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范文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文演讲稿范文800字

大学生人文演讲稿范文800字

大学生人文演讲稿范文800字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荣幸能够在此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和见解。

我想谈谈的主题是人文精神在大学生身上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在生活中追求和实现智慧、美德和真理的精神。

它是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追求,是对人类灵魂的一种升华。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远远不够。

人文精神正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最好途径。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我们要多思考,多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修养自己的情操和品德,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在社会中,我们要关心他人,奉献爱心,担当责任,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更是我们要弘扬和传承的。

只有通过弘扬人文精神,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演讲稿,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谢谢!。

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范文(4篇)

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范文(4篇)

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范文(4篇)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篇1 通过一周的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人文素养这门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影响,每节课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冲击。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塑造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从第一节课的“真”到最后一节课的“力行”,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外界的认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力行这节课。

我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力行度基本不在线,大部分眼前事往往不到迫不得已绝不会有所行动。

课上,老师播放的视频,组织的游戏,体验的活动等,让我对自己发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审问”。

自己真的把事情做好了吗?在拖延的过程中我又错过了多少事呢?那些浪费了的时间又足够我完成多少事呢?是的,我开始正视自己的行为,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也开始默默下决心为今后的自己做出改变。

平常寥寥几句的计划表开始变得细致,精确到每个时间点,而每当懒惰开始动摇我的时候,我也会默默拿出那节课上活动的小口哨,提醒自己不要妥协。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真正的爱自己、爱家人、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

有幸遇见“人文”,给了我更宽广的视野去了解世界,给了我更深刻的思想去剖析自己、审视周遭,我会带着这样的理性思考与人文的温度努力完善自己,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追寻更美好的自己,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总结篇2 不知不觉我已近快毕业了,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座,我从中受益匪浅。

还记得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傻乎乎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文学与人文精神的一些想法。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而人文精神,更是我们在文学中所追求的核心,它包括了人的尊严、人的智慧、人的情感和人的创造力。

今天,我将从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文学对人文精神的启迪以及人文精神对文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文学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同时,人文精神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它激发了作家们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

可以说,文学和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文学对人文精神的启迪。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类的生活和情感,激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探索和对人文精神的赞美,从而激励我们去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类的精神境界。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人文精神对文学的影响。

人文精神是文学创作的灵魂,它赋予了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视野。

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文学作品才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智慧,成为永恒的经典。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文学与人文精神。

文学不仅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滋养品,更是我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表达。

让我们从文学中汲取智慧,从人文精神中汲取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1、“人文”精神。

炎黄时代已有其萌芽,以后孔子继承了商周的的人文精神,又有创造性发发展。

其特征是重视人的的道德修养,主张通过自身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尚的、有理想的人。

因而古古代的人文精神特别重视礼礼仪,提倡德治,追求社会会的和睦相处,并最终建立立一个“天下为公”的世界界。

这些人文精神培育了中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忍不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残、勤俭治家治国等传统美美德。

2、“自然”精神神。

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同的方面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的关系,即“天人”关系。

《老子》一书提出的“道道法自然”,是中国传文化化中“自然”精神的出发点点,强调要如实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观想象。

而《庄子》一书则强调人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爱护自自然,提出了保护生态平衡衡的卓越思想。

3、“奇奇偶”精神。

我们的祖先在在劳动实践中创立了“阴”和“阳”这个哲学概念。

当人们用这两个概念来解解释自然和人事变化的时候候,又在数字方面归纳出“奇”“偶”概念。

例如从从“无音”、“五色”“五五味”中的“五”看事物的的构成与变化。

唐代后,中中医又受“八卦”说的影响响。

奇与偶的离合,成为为古代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著特征。

于是相生相克、安安危、动静、盈缺、尊卑、、知行等相对的概念便应运运而生。

孔子的“中庸”说说、老子的“抑损举补”理理论等,都是这种“奇偶”变化的理论说明。

宋儒所所说的“一分为二”,也是是奇偶的结合。

观察“一”,要看到它自身的“二”;最后又归结为“一”,,这时人们对于某事物才有有了真切的认识。

4、“会通”精神。

中国传统文文化是国内个民族人民共同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吸收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这种种不断吸纳并完善的特质,,就是“会通”精神。

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的一些思考。

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在当今社会,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是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都是作者对人类生活、情感、思想的一种表达和探索。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生活、社会的深刻思考,从而引发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也会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促进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学艺术一直扮演着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角色。

从古代的诗歌、散文,到现代的小说、戏剧,文学作品一直在传递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文精神的探索。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历代文学家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激发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启蒙者。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会被物质生活和功利主义所迷惑,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而文学艺术正是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从而激发自己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总之,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它们不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通过阅读、创作和传播文学作品,使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谢谢大家!。

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话题。

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精神则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所在。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人类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和表达。

文学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将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后人,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瑰宝。

从古至今,文学艺术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人类的精神世界,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人文精神,则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所在。

它强调对人性、人情、人生的关怀和尊重,强调对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高尚追求,是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坚守。

在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更是凸显无疑。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人文精神来引导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使我们不至于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人情和人生。

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更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艺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美好。

在今天这个崇尚物质、追求效益的社会,我们更需要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的指引。

让我们不忘初心,珍视人文精神,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美好、更加丰富。

谢谢大家!。

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艺术与人文精神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艺术与人文精神的一些想法。

艺术是人类灵魂的表达,而人文精神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和精神世界,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艺术。

艺术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它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形式。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作品,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动。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和反映。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人文精神,则是对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关注和探索。

它强调的是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人性的价值。

人文精神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它使我们更加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而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

人文精神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更加关注社会,更加关注人类的未来。

艺术与人文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人文精神的思想和情感,而人文精神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灵魂。

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了滋养和激励。

在当下这个物质文明盛行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滋养。

它们让我们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满足,更加关注内心的世界,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它们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未来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艺术和人文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

谢谢大家!。

2024年文科状元演讲稿范文

2024年文科状元演讲稿范文

2024年文科状元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24年文科状元,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发表一篇演讲。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激发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作为文科状元,我深深地理解并坚信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而忽视了情感、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

人文精神,就是要唤醒人们内心的共情与关爱,唤起人们对于美、善、真的追求,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人。

激发人文精神意味着培养人们的情感智慧和人文素养。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情感和情商的重要性。

人只有在培养良好情感的基础上,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这个社会中,情感智慧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感和成功,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学会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需求,并能够用爱和关心去回应。

人文素养是培养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

我们要不断学习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人文知识可以丰富我们的内涵,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世界。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去感受、去体验人文精神的力量。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让抽象的人文精神变得具体而有力,真正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领。

和谐社会不仅是经济繁荣、资源充足的社会,更是充满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爱、尊重的社会。

人文精神是这一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激发人们的人文精神,才能建立起一个充满公平正义和尊重他人的社会秩序。

在这个社会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得到保障,每个人都应该在平等、自由、公正的环境中发展,不受歧视和压迫。

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我们积极践行人文精神。

我们要弘扬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改善社会。

无论是大处还是小事,都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精神范文试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若干方法和途径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一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二、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与现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开始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1995年12月28日,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时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周远清大声疾呼: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并认为“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应当成为我们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

”1998年, __又推出了加强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即在北京成立了“高等文化素质指导委员会”,随后,又在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 __教授、杨叔子教授、周之良教授等也都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见,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关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些想法1、学校首先要确保教师的人文素养过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确保教师人文素养能够过关,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精神面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

(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

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没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创生理想的社会。

(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

在存在各种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能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缩小社会性的不平等。

2、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中基础但不可或缺的成分,是人文精神的客观体现,人文知识包含了先哲大师们的智慧结晶。

人文精神需要人文知识的铺垫,现代大学生重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往往忽视了看似无用且枯燥乏味的人文历史知识,这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文知识包括(1)历史知识。

现实是 __延续,现实的教育应该考量如何使学生更有力地推动历史,如何接续人类文明成果,进而使自身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2)哲学知识。

教育如果把人的解放当作理想的目标,就会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3)宗教知识。

可以这样说,学生品德教育的核心应该就是人性“向善”的教育。

“向善”的力量足以使学生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承诺,足以使学生胸怀扩大,拒斥浅薄、超越功利。

(4)美学知识。

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与世俗人生保持适度距离,生活得有情致、有韵味、有活力、有光彩、有价值。

学校应当对这些相关课程予以重视,引进这方面人才和师资力量。

3、学校应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人文活动大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应当参与到人文活动当中,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高效全面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1)举行书友会。

名著作为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学校应当定期开书展,提供学生阅读的场所,开展活动吸引学生阅读名著,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文价值和人文魅力。

通过书友会,大学生的思想的得到交流,精神境界也会相应提升。

(2)组织大学生志愿活动。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志愿服务类的活动无疑对个人的思想和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各类活动中,也唯有志愿活动最能彰显出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

现在各大高校也不缺少志愿服务类的组织,就目前大学生志愿活动来说,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关部门应当反思已有的经验和成果,在原有的常规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与时俱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形成良好地人文氛围,让人文精神渲染到每一个大学生。

(3)举行书画展以及其他文娱活动。

谈谈重庆人文精神的特点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研究、提炼与培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

它对于促进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品位,提升综合竞争力,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市民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理论定位重庆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进一步讲,它是一种地域人文精神,因此,对它的理论定位,首先必须符合人文精神和地域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认识和反思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对人的尊重和关注。

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国民素质的塑造。

它是人类文化精华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

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还是一个地方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地域人文精神则是以一个地区为依托的历代先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城市的传统文化、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想情操、精神风貌等等文化因素的综合与升华,是一个地区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智慧结晶,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地域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立市的根和魂,是城市市民共同的人生价值,能够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博大的 __和巨大的感召力量,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体现着城市独特的个性和形象。

城市越大,城市化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强健维系城市这个有机体的根,就越需要稳固凝聚城市这个文明之都的魂,让市民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地域人文精神是在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中形成的,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因此,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理论定位,既要传承历史,体现历史文化的沉淀,又要反映现实,展示现实生活的风采;既要保留民族的地方的传统文化精神,又要注入现代的开放的观念和意识,体现未来发展趋势。

重庆的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

重庆人文精神是在3000多年来重庆历史发展所积淀并且不断吸收、融通各种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历久弥新,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重庆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特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传统的延续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认同性。

对重庆人文精神特点的概括应该符合这样的理论定位。

二、重庆人文精神的特点1、吃苦耐劳、自强自立。

重庆的区域位置和历史因素决定了重庆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经历更多的艰辛和拼搏,这也铸就了重庆人非常典型的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性格特点。

重庆处于中国东西部的结合点,内接腹地、外连江海,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域闭塞,山地连绵,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在古代的漫长时期内,重庆及附近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川西平原和嘉陵江中游地区,自隋唐迄北宋为朝廷贬谪流放罪犯之地。

因地势险要,重庆只是一个高垒深墙的军事城邑和区域统治中心。

经过古代巴人长期的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到了宋代,重庆才开始向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城市渐进。

到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的 __遭到极大破坏,重庆乃征战之地,所受破坏更加严重。

清朝在四川建立统治地位后,为了恢复经济,移大量湖广、江西、陕西、福建、广东等省无地或少地农民入川垦荒。

大量外来移民和当地百姓一道,在一片废墟上奋力拼搏,重建家园,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大幅度增产,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为重庆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一封闭地形反过来激励起人们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巴蜀先民们以惊人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山修道,艰险崎岖的栈道,打破了盆地地缘的封锁,克服了狭隘的封闭性。

古栈道见证着先民艰辛奋斗的历史。

在当今社会,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的民谣,充分反映了黔江地区的艰辛和贫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黔江各族人民在与自然抗争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过程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自加压力,自力更生,苦干奋进,取得了巨大成绩。

最近10多年来开展的艰苦卓绝的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取得了举国赞叹、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峡移民和广大干部群众靠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 __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2、兼容开放、海纳百川。

重庆是开放的城市,是一个兼容东、西、南、北文化的城市。

1891年3月,重庆正式开埠,向世界市场开放,揭开了重庆城市的近代生活史,开始了重庆大规模对外开放的进程。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随着经济的交流,东西文化的交融也日益频繁,近代教育、民主氛围、大众传播事业等得到发展。

重庆还是一个移民的城市。

从先秦时期起,历代的巴渝都容纳了东西南北四方众多的移民。

最著名的是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抗战时期 __迁都重庆,以及解放后的"三线建设",这几个时期的迁移,为重庆带来了大量的移民、繁荣的经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以抗战时期为例。

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和进步。

从各地迁来的许多全国性抗日爱国团体,在抗战救国的旗帜下,以争取民族自由与解放为宗旨,团结文化战线各方面力量,推动了大后方文化的进步与繁荣。

由郭沫若任主任的"文工会",利用合法地位,团结"文协"、"剧协"、"青协"等团体,开展多种文化学术活动,使重庆文化学术昌明。

这种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使巴渝文化在 __厚重与深沉的基础上,更加五光十色,辉艳夺目,也铸就了重庆人包容四方、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3、和衷共济、团结奋斗。

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斗争 __城市,在长期的英勇斗争中,重庆人民始终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在宋代,重庆合川钓鱼城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抗蒙战争,改写了世界历史,为世界反侵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