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_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湿地生态公园设计方案和对策

湿地生态公园设计方案和对策设计方案:1.确定公园范围和湿地保护区域:根据湿地面积和其周边环境,确定公园范围和湿地保护区域,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建立生态教育中心:在公园内设立生态教育中心,开展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向游客、学生传授湿地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设立步道和观景点:在公园内规划湿地步道,并设置观鸟、观植物等观景点,供游客观赏湿地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
4.建设湿地植物园:在湿地公园内建设湿地植物园,收集扩繁各类湿地植物,为湿地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
5.设置湿地保护设施: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置湿地保护设施,如湿地边界标识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等,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
6.引入湿地修复工程:通过湿地修复工程,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稳定性。
7.发展湿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在公园内规划湿地采摘区、湿地路线游等经济活动,探索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方式。
对策:1.增加湿地保护区域:加大湿地生态公园的湿地保护区域,限制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政策措施鼓励湿地保护。
2.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水质、植被及野生动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强化湿地生态教育:加大湿地生态教育力度,通过讲座、展览、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建立湿地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湿地管理机构,统筹协调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保障湿地公园的顺利运行。
5.配套设施建设:为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6.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7.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湿地公园的特色和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和对策,湿地生态公园能够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健身和学习的场所,并在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湿地公园专项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特制定本专项设计方案。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 优化湿地景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
3.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提升城市品质。
4.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核心,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2. 综合性原则:兼顾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方面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地方特色原则: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四、设计方案1. 生态恢复与保护(1)加强湿地植被恢复,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2)实施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确保湿地水质达标。
(3)建设生态护岸,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湿地生态平衡。
2. 景观规划(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如湿地博物馆、观鸟塔、亲水平台等。
(2)沿水系布置景观带,形成景观轴线,串联各景点。
(3)利用植物配置、地形塑造等手法,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3. 休闲设施(1)建设游步道、自行车道等休闲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2)设置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3)提供餐饮、购物、咨询服务等,提升游客体验。
4. 文化展示(1)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展示馆,展示湿地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2)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湿地摄影展、民俗表演等,丰富游客文化生活。
5. 管理与维护(1)建立健全湿地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2)加强湿地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态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五、实施计划1. 项目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招标等工作。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具有保护湿地生态、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多重功能。
为了更好地规范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以下是一些湿地公园设计规范的要点。
1. 充分考虑生态功能湿地公园的设计首要考虑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特性、植被组成等因素,并依据不同的湿地类型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湿地水体的自然净化、植被的合理布局、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等。
2. 合理规划景观元素湿地公园的景观元素应与湿地特色相融合,营造出与湿地生态相协调的景观效果。
建筑、景观雕塑、水体、植被等元素的布局应与湿地的水系、地形、植被等特点相协调,形成景观景色的变化和层次感。
3. 注重参与性体验湿地公园的设计应注重参与性体验,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和活动设施,让公众能够深入了解湿地生态,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设置观鸟台、湿地教育展示馆、生态步道、亲水平台等,供公众进行观赏、学习和体验。
4. 考虑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湿地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和安全要求。
根据公众需求设置合适的休闲活动区域、休息设施、游憩设施等,同时加强路灯、围护栏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公园的安全性。
5. 制定管理与维护计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考虑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包括定期清理湿地水体和植被、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管理园区的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6. 考虑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例如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设置降雨收集设施等。
同时,提高公园内的水利用效率,降低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7. 融入城市规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
公园的位置、规模、布局等应与周边的建筑和绿地环境相匹配,确保公园的整体环境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设计规范需要从生态功能、景观元素、参与性体验、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管理与维护计划、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利用、融入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与规划。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
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湿地公园规划方案

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一、背景湿地公园是一种城市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公园的规划旨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本文档将介绍湿地公园规划方案,包括设计原则、功能区划和景观设计等。
二、设计原则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的核心,规划方案应致力于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湿地植被保护、水质监测和生境恢复等,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2.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湿地公园可以成为公众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场所。
规划方案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研究设施等,以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增加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湿地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规划方案应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如散步小道、观鸟台、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人们的需求。
4.融入城市环境湿地公园应与周边城市环境融合,在规划方案中考虑公园与周边建筑物、街道和交通系统的关系。
同时,还应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如节能、环保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三、功能区划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可以将湿地公园分为以下功能区:1.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主要用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该区域应有严格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干扰并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教育与研究区教育与研究区用于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
该区域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实验室等设施,用于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教育和研究活动。
3.休闲活动区休闲活动区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可以包括散步小道、观鸟台、游乐区、咖啡厅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4.管理与服务区管理与服务区用于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
包括停车场、管理办公室、洗手间、休息区等设施,为公园的日常运营提供支持。
四、景观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以自然为主导,追求和谐与美感。
以下是一些景观设计要点:1.湿地植被:根据湿地类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湿地植被,如芦苇、稻草等,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湿地公园生态工程规划方案

湿地公园生态工程规划方案一、项目概况湿地公园生态工程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工程项目。
本项目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500公顷,项目包括湿地保护区、游憩区、生态教育区等功能区,项目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资源逐渐遭受破坏,湿地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系统遭遇了许多威胁。
因此,湿地生态保护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提高人们对湿地环境的认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开展此湿地公园生态工程规划。
三、项目内容1. 湿地保护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60%,主要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对自然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人工湿地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2. 游憩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20%,主要包括休闲娱乐设施、体育健身场所等。
为游客提供一个安静、轻松的休闲场所,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的场所。
3. 生态教育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10%,主要包括科普展示馆、生态示范区、生态教育活动场所等。
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湿地生态知识,让人们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意识。
4. 其它:包括管理服务区、设施配套区等。
管理服务区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行政办公、维护保洁等服务;设施配套区为项目提供停车场、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
四、工程规划1. 自然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2. 人工湿地规划与建设工程:通过植被恢复和水体治理,提高湿地的水质、水量和水文特征,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3. 游憩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休闲广场、健身步道、游园设施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4. 科普展示馆建设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展示馆,展示湿地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及湿地保护知识等,为公众提供生态教育和科普知识。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文本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文本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引言湿地公园是一种以湿地资源为核心,融合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本设计方案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景观、教育、互动体验等多功能的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愉悦、健康、教育的休闲空间。
设计原则1.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公园运行期间实施可持续的管理和维护。
2. 景观设计与湿地主题融合:结合湿地的特点,营造自然、开放、和谐的景观环境,使市民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湿地的独特魅力。
3. 教育和科普功能:通过设立湿地科普馆、观鸟塔、生态教育区等设施,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
4. 互动体验:设置步道、观景平台、儿童游乐区等互动空间,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以打造一个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休闲空间。
设计内容1. 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地形和植被特点,设计合理的湿地水系,包括湖泊、河流和人工湿地等。
保护和修复湿地植被,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并合理规划植物群落。
将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 创造景观亮点:在湿地公园中设置观景平台、休闲广场、花坛和景观小品等景观节点,提供观赏湖泊、河流和湿地植被的机会。
景观设计采用植物进行色彩和层次的搭配,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创造宜人的视觉效果。
3. 建设生态教育区:在湿地公园内设立湿地科普馆和生态教育区,通过展示湿地的生态特征、植物和动物稀有物种,以及湿地保护的意义,向市民普及湿地知识。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如讲座、亲子活动和实地考察,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创建互动空间:设计儿童游乐区,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乐设施和互动装置,如滑梯、秋千等,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规划步道和观鸟塔,方便市民近距离观察湿地生物,让市民能够亲身感受湿地的魅力。
结语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意义。
基于场地基质的规划设计——以山东寿光弥河上游滨河湿地公园项目为例

教育旅游 4条特色旅游线路。
景观以弥河风情为景观轴线 , 展开苇 中语蝶 、 秋色云水、 柳风荷韵 3 个景 区。规划强调不同景区的特色和总体布局的
1 项 目背景
面宽 阔 、风 光优美 的 自然 风光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深挖 生态农 业旅 游观
景 区以河滩坡 地 的 自然特征 、花城 风情 的人 文特 征为 光 资源 ,依 据农 圣贾思 勰 《 齐 民要术 》的文化 内涵 ,依托 媒介 ,形成特有景观架构 ,并充分融人 自然生态 的审美价值 弥河 风景 区建设 了 “ 中国寿光 国际生态 农业博 览 园”等项 和现代城市生活 的服务功能 ,构成城市 、生态 、文化旅游相
性扩展创建一个新型生态模式 。
与都市风情文化 内容进行融汇 , 为市 民提供广泛 的参与和观 赏体验方式 ,集增长知识 、 度假休 闲、生态保育等功能于一 达到普及科普知识 、浏览 近 年来 ,根 据建 设生态 旅游 型城 市的规划 设想 ,开工 体 的城市 中心区外围滨河景观 带 , 花都风情、展现生态湿地 、恢 复生态保育 的目 的。 建设 了全 长 8 k m的弥河风光带 ,先 后开发完成 欧洲村 、中 华牡丹园 、太平湖等项 目,沿河 两岸绿化 4 2 h m ,形成 了水 4 景 区规 划
2 项 目位置
山东省 寿光 市位于 山东半 岛北部 、渤海莱 州湾南 畔 。 结构性 ,把 自然生态、科普知识与人 的游赏紧密结合 ,景区 花 弥河 古称 巨洋水 ,弥 河远源 出 自山东省潍 坊市 临朐县 沂山 规划将开放空间和功能区引入 到原生 的 自然环境 中,以 “ 田绿洲 . 弥河 情韵” 为主题 , 形成 “ 鹭洲烟雨”、“ 花堤蝶舞”、 西 麓 ,流经 临 朐 、青 州 、进寿 光 人渤 海 ,全 长 2 0 6 k m。 “ 绿色港湾 ”、 “ 鸥翔芦荡 ”、 “ 苇海飞花”等景点。f 见封 ) 5 7万 1 1 ' ' I ,其范 围北 至晨鸣水厂 、南 达南 外环路 、东侧 毗邻 四彩图 1 该 规划 项 目位 于 弥河 上游 段 ,长 约 4 k m,总绿 化 面积 约 弥河 、西侧紧邻弥河大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选择临朐的乡土树种, 构建从城市绿地、 旱生植物、 半旱生 植物、 喜湿植物到水生植物的生态梯度带状变化, 增强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的地域性。同时, 强调湿地植物的配 置, 如千屈菜、 鸢尾、 芦苇、 香蒲、 睡莲等, 形成典型的湿地风 貌, 增加并丰富野生动植物的生境。 5 . 1 . 4 生物多样性营造。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 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 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 在规划中分 别形成疏林、 浅滩、 沼泽、 灌丛、 开阔水面、 水中小岛等不同类 型的栖息地, 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 3]
折转流, 绕城而过。规划应尊重并善待弥河 , 以 把绿色还给 河流 , 让弥河自由地呼吸 为设计宗旨。在河流与植物、 河流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孟瑾 ( 1967- ) , 女 , 天津人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生导师 , 从事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 计与理 论研究 , E m ai: l 88238025@ sohu . com 。 2011 02 23
2
。笔者以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图 1 项目区位 F ig . 1 Project location
2 规划理念与原则 2. 1 弥河 培育生命的河流
与土壤、 河流与人之间寻求一种能量平衡和物质转化, 恢复 弥河是临朐的母亲河, 曲 湿地的领土特征。 2 . 2 营建低维护的绿地 通地呼吸, 自然做功 。让湿 地公园成为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 乡土树种、 宿根地被和湿 生植物等共同构成的低维护的湿地植物系统, 实现城市湿地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2 . 3 打造场地自然与历史文化信息的融合 弥河是一条历
湿地是地球上水、 陆互相作用而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 是人类重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 统之一。它以保护或恢复生态功能为前提, 以发挥湿地生态 效益为目标, 以充满野趣的地域景观为特色 。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 修复湿地的 生态属性, 遵循地域文化, 寻求生态与人文和谐共生、 保护与 利用的平衡点
摘要 基于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的地理特色 , 解读了临朐自然浸润、 人杰地灵、 文风昌盛、 世外桃园的地方历史文化精神,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弥河湿地公园的规划策略和规划内容, 从湿地系统的生态修复、 休闲系统的统筹构建、 地域特征的充分表达等方面 , 探讨了湿地 修复与景观营造的新途径。 湿地系统的构建着重于水系设计、 地形处理、 植被构建、 生物多样性营造 ; 休闲系统与湿地系统相叠加 , 划分 为湿地休闲区、 湿地娱乐区、 人文景观区 、 湿地科普区和湿地体验区, 分别进行特色构建。 规划充分解读了场地特征, 分别在河流与植 物、 土壤、 人之间寻求一种能量的平衡和物质转化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 弥河湿地公园; 规划设计; 山东临朐 + 中图分类号 TU 985 . 1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1) 13- 07918- 02 E cological R estoration and Landscap e C onstruction ofW etland M ENG Jin et al (T ianjin Institute of U rban Construction , T ianjin 300384) A bstract Based on geolog ica l character istic ofM iR iverW etland Park in L inqu of Shandong , the paper had illustrated historica l and cultura l spirits of L inqu, and then proposed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contents o fM iR iverW etland Park. It discussed new approaches for wetland resto ra tion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fro 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 log ical restoration o fwetland system,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le isure syste m, and full display o f reg iona l characteristic . T he construction ofwetland syste m laid stress on w ater syste m design , terra in treat m en,t vege tation con struction, and bio logica l diversity creation . W etland syste m would be overlaid w ith leisure syste m, div iding into w etland leisure zone , we tland recrea tiona l zone , cu ltura l landscape zone , wetland sc ience popu larization zone and w etland experience zone , all ofwh ich w ould be construc ted w ith characteristic respective ly . On the basis o f site character , the paper had searched an energy balance and substance transfor m a tion m ethod bet w een r ivers , plants , earth and hum ans , o f certain practicality . K ey w ords M i R iverW etland Park; P lanning and design ; L inqu of Shandong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 i 2011 , 39( 13): 7918 - 7919 , 7985
责任编辑
朱淼
责任校对
李岩
湿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孟 瑾 ,陈 良
1 2
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1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 300384 , 2 .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天津 300223 )
[ 4]
。
5 . 2 休闲系统的构建 基于湿地系统的布局, 场地将休闲 系统与湿地系统融合叠加, 划分 5 个区域, 分别为湿地休闲 区、 湿地娱乐区、 人文景观区、 湿地科普区和湿地体验区。在 5个区域中结合临朐历史文脉和市民游憩娱乐的需求, 设计 了弥河湿地 18景 , 分别是 水舞欢歌 玉泉流琮 云影天 光 弥河余韵 童叟谐趣 河渚塔影 汲古问今 柳岸 荷风 骈邑画社 水谷花溪 蝶舞百花 草长鸢飞 鹭 影莺歌 船坞晓畅 长天一色 泖泽汀树 烟水农家 斜帆绮霞 。 5 . 2 . 1 湿地休闲区。从公园的主入口到核心空间 水舞欢 歌 , 形成一个标志性视觉廊道。该区域是全园的高潮 , 富有 特色的地景铺装构成道路系统, 通过圆所特有的向心性, 为 空间设计创造了焦点, 玉泉流琮 及各种休闲活动通过相互 关联进行聚合。 5 . 2 . 2 湿地娱乐区。这里是少年 儿童的天堂。 云影 天 光 、弥河余韵 、童叟谐趣 、河渚塔影 等各个景点让孩 子尽情地在这里戏水、 亲水、 爱水。 5 . 2 . 3 人文景观区。这个地块的环境非常特殊 , 场地全线 为冲积滩地, 只有这里依山傍水, 当地的历史文化就是从这 样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地块相对狭窄 , 一条文化廊道 汲 古问今 串联了该区域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人文片段, 柳岸 荷风 骈邑画社 都让人感受并体验到临朐历史和文化。 5 . 2 . 4 湿地科普区。该地块强化了场地的科普功能, 水谷 花溪 蝶舞百花 寓教于乐, 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亲近大自然、 观察湿地、 了解湿地的理想场所。 5 . 2 . 5 湿地体验区。该地块湿地气氛浓郁, 地块的生物多 样性是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船坞晓畅 长天一色 泖泽汀树 斜帆绮霞 , 或亲水, 或近岸, 或漫 步栈桥 , 或休憩船边。这里还提供了一些特定的种植场所, 包括租赁的私家花园 烟水农家 、 人生纪念林 草长鸢飞 、 结婚纪念林 鹭影莺歌 , 把湿地公园和家庭体验联系起来, 进而使湿地公园和社会形成一种固定的供给和需求联系。 6 结语 弥河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 两岸将实现根本性改变。湿 地公园的构建修复了区域生态功能, 打造出弥河上游的生态 高地 , 描绘了城市积淀的地域文明, 展现了地方魅力, 创造出 滨水生活的新体验。让河道重生, 让亲水更精彩 , 城市被重 新注入了活力。弥河湿地公园将使弥河成为集中展示临朐 山文化、 水文化、 绿文化、 社会文化、 历史文化的最大亮点, 成 为临朐旅游的精美名片。 ( 下转第 7985页 )
39卷 13 期
孟 瑾等
湿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7919
史长河 , 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 由于 自然环境和文化差异, 这种信息在全世界是唯一的、 独特的 , 因此, 设计应植根于场地信息的解读。 3 对城市历史人文的解读 临朐是一个人文精神非常发达的城市, 其地方精神可归 纳为四大特色 : 自然浸润、 人杰地灵、 文风昌盛、 世外桃园。 临朐地处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交汇地带, 依山傍 水 , 自远古以来一直是人类宜居地带。临朐境内出土的古代 文化遗址已经达到 210余处, 是山东省内的密集区域。从几 千年前开始 , 临朐就是一个与自然共生的城市, 在自然的变 化中造就了悠久的人文历史。历史上临朐较早开展文化活 动 , 唐朝末年, 临朐设立的李公书院是国内最早的书院。临 朐是一个深度依赖文化的城市, 文化深入城市肌理。如今从 事文学、 书画、 戏剧、 彩石、 雕塑等文化行业的人有十多万。 在齐鲁文化城市群中 , 临朐相对特别, 这里的地理环境长期 处于相对闭塞的格局, 远离战乱与纷争, 自成一方净土。在 临朐现代城市文化中, 钟灵毓秀 与 故乡守旧 共存。骨 子里所充 满 的守 旧 的元 素 既 是特 色, 也 是 城 市文 化 的 软肋 。 4 规划策略 4. 1 创造湿地系统与休闲系统交融的结构体系 通过湿地 生态复兴还湿地领土特征 , 同时为市民提供生机盎然、 丰富 多彩的科普体验空间, 构建湿地系统和休闲系统完全交融的 城市湿地公园结构体系, 2个系统相互依存、 互利共荣。 4. 2 加强滨水开放空间的整体性 规划区域两侧有已建成 的滨水绿地, 设计力求在新、 旧绿地之间建立联系, 加强湿地 公园与城市、 弥河的关联。规划不仅重视与弥河平行的线 路 , 更加重视与弥河垂直的线路, 增强城市至滨水空间的可 达性, 同时构成城市通向弥河的视觉廊道。 4. 3 溶解公园 , 边界优先 将多数景点和功能用地布置在 湿地公园的边界, 使城市与公园有机衔接。公园中部则形成 较宁静的氛围。 4. 4 重视湿地公园自身的商机 选择温室、 餐厅、 茶室这样 自身业态与湿地氛围相互协调的商业项目, 使公园具有直接 的商业收入, 同时也聚集人气。 5 规划内容 5. 1 湿地系统的构建 5. 1 . 1 水系设计。打破河道两侧防洪硬岸, 根据河流的自 然属性进行规划 , 形态布局方面既融入了公园的整体秩序 , 又反映出弥河古地区河流蜿蜒的水文特征。湾、 内湖、 溪流、 池塘、 沼泽、 草甸汇合于主河道, 构筑水中生态岛, 丰富水体 景观空间层次, 创造季节性含水区 , 调节丰水期和枯水期水 位 , 以满足不同物种的生存需求。利用低洼地, 营造沼泽, 丰 富湿生植物的多样性。打造出整体形态的溪流蜿蜒, 顺势跌 落 , 聚则辽阔, 散则潆洄。 5. 1 . 2 地形处理。利用现状低洼地营造水面。保留部分堤 坝 , 结合浮雕墙, 打造关于弥河往昔的记忆。保留现状缓坡 地 , 设计露营草坪。利用原有鱼塘, 结合 弥河人家 再现弥 河沿岸的居民生活场景。 5. 1 . 3 植被构建。种植的构建加快了湿地的恢复过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