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细胞渗透溶血的实验中

合集下载

红细胞渗透性实训报告

红细胞渗透性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细胞渗透性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血现象。

3. 分析不同渗透压溶液对红细胞渗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渗透性是指红细胞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对水分和其他溶质的透过能力。

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即只允许溶剂(通常是水)或部分溶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他溶质(一般为大分子物质)透过。

当红细胞置于渗透压不同的溶液中时,水分会通过细胞膜发生渗透,导致红细胞体积发生变化,甚至发生溶血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血、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32mol/L甲醇、0.32mol/L丙三醇、6%葡萄糖溶液、10% Triton X-100。

2.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管、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1. 取鸡血2~3mL,加入4mL 0.85%NaCl溶液,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min,获取红细胞沉淀。

2. 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不少于0.6mL。

3.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0.85%NaCl溶液- 0.085%NaCl溶液- 0.32mol/L甲醇- 0.32mol/L丙三醇- 6%葡萄糖溶液- 10% Triton X-1004. 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轻混匀。

5. 观察各试管中红细胞的溶血现象,记录溶血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无明显溶血现象,说明该溶液为等渗溶液。

2. 在0.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逐渐溶血,溶血时间约为5分钟,说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

3. 在0.32mol/L甲醇和0.32mol/L丙三醇溶液中,红细胞迅速溶血,溶血时间约为1分钟,说明这两种溶液为高渗溶液。

4. 在6%葡萄糖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现象较慢,溶血时间约为10分钟,说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

溶血反应的实验报告

溶血反应的实验报告

溶血反应的实验报告
溶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溶血反应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了
解溶血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新鲜离心血液、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溶液(如高渗溶液、低渗溶
液等)、离心管、试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的新鲜离心血液置于离心管中;
2. 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加入试管中,如高渗溶液、低渗溶液等;
3. 将试管中的溶液与离心管中的血液混合均匀;
4. 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与血液的反应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
1. 高渗溶液会导致红细胞内部的水分流失,红细胞收缩变形,最终溶解;
2. 低渗溶液则会导致水分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破裂;
3. 生理盐水对红细胞没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实验结论:
1. 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都会对红细胞产生溶解作用,导致红细胞的破裂和溶解;
2. 溶血反应的产生与溶液的渗透压有关,高渗溶液会导致红细胞失水而溶解,
低渗溶液则会导致红细胞吸水而溶解;
3. 生理盐水对红细胞没有溶解作用,可作为溶液的对照组。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溶血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红
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溶血现象,并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渗透检查实验报告

渗透检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2. 掌握渗透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 分析渗透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渗透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阻止溶质粒子通过的膜。

本实验采用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实验来观察渗透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溶液、2.0%氯化钠溶液、3.0%氯化钠溶液;2. 仪器:显微镜、试管、滴管、吸管、试管架、记号笔。

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血液采集至试管中,加入抗凝剂,轻轻摇匀;2. 将血液分层,取上层血浆放入另一试管中;3. 将血浆分为5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4.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现象;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0.9%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未发生溶血现象;2. 在1.0%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开始出现溶血现象;3. 在2.0%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现象明显;4. 在3.0%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渗透现象在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中得到了体现;2. 红细胞在低浓度氯化钠溶液中具有渗透压,可抵抗渗透压;3. 当氯化钠溶液浓度升高时,红细胞渗透压逐渐降低,直至无法抵抗渗透压而溶血;4.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现象与渗透压大小有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了渗透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本次实验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渗透现象的认识,为今后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红细胞渗透压实训报告

红细胞渗透压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细胞渗透压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意义。

2. 掌握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中的变化,分析影响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渗透压是指红细胞内外溶液渗透压的平衡状态。

当红细胞置于渗透压不同的溶液中时,水分子会通过细胞膜进行渗透,导致红细胞形态和体积的变化。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中的溶血情况,来判断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三、实验材料1. 家兔抗凝血2. 试管架3. 0.9%NaCl溶液4. 0.7%NaCl溶液5. 0.5%NaCl溶液6. 0.3%NaCl溶液7. 移液器8. 秒表9.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将家兔抗凝血放入试管中,用移液器吸取少量血液,作为对照组。

2. 分别将0.9%、0.7%、0.5%、0.3%NaCl溶液分别加入四个试管中,作为实验组。

3.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液分别滴入相应浓度的NaCl溶液中,记录红细胞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的时间。

4.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和体积无明显变化,血液颜色呈鲜红色。

2. 实验组:- 0.7%NaCl溶液:红细胞开始溶血时间为2分钟,完全溶血时间为4分钟。

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碟形变为球形,血液颜色变淡。

- 0.5%NaCl溶液:红细胞开始溶血时间为1分钟,完全溶血时间为3分钟。

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碟形变为球形,血液颜色变淡。

- 0.3%NaCl溶液:红细胞开始溶血时间为30秒,完全溶血时间为1分钟。

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碟形变为球形,血液颜色变淡。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易发生溶血,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2. 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降低,红细胞的溶血时间逐渐缩短,说明红细胞渗透脆性随NaCl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加。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溶血实验,检测某种物质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了解其对血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红细胞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被溶解,导致红细胞膜的破裂并释放细胞内的血红素和其他细胞成分。

溶血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渗透性溶血和溶解性溶血。

渗透性溶血是指渗透物质通过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膨大,最终引起细胞破裂。

溶解性溶血是指一些溶解物质直接破坏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用的离心管、显微镜玻片、盖玻片、顶底计数板。

2. 取适量的新鲜血液,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浓度。

3. 在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0 mL的生理盐水、0.5%牛胆酸溶液
和1%甘露醇溶液,分为三组。

4. 分别将每组离心管加入一定量的5%红细胞悬液,控制其比
例为1:5。

5. 分别在离心管中加入适量试样,如药物或化学物质。

6. 定时将离心管置于37℃水浴中,孵育30分钟。

7. 孵育完成后,取适量溶液涂在显微镜玻片上,加上盖玻片,观察显微镜下红细胞的变化。

8. 使用顶底计数板计数,并记录红细胞的溶解率。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显微镜下红细胞的变化和计数板计数的结
果,记录不同试样下的红细胞溶解率。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试样对红细胞的溶解程度。

比较不同试样的溶解率,可以评估其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

实验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血液疾病和药物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实验,了解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及其机制,并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

红细胞溶血可分为渗透性溶血和免疫性溶血两种类型。

渗透性溶血是指红细胞在高渗透溶液中发生破裂,而免疫性溶血则是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引起的破裂。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取适量的新鲜全血,使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离心管中。

2. 分装:将上清液分装入不同的试管中,每个试管中的液体量相同。

3. 添加试剂:根据实验设计,向不同试管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溶液。

4. 摇匀:轻轻摇晃试管,使试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5. 静置: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血液的变化。

6. 观察结果:观察溶血程度,记录下不同试管中的红细胞破裂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所差异。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细胞形态完整;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细胞变形、破裂明显。

这表明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讨论:红细胞溶血是由于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导致的。

在高渗透溶液中,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细胞内向外渗透,细胞膜受到压力变形,最终破裂。

而在免疫性溶血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了免疫系统,导致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破坏。

实验结论:通过溶血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

这说明溶液的渗透压与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意义:溶血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血情况,可以了解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渗透性,对研究细胞生理学和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用于检测某些疾病的诊断,如溶血性贫血等。

总结:通过本次溶血实验,我们了解了红细胞溶血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溶血试验的实验报告

溶血试验的实验报告

溶血试验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溶血试验,评估红细胞的溶血情况,了解红细胞的稳定性和膜的完整性,为血液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溶血试验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溶解的情况,来评估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红细胞的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等渗盐水中不会溶解,而在低渗盐水中会发生溶血。

实验材料:1. 新鲜抗凝血(EDTA或肝素)2. 0.9%生理盐水3. 低渗盐水(0.5% NaCl溶液)4. 试管若干5. 离心机6. 显微镜7. 计数板实验步骤:1. 取新鲜抗凝血1ml,加入试管中。

2.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5分钟。

3. 离心后,取出试管,弃去上层血浆,保留红细胞层。

4. 向红细胞层中加入0.9%生理盐水1ml,轻轻摇匀,使红细胞充分悬浮。

5. 将混合液再次离心,离心条件同上。

6. 离心后,弃去上层液体,保留红细胞层。

7. 分别取两个新的试管,标记为“等渗盐水组”和“低渗盐水组”。

8. 向等渗盐水组试管中加入0.9%生理盐水1ml,向低渗盐水组试管中加入0.5% NaCl溶液1ml。

9. 将离心后的红细胞分别加入等渗盐水组和低渗盐水组试管中,各0.5ml。

10. 轻轻摇匀,使红细胞与盐水充分混合。

11. 将试管置于室温下静置30分钟。

12.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的溶血情况。

13. 如有必要,使用显微镜和计数板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计数。

实验结果:1. 在0.9%生理盐水中,红细胞保持完整,未见明显溶血现象。

2. 在0.5% 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溶血,可见红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红细胞在等渗环境下保持稳定,而在低渗环境下发生溶血。

这与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渗透压调节机制有关。

溶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红细胞稳定性的方法,对于血液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1. 抗凝血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进行,避免溶血。

2. 离心过程中要确保离心机的稳定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红细胞损伤。

血细胞溶血实验报告

血细胞溶血实验报告

血细胞溶血实验报告引言血细胞溶血实验是一种检测血液中红细胞溶解程度的常用实验方法。

该实验通过暴露血液样本于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情况,从而评估血细胞的稳定性。

本报告旨在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探讨影响血细胞溶解的因素,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材料1. 新鲜采集的血液样本2. 磷酸盐缓冲液(PBS)3. 溶血试剂4. 离心管和移液器方法1. 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液细胞。

2. 使用PBS洗涤血液细胞,去除血浆和血浆中的溶血因子。

3. 将洗涤后的血液细胞均匀分配到离心管中,每个离心管中含有相同数量的血细胞。

4. 向每个离心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如1%、2%、5%和10%。

5. 在37摄氏度下培养血细胞和溶血试剂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取出。

6. 观察每个离心管中血液的溶解情况,记录结果。

结果与讨论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溶血试剂浓度的增加,血液细胞的溶解程度逐渐加剧。

在1%溶血试剂条件下,血细胞溶解现象较轻微,红细胞整体形态仍保持完整。

随着溶血试剂浓度的提高至2%和5%,血细胞明显受到溶解,红细胞开始变形并逐渐破裂。

当溶血试剂浓度提高至10%时,血细胞几乎完全溶解,只有少量破碎的红细胞残留。

血细胞溶血的程度与溶血试剂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较低浓度溶血试剂只能引起红细胞外部的溶解,而较高浓度溶血试剂会使红细胞内的细胞膜受损,导致红细胞的完全溶解。

血细胞溶血的程度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是溶血实验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

在较低温度下,溶血试剂的作用相对较弱,血细胞溶解程度较小。

而在较高温度下,溶血试剂的溶解能力增强,血细胞溶解程度增加。

此外,血细胞的稳定性还受到红细胞本身的特性和健康状态的影响。

例如,红细胞膜的脂质组成和骨架支架的完整性与红细胞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在某些疾病或遗传疾病中,红细胞膜异常导致红细胞易于溶解。

结论本实验通过血细胞溶血实验评估了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对血液细胞的溶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实验结果显示红细胞悬浮在0.85%~0.44%的Nacl溶液中无溶血现象;在0.42%的溶液中刚发生溶血;在0.35%的溶液中完全溶血。

这表明:(1)、红细胞在等渗氯化钠即生理盐水中不溶血;(2)、处于一定范围的低渗氯化钠溶液中也不溶血;(3)、处于过度低渗的氯化钠溶液中才开始溶血,而且溶液浓度越低,破裂溶血的红细胞逐渐增多,直至悬浮其中的红细胞全部破裂溶血。

理论上,悬浮于等渗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必将保持其正常形态,悬浮于低渗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必将发生膨胀,当渗透浓度低于一定临界值时红细胞将发生破裂溶血。

引起红细胞破裂溶血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不同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生理学上将红细胞的这种抵抗力称为渗透脆性。

此种抵抗力的大小与红细胞的厚度有关。

厚度越大,红细胞膜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引起溶血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越高,即抵抗力越小,则渗透脆性越大;反之,引起溶血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越低,即抵抗力越大,则渗透脆性越小。

引起红细胞破裂的最大浓度为其最小抵抗力或最大渗透脆性;刚能引起红细胞完全破裂溶血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为其最大抵抗力或最小渗透脆性。

另外,1.9%的尿素溶液和0.85%的Nacl溶液虽均为等渗溶液,但尿素溶液中的红细胞却完全溶血。

原因在于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氯化钠则不能。

生理学上将能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的等渗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如0.85%的Nacl溶液,溶质颗粒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且渗透压也与红细胞相等,为等渗等张溶液,故红细胞可保持其正常形态而不发生溶血。

1.9%的尿素是等渗而不是等张溶液,尿素进入红细胞内引起红细胞膨胀破裂而溶血。

实验结论1、可用引起红细胞破裂溶血的低渗NaCl溶液的浓度代表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2、红细胞悬浮于等渗和等张溶液中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原题:
[生理学]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形态不同。

在0.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态是:?
选项:
A.正常
B.膨胀
C.缩小
D.破裂
E.先缩小后破裂
答案:
B
解析:
红细胞在等渗的0.9%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的形态和大小。

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小部分细胞破裂溶血,在NaCl溶液浓度降低至0.35%时,全部红细胞发生溶血。

正常值:开始溶血:0.42~0.46%氯化钠溶液;完全溶血:0.32~0.34%氯化钠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