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期末论文

物联网期末论文
物联网期末论文

物联网技术基础论文

题目: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1004

姓名:

学号:20102389

指导老师:杨明

二零一三年六月

(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这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以后,在他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其中包括美国要形成智慧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含感知延伸层、网络层、业务和应用层三层。第一层负责采集物和物相关的信息;第二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包括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人网和专用网,通信网络对采集到的物体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第三层是应用和业务,为手机、pc 等各种终端设备提供感知信息的应用服务。

1)感知延伸层物联网中由于要实现物与物和人与物的通信,感知延伸层是必须的。感知延伸层主要实现物体的信息采集、捕获和识别。感知延伸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 、gps 、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感知延伸层必须解决低功耗、低成本和小型化的问题,并且向灵敏度更高、更全面的感知能力方向发展。

2)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主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包括接人网和核心网。网络层要根据感知延伸层的业务特征,优化网络特性,更好地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物与人之间的通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端到端的全局物联网络。物联网中有很多设备的接人,是一个泛在化的接人、异构的接人。接人方式多种多样,接人网有

移动网络、无线接人网络、固定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网具有覆盖广、建设成本低、部署方便、具备移动性等特点,使得移动网络将成为物联网主要的接人方式,通信网络就要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广泛的互联互通。除此以外,物体是可以移动的,而它们的要求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因此在局部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还要连接大的网络,这是一个层次性的组网结构。这要借助有线和无线的技术,实现无缝透明的接人。随着物联网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要求的提高,对于通线网络也会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融合,从多种的接人方式到核心网的融合整体的过渡。

3)业务和应用层业务和应用层是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和应用,面向各类应用,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分布式计算、中间件、信息发现等多种技术。云计算是物联网智能信息分析的核心要素。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终端数量的增长,可借助云计算处理海量信息,进行辅助决策,提升物联网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云计算作为一种虚拟化、硬件软件运营化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物联网提供高效的计算、存储能力,为泛在链接的物联网提供网络引擎。

(三)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物联网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传感系统(设备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和物相关的信息识别和采集;

第二是通信网络(信号传输和获取层),包括现在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目的是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和处理;

第三是应用和业务(业务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

其中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前两个层次,主要由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网技术等技术构成,而第三个层次则是以软件为主的数据处理技术。

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各大知名企业先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些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的发展以及最终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基础技术层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而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哪些独特的服务,才是物联网最终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目前许多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方向之一就是与校园管理活动的融合,用于促进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

(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08年11月,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地球”理念,2009年1月,“智慧地球”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基于这种“智慧”的理念,学校作为知识与信息服务机构的前沿,应该抓住机遇,通过物联网的系统化发展与应用,打造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改变师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具体的说,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食堂、教室、图书馆、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先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些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的发展以及最终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基础技术层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而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哪些独特的服务,是最终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目前许多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方向之一就是与校园管理活动的融合,用于促进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在校园内搭建了微型“物联网”,并推广应用。

(六)系统实现方案

1、数据中心

IDC(Internet Data Center) - Internet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Internet 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校园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以整个系统的数据信息传输为基础架构,包括信息中心的内部网络建设和整体系统的核心网络连接,即传输控制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核心网络交换和数据存储平台。

传输控制层为信息交换提供平台和接口,进行用户管理和综合安全管理,提供对整个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持,是整个系统运行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综合安全管理、数据交换中心、网络安全设备等模块。传输控制层体现在数据中心表现为:核心骨干网络、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系统。

软件系统包括:中间件软件、信息安全系及各类综合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技术展现,通过应用软件才能将通过物联网收集、传输的数据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和挖掘后通过应用程序为用户服务。

2、校园一卡通

建立高校园区内师生“一卡通”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门禁、考勤、就餐、消费、会议签到、借书、用水、用电、公共设施使用等功能。方便学校对老师、学生的管理。

校园一卡通实现传统校园一卡通功能以外,可以通过短信、WAP等方式实现排课、会议、图书借阅、消费情况、账户信息等各种信息的互动查询,可实现各种信息的指定下发,具有通知、提醒的功能。通过本系统,不仅在校园内部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而且为师生对校园卡充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应用场景见下图:

3、智能建筑与节能管理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根据住房和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

建筑节能监管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系统以促进高校节能为根本,在高校信息化的基础上,以三层网络架构和“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在多个行业节能项目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综合技术、节能信息应用和规章制度为一体的高校节能监管平台。

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囊括了网络、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数据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高校建筑节能进行监测、管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高校情况,制订相应的节能管理制度,将二者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效节能平台,通过对监管平台应用前后的对比、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

对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用水、用电进行节能计量统计,完成节能监管中心软硬件建设。初步形成节能主干网络建设和节能监管平台建设。节能监管平台包括:末端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和节能监管应用系统。

4、车辆管理系统

本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区内车位利用率及车位使用状态的的动态管理,对进出学校的所有车辆信息进行综合调度管理。通过本系统可以分析用户需要的车位信息,允许用户通过PC终端查询所有车位的实时使用情况,以及车辆引导服务。

整个校园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实行中央电脑集中监控,并采用红外检测器检测车辆的进出,使用无线发射器、接收器识别注册车辆的进出信号,使停车管理建成方便,安全,高效的控制体系。本系统还可以通过主机实行联网控制多个门口的车辆统一进出管理情况。

整个系统包括:信号接收部份、红外探测部分、蜂鸣报警部分、步进电机驱动部分、汽车检测是否过去部分五大部分。

本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车位的动态管理,结合校区电子地图还能实现车辆引导功能,通过“无人指示系统”将车辆引至目的地。

5、教室配置管理

教室配置管理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得关于教室使用状态的所有信息。在本系统可以分析用户需要得到的教室信息(例如:教室的使用状态、上课情况、上课内容、授课人等),借助PC终端查询所有教室的实时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所需信息和服务。

同时本系统提供系统接口,通过端口与其他系统(例如:排课系统、考试系统)衔接,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统一平台。

6、平安校园

校园指挥系统(平安校园)是一个具有实时性、先进性、可靠性和开放性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本系统是一套以数字音视频压缩、传输、存储和回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结合现代视频技术、安防报警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流媒体传输技术的数字视频监控综合应用系统。

本系统结合GIS系统,可以将校区及重点建筑周边的地理信息即时呈现在平安校园指挥中心大屏上。遇到突发事件可以通过视频内容及GIS系统进行车辆和人员的定位及调度。

本系统提供了三维实景模拟的电子地图,同时,根据需要将绘制学校周边及重点区域的三维电子地图,通过电子地图将结合视频图像以立体形式,全面展现校区重点区域。该平台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便捷、完整解决方案。

7、校区地理信息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Web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即利用GIS技术、信息技术以基本的网页技术搭建的基于B/S模型的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校园GIS相比,该系统可更加直观地反映校园信息,有效提高校园信息交互检索的效率,并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本系统利用GIS的技术,使校园的师生迅速的熟悉校园的环境,方便地制作自身所需要的地图,并且利用地图的形式,将校园信息展现的方式从传统的纯文字模式解脱出来,实现地图与文字、图片等展现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本网站的建设,可以大大方便校园内外的人员在校园内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学校的宣传也有重要的意义。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高校,主要功能包括:

校园地图导航:利用校园内的各种级别的电子地图,将校园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校园风光,甚至复杂建筑物的内部环境都展现到用户的面前,并提供配套的GIS操作,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浏览各种相关的校园电子地图,以及查询地图实体的各种属性信息等。

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将成为新时代的高速信息源。任何与校园的行政、生活、休闲、旅行相关的信息将重新定位,并与地图信息建立最紧密的联系。用户将可以从以往的文字查询中解脱出来,获取图文并茂而且最为直接的交互效果。

8、多媒体教室

随着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逐渐应用,每个学校都进行了相应的硬件建设,都拥有了多媒体教室,配置了多媒体投影机、实物展示台、音响、中控系统等。多媒体教室建设需要有电子技术、电声技术、声学处理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综合技术。学校在建设多媒体教室时,应根据本校的实际需要和教室环境的基础设施,遵循经济性、效益性原则,合理配置设备,才能获得高性价比的多媒体教室。

本系统是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常规电教媒体相结合。多媒体教室具备以下主要功能:(1)能播放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信息。(2)通过实物展示台可将

图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3)配备音响系统和控制银幕、窗帘、照明等相关辅助设备。(4)可与多种信息网相联,如校园计算机网、卫星电视网和校园有线电视网等。

9、图书馆

随着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深入和应用的日益丰富,图书馆网络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崭新课题。如何实现图书馆馆外用户合理授权访问馆内资源?如何在保持图书馆网络开放性的同时实现网络的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重点考虑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需求包括:

1、安全的需求

2、管理的需求

3、性能的需求

4、高智能的考虑

5、接入方式的考虑

6、馆外访问的需求

根据图书馆网络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需求,凭借丰富的图书馆网络建设经验,我们提出了高安全、高性能、易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网络的方案。

10、校园网络架构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建立覆盖全校,并与内外网络互联的校园网已成为必然。

本校园网对外将实现通过信息中心联接的互联网相连;对内实现与各院、系、图书馆、学生宿舍内部互联通信。校园网将为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为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建立平台,借此加快学校的发展,以此加快学校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学校。

本校园网设计方案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构成:交换模块、广域网接入模块、远程访问模块、服务器群。本系统建设标准:

建立一个基于校园Intranet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的网络系统,并提供相应的各种服务。

共享网络上各种软、硬件资源,快速、稳定地传输各种信息,并提供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手段。

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结构,以利于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

能够与外界进行广域网的连接,提供、享用各种信息服务(与各系教育信息中心相连、与国内外著名教育站点相连)。

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

能够与原有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应用系统平滑地连接,调用原有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

为了实现上面几点,必须设计适合大学教育本身,并能够充分利用资源的校园网,扩充各种网络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图书检索系统等,使其为各学科的教学和实验服务。

11、动力中心

动力中心是数字化、信息化及物联网综合技术应运而生的产物,适应于电力、工矿企业、商业中心、办公群楼、市政建设、学校医院、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诸多领域的高低压变配电及动力能源的管理系统。

它以电能管理为核心,配以对一次水、循环水、冷却水、蒸汽、压缩空气等能源的集成管理,形成了整个动力系统的统一管理平台,是一种智能化、网络化、单元化、组态化的监控系统。全面有效地对整个动力系统进行了优化,切实做到了生产、安全、节能、环保四效合一,克服了以往单一管理的数据片面性及自身矛盾。该系统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智能配电仪表、智能电力监控装置、自动化仪表及检测装置、计算机及通讯网络、监控系统软件为基础,把整个动力系统的设备及运行状况置于连续精确(其中供配电系统的运行设备和运行状况置于毫秒级)的监视控制保护中,提供动力系统详尽的数据方案、运行监视、事故报警、事故记录和分析、电能质量监视和控制、自动控制、继电保护、能源需量预警、水电或汽电比例曲线等功能。

(七)物联网技术展望

毫无疑问,物联网会带来相当的便利和巨大的市场,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一,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尚不完整。关于泛在网的技术标准、关于设备和传感器的通信接口标准等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之一。其二、由于物联网可跟踪和记录用户的活动、行为、习惯和偏好,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普及物联网要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度,完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其三、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备。传感器如何布置,如何维护,如何管理,如何形成网络,如何使用都是很大的问题。最后,物联网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前景模糊,还需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吸引更多的产业进入该领域,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代表,物联网的出现将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和服务,引起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最终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八)总结

毫无疑问,智慧校园为师生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建设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是师生隐私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可以跟踪用户的行动、习惯以及偏好等,信息资源及师生隐私如何得到保护成为创建智慧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管理机制尚不完备,物联网如何维护、如何管理、如何使用都是很大的问题。目前,智慧校园还处于摸索阶段,前景不明朗,但从长远来看,由于物联网应用前景相当广阔,智慧校园一定会像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描绘的那样: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九)参考文献

[1]The Internet of Things[EB/OL].

[2][15]李青校园物联网的风向标[J].中国教育网络,2010,(12):43-44.

[3]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1):37-38.

[4]李卢一,郑燕林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8-10.

[5]李一,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J].价值工程,2010,(8):126-127.

[6][11][14]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7]何印,刘施羽等浅谈RFID技术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26):212-213.

[8]王斌基于RFID的水控管理系统[J].中国电子商务,2009,(12):28.

[9]浦敏,李云飞等,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照明控制系统[J].照明工程学报,2010,21(2):86-87.

[10]邓赵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8-51.

[12]王瑾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6):5471-5472.

[13]金逸超.力娟等,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插座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增刊):321.326. (作者:严大虎陈明选)

物联网概论期末论文

物联网概论 _ 结课论文 ( 2015级 )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班级: 成绩: 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一物联网工程应用概述 (3) 二国内外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4) 三项目实例 (5) 四结束语 (6)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信号采集与控制体系,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相互融合趋势。文章以智能交通中的信号实时采集、动态控制诱导、最优路径规划等环节入手,阐释了各种智能传感器、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及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整体描述了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动态诱导;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 一、物联网工程应用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I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内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1]。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以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此进行的被动式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和路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式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物联网工程概论期末考卷答案

《物联网工程概论》复习 一、选择题 1、MEMS是指(A) A. 微机电技术 B. 电子标签技术 C. 传感器技术 D. 自动识别技术 2、RFID技术是基于(B) A. 雷达原理 B. 电磁感应原理 C. IC卡原理 D. 其它 3、中国使用的Zigbee频率为(D)。 A. 13.56MHz B. 868MHz C. 900MHz D. 2.4GHz 4. 蓝牙(Bluetooth)无线通信技术采用(C) A. CDMA B. CSMA C. TDMA D. FDMA 5、传感器通常由(B )、转换元件、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构成。 A. 测量元件 B. 敏感元件 C. 感知元件 D. 探头 6、EPC是指(C ) A. 电子产品编码 B. 工程计划代码 C. 产品电子代码 D. 高档PC机 7. ZigBee具有三级安全模式,其数据加密标准是(C) A. AES 64 B. DES 64 C. AES 128 D. DES 128 8. 常见的无线路由器采用(A)技术。 A. WiFi B. AP C. UWB D. ZigBee 9. 热电偶是用于测量(C )的传感器。 A. 热量 B. 电量 C. 温度 D. 电流 10. 单片机与各种外围设备(Flash、RAM、网络控制器、A/D、传感器、MCU 等)进行直接串行通信通常采用(D)接口。 A. RS232C B. RS485 C. COM D. SPI 12、MEMS技术是一种(A) A. 传感器制造技术 B. 存储器技术 C. 短矩通信技术 D. 人机界面技术 13.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是(C) A. WCDMA B. CDMA2000 C. TD-SCDMA D. LTE 14、EPCglobal是指(B) A. 电子产品编码 B. 国际物品编码组织 C. 产品电子代码 D. PC全球在线

物联网技术综述论文

物联网技术综述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

最新物联网概论期末试题

D.物联网 卡(A)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 按供电方式分 B.按工作频率分 C.按通信方式分 D.按标签芯片分 智能物流系统(ILS)与传统物流显著的不同是它能够提供传统物流所不能提 C ) 数码仓储应用系统 B.供应链库存透明化 物流的全程跟踪和控制 D.远程配送 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 A)。 A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体系构架的是(B) 感知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D)。 D B.网络层C.应用层D.会话层 射频识别系统(RFID)阅读器(Reader)的主要任务是(D ) 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其数据进行处理 存储信息 识别响应的信号 云计算最大的特征是:B 计算量大 B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 C 虚拟化 D 可扩展性 物联网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一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D) 节点能量 B.障碍物 C.天气 D.时间 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 D 多样性原则 B时空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复杂

18.人们常说,横在物联网应用前面的有三座大山,下列哪一个不是所说的“三座大山”D A.微型化、低成本 B.网络技术 C.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 D.处理器 19.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 D A 多样性原则 B时空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复杂性原则 20.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 B A. EPC编码体系 B. EPC解码体系 C.射频识别技术 D.EPC信息网络系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20分) 21.云计算不是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 22.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精度高、抗干扰、速度快以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显著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诸如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品防伪、资产管理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 23.RFID是物联网的灵魂。(×) 24.目前物联网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个企业、行业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定制标准,并根据企业或行业标准进行产品生产。这为物联网形成统一的端到端标准体系制造了很大障碍。(√) 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25.传感器网:由各种传感器和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26.家庭网:用户在基于个人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27.国际电信联盟不是物联网的国际标准组织。(×) 28.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29.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30.物联网服务可以划分为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31.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32.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33.奥巴马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 34.2010年12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欧盟“数字红利”利用和未来物联网发展战略。(×) 35.2009年8月7日,温家宝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调“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 36.2010年1月,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在无锡成立。(√) 37.物联网已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38.1999年,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global的前身麻省理工Auto-ID 中心提出“ Internet of Things”的构想。(√) 39.2006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名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 40.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智能技术、纳米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性技术。(√) 41.1998年,英国的工程师Kevin Ashton提出现代物联网概念。(√)42.“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物体上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等,赋予物体智能,并通过接口与互联网相连而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连的巨大的分布式协同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 ???????????????????????????????? 一、单选题(1分×20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A. 传感控制技术 B. 人工智能技术 C. 无线网络技术 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2.如果物联网的相关产品被广泛的使用,在使用之前,您最关注其产品的什么因素呢 A. 收费方式 B. 技术高低 C. 产品服务 D. 其它 3.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A.无锡研究院 B. 温总理 D.奥巴马 4.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先是由谁最早提出的() A. 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 C.比尔盖茨 D.奥巴马 5.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是() A. 计算机 B. 互联网 C. 传感网 D.物联网 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 7. 在以太网中采用下列哪一种网络技术 A. FDDI B. CSMA/CD C. MAC D. ATM 8、ADSL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9、目前校园网中主流接入Internet的方式是什么 B.光纤以太网接入 C.Frame—Relay(帧中继) D.Cable Modem 10. 哪种无线技术标准与旧无线标准的兼容性最强,且性能更高 A. B. C. 802.11a D. 802.11g 11.以下哪个技术不属于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B.无线通信技术 C.虹膜识别技术 D.手写识别技术 12.物联网中常提到的“M2M”概念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机器到人(Machine to Man) B.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 C. 人到人(Man to Man) D.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 13.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 B.微软 D. 腾讯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被称为继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权威谘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一、物联网的定义、原理 物联网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原理“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情况 1、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2、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

物联网导论论文

《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 (浅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行业中的应用,不限定) 学年学期2011年第一学期 专业自动化 学号 授课班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1)对物联网的认识 (2)物联网的应用 (3)物联网的技术框架 (4)物联网在智能家居行业中应用情况分析(5)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应用情况分析 摘要:物联网是建立在物物互连上的。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得网络。本文写的是物联网的发展及背景。主要讲述了物联网在只能家居上的应用。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现代的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和前景。智能家居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开始大量出现,待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智能家居肯定会为未来的生活添加多彩姿色。 关键字:RFTD、WSN、智能家居、物联网

1.物联网的认识 1.1 物联网 1.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1.1.2 物联网的产生的背景和历史 1999 年MIT Auto-ID Center 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 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 构想中,希望在2010 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 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 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 2005 年11 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

物联网导论结课论文.pdf

物联网导论结课论文 题目:浅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姓名:李英杰 学号:201316618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马斌

浅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摘要:众所周知,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其应用方面也越来越广阔。虽然当前的物联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在某些领域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靠前的,比如家居方面。所以本次选取了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这一话题。在论文中,会首先介绍物联网的相关内容,包括对物联网的认识以及物联网的作用,然后介绍物联网是如何在智能家居中应用的还有目前大家对智能家居的评价,最后我们会展望一下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我们可以做的一些相应改变。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框架、智能家居、发展前景 一、对物联网的认识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物联网概论结课论文】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物联网概论课程结课报告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目录 1.物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1) 1.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1) 1.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 2.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2) 3.智能家居系统概述 (3) 3.1 智能家居技术的需求 (3) 3.2 以物联网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智能家居技术架构 (4)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 (5) 4.1 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系统设备的控制 (5) 4.2 智能家居系统的八大子系统 (6) 4.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具体智能服务 (7) 4.4 智能家居系统与云服务 (7) 5.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前景 (8) 5.1 智能家居的技术前景 (8) 5.2 智能家居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影响 (8) 6.参考文献 (9) 1

物联网概论课程结课报告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 (报告正文) [摘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报告首先回顾了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了概述,详细介绍了智能家居系统的技术架构,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物联网智能家居领域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物联网;智能家居;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1.物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1.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自从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在无锡考察提出“感知中国”中心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物联网热,现在,物联网已经在我国交通、物流、医疗、食品安全、安全防范、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关于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上的重要应用,分析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状况,给予一些发展建议。 从字面上解释,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Things of Internet),它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实现任何物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和通讯。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我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类似概念,当时称作“传感网”。中科院在1999年就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我国的科研发展水平在全世界处于前列。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无锡加快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此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物联网热。 1.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是通过许多技术实现的,从应用末端感知的核心技术角度,物联网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基于RFID的应用。在想要监控和管理的对象上嵌入RFID智能标签,这样,借助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就可以构建一个由大量的读写器和 无数移动的电子标签组成的物联网,也就是基于RFID的物联网。 1

物联网论文

《 物联网技术导论》 应用设计报 告 __基于ZigBee技术的教室座位查询系 统 基于ZigBee技术的教室座位查询系统摘要:为改变高校大学生“自习难”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教室座位查询系统。该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实现压力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开发的嵌入式系统即时采集教室情况并把信息通过协议转接移动网络发到手机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自习教室人数,节省大量时间。该系统操作简单,在各类高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自习室座位查询 ZigBee无线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 移动网络 或许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为找自习室而焦头烂额,有时走遍整个校园都无功而返,只好垂头丧气的走回宿舍。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精力,还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降。“自习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自习室座位查询问题已迫在眉睫。 通过智能实时的教室资源管理平台,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在线查询自习教室,随时得知此教室目前有没有课,自习人数有多少以及有无空座位,让学生在宿舍就可以轻松掌握全校所有教室的情况,就近安排今晚去哪上自习,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便捷度。 一、作品设计目标 本文为解决高校大学生“自习难”问题,提出的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自习教室座位查询系统采用星型网络结构,由多个无线压力传感器节点和一个中心节点构成。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询全校没有课程的空教室用以自习,不用亲自跑到教室门口查看纸质课表,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习效率。 二、相关现状分析 在国内,很多高校类似产品都已投入使用,以下是部分高校使用类似的系统及其特点: 表1 部分高校自习室查询系统 高校系统功能特点 清华大学自习室查询基于互联网平台数据库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自习室查询; 短信课表 基于互联网平台 数据库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东北电力大学查课程时间、地点; 查询空闲教室; 查个人课表 数据库技术 触摸屏一体终端机 北京交通大学教室使用状况查询基于互联网平台数据库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多媒体教室查询不详

物联网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知识点1:物联网 1、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2、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的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 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3、物联网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 4、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带到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 5、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EPC。 6、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7、2009年温家宝,无锡,“感知中国”战略构想。 8、物联网的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 9、物联网产业结构: 设备供应商(传感器/ 软件及应用开发商 知识点2:RFID 1、具有现代意义的RFID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2、Rfid芯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芯片的实用化 3、RFID早期的雏形是二战期间,雷达没法分辨敌我飞机。早期被动式RFID:飞机返回基地 时拉起飞机,雷达反射回的信号形状改变。早期主动时RFID:出现敌我识别器(IFF)。 4、RFID由五个组建构成: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和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 处理器通常被封装在一起构成阅读器,因此,RFID系统的三大组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 5、RFID源于雷达技术 6、两种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耦合类型: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电磁反向 散射耦合(雷达模型) 7、RFID标签是由耦合原件、芯片和微型天线组成的 8、RFID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环境适应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 全性 9、标签采用的3种数据存储方式: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铁电随机存取存 储器(F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10、R FID标签的分类:被动式标签(无源)、主动式标签(有源)、半主动式标签 11、R FID的工作频率集中在:低频、高频、超高频三个区域 12、低频(LF):30~300khz,典型125khz和133khz,无源,通信范围小于1m,适合近距离、 低速、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数据传输率低标签天线匝数多成本高存储数据量少13、高频(HF):3~3Mhz,典型13.56Mhz,通信距离小于1m,不早需要线圈绕制天线,可以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山东科技大学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项目名称车载环境监测系统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2011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赵建立 2013 年12 月30 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3)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3) 第2章需求分析 (3) 2.1 功能 (3)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5) 3.1 方案的选择 (5) 3.2 系统总体设计 (5) 3.3 任务分工 (6) 第4章模块设计与实现 (7) 4.1 模块功能 (7) 4.2 模块流程 (7) 4.3 模块实现 (8) 第5章总结 (11)

第1章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很多在汽车内窒息死亡的案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车内关闭门窗开空调睡觉也会导致窒息死亡。 汽车的空调有两种模式,一是内循环模式,比较节约汽油。内循环状态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车内的门窗),不开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开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 车内冷气如果只是开内循环模式,那么,在密闭条件下,车内的空气通过空调进行内部循环,得不到更新,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会越来越高,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车内氧气急剧减少,几小时就会使人恶心、昏迷,严重者甚至窒息而死亡。 为了减少相应悲剧的发生,我们小组决定开发一种可以检测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并在达到危险浓度之前给车内的乘客发出警告的装置,可以称为车载环境监测系统。 第2章需求分析 2.1 功能 功能编号:1(协调器模块) 功能需求:主模块的功能有三个,一是协调各个传感器组成网络,

二是接收来自温度感应模块和二氧化碳感应模块发来的信息并且通过串口传给PC机,三是接收来自PC机发来的数据并通过广播发送给网内的所有传感器节点。 功能编号:2(温湿度感应模块) 功能需求:温度感应模块主要功能是感应外界的温度并把温度值实时传达给主模块; 功能编号:3(二氧化碳感应模块) 功能需求:二氧化碳感应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感应外界的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把浓度值传递给主模块。 功能编号:4(报警模块) 功能需求:报警模块有两种状态,待命状态和报警状态,平时处于待命状态,如果协调器模块广播的信息中存在浓度超标的命令,则转为报警状态,使蜂鸣器发声进行报警。 功能编号:5(通风模块) 功能需求:通风模块也有两种状态,待命状态和通风状态,平时处于待命状态,如果协调器模块广播的信息里有浓度超标而且node id为Motor的命令,则转为通风状态,使电机转动模拟通风。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6 日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2) 1.1 什么是物联网 (2) 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3) 1.3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5) 第二章物联网关键技术 (6) 2.1 RFID技术 (6) 2.2 传感器技术 (7) 2.3 纳米技术 (9) 2.4 智能嵌入(Embedded Intelligence)技术 (10) 第三章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11) 3.1 智能交通 (11) 3.2 智能医疗 (13) 3.3 智能物流 (15) 3.4 智能家居 (16) 第四章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19) 4.1网络信息安全 (19) 4.2缺乏应用的统一标准 (19) 4.3亟待掌握核心技术 (19) 4.4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19) 4.5管理平台的建设 (20) 第五章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前景展望 (21) 5.1物联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政府高度重视 (21) 5.2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 (21) 5.3十大城市“十二五”规划全面布局物联网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 1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ABSTRACT Content networking as a new network form,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 i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network, and gives the objects based on intelligence layer, data transmission layer,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layer, application service layer thing four layers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network in the fac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Keywords:things networking, RFID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1.1 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物联网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广泛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

物联网应用论文

《物联网概论》 课程论文 题目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农作物生长监控、渔塘监控、禽舍监控三个物联网在生态农业中的实际应用详细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作用,并且根据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的现状分析,枚举了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标准化体系的缺失、IPv4地址不足,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安全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物联网; 射频识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农业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杨青青 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我国农业起源的时间上推至万年以前。农业的生产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中国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复杂多变,将物联网技术用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实现蔬菜种植、管理、运输信息全程追溯,保证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并推广低碳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拓展新型农业经济。改变粗犷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的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物联网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畜禽的环境状况、土壤气候变更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风力、湿度、大气、降雨量、土壤水分、土壤pH值等,从而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减灾、抗灾,进行科学种植,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1.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1.1.环境信息和农作物生长监控信息监测 在农田,温室大棚,果园安装监控终端,采集光照、温度、土壤水含量、CO2浓度等影响农作物生长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后台中心,系统根据配置策略,自动开启或关闭设备(远程灌溉、施肥等),做到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的精细化农业。 1.2.渔塘监控 在渔塘中放置传感器,实时监测鱼塘溶解氧、水质情况,自动控制氧泵开启和关闭,同时显示在监控子系统上,大大的提高鱼苗的成活率,而且能有效的防治水污染。 1.3.禽舍监控 传感器放在禽舍的中心,采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数据将同时显示在电脑主控机上,使人一目了然,并根据相应的条件自动开起或停止,排风,升温,加湿,照明,消毒等各种控制环境的设备,使禽类每一分种都处于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饲料转化率,节约了饲养成本,从而增加了饲养的利润,同时对疫情疫病有效的防治。 2.物联网通信 2.1.物联网体系架构 农业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传感设备、传输网络、应用服务。 ( 1 )感知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CO2浓度等传感器、无线监控终端 ( 2 )传输层 CDMA 1X/GPRS、无线传输网络 ( 3 )应用层后台软件、WEB、手机

物联网概论试题及答案

物联网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 1 章习题一、选择题 1. “智慧地球”是B公司提出的,并得到奥巴马总统的支持。A) Intel B) IBM C) TID ) Google 2. RFID 属于物联网的_D_层。 A) 应用B) 网络C) 业务D) 感知 3. 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技术,B_能够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A) 电子标签技术B) 传感技术C) 智能技术D) 纳米技术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在物联网存在的问题_____A______。 A) 制造技术B) IP 地址问题C) 终端问题D) 安全问题二、填空题1. 物联网的理念是基于__互联网___、___射频识别技术(RFID)__、____电子代码(EPC)_,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___射频识别技术__、___无线数据通信技术_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

网。 2. 中国的第一个提出建设物联网城市是___无锡_。 3. 物联网包含体系结构有三层,分别是__感知层_、___网络层_和___应用层___。基于应用服务设想,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传输、支撑、应用四大部分,其中感知和传输属于硬件系统中的___感知层__和____网络层__,感知层和网络层,支撑和应用属于软件系统中的___应用__应用层。 4. 物联网的显著特点是__技术高度集成_、____学科复杂交叉_和___综合应用广泛__。 5. 物联网,较直接地说,就是把世界所有的物体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其关键技术有____ RFID_、___传感技术_、___无线网络技术__和___人工智能技术__,其核心是___智能技术__,能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是__RFID__。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答: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

关于物联网的论文

安徽科技学院 2013 -2014 学年第 1 学期《物联网概论》课程 经济学专业 2011 级 2班姓名刘道龙学号 15 得分 考核方式论文考核题目《物联网与当代世界》主考教师教师评语

物联网与当代世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物联网”。那到底什么是物联网它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它将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影响它的发展前景怎样 【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影响发展 一、什么是物联网 根据百科中对“物联网”的定义,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说白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是对互联网的一种延伸与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只不过物联网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早于1999年,中国就提出了类似物联网的概念,只不过在中国是称作“传感网”,国际上则称为“物联网”。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以及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而运行特定的程序,达到远程控制或者实现物与物的直接通信。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对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进行定位和控制。 二、物联网对世界的影响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物联网在3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1、对经济的影响 物联网将技术与社会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将产生一种新的技术经济结构,对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