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合集下载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2
治疗效果
针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手术治疗
等,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0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标准不统一、
治疗方法不规范、疗效评估不准确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外科处理部分核心内容阐述
手术指征
01
明确了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指征,包括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
响生活质量等。
手术方式
02
详细介绍了多种手术方式,如结肠次全切除术、结肠全切术等
,并阐述了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和适用人群。
术后管理
03
强调了术后管理的重要性,包括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并发症
预防等,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手术指征与术式选择
手术指征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如出 现肠梗阻、巨结肠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如结肠 次全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等。
围手术期管理及并发症预防
围手术期管理
包括术前评估、肠道准备、术后疼痛管理等,以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并促进患者康复。
并发症预防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例如基因诊断、肠 道微生物组调节等新型治疗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挑战应对
为了应对慢传输型便秘诊断和治疗面临的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 疗规范,同时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2019)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HAN
背景
背景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 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我国于2003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上制定了《慢性便秘的 诊治指南》,并于2007年根据罗马Ⅲ标准在扬州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对 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定义和流行病学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 ~10.0%。慢性便秘患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定义和流行病学
3.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 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便秘患病率高
✓本共识意见中的推荐等级根据投票结果分为: A级指标(强烈推荐),即a得票比例≥80%; B级指标(推荐),即a和b得票比例相加≥ 80%; C级指标(建议),即a、b和c得票比例相加≥80%;未达C级指标则删除。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 和“建议”3个等级。
于城市。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便秘的影响可能是由不同阶层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差异所致。 ✓ 低BMI和生活在人口密集区的人群更易发生便秘。 ✓ 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 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有便秘家族史较无家族史的个体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 境相似有关。 ✓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药、 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 AID等。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05
04
03
02
01
促动力药
通过增强肠道动力和协调性,促 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莫沙必利 、伊托必利等。
刺激性泻药
通过刺激肠道黏膜和肠壁神经,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比沙可 啶、酚酞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 致肠道黑变病,加重便秘。
容积性泻药
通过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便,如甲基纤维素 、车前草等。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进而对全身健康产 生不良影响。此外,慢性便秘还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痔疮等 疾病的患病风险。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慢性便秘患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 经济负担。同时,因便秘导致的劳动力丧失和生产力下降也 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02
慢性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排除标准
在诊断慢性便秘前,需排 除由器质性病变(如肠道 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引 起的便秘。
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最后根据症状标 准和排除标准做出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
患者症状较轻,不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
患者症状较明显,对日常 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
重度
患者症状严重,明显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需 要药物治疗。
排除器质性病变
肠道肿瘤
其他器质性病变
通过肠镜、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肠道 肿瘤。
如肠道狭窄、肠梗阻等,通过相应检 查进行排除。
炎症性肠病
通过肠镜、活检等病理检查排除炎症 性肠病。
04
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和严 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慢性便秘

老年人慢性便秘
• 另外,纤维素及水分摄入不足、活动量下降、合并多种慢 性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 、钙剂、钙离子拮 抗剂、利尿药、镇痛药等 )均可导致便秘。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
• 1.治疗诱发便秘的原发病,由药物引发的便秘予以调整用 药或停药。
• 2.生活习惯指导:①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每天晨起或三餐 后如厕,每次如厕5~10分钟即可(有无排便均可)。②排 便体位:对于不能蹲位排便的老人,可选择坐位排便时、 双脚下放置小板凳、双脚踩在小板凳上。③对于能饮水的 老人尽量多喝水(1.5~2 L/天)、多食膳食纤维 (20~35g/d),尽量多食杂粮果蔬。④适度运动、增加腹 部按摩等。
• 3.药物治疗
通便药
• 经调整生活方式仍无法改善的便秘患者,可使用通便药物 治疗。
• (1)容积性泻药
• 容积性泻药可保留粪便中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 便作用,服药时需要多喝水。容积性泻药一般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不干扰营养成分和维生素的吸收,无依赖性,是便秘治疗首选药物。 容积型泻药特别适用于因进食量少、进食粗纤维不足的老年人引起的 便秘。《2019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推荐该药用于轻至中度便秘患 者。
• 老年人慢性便秘
老年人发生便秘的原因
•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肌间神经元总数、胆碱能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数目减少,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同时,结肠 各段Cajal间质细胞(起搏细胞)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 少,结肠传输减慢,缺乏便意,诱发慢传输型便秘。
• 部分老年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受损,伴有直肠推进力不 足、内脏下垂、盆底下降等肛门括约肌松弛障碍,诱发排 便障碍型便秘。
• 《2019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推荐该药为治疗便秘补救措施:短期、 间断使用。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全文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全文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全文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而升高,国内多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欧美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男、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分别为16%和26%,且84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男、女性患病率可高达26%和34%;老年住院患者的患病率亦高达33.5%。

便秘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引发心脑血管病等诸多疾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

功能性便秘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目前主要根据罗马Ⅳ标准和患者主诉进行诊断。

便秘发生于老年人,与其特定的病理、生理因素相关,老年人膈肌、腹肌、提肛肌与结肠壁平滑肌收缩能力普遍下降,且随增龄胃肠黏膜萎缩、分泌液减少,粪质容易干燥而排便困难,焦虑、抑郁是便秘发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全身器质性疾病及药物等因素亦可引发便秘。

中西医治疗便秘各有优势和不足,西药起效虽快但容易产生依赖性,长期使用可能对身体其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中医治疗则注重综合整体调理,复发率低;目前也有中西医融合优势互补的相关报道,但尚不能形成统一认识。

鉴于此,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中西医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2017年)等相关内容进行研讨,旨在初步达成针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一、老年人便秘的病证探究老年人便秘病因多与老年久病、元气亏损、气血不足、润养失调有关,或由年老情志不舒、饮食积滞、气机郁滞、传导失职而致。

关于便秘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但老年人便秘少有医家专门论述,多涵盖在便秘病因病机之中。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其他非药物治疗途径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 ,减少精细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肠道功能,对部分
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 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 蠕动和排便功能。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腹部和相关穴位,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缓解便秘 症状。
症状表现
STC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难排、排便不尽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腹胀、腹痛等腹部不适 症状。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身体影响
STC患者由于长期排便不畅,容易 导致肛裂、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 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 康。
心理影响
长期的便秘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出 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良好、便秘严重的患者,可 考虑结肠全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要求保留部分结肠功能的患者,可考 虑结肠次全切除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
围手术期管理优化
01
术前准备
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方案,包括
肠道准备、营养支持等。
伴随症状改善
评估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伴 随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生活质量改善
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如 睡眠、饮食、精神状况等。
患者心理状况关注
01
02
03
焦虑抑郁情绪评估
采用专业的焦虑抑郁量表 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 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措施
针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 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干 预措施,如心理疏导、认 知行为疗法等。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此外,共识还对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该手术 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发育异常等多种良性疾病的治 疗。专家们针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操作技巧、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规范腹腔镜下 子宫分碎术的操作技术、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广大临床医生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学 习和实践,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健康福祉。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 困难等症状。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演示将梳理专家共识, 探讨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法。
一、问题提出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 况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等症 状。中医认为,便秘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肾气虚衰等因素有关。
二、原因分析
1、脾胃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功能 失调,则容易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引起便秘。
2、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可调节全身气机。若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大 肠传导失司,形成便秘。
3、肾气虚衰:肾主水,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若肾气虚衰,则容易导致肠 液枯竭,使粪便干燥,引发便秘。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主要介绍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的主要内 容以及如何正确解读,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提供参考。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是中国专家在腹腔镜下子宫分 碎术领域达成的共识,该共识主要规范了该手术的实施范围、操作技术、安全规 范、培训及临床应用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引言
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

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下面对专家意见进行解读,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便秘的定义是什么?
1便秘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2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3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细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慢性便秘的病因分类?
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等。

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

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在便秘治疗中首先要解决器质性疾病或药物相关因素的原因,因此仔细询问病史,以及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相关的便秘十分
重要。

便秘的分类及常见原因?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 NTC)、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细胞减少等有关。

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慢性便秘的治疗措施?
专家意见中,处于强烈推荐等级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四点:
1、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

2.慢性便秘患者需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3.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4.作为补救措施,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

以下这些治疗措施,处于专家推荐等级的“推荐”级别:
1、鸟苷酸环化酶-C(guanylyl cyclase-C, GC-C)激动剂可以改善慢性便秘
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

2、高选择性5-羟色胺4(5-hydroxytryptamine 4, 5-HT4)受体激动剂可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增加患者排便次数。

3.氯离子通道活化剂可以促进肠上皮分泌,增加患者自发排便次数。

4.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5.中医中药对改善慢性便秘症状有一定效果。

6.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7.骶神经刺激可用于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
8.对合并精神心理症状的便秘患者建议先进行相应社会心理评估,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9. 对于难治性便秘患者建议转至有条件的医院,重新进行结直肠肛门形态学、功能检查,必要时多学科会诊。

10.老年人、儿童、孕妇、糖尿病相关便秘和阿片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 OIC)患者,需注意其特殊人群的治疗特点。

11.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和经便秘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的STC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应慎重掌握手术指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手术。

12.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常有多种解剖异常,其手术指征复杂,术式多样,且手术疗效也不尽相同,尚无统一标准。

实践推荐
1、应鼓励患者有便意时及时排便。

2、应该定时排便,通常在饭后半小时左右,这更符合人们通常的排便的时间和其日生活习惯。

3.帮助患者排便时用脚凳使膝盖抬高并靠近腹部,身体前倾,该体位可促进排便。

4.尽量避免卧床使用便盆排便。

5.鼓励患者多吃全谷物,水果,蔬菜,豆类,和坚果
6.评估患者对饮食中逐步增加纤维含量的耐受性,并应逐步提高推荐量。

7.当纤维是摄入量增加时,液体的摄入量也必须增加至每日2000ml。

8.患者教育可促进便秘的预防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