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史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民国时期中国不乏优秀的综合类大学,无奈52年的院系调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
现在再看看那些逝去的大学,真是不胜唏嘘。
简单的考证了一下民国各个时期的名校。
供大家缅怀-------------------------------------一、1910年代1920年代中期这些年是“一大六高”一所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武汉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中山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四川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东北大学)--------------------------------二、黄金十年(1927-1937)里的名校就很多了,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
1.公立大学,分国立和省立两档。
第一批国立大学很多到现在都是名校,也顺便说下校史(国立两字省去,下同):北京大学:前身为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1946年复校。
1952年农学院独立为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并回),文理学院兼并燕京大学文理学院,迁至燕京大学旧址办学。
北平师范大学:前身为1901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
1946年返京复校。
北平大学:本为1927年北京九校合并得来,但不久后北京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分出。
1938年迁至西北组西北联大。
1946年复校时并入北京大学。
北洋大学:前身为1903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1928年后改称北洋工学院,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1945年复校为北洋大学,1951年后为天津大学.中央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被拆的七零八落):前身为1914年创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起改为东南大学,1927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
南大历史概括

南大历史概括
南大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校阶段(1902年-1949年):南京大学建校于1902年,
初期承袭了西方大学模式,以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为目标。
在这一阶段,南大经历了多次校址迁移和改名,并逐渐形成了以文科为主的学科布局。
2. 解放初期(1949年-196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大学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的作用。
学校成为新中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科研成果显著。
然而,在上世纪60
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南大经历了严重的政治运动和学术冲击,师生关系遭到破坏。
3.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大遭受
了长时间的停课、破产和学术整乱,许多师生被迫下放和劳动。
学校的学术秩序和教育品质遭受重大损失。
4.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南大开始
逐渐恢复和发展,学科设置不断扩充和增强,校园面貌改变。
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盟,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之一。
总体来说,南京大学的历史经历了创校阶段、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阶段。
从最初的西式大学模式到现代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南大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迁,但
始终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使命,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重要一员。
南林校史小整理

南林校史小整理一、五脉汇合1、1902.5 (南京)三江师范学堂→ 1928-1949 国立中央大学(1929年成立森林系)→ 1949国立南京大学森林系1946,梁希为中央大学森林系刊《林钟》题写“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宏愿。
2、1888汇文书院→ 1910 金陵大学(1915年设立森林系)→ 1952年与南京大学森林系合并为南京林学院3、湖北农务学堂1898张之洞创办(1902年设立林科)→ 1950年改名湖北农学院4、1905 江西实业学堂→1949南昌大学森林系→ 1952并入华中农学院林学系5、1893 武汉自强学堂→1937国立武汉大学森林系→ 1952与湖北省农学院合并组建中华农学院二、独立建校1、1952年南京大学森林系,金陵大学森林系,浙江大学森林系合并为华东林学院(后决定浙江大学森林系不并入),后改名南京林学院,与南京农学院合办,合称南京农林学院。
2、1955年独立建校。
三、十年动乱时期1、1972年初,杨致平党委副书记将校名从南京林学院改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避免了学校搬迁。
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写校名。
四、改革开放后1、1983年10月8日,恢复校名为“南京林学院”2、1981年,成立木材水运研究室3、教学主楼于1981年开工,1983年完工,呈“工”字型4、1985年8月6日,林业部批准,将“南京林学院”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于当年教师节举行挂牌仪式5、1987年成为全国高校军训试点单位学校院系发展1976-1985 林学、林化、林机、林工1985 林业经济管理系1986 森林工程系90年代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木材工业学院(于2013年改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理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方学院南方学院成立1999年成立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2000年改名为南方学院,2010年设立淮安校区近年来校长1984-1993 王明庥1993-1997 赵奇僧1997-2010 余世袁2010-至今曹福亮注:现任党委书记为封超年五、科研贡献1、1948年郑万钧教授与胡先骕教授发现“本早已灭绝“的水杉树种,被认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2、上世纪70年代,以王明庥院士为代表的团队,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开展杨树引种试验和新品种培育、推广。
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作文

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作文《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之旅》其一《初见校史馆》听说要去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我心里可好奇了。
到了那地方,好家伙,这校史馆看起来还挺有气派的。
一进门,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装满故事的时光机。
里面灯光打在那些展物上,亮堂堂的。
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些老照片,照片上的人打扮得和我们现在可太不一样了,男的穿着长袍马褂,女的呢,也是那种很朴素的民国装扮。
看照片上那时候的校园,建筑看起来有点老旧,但是很有韵味,墙角还有爬山虎之类的植物,感觉充满了生机。
我走着走着,看到有一个玻璃展柜特别吸引我。
里面放着一本旧书,那书页看起来都有点泛黄了,感觉轻轻一碰就会碎掉。
书上的字都是手写的,我凑近了仔细看,那字写得可真工整,一笔一划的。
能想象出当年的学子拿着这本书在教室里认真读书的样子,要是我现在写作业写字有这一半认真就好了。
其二《深入探索》越往里走,我发现校史馆里的东西越丰富。
有一件旧的校服,那款式和现在区别可大了。
颜色也是那种很朴素的蓝白相间。
我对着那件校服看了半天,心想以前的同学穿着这个肯定特别有学生样。
就在我看得入神的时候,同行的一个小伙伴突然说:“你看这校服,宽宽松松的,感觉能塞下两个我了。
”我们一下子就笑了起来。
旁边还有一个教室的场景还原,那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我忍不住走过去坐在椅子上,体验一下当年学子上课的感觉。
桌子上有一个老式的墨水瓶和一支蘸水笔。
我拿起蘸水笔,学着想象中的样子想要写字,结果一下蘸了太多的墨水,滴得桌子上到处都是,可狼狈了,吓得我赶紧找纸巾来擦。
在这个场景周围,还有一些当年老师的教案展示。
那些教案写得密密麻麻的,都是手写的。
看那些批注,感觉老师们特别用心。
上面还有一些红红的勾勾叉叉,就像我们现在的老师批改作业那样严厉又认真。
其三《不舍离开》在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开始回头看那些展品和资料。
感觉这一趟参观就像是跟着南京大学一起经历了一遍它的成长史。
我看到有一群小学生模样的孩子也在参观,他们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带队的老师就一个个耐心解答。
南京大学之悲情

1、1956年,北大北师大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时,这所学校不是重点大学。
1960年,连合肥工业大学等60所高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时,这所学校依然不是重点大学。
直到1978年,这所大学才成为80余所重点大学之一。
2、这所大学的老校长在国家教委门前的雪地里坐了一夜,才侥幸与北大北师大一起办起了研究生院。
3、这所大学不是第一批16所副部级高校之一,确切的说,第二批也不是,只是后来增补的而已。
4、这所大学党委书记直到2003年开始才由中组部任命,至于中央直接任命,那还差得远.5、这所学校的百年校庆7个中(河蟹)央(河蟹)政(河蟹)治(河蟹)局(河蟹)常(河蟹)委一个也没有出席,25个中(河蟹)央(河蟹)政(河蟹)治(河蟹)局(河蟹)委(河蟹)员一个也没出席,唯一一个出席的和中(河蟹)央沾点边的是一个刚刚当选的中(河蟹)央委员,说出来大家也不认识,从来没在新闻联播上听过。
6、霍金访华的时候没有去过这所大学,尽管他的论文中曾经数十次引用过这所大学天文、物理系发表在《science》、《nature》上的论文。
7、联合国秘书长曾经到过这所大学,但是百年校庆的时候谁也没有提醒他应该发个贺电过来。
8、人民日报十年刊登的关于这所大学的新闻不超过十条。
而且多数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偶尔提到。
9、这所大学的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母校是不是被国人尊敬10、这所大学得师生从来不敢在外面说自己是中国最杰出的***之一11、90年代,这所大学的校长因为学校日益困难窘迫,愤而辞职。
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因为全校帐上只剩下5万块钱不得不四处借款给老师发工资12、97年,这所学校为了筹措经费,曾经万不得已,打算卖掉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区,卖掉自己的根,甚至打算把象征学校精神的老建筑出租给酒店。
13、这所学校20年前动工兴建的新校区到前几年还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用建筑工棚组成的阅览室。
新校区里的很多建筑和景观都是历届师生义务劳动建设起来的,里面的一草一木,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
南京大学ppt

” 餐 就。
,
小百合@Lily
• 南京大学半独立性质 的BBS
• 由学生团体小百合工 作室负责维护
• 曾用名“大红花的国 度”
• 一度发展为教育网内 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 BBS站点之一
•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居国内高校第一。
• 2009年中国高校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奖排行榜,位居国内高 校第三。
•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网大中国大学排 行榜,位居国内高校第三。
基础学科优势突出的大学之一 (2)
位居第一、前五、前十的学科数分列全国高校第3、第4和第4位。
科研成果(二)
• 物理、化学是南京大学在全球学术界内最为活跃 的研究领域 。其最活跃的几个学科为:应用物理、 凝聚态物理学、多学科材料学、多学科化学,以 及无机化学和原子化学。
• 据ESI数据显示:南京大学的化学、物理、材料科 学、地球科学、工程、环境/生态和临床医学均已 进入了全球研究机构排名的前1%,在全球学术圈 已经崭露头角。
就业花絮
• 平均总就业率为92%, 其中考取国内外研究生 的比例为48%。
•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 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 区以及一、二线大中城 市,80%的毕业生集中 在南京、上海、北京、 深圳、苏州、无锡、常 州、杭州、广州、南通。
特色&优势学科
• 在中国内地各种大学排行 榜中名列前五,其中理学 位列全国第二,文学、哲 学第三,社会科学第四, 自然科学、历史学第五, 高校知识创新贡献力位居 第二。
现代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大学 (2)
泰晤士工程与技术领域全球大学排名第48名
泰晤士世界大学400强中国的前十强
南京大学简介

地,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被杨振宁 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南京大学是国家“985工程”首批九所 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保持 “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的美誉。
76
19
新闻传播学
75
13
工商管理
81
8 外国语言文学
88
2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86
2
中国语言文学
88
4
统计学
72
26
社会学
83
3
生态学
83
8
政治学
83
5
生物学
84
5
法学
77
11
地质学
90
1
理论经济学
84
4
大气科学
83
2
哲学
85
5
地理学
82
6
临床医学
74
18
THANKS
谢谢观赏!
学校简介
截至2014年12月,南京大学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28个 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31304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硕士学位授 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 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4个。
学校简介
• 南京大南学大校标徽准外色形为采紫用色盾(形南的大设紫计)风,格无,正该式风校格色为。 中央大学时期校所色流为传紫下金来二。色,校加徽之的松左青下,方故及依右据下传方统 为当浪英为漫文紫,、金“金色N、象AN青征JI三辉NG色煌U。、N紫光IV色明E象 、RS征 灵IT典 气Y”雅 、。、 智校庄 慧徽穆 ,正、 青中高 色为贵 代、 表 南活京力市、树自—由—、雪健康松,、纯寓意朴南、坚大坚韧忍、清不拔雅的。精紫神金。合雪于学 松校的所下在方名为山书紫图金案山及,“青1合90于2”学字校样之,象点征明树南松京。大学
1952年南京的高等院校调整

1952年南京的高等院校调整作者:吴雪晴来源:《世纪风采》2017年第09期1952年,南京市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部署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的统一规划,对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这次调整,对新中国成立后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对南京经济建设的影响,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南京高校调整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的南京高等院校,办学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国家办的大学,如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等;另一类是外国教会在南京创办的大学,如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第三类为私人办的大学,如建国法商学院等;第四类为国民党政府的军事院校,如中央军官学校、陆军大学等。
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大多数学校或关闭、或南迁,南京仅存6所大学。
它们是:国立中央大学(有文、理、法、农、工、医、师范七个院和一个新生院),国立政治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后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国立政治大学,有政治、法律、外交、经济等分院和地政学院),私立金陵大学(有文、理、农三个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有文、理两个学院),私立建国法商学院及南京药学专科学校,共有教职工1951人,其中专职教师719人,在校学生3455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对待这些国统区遗留下来的高等院校,是—个事关重大的问题。
早在1948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发出指示,对新收复区的大中学校,采取“维持原校,加以改良”的方针。
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撰写的布告中,明确宣布:“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
凡在这些机关供职的人员,均望照常供职,人民解放军一律保护,不受侵犯。
”遵照中共中央的方针,南京解放后,解放军南京市军管会、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就成立了专管教育的机构,如市军管会先后设立了文教接管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南京市委设立学区党委(后改称学校党委、高等学校党委),南京市政府设立了文化教育委员会、教育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组(25位) 生物组(25位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 童第周、胡先驌、段宏章、张景钺、 童第周、胡先驌、段宏章、张景钺、钱 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 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 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 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 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 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 俞大绂、邓叔群。 闻、俞大绂、邓叔群。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15年,1951年, Nanking Female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Science 吴贻芳
(五) 南京大学时期
国立南京大学,1949年8月8日 南京大学,1950年10月 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1952 年 派生出南工、南师、南农、南林、华东 水利学院、第五军医大学、华东航空学 院等;部分院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北 大、复旦等。
(一)三江两江时期
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5 三江师范学堂 创办人刘坤一(1830-1902) 创办人张之洞(1837-1909) 创办人魏光焘(1837-1916)
总稽查缪荃孙、方履中、陈三立 (1902),监督杨觐圭(19031905)、李光业、徐乃昌(1905)
两江师范学堂,1905-1911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起 李瑞清(1867-1920),1905-1911 任监督: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 学生若子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形成“俭朴、勤奋、诚笃”校风 。
现有各类学生43477名。其中博士、硕 士研究生11030名。 学校图书馆藏书量491余万册,在全国 高校名列前茅。
2008中国高校Nature&Science论文 排行榜出炉 南大、中科大和北大高居前三甲!
1991年以来,南京 大学以在《自然》和《科 学》杂志上(第一作者单位)发表12篇论文的优 势高居2008中国高校nature&science论文 排行榜首位,体现出雄厚的基础研究的实力。 中国科技大学11篇居第二位,北京大学10篇 居第三位,西北大学9篇居第四位,清华大学8 篇居第五位,复旦大学4篇居第六位,中国农 业大学3篇居第七位,四川大学、厦门 大学、 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汕头 大学各2篇并 列第八名。
春风化雨,桃李满天。母校为学生的后续发展 奠定坚实基础,校友为南大的辉煌锦上添花。 一百多年来,学校始终笃守培养人才是大学的 根本任务的信念,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高级专 门人才 ,其中包括一大批杰出的自然科学家、 人文社会科学家、政治家、实业家、工程技术 人员等。譬如,以下几组数据就十分令人振奋 和自豪:
(二)南高东大时期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1923 国立东南大学,1920-1927 江谦(1872-1942),1914-1918年 任校长 郭秉文(1879-1967),1918年代校 长,1919-1925年任校长 “易长风潮”:胡敦复、陈逸凡、蒋维 乔、秦汾
(三)中央大学时期
匡亚明校长四种空气说:强烈的政治空气,浓 厚的学术空气,严肃的文明空气,活泼的娱乐 体育空气。 严谨、求实、勤奋、创新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南大精神: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博采众长、融汇百家的开放精神,努 力探索、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奋斗 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人文组(28位) 人文组(28位 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 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 嘉锡、胡适、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 嘉锡、胡适、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 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 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 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 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 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 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周 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 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 陶孟和。 陶孟和。
南京大学百年掠影
王运来
一、百年轨迹与历任校长 二、南大精神与历史贡献 三、著名教授与南大学子 四、办学现状与社会影响
一、百年轨迹与历任校长
三江两江时期(1902-1911) 南高东大时期(1914-1927) 中央大学时期(1927-1949) 金陵大学时期(1888-1952) 南京大学时期(1949-2008)
校史,像
镜子,能映衬出百年的风雨历程和成败得失; 旗子,能引起我们甚至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回眸 与期待; 坛子,像泡菜坛子,从中能够嗅出一所大学的 韵味、特色与底蕴; 炉子,让人感受到大学能熔炼出不怕烈火考验 的知识金刚,能融会各种文化于一炉; 君子,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谦谦君子告诉我们许 许多多为人、处世、治学的深刻道理。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1928 江苏大学,1928年 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5月16日-1949年8月8日 校长张乃燕(1927-1930)、朱家骅(19301931)、罗家伦(1932-1941)、顾孟余(19411943)、蒋介石(1943-1944)、顾毓琇(19441945)、吴有训(1945-1947)、戚寿南 (1947)、周鸿经(1948-1949)等。
Nature,Science (1991-2008)第二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11 北京大学 9 中国地质大学 6 中国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5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4 西北大学 浙江大学 3
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独立研究完成的“世界大学学术排 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 ARWU),
(四)金陵大学时期
20世纪初的“驱俄运动” 三院嵯峨,钟山之英 诚、真、勤、仁 防空洞通向科学前沿 爱国民主运动 国际安全区
(五)南京大学时期
1956年孙叔平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高等教育” “五朵金花”:华南花岗岩、金属缺陷、分子 筛、内蒙古草原综合考察、大米草引种 南京事件 48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胡福明 国家科技三大奖,闵乃本等获一等奖 SCI领跑全国,Nature,Science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沦陷区的南京中央大学(1940-1945)
(四)金陵大学“时期”
汇文书院,1888,Nanking University,美以美 基督书院,1891, Nanking Christian College,基督会 益智书院,1894, 1894, Nanking Baptist College College,长老会 基督+益智=宏育书院,Union Christian College 汇文+宏育=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 福开森1888-1896年任汇文书院院长 师图尔1896-1907年任汇文书院院长 包文1907-1927年任汇文院长、金大校长 陈裕光(1893-1989)于1927-1989年任校长
ARWU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 标,具体包括四大方面: 反映教育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 (占10%); 体现教师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 (占20%)和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 (占20%); 体现科研成果的《自然》(Nature)和《科学》 (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占20%)和 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收录的论文数(占20%); 以及由上述五项具体指标得分之和除以全职教师数而 得的师均学术表现。
(三)中央大学时期
中央大学之使命 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复兴的参谋 本部;诚、朴、雄、伟; 三育共进,“二格”占先 最高学府、“首都大学” 炸弹下成长,发展实用学科 抗日义举:悲鸿义卖;“梁金”捐款;“爱国 耆儒”王泊沆;顾毓琇编剧抗日;学生义演救 难民。 “九三学社”诞生地 “第二条战线” 南京中央大学的“清毒运动”
四、办学现状与社会影响
南京大学设有21个学院,62个系 拥有本科专业8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专业硕 士学位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博士点 147个(其中44个为学校自主设置),博士后流动站 23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3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 个。 在全校2080名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719人,博士生 导师663人,两院院士32人。
三、著名教授与南大学子
近百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 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巨 擘竺可桢、茅以升、胡刚复、严济慈、、童第 周、熊庆来、秉志、吴有训、金善宝、梁希、 吴健雄和人文大家柳诒徵、陶行知、陈鹤琴、 闻一多、杨杏佛、胡小石、吕叔湘、徐悲鸿、 张大千、陈白尘、匡亚明,以及若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赛珍珠等著名学者曾在这里学习或长期 地工作过。
二、南大精神与历史贡献
(一)三江两江时期 师范乃群学之基 科学、国学与艺术并重,将中西之学融 会贯通,李瑞清志在培养“中国之培根、 笛卡尔、廓南高东大时期
以“诚”为校训 训育、智育、体育并举 首开“女禁”,实现男女教育公平 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开办暑期学校 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源地 创办《学衡》 “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 具有“钟山之崇高,大江之雄毅,玄武之深静”的 “国士”风范
——1955年至2007年中国科学院共选 出1107名院士,其中我校校友有210人 (不包括4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 接近1/5; ——新中国成立以后毕业于我校的科技 工作者中已有63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 中6人是80年代的毕业生。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 23位著名科学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们当中的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 程开甲等人是我校校友;最近一次荣获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的闵恩泽院士和获得国家自然科 学一等奖的闵乃本院士都曾是我校的高材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自1994年设立 以来,已有102位我校本科毕业生成为该项基 金的得主,位居全国高校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