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吊带腹壁悬吊加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治疗子宫脱垂22

腹腔镜下子宫吊带腹壁悬吊加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治疗子宫脱垂22

的恢复情 况 , 如 有无阴道肿块 坠落感 、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 。 2 结 果
2 2 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 时间5 0 - 9 0 m i n ,失血量5 0 - 8 0 mL , 2 例术 后 发热 ,经 治疗后 好转 ,尿管拔 除后均 能 自解小 便 。术后住 院 时 间4 ~ 5 d 。2 2 例患者术后 随访至 今最 短3 个月 ,最长2 8 个 月 ,患者 解 剖位置基 本恢复 ,症状 及体征 消失 ,无 阴道 肿块坠落感 、排尿 困难 及
随着 腹腔镜 技术 的 日 臻 完善及 技术 的提 高 ,越来越 多的疾病 可 以 通过腹腔 镜手术治疗 。我们 自 2 0 1 1 年1 0 月开始 ,采用 经腹腔镜 子宫 吊
带腹壁悬 吊加子宫骶 骨韧带高位 悬 吊术治疗 子宫脱垂 患者共2 2 例 ,疗 效 良好 ,具体情 况如下。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临床 资料 :2 0 1 1 年1 0 月至2 0 1 4 年2 月 采用腹 腔镜 下子 宫吊带腹 壁 悬 吊加子 宫骶骨 韧 带高 位悬 吊术治 疗子 宫脱 垂 患者2 2 例 ,患 者年 龄 3 9 N 6 8 岁 ,平均 ( 5 0 - } - 3 . 5 )岁 ,平均产 次2 . 5( 2 - 4 次 )。依照 国际化 量 化分 期法 ( B u m p p o p — Q )” 对所有 患者手 术前进 行P O P 分度,I I 度 6 N 、Ⅲ度 1 2 例 、Ⅳ度4 例 。合并 子宫肌瘤4 例 ,合并卵巢囊  ̄ ] 0 0 3 例 ,l 2
应达2 - 2 . 5 c m,采 用S t u r md o r f 缝合法将截 除术后 的宫颈成 形 ] 。合有 子宫肌瘤 或卯巢囊肿者 同时行子 宫肌瘤剔 除术 或卵巢 囊肿剥除术 。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基层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基层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基层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引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便秘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

本文将对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基层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的手术原理和适应症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手术原理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子宫和阴道壁重新悬吊到腹直肌上,恢复盆底的解剖结构,减轻盆底器官脱垂的症状。

该手术适用于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等盆底器官脱垂症状明显的患者。

1.临床症状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适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便秘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手术技术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的手术技术相对复杂,需要结合临床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手术进行时需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精准的操作能够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

3.手术后护理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等。

特别需要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进行密切的关注和指导,让患者做好术后的恢复工作。

三、临床效果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基层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术后疗效稳定,恢复迅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手术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痛苦。

结语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基层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该项手术技术,让更多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受益。

腹腔镜下腹膜外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下腹膜外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
如下。
消毒腹部术野及外 阴 、 阴道 、 宫颈。腹部取 3个穿刺点 , 部 脐
作一长约 1c m纵行切 口, 1 m套管沿切 口处刺入腹腔 , 将 0m 常规 C : O 气腹成功后 , 置入腹腔镜 。于两侧 下腹部相 当于麦 笔者 所在 医院妇科 于 2 0 0 8年 6月 一2 1 01
月, 2例随访 4个月后 失访 。客观治愈率为 10 , 0 % 无复发病例 , 无手术并发症 ,5例患者 C点和 D点值 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 计学 2 意义 ( 0 0 ) P< .01 。结论
改善。
腹 腔镜腹膜外子宫悬吊术不仅 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解剖学结构 , 而且对 于患者的脱垂症状有显 著的
经阴道无 张力 尿道 中段悬 吊术 。 14 手术方法 . 全麻 气管 插管后 患 者取膀 胱截 石位 , 常规
为广泛 的应 用 , 但是如何选择合适 的方法仍有 争议 。本研 究
对 选择 腹腔镜下 腹膜 外子 宫悬 吊手术治疗 的子宫脱 垂患 者
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旨在 评价该术式 的疗效 。报 道
氏点处分别行 1 m、 m切 口, 0m 5m 置入 1 m、 mm套 管。 0m 5 放置举宫器 , 于子宫 峡部 剪开 子宫膀 胱反 折腹 膜 , 悬 吊带 将 经 1 i 套管部位送 入腹腔 , 吊带中点用普迪斯 不可吸收 0ml l 悬 线 3个“ ” 8 字缝 扎固定 于子宫 颈近峡 部处 , 经两 侧套 管部位 沿腹膜后逐渐分离至反折腹 膜处 , 将悬 吊带 两端沿腹膜 后牵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年 2月行腹腔镜下腹膜外子宫悬 吊手术的患者共 3 0例 , 所有 患者术前均行常规体格检查 、 妇科 检查 。手术 适应证 为子宫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引言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由于产后盆底组织松弛和膀胱颈功能不全所致。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将腹直肌与子宫颈相连,从而实现对子宫的固定和支持。

本文旨在观察该手术在治疗子宫脱垂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的患者共计100例,年龄范围为35-65岁。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子宫脱垂症状,包括盆底压力感、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

手术前均接受详细的妇科检查和各项妇科检测,排除其他盆底器官脱垂和盆底肌群功能障碍,然后进行手术治疗。

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完成,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技术,通过3-4个腹腔镜孔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中操作轻柔、细致,保护盆底组织,尽量减少出血和组织损伤。

手术后患者均按规定进行术后管理和康复指导。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子宫脱垂症状缓解情况等。

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症状缓解情况、术后性生活满意度、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等。

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12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0-200毫升,平均100毫升;术后康复时间为3-7天,平均5天。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仅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腹泻和恶心,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缓解。

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80例患者的子宫脱垂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包括盆底压力感减轻、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子宫脱垂程度减轻等。

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盆底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该手术在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良好。

讨论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是一种微创且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子宫脱垂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是治疗子宫脱垂的重要手术方法之一。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疗效分析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疗效分析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脱垂子宫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后,施加阴道顶端悬吊的治疗效果。

方法针对Ⅲ度子宫严重脱垂合并阴道膨出的患者30例,采用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并施加阴道残端悬吊治疗,对30例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时间均处于(117.9±11.9)min,出血量均为(120.5±21.9)mL,术后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为(47±4)h,住院时间均为(6.9±2.5)d,30例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的例数为0,术后随访0.50~1.25年,无一例出现阴道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并发症发生,性生活满意度提高。

结论子宫脱垂的患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施加阴道顶端悬吊治疗,手术较为彻底,术后疼痛感低,疗效较为显著,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标签:子宫脱垂;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阴道顶端悬吊;疗效分析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过早结婚怀孕、过早生育,过多生育使得盆腔肌肉组织松弛,分娩时造成损伤,及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致正常位置的子宫沿阴道下降,造成的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严重者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据有关报道,高达50%的经产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而子宫全切术后阴道脱垂的发生率仍达2.0%~4.5%,主要原因是在手术过程中切断了主、骰韧带,破坏了盆底结构的完整[1]。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发展,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及子宫切除术的广泛应用为改善患者的症状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院对2009年8月~2012年2月的30例Ⅲ度子宫脱垂的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阴道顶端悬吊于主韧带和圆韧带上,降低了阴道脱垂的发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09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子宫脱垂患者,病例符合1981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两病”诊断及分度标准:患者平卧用力下屏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将子宫脱垂分度,30例患者均符合Ⅲ度标准,均为配偶健在,有性生活要求,没有恶性病变,年龄35~67岁,平均(50.2±3.5)岁,其中合并阴道前壁膨出为21例,属于后壁膨出的为9例。

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行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的子宫脱垂患者共15例,分析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各点值、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5)min,术中出血量(10±5)mL,平均住院时间(3.5±0.4)d,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后1 个月、6 个月 Aa、Ba、Ap、Bp、C、D 点值比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

结论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用7号丝线代替网片,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侧腹壁线性悬吊术;子宫脱垂;腹腔镜子宫脱垂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尤以绝经后妇女多见,患者可表现为腰骶部酸胀痛,阴道肿物脱出,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1]。

治疗子宫脱垂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盆腔重建术和阴道封闭术[2]。

腹腔镜下侧腹腹壁悬吊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3],是利用网片将子宫宫颈悬吊固定于双侧腹壁以达到治疗中盆腔子宫脱垂的目的。

在基层医院中,由于网片价格昂贵,故采用不可吸收线缝线代替网片进行侧腹壁悬吊,安全有效,且短期随访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月因子宫脱垂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患者,共计 15 例,其中46~55岁者 6 例,56~70岁者9 例,平均年龄(55.5±3.4)岁。

均诊断子宫脱垂 II度,其中7例同时伴有阴道前壁膨出I度,3例同时伴有阴道前壁膨出II度,3例伴有阴道前壁膨出I度及阴道后壁膨出I度,无一例单纯阴道后壁脱垂。

子宫脱垂诊断标准:采用 Bump 提出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1],对阴道前壁(Aa、Ba)、阴道顶端(C、D)、阴道后壁(Ap、Bp)上的各解剖指示点与处女膜的关系来界定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

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子宫脱垂是指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异常,常导致子宫下坠、不适甚至疼痛等症状。

对于子宫脱垂的治疗方案,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对该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进行深入分析。

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操作,将子宫重新悬吊到盆腔内正常位置,恢复解剖结构,解决子宫脱垂引起的症状。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优势。

因此,该手术在近年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的可行性非常高。

该手术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子宫脱垂病例,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子宫脱垂。

通过腹腔镜技术,医生可以准确观察盆腔结构,将子宫重新定位到正常位置。

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此外,由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大部分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并顺利康复。

其次,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在治疗子宫脱垂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该手术可以有效解决子宫下坠、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后,患者不再出现子宫脱垂相关的症状,盆腔的解剖结构得到恢复,子宫功能得以重建。

此外,改良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痛苦轻,患者可以快速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再次,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的并发症较少。

尽管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因其微创的特点,使得术后感染、子宫破裂和术后腹部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通过良好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操作,可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

医生们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器械,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可行性。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被许多患者接受和好评。

该手术适用于大部分子宫脱垂患者,尤其适合那些对手术创伤、恢复时间有担心的患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的应用还需谨慎选择。

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40例临床观察

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40例临床观察

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40例临床观察
刘丽娟;梁婷;刘滨;谢国杰;黎勇明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8(031)003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宫颈悬吊术加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腹腔镜下使用补片行宫颈悬吊术,将圆韧带缩短,同时固定子宫在前腹壁上,此手术治疗40例子宫脱垂患者,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随访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术中出血1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d.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尚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改良腹腔镜宫颈悬吊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子宫脱垂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的优点.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刘丽娟;梁婷;刘滨;谢国杰;黎勇明
【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妇科,广西贵港421500;贵港市人民医院妇科,广西贵港421500;贵港市人民医院妇科,广西贵港421500;贵港市人民医院妇科,广西贵港421500;贵港市人民医院妇科,广西贵港421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40例 [J], 吴迪
2.改良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围术期护理 [J], 杨小华
3.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25例分析 [J], 顾颖晖;王玲玲
4.改良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 [J], 樊杨;李熳;张娜;折利娜;刘飞
5.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杨桂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例子宫脱垂患者资料,记录其术后情况。

结果:跟踪记录患者情况8~24个月,患者恢复情况良好,不存在任何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现象。

结论:对于广大女性患者来说,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是针对有保留子宫意愿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安全有效,对患者日后生活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子宫脱垂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8-1879(2012)06-0202-01
子宫脱垂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妇科疾病,其发生于分娩损伤、卵巢功能减退所致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松弛,经产妇女得此病的概率较高,损害患者身心健康。

子宫脱垂一般采用经阴道、腹腔镜等手术治疗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患者年龄、脱垂程度等情况。

选择适合每个患者的手术方法,保证患者早日康复和无后期并发症是医务人员执着追求的目标。

生活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患者的幸福程度,所以很多患者希望身体康复的同时保证子宫的完整,我们经过分析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对患者保留子宫的治疗效果,希望得出最好的手术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例子宫脱垂患者。

入选标准:要求保留子宫且处在子宫脱垂ⅰ~ⅱ度之间的子宫脱垂患者。

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基本的盆腔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还有阴道镜检查、分段诊刮等项目,保证无器官或组织病变的情况出现。

有1例已婚且停经的患者,2例快要绝经的已婚患者,3例已婚育龄患者。

手术进行前都进行了阴道冲洗。

1.2 手术步骤。

采用全麻插管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腹部术野、外阴、阴道、宫颈,铺巾,经阴道置入举宫器,于脐上缘作一长约1cm纵形切口,置入10cmtrocar,确认入腹腔后接入二氧化碳,置入腹腔镜,镜下见: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无异常,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于两侧下腹部相当于麦氏点处分别行0.5cm切口,分别置入5cmtrocar。

取头低臀高位,用0/1微乔线固定卵巢于下腹壁两侧,以便暴露盆腔。

于右骶韧带与右输尿管间注入肾上腺素盐水作水垫,使输尿管外移,用电钩切开此处后腹膜,游离右骶韧带至宫颈起始部,游离长约5cm,用0/1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右骶韧带,拉紧、缩短、打结,(5cm缩至1cm)。

同法处理左侧。

用0/1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右圆韧带,拉紧、缩短,(由8cm缩至3cm)。

同法处理左圆韧带。

查无渗血,清洗盆腹腔,放气,拔除trocar,脐部切口用0/3微乔线缝合。

1.3 合并症处理。

已经顺利进行手术的患者需要后期进行检查,感
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的患者还需要进行阴道壁修补手术。

1.4 随访。

手术完成后的2、4、8、14、20、24个月的时间段里都要对患者进行后期疗效记录,完成6例患者8个月内的跟踪记录,4例患者至少14个月的记录,其中2例患者达到24个月的后期记录。

对患者进行后期的检查,手术后创伤愈合程度、尿急等各方面进行记录,包括各种症状的恢复情况。

对于患者复发的标准参照解剖学的相关评价指标。

2 结果
6例患者都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所用时间为30~60min,手术过程出血量维持在10~45ml,手术后患者使用导尿管的平均时间为3天,后期在院修养时间维持在4天。

2.1 解剖学疗效。

在手术结束后8~24个月根据子宫下降程度ⅱ期以下作为健康判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标准。

手术后6例患者的盆底康复情况良好,有1例患者出现性交不适的情况,5个月后自然恢复,无任何不适情况。

2.2 并发症。

6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器官损伤、感染、大出血等情况。

有1例患者出现下腹部疼痛感,4个月后疼痛感消失恢复正常。

患者的阴道长度和弹度都处在正常水平。

有1例患者在进行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的同时还实施了宫颈部分切除手术,手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康复情况记录,前窟窿切口所用的可吸收线已经完全吸收进去,创伤表面安全干净。

恢复情况良好,不存在任何不适。

3 讨论
当子宫和阴道旁的结缔组织受到伤害时,子宫韧带的残缺以及盆隔不稳固性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子宫脱垂。

切除子宫是对待子宫脱垂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子宫作为女性标志的脏器之一,切除之后的阴道变得虚弱无力,对患者的身心都带去较大的伤害。

有关研究表明,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3~12年内有4%~43%的概率发生盆底膨出。

手术过程才使用网片进行固定还会发生网片侵蚀的的情况。

保留子宫是大部分患者所希望的,传统手术中保留子宫的方式主要是曼氏手术、骶棘韧带固定术。

传统的手术方式原理是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的作用,减少由于盆底缺陷带来的危害,但是子宫脱垂患者对修复盆底缺陷的意识不强,手术后症状再次出现的概率增加。

有关研究统计,记录进行传统手术的子宫脱垂患者后期恢复情况,有52%的患者术前症状再次出现,子宫脱垂程度严重的患者复发的概率最高。

采取阴道完全封闭手术会让女性完全失去性能力,同时增加发生张力性尿失禁的概率,只有单身老人或者无强烈承受手术能力的患者才适合进行这种手术。

曼氏手术相对来说过程简单快速,出血量较少,缺点就是切除宫颈部分后会让子宫韧带长度变短,无法达到正常长度,相当于失去了主要的支撑力量,且术后复发的概率有19%左右。

骶棘韧带固定这种手术方式的原理是把宫颈依托在骶棘韧带的位置上,这种手术要求主治医生的手术水平较高,术后会发生直肠损伤、盆底血管受损的概率较高,症状复发的概率维持在
18%~31%之间。

网片对盆底重建手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会带来直肠损伤、网片侵蚀、性交不适等不良反应,使其使用概率日益下降,这种方式有待改善。

对比各种手术的优缺点,总体来说,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是针对有保留子宫意愿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小玲.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手术配合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15-216
[2] 孙大伟,关秀君,李莉巍,赵玫.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1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