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 《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学案

执笔: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适用年级:高二授课类型:新课使用时间:

目标导学,明确要求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领悟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一)边塞诗的文学常识

1.边塞诗的特点及形成: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2.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其中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3.边塞诗思想主题可分为四类:

(1)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者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奉献精神。如卢纶的《塞下曲》。

(2)表达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的思想内容。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

(3)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以及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

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4)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4.边塞诗常用的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号角、战车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qì【字义】:1.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凉州、阴山、瀚海、受降城、玉门关,金河、西、轮台、龟兹(qiū cí)、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5.边塞诗体现的意境: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6.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卧.

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二)知识点思维导图

(三)朗读以下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分析诗歌渲染的意境,探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出塞

——杨炯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塞上曲

——王昌龄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四)预习并朗诵课文边塞诗四首。

圈定问题,有备而来

课堂互动,合作研讨

(一)检查预习

(二)诗文研习

《从军行》

(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 (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全班齐读《从军行》,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以及诗歌情感。1.

2.找出诗歌中意象。

烽火城、百尺楼、黄昏、海风、羌笛、关山月、金闺。明确:3.诗歌中所出现的意象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4.我们通常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这幅黄昏边塞图中是如何寓情于景的?

明确: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

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5.这首诗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属于边塞诗中那种主题类型?对比阅读以下几首,试归纳这一类主题类型诗歌的特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陈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明确: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属于思亲怀乡的主题。

《蓟中作》

(一)作者简介:高适,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常侍集》。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体会诗歌情感。

2. 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明确:“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3. 面对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4. 试分析诗作所体现的主题思想?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当堂训练,固本培元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鉴赏练习]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答: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