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 贾存

合集下载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_以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_以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_以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以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采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变得越来越重要。

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之一,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实施案例。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和威胁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洪抗旱、维持水文循环等重要生态功能。

同时,湿地还是很多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然而,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和挑战。

城市化、农业扩张、水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湿地的水质受到污染,水量变化不可预测,湿地植被丧失,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强调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通过模仿自然的过程和机制,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减少人类干预的影响。

这种理念在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湿地公园通过恢复湖泊湿地、水体改良和植被恢复等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同时,湿地公园致力于保护原生植被和珍稀野生动物,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

三、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的实施案例: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占地面积约1300公顷。

湿地公园是中国重要湿地保护基地和自然教育基地。

公园内有丰富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森林湿地,是众多稀有濒危植物和候鸟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

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

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1. 介绍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中的生态修复理念不仅能够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从生态修复理念在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入手,探讨其在不同层面上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2. 生态修复理念在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保护湿地的原生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水文环境和水质状况、修复湿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只有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修复的目标。

3. 湿地公园设计中的生态修复实践在实际的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策略得以应用。

在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合理确定湿地的位置和大小,并保留或重建原有的湿地功能和植被组成。

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景观打造等措施,以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和功能效益。

4. 生态修复理念在湿地公园设计中的效果和影响通过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在湿地公园设计中往往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和影响。

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水质得到了净化,野生动植物得到了生长和繁衍的良好条件。

公园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加强,人们在其中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

而且,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也对周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的作者,我深信湿地公园设计中的生态修复理念应该得到更加重视和推广。

只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和应用生态修复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和功能效益。

在未来的湿地公园设计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不断提升湿地生态修复的水平和效果。

6. 总结通过以上对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探讨【摘要】龙湖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但受到了污染和破坏的影响。

本文从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龙湖湿地当前的生态状况,然后介绍了植物、微生物和物理修复技术在龙湖湿地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龙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结论部分总结了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成果、未来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龙湖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龙湖湿地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龙湖湿地是当地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其恢复和修复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通过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尝试对龙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

这些技术手段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状况,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龙湖湿地生态现状的分析,介绍不同的修复技术在该湿地的应用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龙湖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探讨引言龙湖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本文旨在探讨龙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从而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龙湖湿地目前的生态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 探讨各种生态修复技术在龙湖湿地的适用性和效果,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等。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湿地是一种常见的生态系统,其在全球分布广泛,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受到的威胁湿地是一种由水和湿润土壤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环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首先,湿地受到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城市化、农业生产、工业污染、采矿活动等人类活动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引起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异,引起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枯竭,使湿地生态系统丧失了生态多样性和生态服务能力。

湿地的消失不仅会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湿地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生物学、化学、工程等手段修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促进恢复和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能力。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湿地恢复、湿地保护、湿地建设等。

湿地生态修复的发展不断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也日益完善,体现了一系列特点。

首先,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针对不同的湿地类型及受到不同干扰因素,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和措施。

其次,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具有较广泛的可行性。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湿地类型和不同的湿地环境中,而且经济和技术水平都基本上可以承受。

第三,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在维护和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三、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北京、天津、南京、长沙、西安、成都等城市进行的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成为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摘要】湿地公园建设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包括划定湿地保护区域、植被恢复与保护、监控和改善水质、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环境,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对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并展望未来湿地保护工作,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持续关注湿地环境变化,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恢复措施、保护区划设计、植被恢复、水质监控、生态修复、成效评价、可持续发展、工作展望。

1. 引言1.1 湿地公园建设意义湿地公园建设是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尘土飞扬,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湿地公园建设有助于净化水质,保护水资源,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湿地公园建设可以增加自然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湿地公园建设不仅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湿地公园是当今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2 湿地保护重要性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洪防涝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恢复,将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湿地保护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还可以提高环境质量。

湿地具有很强的水文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能够净化水质、稳定水位、减少洪涝风险。

保护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究日喀则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举措

探究日喀则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举措

探究日喀则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举措日喀则湿地公园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生态保护区,也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地区之一。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日喀则湿地公园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本文将探究日喀则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举措,以展现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一、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能够维持自身生态系统的平衡,还能为周围的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支持。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人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努力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的举措,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系统为了更好地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动态变化,日喀则湿地公园首先建立了湿地生态监测系统。

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2.采取生态修复措施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视程度,日喀则湿地公园加强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保护湿地的行动,共同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的举措,日喀则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与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湿地生态监测系统的建立,为日喀则湿地公园提供了重要的监测数据,为后续的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也使得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为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也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展望与建议。

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

湿地公园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应用策略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

2012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型的生态保护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1]。

湿地、森林与海洋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的基因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国内湿地公园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多,诸多问题也在湿地公园设计与建设中日益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湿地生态的有效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

基于此,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将生态修复理念贯穿其中,不断提升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湿地公园与生态修复的概念1.1湿地及湿地公园的概念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湿地概念是指地表潮湿或常常积水,生长着湿地生物的区域;广义的湿地概念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性的或季节性的流水或死水、淡水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湿生平原及其他包含水域的地貌环境,低潮时其水域水深不超越6m ”[2-3]。

而湿地公园是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的特殊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既可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还能够提供人们休闲游玩或进行科普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2-3]。

可见,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园,既不同于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有别于各类普通的城市公园,而是具有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及休闲游览的一类综合性公园[3-4]。

可见,湿地公园是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生态修复的概念及方法1935年,美国的利奥波德(Aldo Leopold )等最先提出生态修复的概念,他们通过植被种植方式,将威斯康星河沙滩附近的原有被废弃的地块恢复到被破坏前的土壤生态群落状态[5]。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 贾存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 贾存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贾存摘要:结合我国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湿地公园的修复模式做出了一些阐述,并对其修复模式有几点建议,促进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推动整个湿地公园的保护及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创新应用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恶性的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1湿地公园的现状湿地公园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生态安全的保障,是城市生态的基础,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环境功能和社会功能。

其中环境功能主要包括:调节环境,如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中水的利用、调节气候等;供应资源,如提供城市用水、提供有机质、能源生产、水运交通等。

社会功能主要包括:防控灾害,如蓄洪防旱、防止岸坡侵蚀、防止盐水入侵、防止风暴潮;保护生命,如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社会文化,如历史文化、景观美学、休闲娱乐、教育科研、提供就业等。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城市的人口增多,人们肆意对湿地公园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不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的资源,破坏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及社会功能下降环境问题,不利于湿地公园的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湿地公园生态的修复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以保证湿地公园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2湿地公园的修复进展情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为首,逐步开展了有关湿地公园的研究,旨在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重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湿地公园的修复,指的是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包括湿地水环境的修复和水质改善,湿地景观的修复与美化,生物、生境恢复与重建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与重建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贾存
发表时间:2018-12-22T17:56:31.1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贾存李浩
[导读] 结合我国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湿地公园的修复模式做出了一些阐述,并对其修复模式有几点建议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山东威海 264205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山东威海 264205
摘要:结合我国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湿地公园的修复模式做出了一些阐述,并对其修复模式有几点建议,促进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推动整个湿地公园的保护及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创新应用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恶性的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1湿地公园的现状
湿地公园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生态安全的保障,是城市生态的基础,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环境功能和社会功能。

其中环境功能主要包括:调节环境,如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中水的利用、调节气候等;供应资源,如提供城市用水、提供有机质、能源生产、水运交通等。

社会功能主要包括:防控灾害,如蓄洪防旱、防止岸坡侵蚀、防止盐水入侵、防止风暴潮;保护生命,如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社会文化,如历史文化、景观美学、休闲娱乐、教育科研、提供就业等。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城市的人口增多,人们肆意对湿地公园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不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的资源,破坏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及社会功能下降环境问题,不利于湿地公园的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湿地公园生态的修复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以保证湿地公园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2湿地公园的修复进展情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为首,逐步开展了有关湿地公园的研究,旨在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重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湿地公园的修复,指的是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包括湿地水环境的修复和水质改善,湿地景观的修复与美化,生物、生境恢复与重建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与重建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的针对于湿地公园的修复的一些措施主要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建设堤坝和水土工程,创建良好的土壤和水的环境,为持续发展湿地植物和吸引野生物种创造有利的条件;水体的稀释,定期更换湿地公园里面的水,水不足时应及时补给。

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减少污染物对生物的危害。

隔离水底的污泥向水体的释放。

化学方法主要是加入一些化学药品,改善水质的作用。

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投入有益的微生物,向污染物介入外来的降解菌,同时应抑制有害的细菌,防止水域中的有机物污染及水体的富营养化;人工湿地,人为地将石沙等按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地植入植物污水的处理生态系统,以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

3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的创新应用
3.1湿地公园的退化与评价
确立一个定量的建立定量和动态的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体系就是给湿地公园划分等级,并确定相应的阈值和生态特征的参数,来研究湿地公园的修复技术。

3.2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方法
3.2.1植物修复法
“适地适树”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系统的效益,如在污染源周围种植对污染物抗性较强的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能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乡土植物的种植及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打造能有助于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

“植物根系能减少水土流失”,尤其一些具有匍匐茎或抓地性特别强的植物,有助于锁土和生态结构的稳定。

“建立植物监测点”,可以利用当地植物对有毒气体不同的敏感度的观察来检测环境有害气体的浓度,如高山榕、小叶榕、见血封喉、鹊肾树、凤凰木、龙眼、木棉、山楝、青果榕、乌榄、苏铁、秋枫、榄仁树等种类。

3.2.2水生态处理技术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通过特定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或降解的作用,环保且经济。

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供氧气。

生物浮岛:利用泡沫等作为载体,将水生植物连根移植到载体内,根系能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净化水质。

曝气充氧:指对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充氧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水体黑臭现象。

雨水花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3.3湿地公园的保护
以保护湿地公园的自然性,应相应减少人为干扰,保护湿地公园现有的生物种群和景观,最大限度地排除有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保持湿地公园的原样性。

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倡导湿地公园的无污染化,为保护现有的湿地公园尽一份责任。

3.4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管理
基于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工程,来保障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种群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

一方
面,针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功能和过程,另一方面,也包括引起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过程变化的自然、人为因素。

4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
4.1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体现在以设计结合自然为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对场地的原有的植被进行细致的调查和严格的保护,在最少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

例如: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形成绿色生态的水循环系统湿地恢复,增加植被的多样性;净化农业污染的水体;通过有机农业改良土壤;建立污水净化系统等。

4.2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体现在伴随着垃圾清除和湿地的发展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恢复了当地生态系统,还为居民游客提供旅游休闲的佳处,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和科普展演,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及生态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3经济效益
项目湿地公园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大批就业岗位,改变以往单纯依靠采石破坏环境作为收入来源的传统模式。

当地居民参与配套旅游物业的服务即可获得服务性收益;保持大量原有耕地属性及归属不变,农民的农业劳作方式得以延续,也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特色。

农村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实现真正的惠民效益。

5总结与展望
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影响到生态的完整性和环境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各项指标均落后发达国家的标准,国民的素质也有很高的提高空间。

因此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5.1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
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记录湿地公园的生态种群的变化,以科学的方法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变化。

5.2发展旅游业,加快经济发展
在保护好湿地的同时,更应发展好旅游业,改善旅游业的设施,如建立标本馆和搭观鸟台等设施。

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促进湿地公园的生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健健,王伟.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湿地公园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2)
[2]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等.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