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设计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交叉口设计要求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交叉口设计要求公路交通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路工程的规范化设计是确保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的关键。
在公路工程规范中,交叉口的设计要求被赋予了特别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规范中关于交叉口设计的要求。
一、交叉口的分类根据交通状况和流量的不同,交叉口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信号化交叉口、非信号化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以适应不同的交通条件。
在设计交叉口时,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原则来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类型。
对于大流量的交叉口,信号化交叉口通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对于交通流量较小的地区,环形交叉口可能更为适合。
二、交叉口设计要素交叉口设计要素包括交叉口几何设计要素、标识标线设计要素和交通信号控制设计要素等。
1. 交叉口几何设计要素交叉口几何设计要素包括车道宽度、曲线半径、人行道、中央隔离带等。
其中,车道宽度的合理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车辆通行性能和安全性,曲线半径的设计要遵循公路工程规范的要求,以保证交通的安全流畅。
此外,人行道和中央隔离带的设置也是交叉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分离,提高交通安全性。
2. 标识标线设计要素标识标线在交叉口设计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交通指引和警告,帮助驾驶员正确行驶。
交叉口标线的设计应遵循国家规范,包括交叉口进口标线、禁止标线、停车线等的设置和规划。
3. 交通信号控制设计要素对于信号化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要素。
它可以指挥交通流量,改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信号控制设计应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峰值、通行的方向以及行人的需求等因素。
此外,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设计也需要遵循规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
三、交叉口设计的安全性考虑在交叉口设计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涉及的各种因素,如能见度、交通组织、车辆和行人的冲突等。
此外,交叉口的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原则,为行人提供便利和安全的过街设施,减少车辆和行人的冲突。
道路工程第五章道路交叉设计

三、交叉口设计的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 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 2.视距计算 3.立面设计 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 5.结构设计
第二节 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一、交叉口形状及其改建 形状十、T、X、Y、错位、多路交叉。 1.基本形状:十、T 2.斜交改正交 3.避免近距离错位 4.多路交叉的改造 ①环岛(五角场)、②封路、③调整交通
错位
环交
二、交叉口类型选择 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五)、环交进出口 环道进、出口的曲线半径取决于环道的设计车速,为使进环车辆 的车速与环道车速相适应,应对进环车辆的车速加以限制。环道进 出口曲线半径采用接近或小于中心岛的半径,而且各相交道路的进 口曲线半径不要相差太大,环道出口的曲线半径可较进口曲线半径 大一些,以使车辆加速驶出环道。 (六)环交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①.无冲突点、无停车、②.安全、③.交通组织管理方便、④.美化 环境,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缺点 ①.占地大、②.通行能力不大、③.绕行远、④.造价高 (七)适用条件:畸形交叉 ①.多路交叉、公路、②.快速路、交通量大的主干道不宜采用。 ③.纵坡≥3%,不宜采用④.与远期立交结合、⑤.桥头不宜采用
(三)环道 环道即环绕中心岛的单向行车带,其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 量和交通组织。 一般,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最靠 外侧的一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中间的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 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因为车辆在绕岛行驶时需要交织, 在交织段长度小于二倍的最小交织段长度范围内,车辆只能顺序行 驶,不可能同时出现大于二辆车交织,所以不论车道数设计多少条 ,在交织断面上只能起到一条车道的作用。因此环道的车道数一般 采用三条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 相交道路的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条车道。如果采用三条机动车道 ,每条车道宽3.50~3.75m,并按前述弯道加宽中单车道部分的加 宽值,当中心岛半径为20 ~ 40m时,则环道机动车道的宽度一般 为15 ~ 16m。 公路上一般不超过3条车道,一般总宽12米。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一、交叉口类型1.十字型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宽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红绿灯信号控制,确保交通流畅。
2.T型交叉口:适用于次要道与主干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次要道交通流的安全性,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3.Y型交叉口:适用于高速公路出口与次要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高速公路的出口车流量和次要道的交通流量,确保安全通行。
4.环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窄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环形交通标志和标线,并设置合适的进出口位置。
5.立交交叉口:适用于大型道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口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立交桥的高度和梁间距,确保车辆的通行,以及合理设置匝道。
二、交叉口设计参数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2.车速和车道数: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直行车道、转弯车道的长度。
3.安全视距:根据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4.行人通行设施:根据交叉口周边的人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和过街设施。
5.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要求和交通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和规则。
三、交叉口设计计算交叉口设计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类型、车道数和车速等参数,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计算各个车道的流量以及总流量。
2.信号配时计算: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可以采用绿波带长度法或交通流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
3.安全视距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计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性。
4.车道长度计算:根据车速和车道数,计算交叉口的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长度要求。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设计车辆
1)平面交叉口旳设计也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或铰接车)作为设计车辆。
2)平面交叉转弯曲线旳线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车辆转弯 时旳行迹作为设计控制,其转弯时旳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
3) 各级公路旳平面交叉口应以16m总长旳鞍式列车进行控 制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满足服务水平下旳通行能力
第二节 交叉口旳交通组织设计
一. 车辆交通组织
1. 任务
⑴.确保车流、行人安全 ⑵.提升通行能力
2. 措施
⑴.正确组织不同去向旳车流 ⑵.设置合适旳车道数 ⑶.合理布置交通岛、信号灯、交通标志 ⑷.渠化交通
3. 详细措施
⑴.设置专用车道 ⑵.组织左转车辆
着眼点:处理左转及直 行车辆旳交通组织
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旳路口离岛驶出旳
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特点:驶入交叉口旳多种车辆可连续不 断地单向运营; 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 冲突点;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缺陷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 长了车辆绕行距离,尤其是左转弯车辆; 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能看到相交道路上旳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用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 这段必要旳距离应该不小于或等于停车视距。
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旳停车视距所构成旳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 驾驶员视线旳障碍物。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一、交叉口旳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2.设计车辆
4)公路左转弯曲线采用(5~15)km/h行驶速度旳鞍 式列车控制设计;
5)大型车百分比很小旳公路,可采用5km/h行驶速度旳 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载重汽车低速 行驶时旳行迹控制。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设计内容:确定交叉口类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视距保证、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
一、平面交叉口的形式1、按交叉口形式分类十字形、X字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复合交叉等。
2、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简单交叉口、拓宽路口式交叉口、渠化交叉口。
3、按交通控制分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定周期和不定周期、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4、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C类:环形交叉口二、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1、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错点的种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冲突点数量多,影响大,主要与左转车流有关,与车道条数成正比。
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冲突点,如采用设置信号灯、合理组织左转车、实行单向交通等方法。
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行道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车道2、合理组织左转车(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不准左转(3)变左转为右转(4)环形交通3、渠化交通组织4、调整交通组织交通语言包括道路语言和一切关于行的标记、符号、文字指示牌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语言。
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道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行人的交通组织1、交叉口人行道的宽度及行人的组织2、人行横道的设置(位置、形式、宽度、通行能力)3、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三、简单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的车道宽度一般采用 3.0~3.5米,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 2.8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2、平面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
公路工程路线交叉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路线交叉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公路交通。
因为公路交通在通勤、出行、物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公路建设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在公路建设中,路线交叉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公路交通的顺畅与安全。
二、路线交叉设计的重要性1. 交通安全:路线交叉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的安全性。
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事故与拥堵,给驾驶员和行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与困扰。
2. 交通效率:一个合理的路线交叉设计,可以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减少拥堵,缓解道路压力,为用户提供更畅通的通行体验。
3. 美观与环保:好的路线交叉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度,提高市容市貌,同时还要兼顾环保,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路线交叉设计方案1. 交叉路口种类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叉路口类型,包括T型交叉路口、十字交叉路口、环形交叉路口等等。
不同的交叉路口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 路口布局的设计路口的布局设计应该遵循“安全、快速、顺畅、舒适”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进行设计。
路口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和行人通道,提高安全性与便利性。
3. 过街设施的设置对于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来说,过街设施的设置同样至关重要。
要根据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斑马线、行人天桥、行人隧道等,确保他们的安全与便利。
4. 绿化与环保路线交叉设计要充分考虑环保和绿化,通过合理设置绿化带和防护带,使道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可以在路口交叉处设置花坛、草地等,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美观度。
5.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在路线交叉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信号灯、智能交通监控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性。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

公平原则
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 通行权利,设置合理的 交叉口信号灯周期和相
位。
环保原则
降低交通噪音和空气污 染,合理设置绿化带和
隔音设施。
设计要素
01
02
03
04
道路等级与交通量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交 叉口形式和规模。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提高交 叉口通行效率。
道路几何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确 定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车道
T型交叉
总结词
T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道路垂直相交,形 状类似于英文字母“T”。
详细描述
在T型交叉路口,车辆通常直行或左转,右转车辆需在交叉点之后进行。这种交 叉类型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地区,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提高安全性。
Y型交叉
总结词
Y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 道路分叉后垂直相交,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Y”。
方案实施
按照最优方案进行交叉口设计 和施工,包括道路几何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信号灯安
装等。
02 道路平面交叉类型
十字交叉
总结词
十字交叉是最常见的道路平面交叉类型,由两条相交的道路形成,具有四个象 限。
详细描述
在十字交叉路口,车辆通过交叉点进行转向,通常设有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标志 来管理交通流。这种交叉类型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很常见,易于设计和建造。
03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交通流量分析
交通流量分析
在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过程中,需 要对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进行详 细分析,以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
力和需求。
交通流量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了解各 个方向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车流 组成等信息,为设计提供依据。
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辅导: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道路交叉口;(2)渠化交通:使用交通岛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口。
在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指挥):常用于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2.基本类型及其特点交叉口按竖向位置可分为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两大基本类型。
3.平面交叉口设计(1)形式:十字交叉、X形交叉、丁字形(T形)交叉、Y形交叉、多路交叉、环形交叉。
(2)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型、车速来确定。
交叉口转角半径(3)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设置要考虑尽可能缩小交叉口面积,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提高交叉口通过效率,将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要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设置,缩短行人横过车行道的时间;尽量靠近交叉口,缩小交叉区域,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人行横道宽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过路行人的数量及行人过路信号放行时间,通常选用的经验宽度为4〜10m,规范规定最小宽度为4m。
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4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则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小宽度为1m)。
当行车密度很大或车速很高,过街行人很多时,可考虑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地道或天桥。
(4)停止线:停止线在人行横道线外侧面1~ 2m处,以保证行人通过时的安全性。
(5)交叉口拓宽:建议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增辟左转车辆的专用车道。
进入交叉口的右转车辆多于4辆时,需增设右转车辆的专用车道。
增设车道的宽度,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0.25〜0.5m,应不小于3.0m;进口段长度一般为50 〜75m。
4.环形交叉口设计平面环形交叉口又称环交、转盘,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岛,车辆绕中心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连续不断地通过交叉口,这也是渠化交通的一种形式,使所有直行和左、右转弯车辆均能在交叉口沿同一方向顺序前进,避免发生周期性交通阻滞(相对于信号灯来管制),消灭了交叉口上的冲突点,提高了行车安全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向式立交:采用定向匝道连接实现左转的 互通式立交。定向型匝道是该匝道左转车 由车道内侧驶出,驶入直接左转的匝道
半定向式立交:采用半定向型匝道链接实现 左转的互通式立交。半定向匝道是指左转 车辆由车道外侧驶出、驶入,转向90°实 现左转的匝道。
{ 分类: 平面交叉 立体交叉 发展:加宽交叉口车行道;保证交叉口行车
视距;加大交叉口转弯半径;设置交通标 志;设置环岛、方向岛渠化交通
三、道路交叉口分类
平面交叉口
按几何形状分:十字形交叉口;X型交叉口;T型交 叉口;Y型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复合式交叉口
按交通特性和交通组织形式分:加俯转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道 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非定向式立交:采用小环道为匝道,变左转 90为右转270 °来实现车辆左转的立交。
按立交的外形分类:喇叭形立交;苜蓿叶形 立交,叶形立交;环形立交,菱形立交, 梨形立交,海星形立交,蝶式立交。
第三节 立体交叉设计
一、立体交叉 道路立体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路线用跨线桥、
隧道或地道在不同水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连 接方式。 优点: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相互干扰 小 缺点: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施工复杂、 不易改造
立体交叉口
按相交路线的类型分:道路与道路相交; 道路与铁路相交;道路与大车道相交
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分:两路立交;三路立 交;四路立交,多路立交。
按相交道路是否互通:分离式立交,完全 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立交,下穿式立 交
按主线及匝道的空间层次分:两层式立 交,三层式立交,四层式立交
二、设置条件
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任务 交叉口的交通量需求 考虑地形条件 道路与铁路的交叉
三、立体交叉的组成
完整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主体和附属设施 两大部分组成。
一、道路交叉
道路交叉:不同方向的两条或多条路线相交 或相连的地点。
交通流线:汽车行驶时走过的轨迹。
分流点:一条交通流线分为不同方向的两条 或多条交通流线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交通流线以较小的 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交通流线以较大的 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二、道路交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