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解析版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解析版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自唐武则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

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

有此局面,主要在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统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

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

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

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着颂美主题。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

湖南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湖南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湖南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羽为什么能够写成《茶经》慧楠陆能够写成《茶经》,首先是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习大发展的时代。

唐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北方饮茶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北方盛行饮茶的风气极大地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当时,茶叶产量与全国人口平均茶叶消费水平都是相当高的。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另外,唐代儒、释、道三家融合为《茶经》的产生注入了文化基因。

晋代左思《魏都赋》中有“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一句,可以说是对唐文化海纳百川的生动写照。

在唐代,茶成为沟通儒、释、道三家的媒介。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净化思想,纯洁心灵。

具体而言,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的。

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有助于茶人的修身养性。

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为茶道树立灵魂的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陆羽的《茶经》正是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他创立的答道以“中和”为本,是中国儒、释、道三家优秀文化思想的集结。

再有,唐代文人士子对茶的推崇,并由此形成的茶文化圈为陆羽《茶经》的写作提供了文化土壤。

唐代文人常常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习俗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可以清醒头脑,增强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他们争相讴歌茶事。

2015—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刘小忠)

2015—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刘小忠)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调剂(t iáo) 广袤(mào) 祷告(dǎo) 杳无音信(yǎo)B.荆棘(jīng) 呻吟(yín) 兑现(duì) 骇人听闻(hài)C.亢奋(kàng) 切磋(cuō) 尴尬(gān) 叱咤风云(chì)D.踌躇(chóu) 焦灼(zhuó) 窥探(g uī) 数见不鲜(sh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棉絮锻炼归根结蒂 B 膨胀暇想倩影自命得意 C.囊括蹂躏横亘逆来顺受D.洗漱嬉闹商榷惴惴不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B.《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围绕蜀、魏、吴三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C.塞万提斯一生左冲右突,期盼有所建树,但都事与愿违,晚年蜗居在一个下等公寓,潜心文学创作,苦口婆心,完成了《堂吉诃德》的写作。

D.巴尔扎克通过他那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金钱取代一切成了人们的上帝。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创新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电子化、机械化,都是不断创新。

B.“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

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C.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2017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语文试题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2017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语文试题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2017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9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一个丰盈饱满的时代,太多的诱惑横在眼前, , 。

一个富贵享乐的人, , 。

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 。

一物一风流,一人一性情,每个人落在红尘,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

①醒者会更醒 ②让醉者会更醉③他却有种满足的快乐 ④他却常常感到空虚落寞⑤看似拥有了世间许多的华丽 ⑥所得到的只有一些微薄的片断 A .②①⑤③④⑥ B .①②④③⑤⑥ C .②①⑤④⑥③ D .②①④⑥⑤③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试卷第2页,共9页B .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 .朗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 .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驻足 贬谪 附加值 韧如蒲草B .鉴赏 倾注 笑眯眯 娓娓道来C .废墟 敖游 万户候 终南捷径D .透彻 煎熬 俱乐部 摇摇欲坠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蕴藉(jiè) 瞥见(piē) 遏制(è) 殒身不恤(yǔn) B .贿赂(luò) 沼泽(zhǎo) 翌日(lì) 毋庸置疑(wù) C .洗涤(dí) 从容(cóng) 砥砺(dǐ) 忸怩不安(ní) D .徜徉(chán ɡ) 埋怨(mán) 毗邻(pí) 迥然不同(jiǒng)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完整版)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

(完整版)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

机密★启用前2017 年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 6 道大题, 22 道小题,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现代文(阐述类、适用类)阅读(6分,每题2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念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念书” 的动物。

陪伴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生产的积累,念书愈来愈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计方式。

过去,“念书人”的称呼专属于少量精英阶层。

现在,在“全民阅读”的时代,念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广泛拥有的权益义务。

但是,为何念书,读什么书,如何念书,念书实用抑或是无用等等环绕“念书”而来的问题仿佛都悬而未决。

对于念书,能够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概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天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利,学致使用。

这里的“有利”和“致用”都意在表示念书的确包括着适用功利性的诉求。

全世界化、经济发展、时代巨变、信息爆炸人类碰到的问题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多变、复杂,各样疑惑烦忧纠葛于心,如何理性地对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样问题,需要我们念书。

从适用功利性角度考量,念书实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经过念书,人们能够获取生计技术以创建财产改良生活;经过念书,人们能够通畅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但是,适用功利性不过念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重申这类念书适用论,常常会遮盖念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一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类劝学篇,主要用念书的利处和用途来激励人们学习,必定会养育狭小的念书看法。

从“体”的层面看念书,也就是研究念书这件事情的根本义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种念书的动物” ,这意味着,念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念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答案(精校版)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答案(精校版)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本试题卷分听力技能、阅读技能、知识运用、写作技能四个部分,共7页。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技能(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读两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小题。

1.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weekend?A. Go camping.B. Go swimming.C. Go fishing.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2小题。

2. What time did the woman get up?A. At 7:00.B. At 7:20.C. At 7:40.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3小题。

3.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A. Sunny.B. Cloudy.C. Rainy.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4小题。

4. Why does the man look tired?A. He stayed up late.B. He didn’t sleep well.C. He worked too long.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5小题。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now?A. In a bookshop.B. In a sports shop.C. In a coffee shop.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完整word版)2009—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完整word版)2009—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2017--200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湖南省2017--200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1)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3)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8)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5)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 (16)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2)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24)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32)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33)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39)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44)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45)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 (55)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63)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 (66)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72)机密★启用前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

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

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2017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无答案

2017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无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机密★启用前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 杨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

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

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

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

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

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启用前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

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

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

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

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

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人们常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

”也是此意。

实质上也就是在讲读书与做人的道理: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

从这种本体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的诉求所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

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

因为既然要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这分明是“学而不思则罔”呀!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但是到了四十却不惑了。

这不是孔子的自夸,而是孔子对于知识和人生宿命的感叹。

同时,知天命而后耳顺,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回到随心所欲的领悟人生方面去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

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不仅“尽信书不如无书”,而且还可能“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前者却是一定斤斤计较如落市井,必然就有“知见障”——带着一片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本体意义之所在吗?(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4月24日第02版) 1.下列对读书实用功利性的理解,不确定...的一项是()A.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纠缠于心的困惑、烦恼,利人利己。

B.读书能让人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利国利民。

C.读书可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可以让人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D.读书靠“书中自有千钟粟”等来激励,这样可能会养育人们狭隘的读书观。

2.下列对读书“用”与“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的功用性功能,读书的“体”则是指读书的根本意义。

B.“要读书”是受功利之“用”的诉求驱使的,“好读书”要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

C.“要读书”应勤读“五经”,衡量得失;“好读书”是读“闲书”,兴之所至,随性自然。

D.“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斤斤计较;“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往往不执着于书。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读书是现代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或生存方式。

B.读书可从“体”和“用”两个层面理解,过分强调“用”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C.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以此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D.“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陶渊明读书的功利性,作者对其是持批评态度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察品类之盛.盛:繁多B.不知老之将至.至:极点C.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拘于.时,学于余B.及其.所之既倦其.孰能讥之乎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聚会人员众多,聚会地点环境优美,聚会活动高雅有趣,聚会之时天气清朗。

B.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提出的“一死生为虚诞”的观点与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是一致的。

C.综观全篇,作者先喜后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顿挫抑扬之美。

D.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语言奇特精警,很好地表现了富有哲理的思辨内容。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死生亦大矣。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匪我愆期,__________。

将子无怒,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2)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4分)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②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②玉关:玉门关。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

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方寸田园琦君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

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

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

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②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

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

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

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

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

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

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

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

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

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

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

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

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