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础条形基础及各种桩

合集下载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讲解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讲解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8~P59墙、柱插筋构造(变)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

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

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

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 即可。

P60独立基础DJ J、DJ P、BJ J、BJ P底板配筋构造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75且≤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

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

(变。

原06G101-6,P45: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建筑工程全部基础分类,看完,门清!懂了可装可吹!

建筑工程全部基础分类,看完,门清!懂了可装可吹!

建筑工程全部基础分类,看完,门清!懂了可装可吹!基坑分类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钢结构基础,钢管混凝土结构基础,型钢混凝土结构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基础,干作业成孔桩基础,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基础,沉管灌注桩基础,钢桩基础,锚杆静压桩基础,岩石锚杆基础,沉井与沉箱基础1、无筋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是基础的一种做法,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刚性基础也称为无筋扩展基础。

无筋基础2、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是指上部结构通过墙、柱等承重构件传递的荷载,在其底部横截面上引起的压强通常远大于地基承载力。

故需在墙、柱下设置水平截面向下扩大的基础等,以便将墙或柱荷载扩散分布于基础底面,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扩展基础包括柱下独立基础和墙、柱下条形基础等。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3、筏形与箱形基础(1)筏形基础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筏基)又有平板式和肋梁式之分,是指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筏形基础(2)箱形基础箱型基础是指由底板、顶板、钢筋混凝土纵横隔墙构成的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箱型基础具有较大的基础底面、较深的埋置深度和中空的结构形式,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可用开挖卸去的土的重量得以补偿。

与一般的实体基础比较,它能显著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基础沉降量。

箱形基础4、钢结构基础一般理解为钢结构建筑下的基础,常用有砼基础+预埋件形式实拍图5、钢管混凝土结构基础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

第三章 条形、筏形与箱形基础-tang

第三章 条形、筏形与箱形基础-tang

• (5)调整与消除支座的不平衡力 • 第一次求出的支座反力Ri与柱荷载Fi
通常不相等,不能满足支座处静力平衡条 件,其原因是在本计算中既假设柱脚为不 动铰支座,同时又规定基底反力为直线分 布,两者不能同时满足。
• 对于不平衡力,需通过逐次调整予以消除 • 调整方法如下。
• ①首先根据支座处的柱荷载Fi和支座反力Ri求出 不平衡力∆Pi
• 3.2.2 地基模型
• 1.文克尔地基模型
• 2.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模型
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模型
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模型
• 3.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 当地基土层分布比较复杂时,用上述的 文克尔地基模型或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均 较难模拟,而且要正确合理地选用k、E、ν 等地基计算参数也很困难。这时采用有限 压缩层地基模型就比较合适。
• (2)为增大边柱下梁基础的底面积,改善梁 端地基的承载条件,同时调整基底形心与 荷载重心相重合或靠近,使基底反力分布 更为均匀合理,以减少挠曲作用,在基础 平面布置允许情况下,梁基础的两端宜伸 出边柱一定的长度L。,L。一般可取边跨跨 度的0.25倍,即L。≤0.25L1。
• (3) 基础梁的横截面通常取为倒T形,梁高h根抗弯
• 若柱底截面短边垂直梁轴线方向,肋梁宽度每边比柱边要 宽出50mm;
• 若柱底截面长边与梁轴方向垂直,且边长≥600mm或大于 、等于肋梁宽度时,需将肋梁局部加宽,每边宽出柱边不 小于100mm。
• (5)柱下基础梁受力复杂.故通常梁的上下侧均要
配置纵向受力钢筋,且每侧的配筋率各不小于0.2 %,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筋除要满足计算要求 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数全部贯通,底部的通 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15
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
1、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概念
把整个地基上的荷载面积划分为m个矩形网格,在任意网格j的中 点作用着集中荷载Rj ,整个荷载面积反力列向量 {R}和位移列向 量{s}的关系如下:
{s} [ f ]{R}
或:
式中:[f]为地基柔度矩阵, [Ks]为地基刚度矩阵,
[ K s ] {s} {R}
2 可由基础工作状态的现场实测结果验证模型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18
1、地基抗力系数k的确定
(一)由荷载板试验结果确定
根据宽度为300mm正方形荷载板试验的荷载p~沉降s曲线,从而可得到荷载板 下的基床系数kp为:
kp
p 2 p1 s 2 s1
式中: p2和p1分别为基底处的计算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 注意: 由于地基抗力系数不是一个常数,除了与地基土的性质有关外,通常 与基础底面积的大小与性状、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刚度以及荷载作用时间等 因素有关。由上式计算的抗力系数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实际计算,需进行基础 大小、形状和埋深修正。 19
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基本假定:地基土应力应变为直线关系,可用虎克定律表示:
De =
式中:
{ } = { x y z xy yz zx }T
1

0 0 0 1 2 2
{} = { x y
第三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二、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
l0宜为边跨柱 距1/4
顶部钢筋全部通长 部置
H0计算确定,宜为 柱距1/8-1/4。
底部钢筋不少 1/3通长部置
b0抗剪条件确定, 混凝土:基础 C20垫层C10 箍筋6-12mm H0<350, 2肢箍 350-800, 4肢箍 >800, 6肢箍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2
Aa

Fb 4
Db

Mc
2
Ac
第3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有限长梁的计算
以无限长梁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叠加原理来求得满 足有限长梁两自由端边界条件的解答
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并能以挖去的图重来补偿建筑物 的部分重量
基础可看成是地基上的受弯构 件——梁或板,与地基、基础以 及上部结构是相互作用的
3.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优点:埋深较大、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大基础抗滑稳定
性、并可利用补偿作用减小基底附加应力、减轻不均匀沉 降、减小上部结构次应力、提供地下空间
3.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 和箱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特点:
特点: (1) 这三类基础具有较大的基础面积,因此能承担较
大的建筑物荷载,易于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2) 基础的连续性可以大大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有利于减小不均匀沉降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对于箱形基础和设置了地下室的筏板基础,可以
M0
2
Ax
第3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计算承受若干个集中荷载的无限长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可 分别计算各荷载单独作用时在该截面引起的效应,然后叠加得到 共同作用下的总效应。
若干个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无限长梁
Md

Fa
4
Ca

Ma 2
Da

Fb
4
Cb

Mc 2
Dc
Vd


Fa 2
Da

Ma
缺点:技术要求与造价较高、施工中需处理大基坑、深开
挖等问题,且箱基的地下空间利用不灵活
计算方法:

第三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第三章 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

特点:整体抗弯刚度较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基底压 力较均匀;造价高于扩展基础。 常用作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基础。
(a)
倒T形
肋梁 翼板
(b)
b截面
a截面 柱下条形基础 图2-6 柱下条形基础 (a)等截面条形基础 (b)局部扩大条形基础 (a)等截面的 (b)柱位处加腋的
(二)构造要求

翼 板 厚 ≥ 200mm , <250mm 时等厚; >250mm 变厚 i≤1.3 ; 柱荷较大时在柱位处加腋; 板宽按地基承载力定。 肋梁高由计算确定,初估可 取柱距的 1/8 ~ 1/4 ,肋宽由 截面抗剪确定 两端宜伸出柱边,外伸悬臂 长l0宜为边跨柱距的1/4



深开挖等问题,且箱基的地下空间利用不灵活
适用于规模大、层数多、结构和地基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4.1.2 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是建筑体系中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荷载的作用下,三者不但要保持力的平衡,在变形上也必须协
调一致。 基础的变形情况对地基反力有重要影响,例如对于绝对刚性
状态对于地基反力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故不应采用常规方 法设计。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对大量建筑物通
常采用“构造为主,计算为辅”的原则,采用简化方法进
行设计,即计算时只考虑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而在构 造措施上体现整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特点。
上部结构通过墙、柱与基础相连结,基础底面直接与地 基相接触,散着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接触处既传递荷 载,又相互约束和相互作用。若将三者在界面处分开,则 不仅各自要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还必须在界面处满足变形 协调、位移连续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主要取决 于它们的刚度。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前期发表的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并未收录到本专栏,读者反映查找不便,特汇编为一篇文章以成系列第一篇独立基础识图结构工程识图重点分五大部分:①基础、②柱(墙)、③梁、④板、⑤楼梯,其中基础又分为独立基础、桩基础、筏形基础等形式,先讲独立基础,见下图:图1:基础平面图【例1】识读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

1、首先了解独立基础编号及其代表的形式,见下表:注: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以确保独立基础的坡面浇筑成型、振捣密实。

2、图1为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该建筑基础为普通独立基础,根据选用的符号分析是坡形截面和阶形截面两种形式。

图中普通独立基础有三种编号,分别为DJP01、DJP02、DJP03;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有一种编号,为DJJ01。

每种编号的基础选择了其中一个进行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2)以DJP01为例进行识读。

从标注中可以看出该基础平面尺寸为2500mm×2500mm,竖向尺寸第一阶为300mm,第二阶尺寸为300mm,基础底板总厚度为600mm。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底板双向均配置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分布间距均为150mm。

各轴线编号以及定位轴线间距,图中都已标出。

第二篇条形基础识读1、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自建房等,如图2-1所示。

图2-1 条形基础2、基础的构造组成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一下基础的构造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1)地基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筏形基础、条形基础和各种桩

筏形基础、条形基础和各种桩

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独立基础杯形基础条形基础一般按照构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墙下条形基础、柱间条形基础、混凝土墙--柱下混合条形基础.后者一般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条形基础不同于独立柱基础的地方在于.独立柱基是接近方形的双方向受力构件.双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冲切力的.而条形基础是单方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剪切力的。

按基础构造形式划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和桩基础。

(一)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地基变性要求时.也可以做成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二)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三)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筏板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型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四)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筏形基础条形基础及各
种桩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独立基础杯形基础
条形基础
一般按照构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墙下条形基础、柱间条形基础、混凝土墙--柱下混合条形基础,后者一般用于框架剪力墙结
构。

条形基础不同于独立柱基础的地方在于,独立柱基是接近方形的双方向受力构件,双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冲切力的,而条形基础是单方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剪切力的。

按基础构造形式划分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和桩基础。

(一)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地基变性要求时,也可以做成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二)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三)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筏板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型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四)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
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

优点是材料省、强度高、承载力大、耐久性好,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

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

灌注桩:首先在施工场地上钻孔,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浇灌混凝土。

优点是施工难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桩,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所有桩基同时进行施工,大大节省时间,缺点是承载力低,费材料。

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承载桩。

摩擦桩:系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承载构造物并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大致用于地层无坚硬之承载层或承载层较深。

端承桩:系使基桩座落于承载层上(岩盘上)使可以承载构造物。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别)
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
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 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共同来承担。

摩擦型桩包括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极限状态下,以摩擦力为主,端承力很小或不计
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摩擦端承桩极限状态下,以端承力为主,摩擦力很小或不计
主要区别在桩的受力模式上。

沉管灌注桩
是土木建筑工程中众多类型桩基础中的一种。

沉管灌注桩又称为打拔管灌注桩。

它是利用沉桩设备,将带有钢筋混凝土桩靴 (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土中,形成桩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随之拔出套管,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便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

利用锤击沉桩设备沉管、拔管成桩,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

利用振动器振动沉管、拔管成桩,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