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学提纲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一、数字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必修课1、《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类别及性质:1.中外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
2。
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
总课时为36课时(每周2课时,18周),每学期学分2分。
其中理论课时36课时,外出考察0课时。
3.课程教材:《中外美术史》桑新任等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4。
开设系(部):艺术系【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中外美术的历史,认识美术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培养同学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本课程重视美术史上经典作品的分析,注意理论及实践的结合。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2课时)第一节史前美术(1课时)基本要求:本节讲述原始陶器、原始绘画、原始雕塑。
其中原始陶器讲仰韶文化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半山类型彩陶、龙山文化彩陶;原始绘画讲彩陶上的装饰性绘画、岩画;原始雕塑将原始时期的动物雕塑(难点)、人物雕塑以及玉石雕刻。
第二节先秦青铜器艺术(1课时)基本要求:青铜冶炼是我起源和发展;青铜工艺的制造技术;青铜器的种类及用途;青铜器的纹饰;先秦的雕塑艺术-—青铜雕塑(重点);玉石雕塑;陶塑和木雕;先秦的绘画艺术-—壁画;战国帛画;战国漆画.课后作业:1、简述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的装饰特点2、饕餮纹的含义学习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同学讨论为辅。
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的方式来展开。
征求学生的意见,体谅学生的难处,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授课,学生应加强理解。
第二章秦汉美术(3课时)第一节秦汉绘画艺术(2课时)基本要求:宫殿壁画;墓室壁画——西汉墓室壁画;东汉墓室壁画;汉代帛画;秦汉雕塑艺术——秦汉陶俑;汉代石刻;青铜雕像;画像石及画像砖(难点)。
第二节秦汉工艺美术(1课时)基本要求:金属工艺;漆器;染织;陶艺。
课后作业:2、概括秦汉美术的整体特征学习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以观看视频为辅助.学生应在老师讲课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的书籍.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4课时)第一节绘画(2课时)基本要求:魏晋之际的绘画;顾恺之和戴逵;陆探微和张僧繇;北朝的画家;口语媒介;谢赫的“六法论”(重点)第二节石窟艺术(2课时)基本要求:莫高窟;莫高窟的壁画;第二节石窟艺术(1课时)基本要求:云冈石窟造像;龙门石窟造像;莫高窟造像;陵墓雕刻;陶俑(难点)。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与2003版培养方案配套大纲)执笔(统稿)人:逯海勇审定人:刘念华一.前言为适应对新世纪社会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本科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构建了作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一)指导思想1.面向对世纪艺术设计、社会及科技发展,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完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独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自更的优化,并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互促互动的良性关系。
2.以提高艺术设计本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既注重单项技能的培养,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3.采用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与手段,调动和挖掘教与学各方面潜能,特别是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采用放幻灯、多媒体课件开发等方法手段,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思路以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为保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整体优化的结构,并与理论教学组成有机统一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思想认识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了解国内外设计发展动向,熟悉艺术设计的各项工作,并对艺术设计在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业务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全面设计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程施工及核算等专业技能。
艺术设计教学大纲模板

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68430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总学时数:36课时学分: 2 讲课:36课时实验:上机:课外实践: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艺术设计开课学期:2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运动时形体变化;在素描学习中能够分析骨骼关节的结构点和主要外形肌肉结构的起止点,提高学生人体造型的能力;在设计学习中分析人体整体构成从而辅助理解人体工程学。
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造型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的基本构造,并了解相关人机工程学。
2、了解和熟悉艺用人体解剖在人体造型艺术中所起到支柱性的作用和在设计艺术中的功能和作用。
3、培养和提高在实际学习和实际运用中达到解决基本造型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有关说明本科生在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重点:分析人体比例关系、骨的骨点位置、主要肌肉的形状与位置。
难点:在于大量实践草图及草图的准确性。
考核:每次授课都有课堂提问、讨论及课后思考题。
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30%为考试成绩,成绩为百分制。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1]查理士安尔勃拉特位莱《人体的解剖与构成》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魏永利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制定人:刘金萍 2007 年7月审核人:吴云章范洪玮 2007 年7月透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842011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总学时数:28学分:2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适合专业:艺术设计开课学期:1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是重要的美术技法理论课程。
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接受并能灵活自如的掌握各种透视法的形成原因、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绘图方法,以便在进行设计和写生、创作中准确合理的解决好各种透视关系。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08年10月目录1.《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2.《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3.《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7)4.《书法》课程教学大纲 (10)5.《工笔花鸟》课程教学大纲 (12)6.《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15)7.《基础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18)8.《电脑绘画》课程教学大纲 (21)9.《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25)10.《装饰设计》教学大纲 (28)11.《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30)12.《字体与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3)13.《版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6)14.《企业形象策划》课程教学大纲 (39)15.《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2)16.《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6)17.《印刷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49)18.《广告策划与方案》教学大纲 (52)19.《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54)20.《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58)21.《建筑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62)22.《环境设计效果图》课程教学大纲 (67)23.《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0)24.《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72)25.《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5)26.《家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7)27.《环境设计模型》课程教学大纲 (79)28.《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82)29.《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85)30.《专业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91)31.《家居装饰设计》教学大纲 (92)32.《专业写生》教学大纲 (94)33.《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95)34.《专业考察》教学大纲 (97)35.《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99)36.《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00)《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课程编号:09312030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总学时数:28课时学分:2分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设计概论是一门对设计学科有关理论知识进行整体描述的课程,针对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点,通过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专业分类、中外艺术设计的发展源流、主要设计作品的风格流派、造型特点、色彩装饰等相关知识。
艺术类教学大纲

艺术类教学大纲引言: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表达力和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艺术类课程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教师组织和开展有效的艺术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艺术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绘画、音乐演奏、舞蹈编排、剧本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艺术鉴赏: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4. 艺术与社交:通过组织团队合作和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和介绍不同艺术形式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鉴赏能力。
4. 分组合作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艺术创作作品、鉴赏分析报告、课堂表现等。
2. 评价标准:包括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艺术鉴赏的深度和观点的独立性、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书籍和资料:提供丰富的艺术类书籍和参考资料,供学生扩展知识和进行研究。
2. 多媒体设备:配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艺术作品和教学课件。
六、教学安排1. 教学进度:根据学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2. 教学时长:每周安排艺术课程的具体时间,确保足够的教学时间。
结语:本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设计素描》课程编号:260306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总课时数:70课时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 70课时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 70课时所占学分: 2分课程简介:设计素描是学习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特别在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
它是取得造型经验、丰富造型技巧、培养专业造型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本课程是为进一步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通过对以静物为主的设计素描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有效的课题练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要领,了解与其他造型训练的区别,并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为进入下一步的专业基础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作业辅导相结合,辅以图层、范画及录像、幻灯资料,并与课堂示范相结合。
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10课时1、设计素描概述1)设计素描的概念2)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2、结构形态造型1)结构特点的体现2)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3)构图的处理4)透视5)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3、明暗形态造型1)物体的立体感2)物体的明暗3)物体的色彩4)物体的质感与量感5)物体的空间感4、精细特写造型1)形体的外部材料2)肌理与质感3)质感写真与明暗4)质感写真的其他因素5)质感写真的分类表现5、创意形态造型1)创新素描的培养2)形态重构的异变表现(创意的具体思路与方法)3)物质属性的异变表现4)比例的异变表现5)空间的异变表现6)抽象到具象的异变表现二、幻灯、多媒体讲授:4课时三、典型作业及课堂辅导:54课时作业1:器皿任意组合写生(2组)(结构形态造型表现)。
作业2:表现物体的质感和量感的写生。
作业3:表现物体的空间感的组合写生。
作业4:表现肌理与质感的组合写生。
作业5:表现质感与明暗的组合写生。
作业6:创意表现:1)比例的异变表现作业。
2)空间的异变表现3)抽象到具象的异变表现要求:构图均衡,结构关系分明,质感丰富,画出空间感、立体感,有较为丰富的质感和形体空间气氛。
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辛集市艺术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中文名称:设计美术英文名称:授课对象:艺术设计开课学期:秋学时数: 56学分数: 3.0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美术后续课程:开课教研室:执笔人: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强调和侧重的是设计思维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美术上的思维方式转化为艺术设计思维,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将绘画及观察过程中的抽象构思转换为各种视觉图像、图形,以便准确、完整的完成设计活动。
2.知识要求教师应对当前设计表达方式和不同种类绘图工具及材料作较全面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工具及材料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透视、制图规范等科学严谨的规律和依据。
3.能力要求通过课堂大量的课题实践训练,使学生摆脱原有的美术的观察方式、表现手法,掌握新的看问题的角度,从而训练创意思维。
加强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及设计分析等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属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表达能力的高低也是设计水平的综合表现;在课程安排上采取理论讲解与课题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以及大量的动手实践交叉进行,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设计表现技能得到本质的提高。
2.时间分配和进度本课程共计56学时,每周4学时。
共分为5各部分一、观察与思考 16学时二、表现与表达 20学时三、提炼与取舍 8学时—1—四、思维与创意 8学时五、综合命题创作 4学时3.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课题的训练实现思维的转换,摒弃原有的美术的观察与表现方法。
难点:思维意识的主观改变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在美术基础课与设计课的衔接课程,主要在于通过设计美术使学生将原有美术思维转向设计思维,为艺术设计做铺垫,培养设计的思维能力。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四、大纲说明1.本课程由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可同时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以加强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初期通过临摹优秀作品方式入手,直至掌握和利用透视原理和规范等科学标准,能够独立完成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绘画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绘画基础课程代码:总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动画艺术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一、讲课内容设计基础概念超越想象直觉体验解析与过程想象选择发现与创造元素与形态形与结构的元素自然形态结构与动作内部造型及单元形自然物解析肌理与形态抽象与符号人工形态解析从平面到立体从形态到表现图形与语义问的意义无界域阅读相拟性图形与生活主角图形与气质传达的层面传统元素图形的语言反常与另类细节与方位内省与推广创意的动机学会自省概念契机意念的外化传达与推广材料实验灵动的启示历史的缩写视觉与触觉发现的意义课题的构架物化与概念包容与结构感受与内化伸出的手意象与空间意义的空间符号与空间结构文字的意象意象与视觉空间感受中的符号性文字空间设计东西方古文字空间案例空间虚似设计舞台为主题的意义空间城市记忆与空间形态综合体验书中梦游目标与意义置身于环境追求原创的语汇学习合作设计思维草图的轨迹流畅与通变大象无形心动与意动思维与彼岸二、实践内容1.1 实践意义《绘画基础实验教程》重点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所沿用的传统造型科目(素描、色彩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三大构成”等)的教学目标、方法、步骤、要求、组织程序进行全面的审视与探讨,并从体例、内容、观念以及示范作品的形式上对原有的课程内容有了较大的突破,分为基础概念、元素与形态、图形与语意、内省与推广、材料实验、意象与空间、综合体验、设计思维等八个部分,涉及设计认识基础、图形创意基础、材料运用基础、空间设计基础以及设计思维基础等方面,打破了先素描后色彩,先写实后构成的框架,主张造型能力与创意能力并举,技巧训练与思维开发并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初步形成具有新的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绘画基础实验教程》可供高等学校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成人教育、专升本教育及广大美术爱好者使用。
1.2 实践目的通过综合实践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饰设计:
综合造型训练、西方装饰艺术设计史、髹漆工艺、金属工艺、纤维工艺、装饰形式构成、造物与造型设计、公共物品装饰设计、产品生产与工艺流程设计、实用装饰品设计、首饰设计、空间配饰设计、纪念品开发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的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中外陶瓷史论、装饰基础、器物概论、陶瓷工艺学、陶瓷塑造基础、日用陶瓷设计、艺术陶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装饰艺术设计系
该系设有壁画、雕塑、金属工艺、漆艺四个专业。
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壁画、雕塑、金属工艺及漆艺等创作设
计、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中国传统绘画史、软质与
硬质材料壁画设计与制作、装饰基础;浮雕、圆雕、彩塑、木雕;中国漆艺史、漆
画和漆器设计与制作;金属材料学、首饰设计、金属挂件、金属饰品与金属立体
造型设计与制作等。
陶瓷艺术设计系
该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创作、教学和科研
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陶瓷造型基础、陶瓷造型的形成与构成,日用陶瓷
设计、陶瓷装饰基础、陶艺技法等。
清华大学艺术类
工业设计
艺术史论
雕塑
绘画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系的前身为特种工艺系,后改名为装饰艺术系,2000年更名工艺美术系。
设有金属艺术、漆艺、纤维艺术和玻璃艺术四个工艺实验室。
共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9名、讲师4名、助教2名、教辅2名。
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绘画、雕塑、专业艺术史、图案与装饰、构成、计算机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金属艺术、金属雕塑、漆画、漆艺、纤维艺术、壁毯、玻璃艺术、首饰艺术以及相关的选修课。
工艺美术系的教学立足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吸收世界各国艺术精华,兼容东西方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关注人类生活品质,强化科技应用手段,探索新的领域。
系统教授中外专业艺术史知识,关注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技能,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能够从事艺术创作和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近年来,我们从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趋于综合化、人才培养趋于通才化的趋势出发,强调培养人才的基础知识水平、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精通专业知识,注重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水平的提高。
专业上具有广阔的视野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更新自我观念,改变思考方式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与意识,以及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环保意识等,保证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和适应性,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央美术学院
9.实验艺术
机构负责人:吕胜中
联系电话:64771926
城市设计学院
机构负责人:诸迪
联系电话:80410801
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配套,形成了以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
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学为主干的7个
系13个专业多分枝的,对全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模式和艺术设计体系。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该系设有两个专业:即染织设计艺术专业、服装设计艺术专业。
☆染织设计专业:该专业培养从事服装面料和居室纺织印染美术设计人才。
包括
装饰基础、染织纹样史、染织材料工艺学、印染设计、织花设计、刺绣设计、
编织设计、(地毯及壁挂设计)、服装面料、装饰面料配套整体设计等专业课程,
并结合教学进行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计算机辅助设计。
☆服装设计专业:它培养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和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包括中外
服装史少数民族服饰、服装工艺学、人体工程学、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服
装设计、服饰设计、时装画技法、服饰图案、服饰色彩、服装心理学、服装经营
学、社会调查、专业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系
该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创作、教学和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陶瓷造型基础、陶瓷造型的形成与构成,日用陶瓷设计、陶瓷装饰基础、陶艺技法等。
★装潢艺术设计系
该系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形象视觉传达整体设计、广告设计、书籍和插图设计、以及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包括装潢概论、装饰基础、专业色彩、字体设计、商标标志设计、企业形象(VI)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销售空间设计、书籍整体设计、书籍封面及插图设计、图形设计、商业插图、POP广告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系
培养能在企事业、院校、科研单位从事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室内外设计园林及广场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展览设计、商业设施设计、家具设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
课程设置包括中外建筑风格史、建筑设计基础、测绘与制图、专业表现技法、空间构成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装修工程预算、专业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装饰艺术设计系
该系设有壁画、雕塑、金属工艺、漆艺四个专业。
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壁画、雕塑、金属工艺及漆艺等创作设计、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中国传统绘画史、软质与硬质材料壁画设计与制作、装饰基础;浮雕、圆雕、彩塑、木雕;中国漆艺史、漆画和漆器设计与制作;金属材料学、首饰设计、金属挂件、金属饰品与金属立体造型设计与制作等。
★工业设计系
设工业设计和展示设计两个专业。
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产品开发设计、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及展示设计等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设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设计学概论、设计物理学、人体工程学、设计工程学、价值工程学、产品设计、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方法与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展示设计课程主要包括:展示设计概论、展示建筑设计、展示设计表达、摄影、材料工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展示空间、展示陈列设计、博览设计、商展设计等。
★工艺美术学系
工艺美术学系设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三级学位课程。
培养从事中外工艺美术历
史及理论、中外设计历史及理论的研究与教学、专业评论、策划、管理及文博、
文案、编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主要包括:艺术学、美术学、美学、中
外美术史、考古与考古学、文献学、民俗学、艺术市场学等。
硕士与博士学制为
三年。
视觉传达:广告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图文信息处理新媒体方向
工业设计系是在1979年创建的工业造型设计专业的基础上于1988年建立的,培养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工业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实施能力的工业造型设计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结构,包括绘画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个部分。
专业设计方向为产品设计专业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CI 企划设计、机械制图与透视、工业设计史、设计表现、模型塑造、立体形态设计、应用人体工程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语义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器皿设计、产品设计(一)、产品设计(二)、产品设计(三)、展示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中外陶瓷史论、装饰基础、器物概论、陶瓷工艺学、陶瓷塑造基础、日用陶瓷设计、艺术陶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两个专业学制均为:本科四年
装饰设计:
综合造型训练、西方装饰艺术设计史、髹漆工艺、金属工艺、纤维工艺、装饰形式构成、造物与造型设计、公共物品装饰设计、产品生产与工艺流程设计、实用装饰品设计、首饰设计、空间配饰设计、纪念品开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