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阅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小升初六年级语文总复习【阅读专项复习】课件

小升初六年级语文总复习【阅读专项复习】课件

(4)第4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 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战栗”的原因, 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故事情节,描写人物。
(5)你是怎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 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
①“我”为女儿对“我”的关心所感动。②为 委屈孩子而愧疚。③有感于“我”为了梦想而艰辛生 活。④“我”被女儿的乐观感动。⑤“我”为女儿的 优秀而感动。
们改正过来: 明 、 绝 。
(3)文中有两处“美满”,前一处的意思是 木地
板满满地排在一起,后一处的意思是 成功 。“留
一道缝隙”在文中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做木工
活时要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 ,另一层是 文,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谦让。②人与人相处时
繁花,闪着银光
。用文中的语句解释“熟
视无睹”: 越是看惯了的东西,越是视而不见,
美丑都难看出

(2)品味语言。 ①“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 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 万古雪峰。”作者由花树联想到了什么?这样表达 好在什么地方?
作者由花树联想到了新疆天池上白皑皑的万古雪 峰。这样表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槐花白而高的特点。
练:①白绢;②练习,训练;③经验多,纯熟。
A.瀑布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 ① )
B.经过苦练,她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技工。
(②)
C.别看他只有十多岁,可操起胡琴来却十分老练。 ( ③ )
(3)本文是按 由远及近 的顺序写的。先写远 听 水声 ,再写近观 水形 ,接着写到谷 底,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 形态 与 声音 。
(2)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九:阅读之理解词语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九:阅读之理解词语课件(共18张PPT)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九·阅 读之理解词语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专题解说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阅读文章,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所使用 的词语。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词语的 意义、词语所蕴含的感情以及词语所 指代的内容。
❃专题解说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为两个 内容:一是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第 2题、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你是最棒的! 加油!
好好读书
词语的指代往往是指前居多,要 特别重视词语所在句子的上文,在 “往上看”的过程,可“由近及远”地 “寻找”到指代内容代入具体的句子 中。
❃例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3.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4.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文中的某字指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
答题格式:词语本来 指……,在这里的意思 是……
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把握词语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理解词语的作用,体 会表达效果。
这类题主要考查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 的动词、形容词,它们往往表现人或物的 特点或情感特征。作答时要答出这些词语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明了什么态度。
❃常考题型
1、解释词语的意思。 2、为词语选择正确的释义。 3.某个词语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 义? 4.词语的指代内容。
一、词语本身来理解
根据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 词语的意思。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ppt课件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ppt课件

“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的核心 内容,说的更简单就是写作目的。
这个目的可以是说明一个问题,讲解一个道理, 表彰一个人物,抒发一种情感等等。
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
概括中心思想的三点原则:【确切、完整、简要。】 确切,就是概括要准确、恰当,能概括出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 意义。 完整,就是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 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 为前提。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 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 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 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方法五:取主舍次法
对叙事复杂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 主次,再根据事件主要部分概括文章内 容。
• 步骤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 步骤二:认真分析文章,从词、句、段、写作特点等
多方面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进 行概括。 • 步骤三:检查是否抓住了主要内容。 • 步骤四: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
如《最后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在文中出现三次类似的话,每一次都伴 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
体现了台湾岛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方法五:分析课文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ppt课件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ppt课件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
如《最后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在文中出现三次类似的话,每一次都伴 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想感情
体现了台湾岛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方法五:分析课文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 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
方法一:从文章题目入手
有的课文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 的,只要围绕课题分析,就能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如《慈母情深》,文章歌颂了平凡母亲的伟大, 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方法二:从重点句子入手
1、有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已通过中心句点明了。 有的文章中心句在开头。 有的文章中心句在篇末。
❃专题解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句子的 阅读和理解,应贯穿整个小学语文 学习的始终。理解句子是听懂说话、 读懂文章的重要技能之一。
❃常考题型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某句的理解。 3、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 4、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 感情?
“可爱”是形容人的外表或者行为的,用“可爱”来形容地球是 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万物;而“破碎”一般形容玻璃、 陶瓷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对地球的伤害。与 生活实际联系,这种的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 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方法四:通过修辞理解句子的含义。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阅读 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复习课件-阅读理解复习(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复习课件-阅读理解复习(共22张PPT)

五、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 2、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 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从两 方面来找: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 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 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 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五、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 3、回答“怎么理解……”的题型:
• 首先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 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
• 老人的心怦(pēng)怦直跳。他很明白:他口袋里刚领到 的工资将被抢劫,几十年相依为命的妻子将成为寡妇,十几岁 的儿子弗(fú)雷迪(dí)将失去父亲。
• 老人想赶快离开这儿。就在这时,歹徒们在昏暗中朝他一 步步逼近。忽然响起一声刺耳的口哨声,紧接着,一个黑影朝 老人猛扑过来。老人不顾一切地举起手杖向黑影尽力劈去。那 黑影发出一声惨叫,便倒下了。老人盲目地跑进了垃圾堆。
六年级阅读理解复习
什么叫“读懂文章”?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 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 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 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 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 能放过。
• 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 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 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 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 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 例文1:(写事类)

垃圾堆
• 深夜,美国某城市的一条僻(pì)静的街道上,就在公共 汽车开动的一瞬间,一位刚下车的老人,突然看见垃圾堆前有 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件 - 阅读复习(共74张PPT)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件 - 阅读复习(共74张PPT)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 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六个要素。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 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 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述方式”,即辨析只读文章的主要 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等叙述方法。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 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 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 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 以哪个为主。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 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 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 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 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 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 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 《荷包蛋》)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 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 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 关爱之情。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六)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 的内容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 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 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小学起语文花阅读来技巧。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 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 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 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 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 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 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 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 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 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 的世界》)

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名著阅读课件(共52张PPT)

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名著阅读课件(共52张PPT)
样可以让做文好章读更书加笔有记重和点心和得条体理会,避免偏离主题或文不对题。
学生可以做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感受。这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
理解和分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小升初总复习方法
四、加强模拟测试和真题练习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十 名著阅读
目录
轻松闯关 冲刺名校
轻松闯关
冲刺名校
轻松闯关
冲刺名校
1 小升初总复习方法
总结技巧(一) 下 载 后 此 页 可 删 除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对于学生掌握小学阶段语文学掉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 养和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的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也所帮可助编。 辑 修 改
一、系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升初小升中初的语作文文总选复材习的技首巧要如任下务:是系统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建立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知
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挖掘在复:习对过于程小中学,升学生初可中以的按学照生以来下步说骤,进选行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突出中心在分:类在整选理择的材基料础上时,,学要生明可确以文构建章知的识中网心络思,想将各,个并知围识绕点中有心机地思联想系来起组来织,材形成料完。整这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清 样可以让晰地文了章解更自加己有的重知识点掌和握条情理况,,避发现免自偏己离的主薄题弱或环节文,不有对针题对。性地进行复习。
己亲身经在对历基的础小知故识事进、行梳场理景的等基,础通上过,学细生节可描以写按来照表不同现的主知题识和类中别心进行思分想类。整理,归纳知识要点。例如,可以将生字、生 注重描写词按:照注音重、描形写、可义的以顺让序文进章行更整加理;生可动以形将象文。学在常识选按择照材古料代时、,现代可、以中选外取等一不些同的具时有期描进行整理;可以将阅读理解的 写性的材知识料点,按如照人文物体形、题象型、等景进色行描整写理。等,通过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七 阅读理解ppt课件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七  阅读理解ppt课件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2/19/2016
返回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事件和总结中心的方法
1、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 +经过+结果) 2、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 写)……事(物、景), 揭示了……的道 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达了我……之情。
修辞句或描写句的作用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 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是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 形象)等。
答题示例: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 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 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 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 《父子之间的怯意》)
•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 作品中的作用。
•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 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 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 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小升初专题复习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文章体裁: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用心读懂全文 提炼中心大意
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
人、事、 情、理
题干中的 关键词
答题扣词 尽量要点齐全
题型分类:
1、表达方式 2、描写方法 3、记叙顺序的作用 4、记叙人称 5、记叙线索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7、开头作用 8、结尾作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 10、概括事件
(二)句子含义的解答:就是联系 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 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 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 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 以了。
(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 好处?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 借代、反语)
(一) 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 染气氛(记叙文、小说),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 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 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 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 说);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记叙文、 小说);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 文、记叙文、小说)画龙点睛;言有 尽而意无穷。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 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词语替换
原则: 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 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分析: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 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 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 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 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 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 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 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 情操。(节选自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深层:实际指……;象征……
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开头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 ----三下《救命骨髓》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 ----五上《小英雄雨来》 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五下《左公柳》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五上《天窗》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六上《永远的歌声》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 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 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 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以 哪个为主。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 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六个要素。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 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 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3.设问:引起读者对……注意和思 考;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 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11、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 14、写作手法 15、语言风格 16、环境描写作用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19、补充类试题 20、原因类题型 21、写作特点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
表层:表面指……
作用: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五上《金奖章》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五上《我的战友邱少云》 3、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 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五上《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 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 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述方式”,即辨析只读文章的主要 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等叙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 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⑹“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 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般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象 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 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 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 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