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试析裘德悲剧人生的成因

试析裘德悲剧人生的成因

试析裘德悲剧人生的成因2010-11-10 23:49:31 作者:Lauren来源:浏览次数:525 网友评论 0 条摘要: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着力塑造了悲剧性主人公裘德的形象。

除了通过事件来烘托出裘德的悲剧性命运外,作者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一方面是通过裘德一生事业和婚姻的追求轨迹的循环,暗示了裘德的悲剧;另一方面,通过塑造另外三个人物形象在不同侧面增强了裘德命运的悲剧性。

关键词:裘德;悲剧形象;循环在《无名的裘德》中有四个主要人物形象,裘德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人公。

多年来,裘德悲剧所产生的原因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通常认为是当时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促使了出身贫寒的裘德大学梦的破灭;而虚伪的婚姻道德观念使相爱的裘德和淑被迫分开。

一、裘德人生的循环本书的章节是从裘德生活的不同阶段的足迹展开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裘德生活的一个转折,展现了裘德的短暂的一生:在玛丽格伦长大成年后,他开始憧憬去基督寺上大学,并与艾拉白拉结婚;然后便是到基督寺,大学梦破灭,遇到了表妹淑,并萌生爱意;接着便是到梅勒寨,重振旗鼓,又开始另一个梦想,想当一名牧师,淑在一所师范培训,两人爱意渐深;在沙氏屯这一段,是淑和裘德命运的转折点:淑与费劳孙结婚,裘德去探望,姑老太太去世,两人前去奔丧,裘德得知淑婚后并不幸福;尔后,淑离开费劳孙,决定与裘德生活在一起;然后同居后的裘德和淑开始为生计奔波在奥尔布里坎等不同的地方;最后病中的裘德和淑重新回到基督寺,不幸孩子们自杀,淑黯然重投费劳孙的怀抱,裘德和艾拉白拉重新生活在一起,并在病中孤独死去。

小说中的这些地点,特别是基督寺,是缠绕裘德一生的地方。

基督寺是裘德少年时的一个梦想天堂,又是他刻苦学习的一种动力。

他的生命从这里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又走到终点。

理想破灭与此,生命又毁灭与此。

这就是一种循环,人生饶了一大圈,又回到了他原来的出发点上,这也是作者对生命循环认识的一种形象的认识。

人生正常的生命过程,往往要有这些历程:相遇、恋爱、结婚到爱人的离去。

浅析裘德悲剧的成因

浅析裘德悲剧的成因

读·闻·观51浅析裘德悲剧的成因梅丽美摘要:《无名的裘德》讲述了主人公裘德悲剧的一生。

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梦想破灭、婚姻不幸和英年早逝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裘德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裘德;文学伦理学;悲剧《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乡村青年裘德悲剧的一生。

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本文采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裘德梦想破灭、婚姻不幸和英年早逝三方面,进一步揭示了裘德悲剧的成因。

一、梦想破灭小说中的主人公裘德年仅十一岁就父母双亡,然后跟随姑婆一起生活,但在姑婆家并不受人待见。

裘德自身的生存状况,加之小学老师要去基督寺追求梦想离开了小镇,让年幼的他从小立下宏伟壮志——进入基督寺学习,将来成为牧师。

“他向往去一个身心可以完全托庇,精神得以信守不渝和一个他认为令人崇敬的地方”。

他虽然生活贫困,却非常好学。

为早日实现心中愿望,他首先请求卖假药的医生送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条件是帮他推销假药。

裘德照做了,但还是因为医生屡次爽约,最终没有得到书。

在此之后,裘德抱着一丝希望给以前的小学老师写信,才得到两本旧书。

拿到书本后,裘德欣喜若狂,勤加苦读,可是并没他想象的那么容易自学。

“他觉得自己对希腊文、特别是希腊文剧作的理解程度太差,连自己也不满意。

”此时,他非常需要一位能够给他指点迷津的老师,这样当他遇到深奥、难懂的作品时,就可以求教于老师,掌握要点了。

可是碍于条件有限,他不可能请得起老师。

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他还得帮姑婆干活。

起初,姑婆帮他找了一份为庄稼汉驱赶小鸟的工作。

但当小鸟飞向他驻守的田间,他却同情起了小鸟,并让它们开怀大吃。

因为此事,可怜的裘德遭到庄稼汉的殴打和解雇。

后来,他帮姑婆送面包。

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他在赶着马车送面包的途中,都在不顾个人安危、孜孜不倦地读书。

但他的这种驾车方式,惹得群众不满,甚至还招来警察。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

以人格索引来看裘德的矛盾人生

以人格索引来看裘德的矛盾人生

以人格索引来看裘德的矛盾人生[摘要]《无名的裘德》讲述了裘德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宗教传统与爱的自由与独立。

弗洛伊德的人格索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裘德的一生正是三者矛盾的过程:一、宗教传统主导,本我被压制。

二、自由与独立占主导,本我反败为胜。

三、宗教传统反败为胜,本我被压于无意识。

通过讨论指出文明的进行与发展是对个体压抑的过程,并促使我们对人类文明产生思考,希望将来的社会更自由。

[关键词]爱;自由;本我;自我;超我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来讨论文本。

人格结构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意识的结构部分,不受逻辑、理性、社会习俗等等一切外在因素的制约,仅受自然规律及生理规律的支配,遵循快乐原则行事,无时不想找机会出现并发泄一通,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高一层的是自我。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它总是清醒地正视现实,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对本我进行控制和压抑,从而拯救它免遭灭亡。

超我是性冲动被压抑之后经过一番转化或变形,通过自我的审查,向道德、宗教等理想形态的升华,可视为道德化了的自我。

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压抑本我的冲动,不断以内疚或犯罪感来纠正偏离及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陆扬,28)一、宗教传统主导,本我被压制随着时间的进行,人的自我便会逐步建立:“他的原则是现实原则,他追求的是有用的、是在不伤及自身及生命环境的前提下所能获得东西,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便发展了理性功能:学会检验现实,区分好坏。

”(赫伯特,9)这时的裘德已经认识到与现实的矛盾,于是他要通过对知识的追求来寻求自己的归属和独立,但是裘德在精神上想达到完全的自由与独立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他想成为一名学者,他必须首先是完全接受基督教义,而基督教义就已经把人的思想禁锢起来了,所以他所追求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本我时时刻刻都是受到超我压制的。

与艾拉白拉的相识是裘德对肉体的本能欲望释放出来了,这通过当时她用一块猪肉抛向裘德表现了出来,猪肉本身就代表了粗俗与淫欲,但是作为人性本能的一种,裘德是无法抗拒的,于是他便偏离了他之前所制定的理想:从对传统超我和自我理性压抑下的精神追求到对本我肉体欲念的追求。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悲剧命运研究 英语、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悲剧命运研究 英语、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悲剧命运研究一、概述《无名的裘德》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裘德·弗吉尼亚·克劳的悲剧人生,其情节曲折、发人深省。

裘德所遭受的一切命运安排成为了小说中最为突出的悲剧元素,对此,不禁让人去深入思考裘德的人物形象和命运。

二、裘德的成长经历裘德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无力负担他的学费,裘德只能在农场劳作,读书成为了他的奢望。

他自小聪慧过人,渴求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裘德在接受教育方面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这一切似乎注定了裘德的命运注定平凡,甚至是悲剧的。

三、裘德的爱情经历裘德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他深爱着美丽的女孩苏珊,在苏珊面前,他表现出了他特殊执着的一面。

然而,不幸的是,裘德的爱情并没有得到成功,他因为家境贫寒而被苏珊的母亲驱逐出家门,爱情的挫折使裘德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伤害。

四、裘德的事业经历裘德追求成功,在事业上也是奋发向前,奋斗不懈。

他到了城市,加入了一个艺术团体,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在团体中崭露头角。

然而,正当裘德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因为一场悲剧意外而早早离世,这一切似乎都注定是他的命运。

五、裘德的悲剧命运裘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悲剧,他从出身时便注定了平凡命运,他的爱情得不到成功,最终在事业的巅峰前夭折。

这一切似乎都是他命运的不公平安排。

裘德的命运悲剧令人唏嘘不已,引起了人们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六、结语通过对《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命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裘德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对命运不公平的抱怨。

裘德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命运的探讨。

裘德的悲剧命运也警示着我们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不要追求虚无的东西,真正的幸福在于珍惜当下。

小说《无名的裘德》通过裘德的悲剧命运,使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七、裘德的人生启示裘德的悲剧命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无名的裘德》读后感《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

哈代所写的一本书,因为《无名的裘德》讲述的是一对表兄妹的爱情故事,所以这本书的作者受到了人们的舆论攻击。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名叫裘德的青年,他勤奋好学,拥有者远大的抱负,渴望着上大学,但却被大学拒之门外。

而他所深爱的表妹容貌过人,思想开放,但是她跟裘德的爱情却不被世俗接受,因此她离开了裘德,而造成了裘德郁郁成疾,英年早逝的悲剧。

裘德一直都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希望能成为一名牧师,于是他刻苦努力学习,但在他的那个时代,一个黑暗的时代,一切都是为有钱有势的人而服务,出身穷寒,没有金钱没有势力的裘德注定上不了大学,他的家庭环境像一道隐形的墙把他阻挡在大学的门外。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一个知识渊博,富有才华的人就因此被埋没了。

有的人曾质疑过高考是否要取消,因为它给学生带来了过大的压力。

可是如果没有高考,那会不会出现更多的裘德呢,就是因为高考的存在,许多普通学子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是能通往自己梦想的道路发,才不会出现裘德这样的悲剧。

而书中的女主人公淑,一开始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不屑于遵守传统习俗,大胆地与裘德相爱,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唾弃,强大的社会旧势力压的喘不过气,在社会势力的压迫下,她变成了一个传统守旧的人,她变得麻木,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乐观,也是旧传统习俗的下而造成的一个悲剧。

就像我国古代,封建势力也是让女性禁锢在传统的思想里,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当时人们看来礼节比性命还要重要,蒲松龄所写的《婴宁》也是像淑一样,开始热情开朗,在旁人的指指点点下,她也从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变成了规规矩矩,遵守传统的人,这些传统的旧思想让女性受到了压迫,造成了许多的悲剧。

这本书充分质疑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和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否定。

《无名的裘德》:悲剧的写照与社会的镜像

《无名的裘德》:悲剧的写照与社会的镜像

《无名的裘德》:悲剧的写照与社会的镜像摘要:本文以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为研究对象,探讨这部小说如何通过描绘裘德的生活和悲剧,展现了19世纪末英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悲剧命运、宗教观念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这部作品如何捕捉到人性的挣扎和社会压力下的无助感。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悲剧命运,宗教观念,艺术手法引言《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其深入人心的悲剧力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广受关注。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如何通过描绘裘德的生活和悲剧,展现19世纪末英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一、社会背景《无名的裘德》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末的英格兰西南部的乡村,这一时期正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乡村的农业经济迅速衰退,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则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

这种变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观念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哈代通过裘德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挣扎。

裘德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他渴望接受教育,追求知识,但却因为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矛盾和挣扎正是当时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同时,哈代也通过宗教元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读者对人物的命运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二、悲剧命运《无名的裘德》被认为是托马斯·哈代最悲观的小说。

裘德的悲剧命运是小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

他身处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冲突中,既无法顺应社会的传统观念,又无法完全融入现代社会。

他的婚姻和职业选择都受到了这种矛盾的困扰,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无名的裘德》的主题与哈代晚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在于体现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新思想与世俗道德观念的激烈冲突。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裘德这个角色一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出身贫寒,但聪明、有才华,一直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却在不断地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和阻碍,最终走向了悲剧的一生。

裘德深陷于无法实现的梦想与社会的压力之中,逐渐变得沮丧、绝望,并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小说中,裘德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学者,但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却一直束缚着他。

他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大学,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

然而,尽管他学习刻苦、有天赋,但他的智慧和才华却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

裘德的梦想一次次被打碎,社会对他的否定和嘲笑逐渐消磨了他的信心和希望。

裘德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感情的挫折。

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妹苏,两人相爱并结婚。

然而,由于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的限制,他们的婚姻无法被接受和认可。

尽管他们为了彼此的爱付出了很多,但他们仍然被社会和家庭视为道德败坏的罪人。

此外,苏的感情也起伏不定,她曾与裘德离婚并与另一个人结婚。

这使得裘德心灰意冷,感到自己被命运所嘲弄和抛弃。

裘德最终选择了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死象征着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年轻人最终被社会所击败和摧毁。

这个结局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裘德”这个角色代表了无数被社会和命运限制的人。

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对个人的发展和自由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使得那些出身贫寒、渴望改变命运的人很难获得机会和资源。

裘德的故事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和束缚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人因为无法达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感到绝望和沮丧。

裘德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对他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裘德一直是个善良而无辜的人,他所受到的苦难和命运的折磨并非他自己的错。

相反,是社会和环境将他逼向了绝境。

他的选择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他觉得死亡是他唯一的出路。

我们应该对那些处在困境中、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人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轻易地对他们加以指责和批评。

同时,裘德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反思社会对个人的限制和压迫。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的悲剧探析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的悲剧探析
命 的 缺 陷 就 是 摇 摆 不定 和耽 于 幻 想 。
[ 关键词 ]《 无名的裘德》 ;悲剧 ;维多利亚时代 ;性 格缺 陷 [ 中图分 类号 】1 6 1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一l8 (0 10 —04 —0 0 8 7 x 2 l)3 14 3
在其最后一部小说 《 无名的裘德》的序言中,托马斯 ・ 哈代指出这是一部 “ 壮志不遂的悲剧” 。主人公裘 德不过是一个无名小人物 , 却有着崇高的愿望。他追求了一生最后却回到原点。裘德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 , 这是维多利亚时代 的产物 , 但根本原因却要归结到其悲剧性性格缺陷。裘德是一个悲剧性英雄 ,他性格 中致
川 ! i f i : f j{ : { 艇 ; }h ; , , = i j 。 | _ 谢 越 ,
出 揪 5 釜j 祀 术 他 求 么 爻 措 萸 个 模 韵 慧 只 诌邑 希 。 每 劫 黼 垒{ 争 追 仟 乎 拉 粳 糊 械 把 ・的 生
[ 收稿日期]21 — 1 2 00 1 — 1 ; ’ :笔 I; 出 tm : 冀
[ 作者简介]任雪丽(92 , , 18 一)女 山东聊城人 , 曲阜 范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师, 士 , 币 硕 从事英美文学研 究。
:£ : 甜
பைடு நூலகம்
运 与他 的偶 像小 学教 师费 劳孙先生 和遥 远 的基督 寺联 系在一 起 。基 督寺 是他做 梦都想 去 的地方 ,因为那里 可
崇拜 的偶 像 ,费 劳孙 离开 村 子时告 诉裘德 他将去 基督 寺这个 知识 圣地去拿 个大 学毕业 的招 牌 ,然后 在教堂做
个 圣职 。从此 ,基督 寺也 就成 了裘德心 中的天堂 。从童年 时期开 始 ,裘 德 的梦想就 是去基 督寺 并且 成为那 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ian Jing ShaQiu Si”
3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
4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艺术家莉丽的女性意识
5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6 Ethic V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
7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8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9
10 《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
11 论《飘》中斯嘉丽的进步女性主义思想
12 Women and Art: A Historical Review of Women’s Role in Western Art
13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14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
15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
16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17 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的种族主义分析
18 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
19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20 边缘人的挣扎——浅析《断背山》之恩尼斯
21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
22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23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24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
25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26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
27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
28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9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
30 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31 (英语系经贸英语)成本领先战略与英国易捷航空
32 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33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霍桑对美国形象的思考
34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35 西方文化视域中《简爱》刍议
36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37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
3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39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40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41 两代文学家的“优胜劣汰”--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反讽寓意
42 [毕业论文](日语系毕业论文)从《菊与刀》看日本人的情义
43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
44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
45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46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47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48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49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
50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式幽默研究--以《哈利波特》为例
51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
52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
5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5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55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56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57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
58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59 论《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60 翻译中的字词选择
61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
62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63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
64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
65 圣经文化视域下的埃米瑞•巴拉卡《荷兰人》主题解读
66 《泰坦尼克号》中美国式爱情观解析
67 从功能主义理论看莫言《酒国》中脏话的翻译
68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
69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70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7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72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73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74 由《呼啸山庄》的爱与恨讨论艾米丽勃朗特的写作心理
75 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 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inesburg, Ohio
7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77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
78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
79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80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81 英文谚语的文化场景在中译文中的缺失与弥合
8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83 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的成长主题
84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
85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
86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
87 英汉恭维语与恭维回应的跨文化分析
88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89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
90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91 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
92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93 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
94 A Study o f AP’s News Reports from the Angl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9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96 商务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
97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98 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
99 试析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悲观主义倾向的成因及其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体现10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