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朝绘画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一、史前时代(1)特点:用稚拙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组合成图案,自然、质朴、粗狂,又不失浪漫。

(2)成因: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多是劳动场景的描述。

(3)代表: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彩陶舞蹈纹盆。

二、夏商周(1)特点: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有序,造型准确,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成因:神权政治在生活中的写照。

(3)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三、秦汉:线条造型技法趋于成熟。

(1)特点: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绘画流行浪漫与幻想主题。

(2)成因:儒学神学化和神仙巫鬼盛行。

(3)代表: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四、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脱离了质朴简略阶段,进入精妙发展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出现,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精神气质等绘画理论);以人物肖像画为主要创作主题。

(2)成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发展,人们重新反省儒学,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又不愿同流合污,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由于他们文化修养较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代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五、隋唐:中国绘画的高峰。

(1)特点:重情趣求意境,追求“画中有诗”;带有外来文化的风格;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人物画占主导地位;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唐诗兴盛,继承前代基础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中国宋朝绘画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发展

中国宋朝绘画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发展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宋朝绘画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美术发展对比学院:艺术学院 _______学系:新媒体艺术专业:____________ 动画 _________课程名称中外美术史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平安琪________学号:2012052638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 林春华2014年1月2日中国宋朝绘画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发展世界美术史发展经历了史前启蒙后,中西方美术已然有了完全不同的发展史,古欧洲与古中国的美术发展史各成一派,美术是艺术的主要分支,艺术史的发展也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时代环境与条件相互影响,造就了中西方艺术审美与发展道路的迥异。

那么,在同一时期,古代中国与古欧洲的美术发展有什么可以对比的地方呢?笔者从美术史中抽取了同一历史时间下的古中国宋朝绘画繁荣时期和古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期进行一系列对比,寻找美术发展的根源与道路。

宋代绘画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在古代中国,美术绘画通常被归类在工匠手工业技艺范围内,或附庸在书法艺术一类,其艺术造诣往往不被重视,这种情况在唐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

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

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

特别是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

美术史从古至今的美术发展历程

美术史从古至今的美术发展历程

美术史从古至今的美术发展历程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表达。

从远古时代至今,美术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美术史的重要里程碑,探索美术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带来了世界上各种不同风格和技法的艺术作品。

1. 史前美术:在上万年前的史前时代,人类已经开始进行岩画和壁画的创作。

这些史前美术作品以动物图案和人物形象为主,通过线条和颜料等简单工具表现出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这种原始的美术创作形式直接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知与表达。

2. 古代美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古代文明的兴起也催生了世界各地的古代美术。

在古埃及,壁画和石碑上的浮雕成为了记录神话、宗教和法律的载体。

在古希腊和罗马,雕塑和绘画成为了展示理想化人体和神话故事的方式。

而在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意境和写意的表达。

3. 中世纪美术:进入中世纪时期,以天主教为主导的宗教信仰成为美术创作的中心。

各地的教堂和大教堂上绘满了宗教题材的壁画和镶嵌画。

这些作品以表现虔诚信仰和宗教教义为目的,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

同时,中世纪的书法和装饰手稿也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精美的插图和装饰元素。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美术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艺术家们开始以人体为中心,追求经典美和逼真再现。

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的杰作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

此外,文艺复兴还推动了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发展,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5. 现代美术: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印象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视觉表达方式,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相继兴起,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个人表达和观念创新。

此外,摄影、电影、装置艺术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也为美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两宋时期花鸟画繁荣与发展的原因

两宋时期花鸟画繁荣与发展的原因

两宋时期花鸟画繁荣与发展的原因第一篇:两宋时期花鸟画繁荣与发展的原因两宋时期花鸟画的繁荣与发展摘要: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虽然上承唐朝的五代与下启元代的南宋都在绘画发展中具有继往开来的特点,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绘画领域许多变化是前所末有的。

皇家画院以致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美术现象。

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科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文人以至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地展现主体,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关键词:两宋花鸟画北宋画院繁荣与发展一,两宋时期花鸟画繁荣的时代背景1.花鸟画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城市阶级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形成。

2.两宋花鸟画坚实的政治基础是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并有大批皇室成员参与其中。

3.科举制的发展以及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极大程度上解放了文人大士的思想。

4.北宋画院的建立二.两宋时期花鸟画的繁荣与发展中国花鸟画正式产生并形成独立的画科应始于中唐以后,五代时期是中国花鸟画逐步发展时期,宋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

就花鸟画而言,五代两宋三百余年可说是这一画种臻趋高度成熟、名家荟萃的繁盛时期。

特别是五代花鸟画的两大宗师:黄筌和徐熙对花鸟画不同表现形式的形成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争鸣于南唐和西蜀,他们同为后世花鸟画鼻祖。

由于他们或以师徒父子的形式相传;或以朋辈之间相互竞争、影响,把花鸟画推到了一个高峰,成为风范后世的楷模。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的就是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徐熙,出身江南名门,但一生却没有做过官,也没有进入南唐画院。

他个性淡泊宁静,衷于田野之乐,他的画直接用墨笔画出物体形态,略施色彩,以不掩去墨线为度,墨线和彩色在画面中相互映发,使所画神气迥出,得生动之意,因而有人认为他是“没骨法”创始人。

古代美术中西发展史

古代美术中西发展史

古代美术中西发展史一、古代美术概述古代美术是指人类历史上早期形成的美术作品和风格。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通过雕刻、绘画、制陶等方式,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古代美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反映了不同文化、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二、古代中国美术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古代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再到秦汉的雕塑和壁画,中国美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意境表现,成为了中国美术的代表。

三、古代西方美术西方古代美术同样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和建筑,到中世纪的宗教绘画和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和雕塑,西方美术以其写实和叙事的特点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的几何图案,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和色彩运用,都是西方古代美术的杰出代表。

四、东西方美术交流与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古代美术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中亚、欧洲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的瓷器、绘画、织锦等艺术品传入西方,同时西方的宝石、毛织品、雕刻等艺术品也传入中国。

这种文化交流对双方的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影响,例如中国的青花瓷就受到了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的影响,而西方的油画技巧也影响了中国的绘画艺术。

五、古代美术风格与流派古代美术的风格与流派多种多样,既有写实的风格,也有抽象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在西方,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印象派等流派纷呈。

这些风格与流派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

六、古代美术材料与技法古代美术作品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材料与技法。

在中国,笔墨纸砚是传统绘画的基本工具,而篆刻、拓印等技法也被广泛应用。

在西方,油画、水彩画、版画等技法不断演进和发展,而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

中国绘画发展总结范文

中国绘画发展总结范文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绘画作品,中国绘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发展历程1. 原始社会:距今约3万年前,中国原始社会的人类在洞穴中绘制壁画,这些壁画以动物、狩猎场景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现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风貌。

2.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绘画逐渐脱离了实用功能,开始追求审美价值。

出现了以青铜器、玉器上的纹饰为代表的绘画艺术。

3.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表现人物、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强调个性表现。

5. 唐代:绘画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全面发展。

唐代绘画注重表现自然之美,追求意境的创造。

6. 宋元时期: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人画兴起。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注重表现画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情趣。

7. 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许多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为主,注重表现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

二、艺术风格1. 造型艺术:中国绘画在造型上注重线条的运用,以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形成独特的线条美。

2. 色彩艺术:中国绘画在色彩上追求淡雅、素净,以水墨画为主,注重表现意境。

3. 构图艺术:中国绘画在构图上注重空间布局,以山水画为例,画面往往分为前景、中景、远景,形成层次感。

4. 意境艺术: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追求意境的创造。

三、代表作品1. 《洛神赋图》:唐代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描绘了曹植《洛神赋》中的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西方宋代美学

西方宋代美学

西方宋代美学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在西方世界中也有着对宋代美学的研究。

西方对宋代美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其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展开,深入探讨了其特点和影响。

在宋代文学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其最大的特点是“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是一种道德教化的工具。

宋代文学也注重表现人文情感和社会伦理,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在绘画方面,西方学者将宋代绘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相比较,认为宋代绘画更加注重写实和自然表现,具有宁静、内敛的特点。

宋代绘画也被认为是中国画的代表之一,对于西方艺术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音乐方面,西方学者则将宋代音乐与欧洲中世纪的音乐进行比较,认为宋代音乐注重旋律的组合和变化,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

宋代音乐也常常伴随着舞蹈和戏曲表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西方对宋代美学的研究不仅扩展了我们对宋代文化的认识,也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 1 -。

宋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

宋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

宋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艺术家们在宗教、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宋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不仅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为后代艺术家提供了丰富而完整的艺术遗产。

一、北宋绘画艺术的发展北宋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宫廷里的绘画家借鉴了唐代的艺术成就,发扬光大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和艺术思想。

同时,工商业的发展使得社会阶层的上升,导致绘画艺术的观赏群体也逐渐扩大。

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发展方向。

画家们在创作中,注重把握人物情感和身体语言的细微之处,使作品的表现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山水画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和风采。

二、南宋绘画艺术的繁荣南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加明显的特点。

画家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和审美价值。

在代表作家如李唐和赵孟阳的领导下,南宋绘画艺术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南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苏州和杭州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中心,许多画家在这里驻留创作。

他们学习前人的艺术成就,并在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个性化和审美价值。

这使得南宋时期的绘画作品更加丰富、真实和细致。

三、绘画艺术成为文化载体宋代的绘画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画家们通过创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比如儒家思想、佛教思想、武士美学等等。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被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中国绘画艺术中,使得绘画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宋代的绘画艺术还在以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借鉴。

日本的绘画艺术就受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在南宋时期,日本的绘画家学习了许多南宋绘画家的作品和技法,并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化元素,形成了日本自己的绘画艺术特色。

总之,宋代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通过创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并使其深入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绘画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借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中国宋朝绘画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美术发展对比
学院:艺术学院
学系:新媒体艺术
专业:动画
课程名称中外美术史
学生姓名:平安琪
学号:2012052638
指导教师:林春华
2014年1月2日
中国宋朝绘画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发展
世界美术史发展经历了史前启蒙后,中西方美术已然有了完全不同的发展史,古欧洲与古中国的美术发展史各成一派,美术是艺术的主要分支,艺术史的发展也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时代环境与条件相互影响,造就了中西方艺术审美与发展道路的迥异。

那么,在同一时期,古代中国与古欧洲的美术发展有什么可以对比的地方呢?笔者从美术史中抽取了同一历史时间下的古中国宋朝绘画繁荣时期和古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期进行一系列对比,寻找美术发展的根源与道路。

宋代绘画
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在古代中国,美术绘画通常被归类在工匠手工业技艺范围内,或附庸在书法艺术一类,其艺术造诣往往不被重视,这种情况在唐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

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

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

特别是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

画院画家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约,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

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优秀画家,体现了时较高的水平,创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
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宋代帝王对艺术颇有研究,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统治时期是宋代宫廷画院最为繁荣的时期。

徽宗时画院制度已相当完备,社会上民间画家艺术水平的提高,为画院输送了不少优秀画家。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

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

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

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绘画理论著述也大量问世。

画史、画论、绘画赏鉴及收藏著录等著作大量流传,如《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史》、《林泉高致》等,成为今日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依据。

欧洲中世纪美术
为基督教服务的神圣艺术 :
欧洲中世纪美术是指自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至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大致1000年间中世纪欧洲的艺术中世纪艺术的起源是罗马式艺术和早期基督教艺术,所谓“中世纪”是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两个“高峰”之间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基督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艺术结合北欧的“野蛮人艺术”而形成了中世纪艺术。

因此中世纪艺术的形成可以看做是古典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和“野蛮人”艺术相互影响的结果。

中世纪之初欧洲社会的很多方面如经济、社会稳定和人口都呈现衰退的局面。

这种局面持续到公元800年之后才开始看到大致稳定的增长。

1350年左右的黑死病又带来了急剧的破坏。

在中世纪时期的开始,大部分重要的艺术作品都非常珍贵和昂贵。

它们大多都与世俗精英,修道院和大型教会相关。

如果它们是宗教相关的,那么大部分都是僧侣们的作品。

在中世纪末期,在小村庄和城镇里大量的资产阶级家庭可以看到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作品。

仅从图像演变的历史来看,中世纪就是一个断裂地带,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写实消失了,无论是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中世纪的手抄本都因其装饰性而变得风格化。

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共同培育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

受基督教禁欲主义与来世思想的影响,这种美术排斥古希腊罗马美术传统,而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极力强调表现所谓的精神世界,因此往往流于概念化和公式化,缺乏真实性。

但由于地域及社会性质等的差异,也形成不同的美术风格。

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

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术的明显烙印。

由这些各自相对独立的美术风格共同构成的中世纪美术,在欧洲美术史上显示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

适应宗教需要的大型纪念性建筑拔地而起,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顶,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

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作为西方文化特殊表现形式之一的中世纪美术,是一种融合多种文化源流的宗教艺术,它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互对比可以发现,这一历史时期中西方处于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其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古代中国美术由于国家统一稳定,经济回复繁荣而开始走向高峰,各类技法与艺术造诣提升,且注重写意的绘画方向依然稳固,西方美术由于基督教的影响与长时间战乱造成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在这一时期走向宗教禁锢与思想的匮乏,许多研究认为中世纪美术是一种黑暗艺术,但事实上,这只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思想表达。

借由一些绘画代表作品,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美术的不同
欧洲中世纪美术代表作:《查士丁尼皇帝与廷臣》
《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是拜占庭绘画艺术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拜占庭镶嵌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史料记载,这幅画产生于一次光复性质的军事行动之后,反映了世俗王权的神圣化,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幅画以灿烂的黄色马赛克作底,查士丁尼大帝身穿紫红色长袍,手捧献金宝盒。

左边是身着华服的贵族和卫士,右边是大主教和祭师,后面是随从。

正面拉长的人物排成横列,显得肃穆、庄重,色彩纯正,明暗变化自然,强调的是神圣和威仪。

这幅画是拜占庭装饰艺术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宗教的痕迹随处可见,描绘了拜占庭皇帝手捧贡品朝拜的情形。

由于采用了平面描写和对称的处理方法,运动着的行列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静止的,从而形成了仪式般的场面。

五颜六色的石子和金光闪闪的金片在灯光照耀下交相辉映,并随着观者位置的移动而发出明暗不同的光泽,营造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神秘气氛。

在这样一种整体气氛中,帝王深邃的眼神,凝视着每位与他对视的观者,极具威严。

古中国宋朝时期的代表作:李唐的《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

此画中表现的山石有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

画上的插云尖峰。

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
山特别坚硬的感觉。

画面绘长松深壑,主峰耸峙,岩石壁立,山泉奔流。

画家虽采用北宋山水作品的全景式构图,便取景的视点已拉得较近,用质实坚重的大斧劈皴表现岩石的方峻峭硬,加之用墨浓重,很好地表现出山水的壮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震撼。

作此画时李唐时年已七十岁左右,可知是他南渡前的作品。

他此时的画法既有范宽画风的影响,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反映出北宋末期的山水画在继承中的嬗变。

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到宋朝达到了繁荣的新高度,人才辈出,市场需求量大,国家帝王的爱好支持,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是古代中国美术史的一个重要据点。

中西方美术有所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绘画重视透视、明暗、光影、色彩、立体感的表现,重视感观表达。

中国画注重以线造型、写意性和诗书画印的结合,重视理性表达。

但造成这种不同的更多原因在于历史发展的不同,古中国的发展在唐宋之后已经步入迟缓,而古欧洲在经历漫长的黑暗时代之后,进入了艺术与人文繁盛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发展的必然下,中西方美术有着不同的阶段性和艺术性,但作为世界美术史的一部分,它们依旧是和谐的,完整的,对立而不对抗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