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令狐文艳创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共23张PPT)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Cl
得到一个电子
+17 2 8 7
Cl -
+17 2 8 8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020/5/27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离 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 Na+ Mg2+
分类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铝离子: Al 3+ 氯离子: Cl-
铁离子: Fe3+ 亚铁离子:Fe2+
注意:
1、离子所带电荷数写在前面,而电性写在后面
2、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为“1”时,“1”要省略
2020/5/27
{ 4.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1个某离子 表示某种离子
例: O2-
(1) 氧离子(或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
(2)1个氧离子
子是
( C)
+10 28 +11 28 +12 28 +13 28
A
B
C
2.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D
(D)
A.一定失去电子 C.电子层一定变化
B.一定得到电子 D.得失电子都可能
2020/5/27
3.由下面的卡通图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7.原子与离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①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区别 ②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ppt课件

常见的离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1、原子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电中性) 核外电子( )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
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数
第3层 第2层 第1层
电子层
+ 16 2 8 6
电数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
各元素原子最外电子数目的特点: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11 2 8 1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带正电
钠原子(Na)
钠离子( Na+ )
+17 2 8 7
得到1个电子 +17 2 8 8
系统工程[完整版]汪应洛主编课后题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系统工程[完整版]汪应洛主编课后题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36f92f0028ea81c759f57856.png)
第四章令狐文艳7 解:(c):S=( S 1, S 2, S 3, S 4, S 5, S 6, S 7)R b= (S 2 ,S 3),( S 2 ,S 4), ( S 3 ,S 1), ( S 3 ,S 4), ( S 3 ,S 5) , ( S 3 ,S 6), (S 3,S 7) ,(S 4,S 1) , ( S 5 ,S 3) , ( S 7,S 4), (S 7,S 6)⎥⎥⎥⎥⎥⎥⎥⎥⎥⎦⎤⎢⎢⎢⎢⎢⎢⎢⎢⎢⎣⎡=0101000000000000001000000001111100100011000000000A ⎥⎥⎥⎥⎥⎥⎥⎥⎥⎦⎤⎢⎢⎢⎢⎢⎢⎢⎢⎢⎣⎡=1101001010000011111010001001111110111111110000001M =(A+I)2P 1P9解:⎥⎥⎥⎥⎥⎥⎥⎥⎥⎥⎥⎥⎦⎤⎢⎢⎢⎢⎢⎢⎢⎢⎢⎢⎢⎢⎣⎡=100000000110000000111100111110100000110111001110001000110000101110001010110000001M9、(2)解:规范方法:1、 区域划分因为B(S)={3,6}所以设B 中元素Bu=3、Bv=6R(3)={ 1,2,3,4}、R(6)={ 2,4,5,6,7,8}R(3)∩R(6)={ 1,2、3,4} ∩ {2,4,5,6,7,8} ≠φ,故区域不可分解 2级位划分将满足C =R 的元素2,8挑出作为第1级将满足C =R 的元素4挑出作为第2级 将满足C =R 的元素1,5挑出作为第3级 将满足C =R 的元素3,7挑出作为第4级 将满足C =R 的元素6挑出作为第5级 将M 按分级排列: 提取骨架矩阵如下:建立其递阶结构模型如下:911的23·K )A SD·K=SE-SP·KC SE=2A SP·K=SR·K/P·KA SR·K=SX+S·KC SX=60L P·K=P·J+ST*NP·JKN P=100R NP·KL=I*P·KC I=0.02其中:LENGTH为仿真终止时间、TIME为当前仿真时刻,均为仿真控制变量;S为个体服务网点数(个),NS为年新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年),SD为实际千人均服务网点与期望差(个/千人),SE为期望的千人均网点数,SP为千人均网点数(个/千人),SX为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SR为该城市实际拥有的服务网点数(个),P为城市人口数(千人),NP为年新增人口数(千人/年),I为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之袁州冬雪创作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知识点的认识】原子布局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绘极其微小的原子的布局,而采取图示的方法,将原子布局直观的表示出来的一种布局示意图.详细以钠原子为例,先容如下:离子布局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布局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布局示意图与其原子布局示意图相比,不但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布局示意图与其原子布局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布局示意图应该为:详细的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察学生对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及其含义的懂得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才能和对知识的迁移才能.而且,常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关知识接洽起来,停止综合考察.当然,有时也单独考察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察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才能,对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及其含义等相关知识的懂得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才能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停止迷信地评价、断定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的断定、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标断定、是否是稳定布局的断定等相关问题的考察,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才能的考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而且还是中考考察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懂得和熟记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连系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依照题目要求停止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原子布局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议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议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也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即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即其最外层电子数),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因此,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断定该原子布局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布局是相对稳定布局.3.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的主要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如果某粒子的布局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那末该粒子布局示意图就是原子布局示意图,它所暗示的粒子也就是原子了;如果某粒子的布局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那末该粒子布局示意图就是离子布局示意图,它所暗示的粒子也就是离子了;不过,此时又分两种情况:当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布局示意图是阳离子布局示意图,它所暗示的粒子也就是阳离子了;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布局示意图是阴离子布局示意图,它所暗示的粒子也就是阴离子了.因此,在分辨某粒子布局示意图是原子布局示意图还是离子布局示意图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这个主要区别,停止细心地分析断定.4.在对原子布局示意图与离子布局示意图相互推断时,一定要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来停止思考、分析.也就是,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议的.一般来讲,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不变,只是最外层电子增多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布局;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减少了一层,而且原来的最外层电子也减少掉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布局;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紧密亲密相关的,可以操纵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其布局示意图.。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结构PPT课件

2024
原子的质量很小。例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 1.67×10-27kg,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6×10-26kg。 由于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 所以,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质量(如图3-13)。 以一种碳原子①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 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根据这个 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 质量约为16。
2024
方法导论
模型:氢分子、氧原子等的模型可以将微观粒子直观、生动地呈现在我
们面前。构建和利用模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模型是对原型的模拟,构建模型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符合科学原理
,通过类比、简化和抽象等方法突出原型的主要特征。化学中常用的模型 主要有实物模型、理论模型和符号模型等。利用这些模型能帮助我们描述 、解释和预测物质及其变化。随着人们对原型认识的不断深入,模型 也会发生改变。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第三、四、五、六、 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图3-10所示。已知原子核 外电子最少的只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 电子数不超过2个)。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如图3-11)。
2024
科学史话 原子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模型 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约前468—前376)提出了“端”的观点, 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时便得到“端”。古希腊哲 学家也提出了意义相近的“原子”的概念。1808年,道尔顿在 古代原子观点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系统 地提出了原子论。上述“端”和“原子 ”可被认为是原子的“实心球模型”。
2 20 02 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人教版选修3 化学:1.1 原子结构 课件(共15张PPT)

注意: 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 解,须同时满足。
二、电子排布式 能层:按能量由低到高顺序
离核越 远能量
越高
1234567 K LMN O P Q
2 8 18 32 … …
最多容纳2n2
三、电子排布图
实例:
Al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C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以铝原子为例,电子排布图中各符号数字的意义:
电子排布图能直观地体现原子核外电子分层、 分能级分轨道排布情况以及电子的自旋状态。
四、价电子排布式 实例:
26Fe: 1s2 2s22p6 3s23p6 3d64s2
价电子排布式 3d64s2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 低原理、泡利原理(又叫泡利不相容 原理)和(洪特规则特例)。原子核 外电子排布可以用一定的图(式)表 示出来。常用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的图(式)有下列四种:
一、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电子排布式 三、电子排布图 四、价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法
实例:
19K: 1s2 2s22p6 3s23p6
简写 [Ar] 4s1
26Fe: 1s2 2s22p6 3s23p6 3d64s2
简写 [Ar] 3d64s2
电子排布式能直观地体现原子核外电子分层、 分能级排布情况。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锌在工业中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 (轨道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三化学全部定义之令狐文艳创作

初三化学全部定义令狐文艳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11原子结构课件-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三(共53张PPT)

2p4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一、元素周期系
1、碱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碱金 周期
属 二锂 三钠 四钾 五铷 六铯
价电子排 布 2s1 3s1 4s1 5s1 6s1
稀有气 体 氖 氩 氪 氙 氡
价电子排 布
2s22p6 3s23p6 4s24p6 5s25p6 6s26p6
1、碱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②电子云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球形(纺锤形) np能级的电子云:哑铃形
n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花瓣形
2、原子轨道
①定义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②各能级所含原子轨道数目 ns能级 ns轨道(1个)
npx轨道 等
ndz2轨道 ndx2—y2轨道
np能级 npy轨道 (3个) npz轨道
价 轨 道
3、能层和能级中所容纳的电子数
能层: 一 二
三
KL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 2 2 6 电子数
28
2 6 10 2 6 10 14
18
32
【规律】
①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
②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电 子数依次为1,3,5,7 的二倍
方法:按照构造原理将电子依次填充到能量 逐渐升高的能级上即可
例1:写出Mg 、 Cl 、 K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书写
②复杂原子( ﹥ 20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方法:按照构造原理将电子依次填充到能量逐渐 升高的能级上然后再将同一能层的电子移到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
如下: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
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
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
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
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
特别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的判断、是否是稳定结构的判断等相
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
元素的化合价。
也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即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即其最外层电子数),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
反过来,依然成立。
因此,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
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主要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
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原子了;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离子了;不过,此时又分两种情况:当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阳离子了;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阴离子了。
因此,在辨别
某粒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这个主要区别,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4.在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互推断时,一定要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来进行思考、分析。
也就是,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不变,只是最外层电子增多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
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减少了一层,并且原来的最外层电子也减少掉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其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