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女侠轩亭洒碧血54297 共30页30页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秋瑾《满江红》课件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 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 奋斗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 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词的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的悲 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 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 心得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 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北国的秋天,
明净如洗,“秋容如拭”“拭”字写秋色澄明,然而美好的节日, 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 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这让她更加思念故乡也痛恨自己是 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名族危亡尽心尽力。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 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 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 救国救民的责任。”两 人吵得互不相让。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 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 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词的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的悲 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 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 心得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 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北国的秋天,
明净如洗,“秋容如拭”“拭”字写秋色澄明,然而美好的节日, 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 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这让她更加思念故乡也痛恨自己是 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名族危亡尽心尽力。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 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 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 救国救民的责任。”两 人吵得互不相让。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 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 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词四首说课教学PPT课件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 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 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 切忧虑。
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 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用典
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 司马青衫湿”诗意,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的苦闷和对自己 前途的担忧。
诗词赏析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为词的结尾,有什 么深刻含义?
这是词人对自己难觅知音的悲叹,表达了词人被家庭束缚、寂寞自伤 的痛苦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琵琶女和白居易,同是天涯沦 落人,可以相互安慰,而词人的知音却不知在何处。但词人并未自暴 自弃,而是在痛苦中积极地探索和追寻,这是对前途的叩问,也是对革 命同仁的呼唤,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 关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 誉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秋瑾的诗词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 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 情怀”。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 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 “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 让。
2018年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满江红》秋瑾课件新

满江红
秋瑾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 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 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 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 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赏诗品诗
再读这首词,体会词人的感情。
喜悦激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赏诗品诗
苦闷忧愁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赏诗品诗
(3)“不因人热”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 依赖别人。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 义。惟其如此。 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 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 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3)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 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 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 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 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赏诗品诗
再读这首词,体会词人的感情。
喜悦激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赏诗品诗
苦闷忧愁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赏诗品诗
(3)“不因人热”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 依赖别人。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 义。惟其如此。 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 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 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3)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词四首PPT课件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下片(男儿情怀,知音难寻):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
知音难觅的迷茫,表达她参加革命前的复杂心理。
词 中 典
语典(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故
事典(运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 思念浙江故乡。 很,甚。 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眉,殊未屑!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我。 指女子细长 而略弯的眉 毛。这里借 指女子。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一人徒劳
译
文 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女子,我很不 甘心啊!
结合注释,读懂词句大意。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秋容如拭。
译
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
文 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 (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 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2课 满江红·秋瑾(共25张ppt)

摆脱 世俗 走向 革命
随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有人说秋瑾和李清照有很多相似之处。请
同学们找一些你学会的李清照的诗词,说说 这两个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6年级地方14课课件

︽ 女 侠 投 轩身 亭史实
1907年,光复会员徐锡麟领导了震惊中外 的浙皖起义,一举击毙清廷巡抚恩铭。本 文试就浙皖起义筹划、发动、失败原因等 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并从中领略到徐锡麟 烈士的雄才大略。这场起义尽管以失败而 告终,但却给后来的革命者留下宝贵的经 验教训。
第14课 鉴湖女侠轩亭洒碧血
603 商盈 黄语琪
①秋瑾图片:领略秋瑾的飒爽英姿,感 受一腔爱国热血。 ②秋瑾的故事---《女侠投身革命 英雄血 洒轩亭》 ③秋瑾参加光复会、同盟会,组织发动 浙皖起义等有关秋瑾的史实
血 怀 民 色去 清 枪 山 三光 洒 着 族 自。 政 实 阴 时绪 在 壮 解 若秋 府 弹 县 从三 养 志 放 从瑾 设 的 监 座十 育 未 英 客端 在 清 狱 落三 她 酬 勇 不庄 轩 军 里 在年 的 的 斗 迫清 亭 押 走 绍六 土 遗 争 。秀 口 着 出 兴月 地 恨 的 这的 的 秋 一 城初 上 把 女 位脸 刑 瑾 群 西六 。 鲜 英 为上 场 向 荷 的凌 雄 神走 晨 , , , , , , ,
鉴湖女侠轩亭洒碧血

5、秋瑾葬 西湖原墓地。 在哪里?
1905年
8月14日
4、她在哪 里加入中 国同盟会?
2、秋瑾在什么 时候冲破家人的 阻挠到日本?
1904年。 王廷钧。
在东京加入 了中国同盟 会。
投身革命:光绪26年(1900),王 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 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 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 在这 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
听完秋瑾的故事,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或是被她怎样的精 神品质所打动,说 出来听听,和大家 来分享一下你的感 触!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开头两句写了诗人胸怀壮志,寻找救国救民的 革命真理。接下来的四句转入正题,就日俄战 争图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诗人不惜牺牲生命, 誓将用鲜血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 此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
而是向往广阔天地里的生活。她学习骑马、剑术, 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年少的秋瑾已经胸怀远大的志向:“肉 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
1893年,秋瑾全家因父亲升官而迁往湖南。 3年后,秋瑾与当地富豪之子王廷均结婚。王 廷均是个纨(wán )绔(kù)子弟,与秋瑾的 志向大相径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 反而还斥责她。当时,北方爆发了义和 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中国, 疯狂镇压中国人民的爱国争斗,大举 出兵侵占了北京、天津,还迫使清政府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秋瑾纪念馆” (http://qiujin。 Chinaspirit。Net。cn)于2007年正式开 通,设有秋瑾生平简介、活动年谱、著作 文章、图片资料、回忆怀念、研究论著等 11个栏目,通过丰富翔实的文字资料和 珍贵的历史图片,详细介绍了秋瑾烈士从 一个富家子弟走上革命道路并成长为”中 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的心路 历程。我们可以根据纪念馆中的栏目设计 一个相关主题活动方案,让同学们一起参 与这项网上纪念活动。
演示文稿10

旅日留学的秋瑾
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扭转回
秋瑾不久返回绍兴,以大通体操学堂为依托,奔走于浙江各地联络会 员,准备武装起义的各项工作。正当秋瑾积极筹划起义一切即将就绪 时,1907年7月10日,她从报纸上得知徐锡麟在安徽安庆的起义失败 并被杀害的消息。她手拿报纸,失声痛哭,预感到自己也将为国捐躯。 有人劝她暂避他地,并为她联系了上海租界安身的地方,她都拒绝了。 她不食不语,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其有这样的诗句:“痛同胞之梦犹 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 别……"。11日,浙江巡抚张曾扬从杭州派了300余清兵去绍兴抓捕秋 瑾。12日,有学生给秋瑾送来消息,请她躲避,秋瑾非常镇静,说: "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 前五年。”她组织大家把大通学堂的枪支弹药隐藏起来,然后命令学 生各自分散。13日王金发化装进入大通学堂,催秋瑾赶快离开绍兴, 她只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王金发无奈,给秋瑾留下 一支手枪,与秋瑾挥泪而别。
秋瑾牺牲后,她的挚友徐自华,吴芝瑛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 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 墓。在她的牺牲地绍兴轩亭口矗立着秋瑾纪念碑。她居住过的 和畅堂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国家出版了《秋瑾史迹》, 《秋瑾集》等,以示永久的纪念。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风秋雨秋煞人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 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需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 共唱摆苍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 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秋瑾留给好友的绝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