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叶酸溶血试剂

合集下载

溶血检查步骤

溶血检查步骤

溶血检查步骤
溶血检查是一种检查红细胞膜完整性的常规检查之一,其主要步骤如下:
1. 采集血样:用无菌技术采集3-5ml的静脉血样,放入干净的试管中。

2. 标本处理:将采集得到的血样放置在室温下,待血液凝固后,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分离开。

3. 准备溶血试剂:将0.9%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至37℃,作为溶血试剂备用。

4. 加入溶血试剂:将离心后的红细胞沉淀中加入适量的溶血试剂,轻轻振动混合。

5. 孵育:将试管放置在37℃恒温水浴中孵育30分钟。

6. 观察结果:孵育后观察,如出现溶血现象,则说明红细胞膜有破损或缺陷,不能完全抵抗溶血试剂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溶血试验是一种半定量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条件和试验操作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参考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生化检验辅导:叶酸医学检查

生化检验辅导:叶酸医学检查

(1)周围血象测定: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测定。

叶酸缺乏时的贫血是大细胞性的(MCV>100fl),常呈现红细胞形态和大小的改变,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特别是在叶酸长期缺乏的病例中,中性粒细胞增大部分伴有核分叶过度(核右移),5%以上的中性粒细胞5个分叶或更多的分叶。

(2)骨髓象测定:最显著的变化巨红细胞及大而异常的中性粒细胞,伴有胞质的空泡形成和巨核细胞的核分叶过度。

(3)血清叶酸测定:有微生物和放射竞争性蛋白结合技术两种方法。

微生物法测定是根据乳酸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N-5甲基四氢叶酸的原理监测乳酸杆菌的生长量;放射竞争性蛋白结合技术测定是根据叶酸对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蛋白特异地结合这些分子。

(4)红细胞叶酸测定:测定红细胞溶血的产物中叶酸的量。

此外,应同时测定全血叶酸盐、血清叶酸盐及红细胞比容。

(5)尿亚胺甲酰基谷氨酸测定:组氨酸在体内转化为亚胺甲酰基谷氨酸后,需四氢叶酸进行一碳基团的转移,才能转变为谷氨酸。

叶酸缺乏时,亚胺甲酰基谷氨酸的分解代谢受阻而在体内积聚,从尿中大量排出。

正常人排泄量的参考值<3mg/24h,叶酸缺乏时排泄量增加可达1000mg/24h以上。

(6)纸血片标本叶酸检测法:一般进行叶酸测定的血标本是血浆、血清或溶血液,因叶酸不稳定,遇光、热极易分解失活,而且这类标本在采血、血样处理、标本存储及转运的条件上要求均较严格。

利用滤纸片法采集指血样进行叶酸检测的方法,是近年来国外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方法,其具有采血量小、操作简单、经济方便等特点。

检测的方法有血红蛋白叶酸测定和放免法检测红细胞叶酸(两方法的相关系数r=0.79)。

完全红细胞叶酸 质谱

完全红细胞叶酸 质谱

完全红细胞叶酸质谱
完全红细胞叶酸质谱检测是一种利用质谱技术对红细胞中的叶酸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

红细胞叶酸是反映人体叶酸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样本处理: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红细胞和血浆,然后对红细胞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裂解、提取等,以得到红细胞叶酸。

2. 叶酸检测:将处理后的红细胞叶酸溶液与适当的内标物质混合,通过液相色谱(LC)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叶酸溶液引入质谱(MS)进行检测。

3. 数据分析:根据质谱检测得到的叶酸信号,结合内标校正,可以计算出红细胞叶酸的浓度,从而评估个体的叶酸营养状况。

总之,完全红细胞叶酸质谱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可以有效帮助临床医生评估孕妇的叶酸水平,为个性化增补方案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孕妇叶酸缺乏率,减少产科复杂疾病的发生。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溶血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溶血性物质对红细胞膜的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测定溶血物质的浓度、溶血程度等信息,对于诊断某些疾病或评估药物的溶血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溶血实验中使用的试剂有多种,常见的有甲苯酚红溶液、血红蛋白溶液、棉子醚和500mL止血钳。

实验器材有玻璃试管、玻璃吸管、显微镜等。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甲苯酚红溶液和一定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然后,取一定量的新鲜全血,用玻璃吸管吸取后,轻轻滴入两个试管中的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

等溶液与全血充分混合后,立即放入37摄氏度的水浴中加热,加热时间为30分钟。

加热后,将两个试管取出,用玻璃吸管吸取溶液,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片上,覆盖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通常会发现一些现象。

如果红细胞溶解,溶液会呈现殷红色;如果红细胞不溶解,溶液则呈现橙黄色或红色。

此外,有时还可以看到残留下来的红细胞形状发生变化,如鞍形变、球形变等。

根据溶血程度的不同,可以判断溶血物质的浓度和溶血能力。

一般情况下,浓度越高、溶血作用越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进一步评估红细胞受损的程度。

溶血实验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溶血实验检测某些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等,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科学研究方面,溶血实验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溶血作用,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来说,溶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溶血性物质对红细胞膜的作用。

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和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判断溶血物质的浓度和溶血能力。

溶血实验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还可以评估药物的溶血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实验,了解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及其机制,并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

红细胞溶血可分为渗透性溶血和免疫性溶血两种类型。

渗透性溶血是指红细胞在高渗透溶液中发生破裂,而免疫性溶血则是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引起的破裂。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取适量的新鲜全血,使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离心管中。

2. 分装:将上清液分装入不同的试管中,每个试管中的液体量相同。

3. 添加试剂:根据实验设计,向不同试管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溶液。

4. 摇匀:轻轻摇晃试管,使试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5. 静置: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血液的变化。

6. 观察结果:观察溶血程度,记录下不同试管中的红细胞破裂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所差异。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细胞形态完整;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细胞变形、破裂明显。

这表明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讨论:红细胞溶血是由于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导致的。

在高渗透溶液中,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细胞内向外渗透,细胞膜受到压力变形,最终破裂。

而在免疫性溶血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了免疫系统,导致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破坏。

实验结论:通过溶血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

这说明溶液的渗透压与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意义:溶血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血情况,可以了解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渗透性,对研究细胞生理学和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用于检测某些疾病的诊断,如溶血性贫血等。

总结:通过本次溶血实验,我们了解了红细胞溶血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红细胞叶酸测定 质谱法 参考值

红细胞叶酸测定 质谱法 参考值

红细胞叶酸测定质谱法参考值1. 概述红细胞叶酸是一种维生素B的衍生物,对于细胞分裂和DNA合成至关重要。

红细胞叶酸的浓度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而红细胞叶酸测定则是评估人体内叶酸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

2. 红细胞叶酸测定方法红细胞叶酸测定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免疫测定法、生化测定法和质谱法等。

其中,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测定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叶酸浓度,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质谱法原理质谱法是利用质谱仪来测定样品中化合物的质量和结构。

在红细胞叶酸测定中,首先需将样品进行提取,然后通过色谱柱分离目标化合物,最后以质谱仪进行检测和定量。

质谱法在测定红细胞叶酸浓度时,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度的优势。

4. 红细胞叶酸测定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叶酸测定结果能够反映人体内叶酸的水平,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红细胞叶酸测定在预防妊娠期神经管缺陷、评估叶酸补充治疗效果、诊断巨红细胞性贫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 红细胞叶酸测定的参考值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红细胞叶酸测定的参考值在不同的实验室和文献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叶酸测定参考值为280-700ng/mL。

然而,在不同芳龄段、性莂、孕期和疾病状态下,参考值也会有所差异。

6. 结论红细胞叶酸测定是评估人体叶酸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质谱法作为其测定的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实验室标准来确定其参考值,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实践。

7. 红细胞叶酸测定在妊娠期的重要性在妊娠期,红细胞叶酸测定更加重要。

充足的叶酸水平与胎儿正常发育和神经系统形成密切相关。

妊娠早期神经管缺陷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

研究表明,叶酸的充分补充可以显著降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

对于计划怀孕或者已经怀孕的女性,红细胞叶酸测定可以帮助评估叶酸水平,及时进行补充治疗,降低先天性畸形的风险。

溶血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溶血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溶血实验的原理及应用溶血实验的原理溶血实验是一种基于溶血现象进行的实验,用于检测血液中的溶血现象及溶血的程度。

它主要基于两个原理:溶血作用和红细胞膜的特性。

1.溶血作用:溶血是指红细胞被一些化学物质或生物因素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失去功能。

该作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

在实验中常用的溶血试剂包括高渗盐溶液、醋酸溶液等。

2.红细胞膜的特性:红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它的透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ionic strength、pH值、温度等。

借助这些特性,可以利用溶血实验来评估红细胞膜的稳定性。

溶血实验的应用溶血实验在医学、生物学和实验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溶血实验的一些常见应用。

•病原学研究:溶血实验可用于鉴别鉴定细菌是否为溶血性菌,通过观察溶血性菌与不溶血性菌在试验培养基上的溶血圈的出现和大小,可以确定细菌的致病性。

•药物评估:某些药物对红细胞膜有毒性,溶血实验可用于评估药物对红细胞的影响,有助于临床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血型鉴定:溶血实验在血型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红细胞与抗血清间的凝集反应,可以确定红细胞的血型。

•免疫学研究:溶血实验在免疫学中广泛应用,特别是补体系统研究中。

通过观察补体溶血反应发生的情况,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体活性。

•贫血诊断: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异常,溶血实验可用于判断贫血类型和原因。

通过评估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和形态变化,可以辅助诊断贫血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等)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红细胞。

溶血实验可用于评估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

总结溶血实验是一种基于溶血现象进行的实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利用溶血作用和红细胞膜的特性,评估红细胞的稳定性并进行相关研究。

溶血实验在疾病诊断、药物评估、血型鉴定、免疫学研究、贫血诊断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溶血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应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溶血剂B说明书

溶血剂B说明书

血细胞分析仪用溶血剂B类使用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血细胞分析仪用溶血剂商品名称:溶血剂英文名称:LYSING AGENT FOR HEMATOLOGY ANALYZER【包装规格】见产品包装上的标识。

【预期用途】血细胞分析仪的一种随机联用试剂,用于血细胞分析前,破坏红细胞、溶出血红蛋白、维持所需分析细胞的形态,从而便于细胞分类计数或血红蛋白定量测定。

B类溶血剂用于血红蛋白测定。

【检验原理】以改良的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方法为基础。

表面活性剂溶解红细胞, 将血红蛋白释放, 转化物质将其转化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通过测其约540nm 吸光度得血红蛋白含量。

详细原理请参阅仪器操作手册。

【主要组成成分】表面活性剂血红蛋白转化物质【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室温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自生产之日起二年,自开盖之日起6个月。

【适用仪器】见产品标签。

【样本要求】适合血常规检查的血液样本。

EDTA二钾或三钾抗凝,采集后4小时内测定或将样本置于2-8℃放置并于24小时内测定。

【检验方法】旋下内包装的口盖, 将仪器溶血剂管道插入桶中。

在18-30℃温度下使用本产品。

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

【参考值】不适用。

【检验结果的解释】不适用。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不适用。

【产品性能指标】本产品是具有红细胞破坏作用的液体。

【注意事项】1.本产品仅用于体外诊断,仅供产品标签所列仪器使用,不得作其它用途。

2.在原包装桶中使用,不能倒入其他容器中使用。

3.如发生冻结,置室温完全复溶,用力摇匀后使用。

4.使用前检查内包装,如破损或已开过,不要使用。

5.使用前检查,如发生沉淀、混浊现象,禁止使用。

【参考文献】血细胞分析仪操作手册。

【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网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登记号】【医疗器械备案编号】【技术要求编号】【说明书批准日期及修改日期】【包装图示】小心轻放;向上;怕晒;怕雨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叶酸溶血试剂
用途:
Elecsys红细胞叶酸溶血试剂(RBC Folate Hemolyzing Reagent)与Elecsys红细胞内叶酸定量测定试剂(RBC-folate)配合应用。

概述:
要达到诊断叶酸缺乏的目的,建议测定血清及红细胞内的叶酸含量。

因为血液中95%的叶酸存在于红细胞内。

红细胞内的叶酸含量更能真实地反应组织中叶酸的实际含量。

原理:
含抗凝剂(肝素或EDTA)的全血用抗坏血酸溶液稀释,在20oC-25oC温育约90分钟,使红细胞溶解,释放出细胞内叶酸。

此溶血液(类似于血清)即可用于Elecsys叶酸测定。

全血测出的血细胞比容体积和因稀释带来的影响在最后计算红细胞叶酸浓度时已被考虑进去。

试剂:
ElecsysRBC叶酸溶血试剂2017741
抗坏血酸0.4克×4 200ml 空瓶1 只
0.2%抗坏血酸溶液配制:
将0.4g抗坏血酸全部倒入塑料瓶(200ml)中,加入蒸馏水至标签的上缘,室温(20-25度)放置5分钟,混匀即成。

储存和稳定性:
存放在2-8 度。

未开封,可稳定至标明的保质期。

抗坏血酸溶液14天
标本采集和准备:
采用全血,抗凝剂为肝素锂、钠或EDTA。

用于血细胞比积测定和制备溶血液。

稳定性:
全血:20-25度可稳定4小时,2-8度可稳定24小时,-20度可稳定1个月(EDTA抗凝)。

溶血液: 2-8度可稳定24小时,-20度可稳定1个月。

注意:
须在制备溶血标本开始后的3.5小时以内完成Elecsys测定。

如有必要可将溶血标本存放于2-8度或-20度。

检测步骤方法:
·用全血测定红细胞比积,记录结果。

·制备溶血标本:将3ml抗坏血酸溶液(0.2%)与100µl充分混匀的全血混匀。

避免形成气泡。

20 -25度温育90±15分钟。

· Elecsys叶酸测定:将溶血标本当作预稀释的标本(稀释31倍)置于仪器的标本区,输入标本识别数据。

按Elecsys叶酸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

在制备溶血标本开始后的3.5小时以内完成Elecsys测定。

质控:
与Elecsys叶酸测定法相同。

计算:
对每一个标本,仪器会自动计算叶酸含量,换算方法是
ng/ml×2.27=nmol/l nmol/l×0.44=ng/ml
以下公式在计算红细胞内的叶酸含量时,考虑了稀释因素以及红细胞比积:
RBC叶酸浓度= ×100
叶酸浓度×31
血清纠正:对于一些红细胞叶酸含量低但血清含量高的标本,RBC叶酸测定需%红细胞比积按
红细胞叶酸溶血试剂
以下方法进行纠正:
100-%血细胞比积
纠正的RBC-叶酸浓度= RBC叶酸-血清叶酸×%血细胞比积
干扰因素:
本法仅适用于全血标本。

干扰因素与Elecsys叶酸测定法相同。

Elecsys RBC-叶酸测定结果应结合病史、临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检测范围:
不考虑红细胞比积:可达620ng/ml(1407nmol/l)。

稀释:
高于检测范围的标本可用0.2%抗坏血酸溶液稀释。

建议1:2稀释。

稀释后的标本叶酸含量必须高于8ng/ml(16.2nmol/l)。

结果应乘上稀释倍数。

正常参考值:
由于人群和饮食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应对各自地区人群的叶酸正常值波动范围进行调查,最好自己测定一个参考值范围。

以下数据只供参考:
地区范围(2.5-97.5%)
n ng/ml nmol/l
美国111 342-786 776-1784
欧洲282 176-589 481-13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