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
新浪微博化转型之于纸媒网站的启示

新浪微博化转型之于纸媒网站的启示
陈禹安
【期刊名称】《新闻实践》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在诸多传统纸媒的眼里,新浪当然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但是,在新浪自己(也包括搜狐、网易等门户型新闻网站)的眼里.却早已经将自己视为传统媒体了.两者之间的认知错觉绝非只具有理论研究上的意义.相反,对于正在致力于网络化转型(亦即媒介融合)的传统纸媒来说,如果不能尽快厘清这种认知错觉,就会在路径选
择上犯方向性的战略错误.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陈禹安
【作者单位】杭州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纸媒移动化转型生态圈研究r——南方报业新闻客户端"南方+"的探索与启示 [J], 乔双双;张贤平
2.付费阅读能让纸媒走多远?——对网络时代新闻类纸媒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J], 李嘉卓
3.纸媒数字化转型之道--“今日头条”的启示 [J], 张宏
4.深化纸媒数字化转型提升纸媒品牌价值 [J], 刘义
5.都市纸媒网站战略转型模式初探 [J], 刘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嬗变与提升路径

Media Education传媒教育84 传媒∷MEDIA 2020.7(下)智能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嬗变与提升路径文/于文娟摘要:随着媒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媒介已进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智能媒体时代,智能媒体渗透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认知。
当今5G技术背景下,全新的智能媒体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需要政府、学校、媒体平台,以及大学生自身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媒介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智媒体 大学生 媒介素养 提升路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给诸多行业带来巨大变革,也使得媒体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AI技术的赋能重新定义了媒体,拓展了媒体的内涵,使媒体不断走向智能化。
所谓智能媒体,其实是人工智能在媒体场景的应用形态,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构架支撑与人工智能产业相同,在应用层上结合媒体行业应用场景形成了适合该领域需求的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智能媒体生态的形成深刻改变着大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认知,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但智能媒体盛行带来的信息冗余、虚假新闻、信息茧房以及网络暴力等问题,又给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尽管国家在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律治理,但仍相对滞后于媒介技术更新的速度,因此从信息接收的源头去提升受众媒介素养成为智能媒介生态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为智能媒体的高频使用群体,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型塑时期,全面提升其媒介素养有着十分必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智能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嬗变媒介素养是公民在对多元媒体属性具有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信息辨识分析能力、熟练操作技术能力、公共道德能力及创新精神的有机统一。
在5G通讯技术即将普及运行的智能媒体时代,更先进的媒介技术、更多元的传媒渠道、更高速的信息传输,都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更深的媒介认知能力。
媒介认知能力指的是媒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即在全面掌握媒介运行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各种类媒体信息的传播特征、传播功能等内容,并获取自身所需的相关信息为我所用。
公共议题微博的分布与变化研究:“众声喧哗”与“喜新厌旧”

公共议题微博的分布与变化研究:“众声喧哗”与“喜新厌旧”胡雨濛【摘要】微博作为公共空间,能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有效的表达渠道,促进社会民主、公平、公正.微博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呈现“分散”和“短暂”的特点:网民的注意力被各种议题不等量地切割,微博空间“众声喧哗”;即使一时受到集中热议的话题,所能持续的时间也较短暂,微博讨论总是“喜新厌旧”且“浅尝辄止”.【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43)005【总页数】6页(P148-153)【关键词】微博;公共性;集中度;持续性【作者】胡雨濛【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作者介绍:胡雨濛,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2)公共议题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成为舆论焦点。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1),微博的大容量、低门槛、弱把关等特性似乎使其天然就是一个适于讨论公共议题的平台。
一方面,微博用户可以建立“自媒体”,主导信息传播和观点表达;另一方面,微博用户也能享受充分的“鼠标时代的民主”,根据自己对微博的价值判断,通过转发和评论,烘托出热门微博,形成网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讨论公共议题微博是否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研究这些微博是如何呈现和变化的,包括如何被重复提及、如何被持续讨论。
在微博空间中,不同的议题之间存在着博弈,决定了微博存在特定的分布形态。
某一议题的微博很难占据网民所有的注意力,也不可能成为永恒的微博热点。
由此造成的结果,公共议题的微博似乎“分散”而“短暂”。
网民的注意力被不等量地切割,分配给不同的议题;并且微博对于公共议题的讨论总是显得较为“喜新厌旧”,还未等到一个议题的讨论产生实质的社会效果或者事件告一段落,网民就已经失去了继续讨论的耐心,被更为新鲜的议题所吸引。
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用芒德福的话来说,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
中国微博空间的议题呈现_新浪热门微博实证研究_韦路

V o l . 4 4,N o . 2 M a r . 2 0 1 4
主题栏目 :新媒体与社会
: / O I 1 0 . 3 7 8 5 i s s n . 1 0 0 8 4 2 X. 2 0 1 3 . 1 2 . 0 2 1 D . 9 - j
中国微博空间的议题呈现 :新浪 热门微博实证研究
韦 路 胡雨濛
W e i L u u Y u m e n H g ( , C o M a I C Z U H C o l l e e e d i a n d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u l t u r e, h e i a n n i v e r s i t a n z h o u3 1 0 0 2 8 h i n a) f g j g y, g :H A o s t s . I t m e a s u r e s o u l a r W e i b o b s t r a c t o t W e i b o i s a n o f f i c i a l a o f f e r e d b S i n a t o h i h l i h t t h e p p p p p y g g , , , o s t s b t h e n u m b e r o f v i e w s f o r w a r d s c o mm e n t s a n d c o m l i m e n t s . T h e t o 1 0 0h o t t h e h o t n e s s o f p y p p ,w o s t s a r e l i s t e d b S i n a e v e r d a h i c h c o n c e n t r a t e o n t h a t d a s m o s t i m o r t a n t i s s u e s a n d W e i b o p y y y y p , b e c o m e a m i c r o c o s m o f o n l i n e u b l i c a e n d a i n C h i n a . T h r o u h t h e r i s m o f H o t W e i b o t h i s s t u d a s k s p g g p y :( ,( ) )w t h r e e u e s t i o n s h a t a r e t h e d o m i n a t i n a e n d a o n W e i b o h o s e t t h e s e a e n d a a n d i n w h a t 1 w 2 q g g g , ) ? w a s a n d( 3 h o w a r e t h e s e a e n d a d i s t r i b u t e d o n W e i b o y g ,w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s o c i a l a n d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i s s u e s d o m i n a t e o n l i n e a e n d a o n H o t W e i b o h i c h g i n d i c a t e s a c o n v e r e n c e o f u b l i c s a c e a n d r i v a t e s a c e i n t h e C h i n e s e m i c r o b l o o s h e r e .T h e g p p p p g p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i s c u r s i v e o w e r o n W e i b o m i r r o r s t h e o w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i n t h e r e a l s o c i e t .W h i l e e l i t e p p p y , u s e r s c o n s t i t u t e t h e m a o r i t o f h o t W e i b o c o n t r i b u t o r sg r a s s r o o t s u s e r s d o h a v e a c h a n c e t o a r t i c i a t e j y p p
人工智能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创新应用调研报告

人工智能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创新应用调研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文化传媒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正逐渐成为推动文化传媒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创新应用,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应用现状1、内容创作与生成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AI 能够生成新闻报道、小说、诗歌等文本内容。
例如,一些新闻机构已经开始使用 AI 来撰写财经、体育等领域的简单新闻稿件,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
此外,AI 还可以辅助创作者进行创意构思、情节设计等,为内容创作提供新的灵感。
2、智能推荐与个性化服务基于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偏好,人工智能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在视频、音乐、阅读等平台上,AI 算法可以精准地推荐符合用户兴趣的作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这种个性化服务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有助于文化传媒产品的精准营销和推广。
3、虚拟角色与互动体验在游戏、动漫等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角色能够与用户进行更加真实、自然的互动。
这些虚拟角色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反馈做出相应的反应,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娱乐体验。
4、内容审核与版权保护随着互联网上内容的爆炸式增长,人工审核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快速准确地识别违规内容和侵权行为,保障文化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人工智能带来的创新与变革1、提高创作效率与质量AI 工具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创作者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素材和灵感,从而提高创作效率。
同时,AI 生成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视角,为文化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2、拓展创意边界人工智能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
例如,AI 生成的艺术作品、音乐作品等,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可能性。
后“微博元年”的新闻业务——对新型网络社区建设的运用和思考

的 应 用 到 生 活 。 而 对 于 中 国来 说 , 微 博 的 出现 , 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 它 所 改 变 的 不仅 仅 是 媒 体 获取 信 息 的 方 式 , 也 同 时 改 变 了发 布信 息 、 采 访、 直 播 等 一 切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新 闻 业 务活 动
[ 关 键 词】 互联 网 ; 社 区; 新 闻线 索 ; 贴吧 ; 新技术 ; 徽 博
州学院 乡非
J o u na r l o f C h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1 0月 第 2 7卷 第 5 期
0c t .2 01 3 Vo l - 2 7 No. 5
后“ 微博元年 ’ ’ 的新 闻业务
— —
对 新 型 网络 社 区建 设 的这意味着 , 如果有 用户对某 个 主题 感兴趣 ,那么他 立刻 可以在贴 吧上建 立相 应 的 讨论 区 , 贴吧 的使命 是让志 同道合 的人相 聚在一 起。
进 行搜 索不 难发 现 . 这 种小 众分 众 化 的优 质特
1 小 众 分 众化 优 势— — 有 问 题 “ ” 一 下 羔 攫 源自
《 。 受 滋蠢 楚蠹纛 熙 避 擞
作者 简 介 : 谢孟倩 ( 1 9 9 0 一 ) , 女, 安徽池州人 ,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0 1 3级 新 闻 与传 播 专业 硕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为 新 闻传 播 学 。
第 5期
谢孟 倩 : 后“ 微博元 年” 的 新 闻 业 务— — 对 新 型 网 络社 区建 设 的运 用 和 思 考
刷新 , 总之 , 关键 字 为 : “ 网络 ” 、 “ 社区” 。
媒体融合新进展:方向、路径与未来

媒体融合新进展:方向、路径与未来作者:邵静来源:《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04期2020年11月28日—29日,“融媒体发展:边际拓展与机制创新”高端论坛暨2020年浙江省传播学会年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传播学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承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协办。
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就“融媒体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探讨,不仅在媒体融合的方向、路径与未来等层面引发了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亦为融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诸多实践性思路。
一、把握方向:坚持理念指引,突出政策导向“新世界主义”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理念,媒体融合中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均在其中有所体现。
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以新世界主义媒体理论的未来构想为探讨主题,从新世界主义的内涵及其与媒介理论结合的可能性出发,提出了从地球村到全球厅,从美式全球化到整体全球化、努力建构新世界主义媒介理论的发展目标与前进方向。
温州商学院李文明教授等人以方法论为视角初步探讨了世界主义的当代价值,提出实现从方法论民族主义到方法论世界主义的转向,同时提出,需要借鉴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学说的全球秩序观,实现世界主义初级建构的任务。
从国家战略层面理解的媒体融合,应该是顾全大局的、系统的媒体融合。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俞晓光同志强调,当前融媒体发展呈现新趋势,舆论格局、媒体融合、媒体变革迎来“分水岭”,需要建设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而保障和把握“方向性”则可从四方面出发:一是坚持舆论引导的职责定位,二是坚持思想引领的根本导向,三是创新文化传承的形式载体,四是强化融媒体的实力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朱鸿军认为,目前“媒体融合”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抓住了媒体,就抓住了民意,需要重视由网络媒体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的“挑战”。
关于微博使用情况对大学生看待问题影响的调查报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5年6期 113关于微博使用情况对大学生看待问题影响的调查报告朱佳星 陈 薇 黄文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摘要:近年来,微博以它传播及时、内容自主、传播方式互动、读取手段简易等优点博取了愈来愈多人的喜爱,特别是年轻人。
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开始与传统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一个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其优势和劣势,微博在给大家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会对大家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思想还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比如说大学生。
微博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尚未拥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大学生往往易受其影响,所以这一次我们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影响;意见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5-0113-01前言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交流的平台。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最新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在现有的5.38忆中国网民中,过半的网民使用微博,达到2.74忆。
微博作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激人奋进的也有使人误入歧途的……所以这一次,我们以浙江省的部分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部分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概况在放寒假之前,我们小组就已经规划好进行整个调查的实施步骤了。
微博是个活跃于日常生活中的好工具,而这次调查的对象又是大学生,所以调查对我们来说是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我们当中的几个人根据调查的目的各自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再经过汇总、讨论,最终确定出一份比较完美的调查问卷。
因为我们是通过网络进行设计,所以发放起来也比较方便。
我们小组六个人启动各自的人际关系网,利用两天时间对其中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并在五天之后对问卷进行了回收,随后我们便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也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关于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
这两天的培训和学习,特别是小组讨论的互相分享,对微博等新媒体与本职工作的结合,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具体如下:
一、微博等新媒体在具体工作的应用体现
1、行政工作手段的延伸。
如通知的发布、学生活动的宣传报到等,但有一定局限性,如覆盖面有限。
一定意义上说,微博等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关注,也可以选择不关注,海量的关注里面,也不一定选择仔细浏览。
2、学生动态掌握的跟进。
由于微博等十分个性化,展示学生在特定时段的思维特征、情感诉求、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工作者了解学生动态,针对性的、预判性开展工作。
但显然,这种广泛关注,所需的工作投入非常大,但对重点关注学生则非常有帮助。
3、思政引领阵地的拓展。
微博等给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去开展思政引领工作。
对校园现象的针砭、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都可以在上面体现出较为鲜明的辅导员个体特点,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身边去。
二、微博等新媒体的工作角色与定位
微博等新媒体为学生工作者开启了全新的一个领域,去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此基础上还要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思政工作方法一样,其本质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如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应用值得思考。
1、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局限。
新媒体更强调互动,学生会基于自身的兴趣、判断,选择性的关注,因此有别于传统手段自上而下的灌输性,同时虚拟化导致师生角色定位的相对模糊性,故而不能简单化的作为日常工作手段的延伸,在时效性、到位率上有天然硬伤。
新媒体是天然的自媒体,意味着公共新媒体平台(包括学生工作者的工作/个人微博,以及以组织名义开设的微博等)必须有充实的内容、足够的亮点、持续的热点才能保有关注,进而促进互动。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一线辅导员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投入精力实现平台的可持续性还面临很多困难。
2、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建议:
1)鼓励学生工作者研究并应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主动适应时代的变革,保持学生工作的与时俱进,并能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2)百花齐放,立足实践,鼓励创新。
微博等新媒体本身就在动态发展之中,微博与微信的此消彼长,就是一个证明。
因此给学生工作者创造宽松环境,立足实践,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索,而不是简单以一种形式或模式推广新媒体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3)重视传统工作手段与新媒体的结合。
新媒体与传统工作手段并行不悖,点面结合,才能有的放矢。
在网络化时代,我们可能更需要提供面对面的机会,将虚拟的沟通转化为真实的接触,直面网络化带来的问题,更好帮助学生成长。
4)指导学生组织有意识应用新媒体。
基于工作实际,指导、鼓励学生组织有意识应用新媒体,从而占领思政教育高地是目前相对可行的一种方式。
通过辅导员、指导教师的总体把关,同时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性,既体现学生组织的权威性,又体现学生组织来自基层、服务同学的特性,努力做到为广大同学喜闻乐见,从而渗透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潘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