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件1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要点详解】
(2)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 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世 界 观
用来观 察问题 处理问 题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 及人和世界关系的 根本观点 根本看法
整 个 世 界
客观世界
(物质世界)
自然界
主观世界
(精神世界)
马 克 统一于 科学 思 哲 人类社会 主 学 义 思维世界 哲 学
方 法 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原则
根本方法
《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体系
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 识的关系 同一性 问题
•
(
• • • • • • • • •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各个哲学模块中的基本原理弄清楚后 ,要求在做哲学题中, • 第二习惯就是将题目要求的范围内的 原理在试卷上简单地列出来,并代入 材料引导你有效地解读材料,并根据 设问的分值确定答案的原理数量)
哲学道理
• 哲学道理在不同的题上面有所区别。 • 如果只说哲学道理,一般既要答原理也要 答方法论;哲学道理=哲学原理+方法论. • 如果问题中提到了原理再问,一般就只答 原理不用写方法论。 • 哲学原理是一些哲学名词的定义和解释的 统称。一般要求我们做的都是方法论,其 他的是原理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总复习 必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含时代精神)

8.哲学总是自发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9.真正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高明的认识和巧妙 方法。( )
10.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哲学的作用,指导人 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哲学的任务。( )
1.[解析]× 哲学来源于实践。 2.[解析]×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 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D 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 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 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也说明正确的 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③符合题意。材料 未涉及世界观的含义,①不符合题意。世界观有正误之分,正 确的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错误。
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②④
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不
是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
热点考向一 什么是哲学 三年高考 [ 例 1](2019 年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 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
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 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
3.习近平强调要理直气壮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马克 思主义哲学。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 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 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1-2 美好生活的向导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No.1157 154易错易混知识点1.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4.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基本派别。
*****本课知识小结和体系构建*****----拓展案---【考点训练】自主学习指导课程 P179 体验高考 自我检测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5:5)编写:赵长荣 审核:田运成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自习案---1.大约用35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巩固上一课内容,重要问题动笔写写、重新做做。
2.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和学案课堂案部分巩固如下问题: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课堂案---【考点梳理】高考考点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科学 要求: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173页,掌握如下问题1. 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1) 从本义上看(2)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来看 (3)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来看 (4) 从与具体看科学的关系来看 (5) 从于时代的关系来看 2. 正确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的功能是3. 哲学与时代精神4. 哲学的作用(1) 从哲学的产生上看: (2) 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3) 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No.2155 156易错易混知识点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专题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方法与训练 区别的方法一、1、知识:比较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方法:1、抓关键词法——主要矛盾:重点、核心、中心、关键、牛蛇马贼刀,荷花好汉篱笆琴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主体、本质、性质、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2、意会法:主要矛盾——强调“做、办事情、改造世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想、看问题、认识世界”能力训练: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A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B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C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 要首先抓主要矛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松答以下2—3题2、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是指A 抓住主要矛盾B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C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 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3、“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不能放松所体现的哲理是A 事物的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B 我们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C 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是相互影响的D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4、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被列为用兵三十六计第二计。
此计妙就妙在孙膑善于“牵牛鼻子”。
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善于A .抓主要矛盾B .把握矛盾C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D .分清主流和支流5、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其哲学依据是:区别 类别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内涵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意义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 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实践方面判断主要矛盾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势 联系 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

练一练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 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 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提示】“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 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反思和升华。
知识点三 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 ①、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 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概论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 关系----第4、5课)
(联系、发展、矛盾; 创新----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 的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 证关系----第6课)
马哲
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第11课)
价值观人生观
(第12课)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复习
【单元线索】
本单元沿着“从一般到个别”的思路, 先阐述哲学的一般理论,再由此引出马克 思主义哲学。
古代朴 素唯物 主义 近代形 而上学 唯物主 义
认为世界是物质 的,坚持了唯物 主义的根本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 对物质的反映。
知识点五
哲学的基本派别
3、唯心主义的两个形态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内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客观规律(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K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2)、K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课件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 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 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 神的外化和表现。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知识深化1】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 联系:二者都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由一般世界观发展而成的,一般世界观的形 成是哲学形成的前提。
误区提示
• 2。哲学是科学的科学.(三维设计P127) • 指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有的研究活动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 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 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某一领域的 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 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 规律,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把哲学看作是科学的 科学,企图建立一个能包罗万象的哲学以取代具体 科学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p12 唯 物 主 义 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三种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 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一、哲学
1、哲学的起源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性的)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含义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 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 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
进步性: 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 认为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原子 了唯物主义。 是世 局限性: 界的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 原子 ) 本原 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唯心史观(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扩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近代机械唯物 主义。经典观点 •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 成 •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展示: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 基础和理论来源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考点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考点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何 者为本原
(即第一性问题)
唯物 主义
唯心 主义
(哲学两大阵营)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同一性
可知 论
不可 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判断对错:
1、唯心主义者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
3、对哲学基本问题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
《 (共性、一般)
生
辩证唯物论 4.5.
活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与 哲 学 》 知 识 结
马
克
性思 、主 个义 别 ) 哲
构学
(
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
——人如何认识世界
唯物辩证法 7.8.9.10.
—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
社会历史观 11.
生活与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绪论
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物质—意识—实践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发展的观点—矛盾规律—创新
唯物 辩证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观—价值观
唯物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 1.2.3.)
三种形态
正确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具有猜测性,没有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科学依据;把物质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归结为物质的具体
本质上是正确的
形态;……简单化。
唯 近代形而上 物 学唯物主义
主
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原子;具 有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价值观、人生观12
—人的存在及价值
个
第一单元:基础理论
考点一、哲学的产生、意义、任务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考点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四、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考点六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考点七 哲学与时代精神 考点八、哲学的作用
考点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哲学研究的特点来讲)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
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而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抽象出最 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联系: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界
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观 的 关 系
联系:① 是哲 关学于是世界理观论的化学系问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就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是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 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
联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 论体现世界观。
5、顺德私营经济发展相当迅速。 (个体)
6、一年四季,树枯树荣。 (个体)
7、阿C总喜欢幻想,随着阅历的增加,想
象力越发丰富了。 (个体)
8、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世界观,错误的世界观)
哪些属于 世界观?
9、我们要按规律办事(。方法论) 10、世界是不可知的。
(世界观,错误的世界观)
一、哲学考的点基四、本哲问学题的基本问题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 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
世界观
决 方定 法论
体现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用来观察和处
哲
理问题
学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 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抽象出最 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共性与个性关系)
1、从本义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 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易错辨析
•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科学?
•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二者研究对象不一样
• 哲学是“科学之母” ?
• 具体科学并不是在哲学中孕育产生的
• 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考点一、哲学的产生、意义、任务
1、哲学的产生: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从哲学产生的本质来说)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从哲学产生的方式来说)
2、哲学的意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 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 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真正的哲 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 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 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从与时代的关系看: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概括和 总结,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万有引力。(具体科学的客观规律)
2.张三早上5点起床。 (个体) 3.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观) 4.太阳东升西落。 (个体)
3、哲学的任务: 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点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世界观=哲学 ?
1
、 哲 学
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特点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 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不
与
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世
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理论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