁的现象,这就是冷漠。

冷漠是受挫者对现状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奈,也有可能隐含着愤怒。

如一些人因失恋而看破红尘、一些大学生因屡次英语考级不过关而出现精神沮丧的现象。

这种冷漠的心态如果得不到解除,将会对挫折者的心理产生严重的伤害,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自杀的现象。

(三)心理防卫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人寻找满足的过程通常是不顺利的,往往与社会文化相冲突,冲突必然会导致焦虑。

人为了缓解焦虑,就会不自觉地形成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很多,主要有: 1、压抑。

压抑是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压抑到潜意识中,不再去提及,努力忘记。

压抑作用的结果虽然使个体暂时减轻焦虑,获得安全感,但长期以往会影响心理健康。

如有些人因爱情发生变故而发誓终身不嫁(不娶),这种现象不能说受伤者没有了爱情欲望,只是害怕再度受伤才出现这种心理。

合理的需求长期被压抑,会使人产生心理失常,性情孤僻等异常心理现象。

2、退行。

个体的行为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逐渐成熟起来。

有些人出现挫折后,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有些成年人遇上挫折时,表现出大吵大闹,失去了成人应有的沉着与冷静,这种现象就叫退行。

有些大学生在考试不及格时,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这种现象就是退行的表现。

3、合理化或文饰作用。

就是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内心的真理由。

所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就是这种心理。

如有些大学生失恋了,尽挑对方的毛病,以弥补内心的失落。

4、反向。

就是以与真实愿望相反的方式行事。

如有些大学生本来很想接近某个异性,在对方出现时却表现出回避或疏远。

5、投射。

就是将自己内心不为社会认可的欲望加在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这种欲望。

我们通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现象。

如有些人不承认自己对别人有非分之想,反说别人诱惑自己。

6、转移。

就是将对某对象的强烈情感转到另一个对象上。

如有些大学生在看足球时,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失败时而用砸水壶、扔杯子来进行发泄;一些大学生刚和前任恋人分手,马上又找一位异性来填补等均属转移现象。

7、补偿。

是替代作用的一种,是指个体在行为受到挫折,或因其它方面的缺陷而无法达到目标时,自己便努力发展其它方面的特点,以其它方面的成功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便是这种心理。

如一些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平,不能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便发展自己的特长,用特长的成功来弥补内心的缺失。

8、升华。

升华是一种高级的替代作用,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心理防卫机制。

如有些学生因生理上的缺陷而转向发奋学习,终于在学业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总之,心理防卫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地说,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从积极方面说,心理防卫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缓解内心的冲突,使心理获得暂时的平衡。

从消极方面说,心理防卫毕竟是对内在心理需求的一种掩饰,内在的心理冲突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长期掩饰、压抑、隐藏会给自己的心理健康带来隐患。

如一些因爱情挫折而发奋学习、升华到社会有members '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cusing on production, work, returning students and intellectuals, former Youth,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and rural bellwether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in youth culture,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利高度的人,可能会错失自己的爱情发展时机,给自己以后的情感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所以,在遭受挫折之后,正确的方法是能直面挫折。

四、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应对方式(一)正确认识挫折人生犹如天气,有阳光灿烂,也有狂风暴雨;有风和日丽,也有雾霭风沙。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一个在生活中充满幸福感的人,不是他在生活中不遭遇挫折,而是能坦然面对挫折,并能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根源,尽可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挫折也是如此。

从消极方面看,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时,就挫折事件而言,是令人痛苦的。

从积极方面看,人在挫折面前若能冷静下来,沉着面对,挫折就有可能成为激发人上进的力量,在与挫的抗争过程中,自己的性格和意志得到磨炼,使自己在挫折中成熟起来,挫折就可能成为事情的转机。

相反,一个人总是生活在顺境中,可能会使人过于安逸,在真正遇到困难时反而会使人措手不及。

所以,挫折是一种困境,但也是一个机会,只要能坦然面对,并树立起战胜挫折的信心,就可能从困境中解放出来。

要知道,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二)客观分析挫折原因正确认识挫折,只是战胜挫折的心理基础,要能战胜挫折,还必须对挫折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

如前所述,挫折的产生,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若不能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找不到挫折的根源所在,对挫折就不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就会使人深深地陷入挫折的泥潭,不能自拔。

学生在挫折的归因问题上常会出现两种倾向:极度的外部归因和极度的内部归因。

极度的外部归因就是指把挫折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不考虑自身的因素。

极度的内部归因正好相反。

如一些大学生考试失败后,认为是老师出题太难,评分过于严格,而不是努力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这就是极度的外部归因。

有的学生则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认为是自己能力有限、学习不够努力、太笨等,过多的责备自己。

这两种归因如果得不到纠正,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丧失,对他的学习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学生在遇到挫折后,要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是可控原因还是不可控原因,或者兼而有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